游恭王府小记
三十余年间,去恭王府仅三次。前两次还只是恭王府花园,且在同一天,下午出得院来直接用饭,饭后二次进园,为的是观赏月下花园的妩媚。记得众人在东半部听主人介绍种种故事的时候,我信步走到西面池塘边的长廊,驻足,池塘中的方亭灯火通明,显然是主人为款待诸位宾客而特地安排的,然而这片光明却搅扰了花园应有的清幽静谧,仿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画常常见到电线纵横,铁牛往来,尽管观者能够接受表现工业化的艺术方式,但山水总不免褪去了一些自身的隽秀灵气,多了人为的斧凿刀削,使得原本应该出尘脱俗的意境倒退到近俗的地步。这般说,实在是拂了主人的美意,似乎不近人情,愿主人不必介意。
前日,前度刘郎今又来,依旧是临近静园的傍晚时分。如今,恭王府开放地区不仅仅是旧日花园部分,南面府邸已经将原驻单位请出,恢复往昔规制。因为时间短促的缘故,穿院过屋,脚步匆匆,不曾细细观看,只觉府邸院落重重,碧树垂荫,稍显局促。大概是刚刚修缮完毕,檐瓦、油漆簇新,仿佛电影场景,若是希望寻找些清代历史的琐屑旧迹,恐怕寄托于日后风霜雨雪的磨才是正途。中层院落东厢房的硬山南墙留有毛主席语录一段,应是以往居停的单位在此期间留下的革命遗迹。此次修缮未拆去,大概是为存一段历史的红色记忆吧。
若说游园有所惊喜的话,便是见到慈姑。
慈姑,学名Sagittaria sagittifolia,别名有慈姑、茨菰、燕尾草、白地栗、酥卵等,泽泻科,慈菇属,多年生挺水植物。原产我国,南北各省均有栽培,并广布亚洲热带、温带地区,欧美也有栽培。草本,生长於浅湖、池塘和溪流。叶似箭头,有肉质球茎,可食。成分为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富含钾、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机能有调节促进作用。更主要的是,茨菰还具有益菌消炎的作用。中医认为茨菰性味甘平,生津润肺,补中益气,所以茨菰不但营养价值丰富,还能够败火消炎,辅助治疗痨伤咳喘。花有3枚圆形花瓣。慈菇叶形奇特,适应能力较强,可做水边、岸边的绿化材料,也可做为盆栽观赏。
以往均见于丝绸图案、瓷器纹样的满池姣中,从没有留意这种具有三角叶子的植物的名字,更未留意生活中的模样,若非日前听扬之水先生讲座提及此物,擦肩而过是肯定的了。不想,此番在花园东侧的树下瓦盆里竟然见到实物,不能不说有“即见慈姑,云胡不喜”的心情了。限于瓦盆的狭小,慈姑只与莲叶相伴,少了满池姣纹样中的其他繁茂的水生植物陪衬,显得孤单寥落。
随手拍了一些图片,放在这里(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29b90100acyg.html),算是存些念想罢。
关于满池娇的纹样,参见尚师《鸳鸯鸂鶒满池娇——由元青花莲池图案引出的话题》(《装饰》1995年第2期页39-41),扬之水《“满池娇”源流——从鸽子洞元代窖藏的两件刺绣说起》 (http://www.literature.org.cn/Article.asp?ID=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