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
两年以前我曾在电视上看到过这个片子,看的不多。我记住了男主角异乡门外那一束束神秘的野花和他那一刻也不能停止想他的美丽女孩。当时我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诱惑的故事,在所有年轻而承载着美丽诺言的恋情下面,其实隐藏着难以预测的暗涌和不可逆改的变故。
李然,真诚而炙热,亲切而富有感染力,他浪漫、诗意,他是一个容易让女孩子欣赏容易让人爱上的男人。而周蒙,一个纯洁得透明的女孩,她有一张贴别美好特别安静的脸,一双清澈而明媚的眼睛使你甘愿一辈子就这样被她注视,她像百合一般芬芳一般洁白无瑕。她的单纯、她的美好消融了李然心中那个根固已久的大学物理老师的最后影像,经过一个个清晨午后黄昏深夜的交往,他们倾心相爱。
故事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对白:
周蒙:“ 我准备失恋一次,然后嫁一个特别爱我,特别有钱的老公。”
李然:“为什么要失恋一次啊?”
周蒙:“你人一辈子总得动真格地爱上什么人,但是一旦爱上了,第一步是失去自己,第二部就是失去你的爱情。”
李然:“我敢跟你打赌,你不会失恋的。”
而故事的最后,周蒙和李然的爱情虽然历尽波折也终究没有修成正果。李然离开周蒙的那个夜晚,他没有给她一个理由甚至也没有一个告别,他在她熟睡时走掉。他只顾奔赴西藏承担起他对别人的责任而任凭本就要和她结婚的周蒙狂奔着冲下楼去用尽力气地表白、追悔。
爱情就是这样,当你被爱时你会沉醉,你会有很多自我的的理由,而当你就要失掉它时,你又往往会幡然领悟,总觉得有些东西其实是可以舍弃不要的,因为,这世间又有什么比一份真挚的爱更来得珍贵?
总是有一些话语虽然朴素,却是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比如开始了新生活的周蒙望着被流水冲走的李然影集说的那句:“他叫我去西藏,我没去。我们就分手了,他跟别人结婚了。”
曾经疯狂炙热的爱情如今也只能这样像回忆很久以前的往事一样轻轻地描述。李然结婚了,周蒙失去了她最亲爱的爸爸,也丢失了她以为坚实的爱情,她也没有嫁给一个特别爱她、特别有钱的老公,对于重新寻找一份爱情,她宁愿呆在一个靠山屯与孩子为伴、与满山的黄叶为伴。她细碎的短发、过时的棉袄,她发自内心的微笑、对生活的宽容以及她着实可见的成长,让她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甚至比从前那个无比依赖着爸爸与李然,柔弱得让人心生怜悯的她更具有美感。当她把写给爸爸和李然的信燃成灰烬扔下阁楼时,她终于能战胜孤独,并学会了享受孤独,即便她要面临的或将是青春的残蚀和孤独终老的宿命。当李然找到她,她留给他的只是带着笑的一句:“回不去了,我喜欢这”。
对于李然,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无法抗拒感情、安然接受一切的男人,他身上那种追逐自由,难以安分的激情以及职业本身猎奇而多变的思维方式注定了他一辈子的漂泊,也注定了他在感情上的失败。从大学时期温婉美丽的物理老师罗慧到对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的刘漪,再到与深爱的周蒙纯洁美好的相恋,最后到与妻子杜晓彬婚姻的悲剧无不证明着这一点。
李然与周蒙的爱情是足以让他刻骨铭心的,我想即便多年后他仍然会记得他们在小巷散步时第一次牵手、他们在暗房里第一次亲吻、他们在黄昏的校园里骑过脚踏车、他给她偷运的巨幅照片、他在她楼下长久凝望也不曾低垂的目光,当然还有那两枚饱含情意的订婚戒指。可是,当爱情遭遇距离的考验,当他们失去了共同生活的环境基础而开始隐现共同话语的缺失,当爱情遭第三者积极主动毫无保留的付出。爱情,还是动摇了。李然突破了理智的防线,他背叛了周蒙,叛变了爱情。
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谁又能说得清,是他的一时冲动使然还是他心里早有对更适合他的杜晓彬的心理趋同?他着急冲忙地拉着杜晓彬去买戒指去登记,谁又知道这是不是他不留给自己时间迟疑不允许自己后悔的内心隐秘?或许,从他抛下周蒙来到西藏之时他就没有退路可走。
李然是无法做到兼顾的,他承担了作为男人的责任却又背弃了对周蒙爸爸的保证,对周蒙的承诺。当他终于可以在西藏安家,可以计划着去云南去北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的时候,他也最终失去了最爱的恋人。读周蒙写给他的诗,他伤心地哭得像个小孩,婚后,他也少有舒心的笑容,他在梦里呓语,偷偷地重温以前的相片,孩子降生他没有初为人父的惊喜,而是抽着烟不无失意地感慨自己不再是周蒙的“小爸爸”,这内心的各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婚姻的悲剧这是李然的不幸,更是杜晓彬的不幸,这个爱他追随他的女人时刻不在感觉对已然握住的幸福的虚幻感和不安感,她始终也没有没有赢得李然的心。在自己身陷囹圄之时,她的那些“应当”是她对李然用尽一切手段的追逐却把自己弄得凄然不堪的了然顿悟。青春的爱情就像细碎的玻璃,撒成一地。
这部电视剧看到十多集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压抑的沉重之感,明明知道结局却一步步看着剧中人经历如何的疼痛伤害去度过青春、蜕变成长。让人欣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所有的真情都无处安放,戴妍虽然永远地失去了葛俊,却始终没有丢失爱情,而小宗老师与他善良贤淑的妻子在平实安稳的家庭生活中永享幸福与温情。那些无处安放已然丢失了的青春爱情,犹如消散在风里的笑声和诺言,再也无法找寻……
李然,真诚而炙热,亲切而富有感染力,他浪漫、诗意,他是一个容易让女孩子欣赏容易让人爱上的男人。而周蒙,一个纯洁得透明的女孩,她有一张贴别美好特别安静的脸,一双清澈而明媚的眼睛使你甘愿一辈子就这样被她注视,她像百合一般芬芳一般洁白无瑕。她的单纯、她的美好消融了李然心中那个根固已久的大学物理老师的最后影像,经过一个个清晨午后黄昏深夜的交往,他们倾心相爱。
故事一开始,就有这样一段对白:
周蒙:“ 我准备失恋一次,然后嫁一个特别爱我,特别有钱的老公。”
李然:“为什么要失恋一次啊?”
周蒙:“你人一辈子总得动真格地爱上什么人,但是一旦爱上了,第一步是失去自己,第二部就是失去你的爱情。”
李然:“我敢跟你打赌,你不会失恋的。”
而故事的最后,周蒙和李然的爱情虽然历尽波折也终究没有修成正果。李然离开周蒙的那个夜晚,他没有给她一个理由甚至也没有一个告别,他在她熟睡时走掉。他只顾奔赴西藏承担起他对别人的责任而任凭本就要和她结婚的周蒙狂奔着冲下楼去用尽力气地表白、追悔。
爱情就是这样,当你被爱时你会沉醉,你会有很多自我的的理由,而当你就要失掉它时,你又往往会幡然领悟,总觉得有些东西其实是可以舍弃不要的,因为,这世间又有什么比一份真挚的爱更来得珍贵?
总是有一些话语虽然朴素,却是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比如开始了新生活的周蒙望着被流水冲走的李然影集说的那句:“他叫我去西藏,我没去。我们就分手了,他跟别人结婚了。”
曾经疯狂炙热的爱情如今也只能这样像回忆很久以前的往事一样轻轻地描述。李然结婚了,周蒙失去了她最亲爱的爸爸,也丢失了她以为坚实的爱情,她也没有嫁给一个特别爱她、特别有钱的老公,对于重新寻找一份爱情,她宁愿呆在一个靠山屯与孩子为伴、与满山的黄叶为伴。她细碎的短发、过时的棉袄,她发自内心的微笑、对生活的宽容以及她着实可见的成长,让她看上去是那么美好,甚至比从前那个无比依赖着爸爸与李然,柔弱得让人心生怜悯的她更具有美感。当她把写给爸爸和李然的信燃成灰烬扔下阁楼时,她终于能战胜孤独,并学会了享受孤独,即便她要面临的或将是青春的残蚀和孤独终老的宿命。当李然找到她,她留给他的只是带着笑的一句:“回不去了,我喜欢这”。
对于李然,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无法抗拒感情、安然接受一切的男人,他身上那种追逐自由,难以安分的激情以及职业本身猎奇而多变的思维方式注定了他一辈子的漂泊,也注定了他在感情上的失败。从大学时期温婉美丽的物理老师罗慧到对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的刘漪,再到与深爱的周蒙纯洁美好的相恋,最后到与妻子杜晓彬婚姻的悲剧无不证明着这一点。
李然与周蒙的爱情是足以让他刻骨铭心的,我想即便多年后他仍然会记得他们在小巷散步时第一次牵手、他们在暗房里第一次亲吻、他们在黄昏的校园里骑过脚踏车、他给她偷运的巨幅照片、他在她楼下长久凝望也不曾低垂的目光,当然还有那两枚饱含情意的订婚戒指。可是,当爱情遭遇距离的考验,当他们失去了共同生活的环境基础而开始隐现共同话语的缺失,当爱情遭第三者积极主动毫无保留的付出。爱情,还是动摇了。李然突破了理智的防线,他背叛了周蒙,叛变了爱情。
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谁又能说得清,是他的一时冲动使然还是他心里早有对更适合他的杜晓彬的心理趋同?他着急冲忙地拉着杜晓彬去买戒指去登记,谁又知道这是不是他不留给自己时间迟疑不允许自己后悔的内心隐秘?或许,从他抛下周蒙来到西藏之时他就没有退路可走。
李然是无法做到兼顾的,他承担了作为男人的责任却又背弃了对周蒙爸爸的保证,对周蒙的承诺。当他终于可以在西藏安家,可以计划着去云南去北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的时候,他也最终失去了最爱的恋人。读周蒙写给他的诗,他伤心地哭得像个小孩,婚后,他也少有舒心的笑容,他在梦里呓语,偷偷地重温以前的相片,孩子降生他没有初为人父的惊喜,而是抽着烟不无失意地感慨自己不再是周蒙的“小爸爸”,这内心的各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
婚姻的悲剧这是李然的不幸,更是杜晓彬的不幸,这个爱他追随他的女人时刻不在感觉对已然握住的幸福的虚幻感和不安感,她始终也没有没有赢得李然的心。在自己身陷囹圄之时,她的那些“应当”是她对李然用尽一切手段的追逐却把自己弄得凄然不堪的了然顿悟。青春的爱情就像细碎的玻璃,撒成一地。
这部电视剧看到十多集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压抑的沉重之感,明明知道结局却一步步看着剧中人经历如何的疼痛伤害去度过青春、蜕变成长。让人欣慰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青春所有的真情都无处安放,戴妍虽然永远地失去了葛俊,却始终没有丢失爱情,而小宗老师与他善良贤淑的妻子在平实安稳的家庭生活中永享幸福与温情。那些无处安放已然丢失了的青春爱情,犹如消散在风里的笑声和诺言,再也无法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