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德斯的守门员
温德斯的守门员
幻雨 @ 2005-02-24 09:01
我现在看碟一般都不太挑了, 随机从碟架上抓到谁就是谁, 昨晚逮住的是温德斯1971年的作品《守门员害怕罚点球》(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改编自Peter Handke小说,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第一部是1970年的《城市之夏》。
一直认为在德国新浪潮四杰中,最没有叙事性的是温德斯, 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叙事到达神话境界的是赫尔佐格。
《守门员害怕罚点球》中这个被罚出场的守门员是个真正的精神空虚者, 怎么表达“空虚”不仅是个语义上的难题, 也是个道义上的难题。
温德斯的作法是散漫叙事, 让他在冷漠的城市中, 陌生的小镇中无目的地游历。其间他无理由地杀害了一个与他共度春宵的漂亮售票员。 温德斯可以用几个美国钱币就把这种空洞的意念表达的很好。 售票员问守门员:“你刚才在说什么吗”, 他答道:“没有,可能是这些钱币的响声”, 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的受害者。 在公共汽车上,钱币掉了出来, 坐在他旁边的老妇提醒他, “哦,口袋破了个洞, 这些是美国钱币, 我在那里踢过足球赛, 开赛时丢硬币用的”。又或者他无聊的扔钱币玩, 有几个没接住, 掉在桌上, 正趴在桌上画画的小女孩(前女友的女儿)冲他吐舌头。 这些情节毫无关联, 非常散漫, 但全部用这几个钱币串在一起, 相当作者化的表达方式。
有评论家称它“Alternately strange, boring, and fascinating”, 也切合我对这片子的感觉,strange和fascinating本来是一边的,boring就是另一边,却能够共存在一部作品中, 矛盾而又神奇。
温德斯还有个更没叙事性的作品,《事物的状态》(1982),此片最后有句独白是:“电影不一定需要张扬情节,人物之间的间隙就可以制造出电影”。也许能说明早期温德斯的心态。
幻雨 @ 2005-02-24 09:01
我现在看碟一般都不太挑了, 随机从碟架上抓到谁就是谁, 昨晚逮住的是温德斯1971年的作品《守门员害怕罚点球》(The Goalie's Anxiety at the Penalty Kick),改编自Peter Handke小说,这是他的第二部长片,第一部是1970年的《城市之夏》。
一直认为在德国新浪潮四杰中,最没有叙事性的是温德斯, 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叙事到达神话境界的是赫尔佐格。
《守门员害怕罚点球》中这个被罚出场的守门员是个真正的精神空虚者, 怎么表达“空虚”不仅是个语义上的难题, 也是个道义上的难题。
温德斯的作法是散漫叙事, 让他在冷漠的城市中, 陌生的小镇中无目的地游历。其间他无理由地杀害了一个与他共度春宵的漂亮售票员。 温德斯可以用几个美国钱币就把这种空洞的意念表达的很好。 售票员问守门员:“你刚才在说什么吗”, 他答道:“没有,可能是这些钱币的响声”, 然后下一个镜头就是一动不动躺在床上的受害者。 在公共汽车上,钱币掉了出来, 坐在他旁边的老妇提醒他, “哦,口袋破了个洞, 这些是美国钱币, 我在那里踢过足球赛, 开赛时丢硬币用的”。又或者他无聊的扔钱币玩, 有几个没接住, 掉在桌上, 正趴在桌上画画的小女孩(前女友的女儿)冲他吐舌头。 这些情节毫无关联, 非常散漫, 但全部用这几个钱币串在一起, 相当作者化的表达方式。
有评论家称它“Alternately strange, boring, and fascinating”, 也切合我对这片子的感觉,strange和fascinating本来是一边的,boring就是另一边,却能够共存在一部作品中, 矛盾而又神奇。
温德斯还有个更没叙事性的作品,《事物的状态》(1982),此片最后有句独白是:“电影不一定需要张扬情节,人物之间的间隙就可以制造出电影”。也许能说明早期温德斯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