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读硕读博,工作是否好找?工资到底有多高?(上)
一亩三分地论坛找工就业版自开创以来,好消息一直不断,每年都有自费小硕士拿10万多年薪的经验总结贴出来。有的人很受鼓舞;有的人觉得这么年轻这么快就10万多年薪听上去难以置信;还有人问读phd是否无用,反正master工资就这么高了。
先指出几点:
a)迄今为止,一亩三分地里的成功故事,主要都是EECS类专业找IT软件工作 -- 地里成功案例的确不只cs专业的,纯EE的就业总结今年也有一篇,找到工作的人来美也不到2年,年龄也24岁左右,但是貌似没有激起多大反响;地里也有找到金融工作,拿美国高薪工资被直接派回国的例子,年龄也很年轻
b)目前找到的高薪工作,集中在加州硅谷附近,这个地区高房价高消费,给的工资本来就高,拿10万一年可以理解;西雅图那里,amazon, microsoft最近也给小硕们开到了9万5左右的年薪,amazon还有3万5的sign-on bonus;但是美国大部分地区,达不到这样的工资水平
c)一亩三分地还很年轻,2009年5月15开张,到现在2年多,就算论坛元老们phd也没读多久,离毕业找工作还远着呢,而自费硕士1-2年毕业,“生产”周期短,传出好消息自然更早更频繁。
开始正文。。。。
1)决定你就业的,首先是专业,而不是学位或者学校
无论干啥,先要站对队伍。如果站错了队,那你满腹才华,也只能怀才不遇了。这个道理,相信各位都明白。
无论国内流行什么,无论街道大妈街坊邻居相信什么,无论你喜欢什么,美国的就业市场,尤其是针对外国人的job market,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以中国人的观念和你的意志来转移。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顺就业市场者昌,逆就业市场者亡。如果你顺应了美国的就业市场,跟上去抢一块蛋糕,那你在美国工作几年甚至落地生根的目标就有希望实现;如果你走的路子整个都是违背外籍人士在美就业市场特点的,要么你去撞大运,要么就出局,没人听你哭诉,没人管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有些人时不时问,为啥地里没有环境、材料等等各个工科专业的美国就业总结?美国的就业本来就是IT一枝独秀,其他大部分专业就业都很一般或者不怎么样;环境、机械、材料、化工并不是差到找不到工作,工作一直都有人找到,问题是找到工作的人以phd居多,“生产”周期长,总人数少,愿意上网来分享经验的更稀少,你自然就很难看到了。有的专业在美国就业很差,比如生物,出路基本上就是若干年博士后,苦等机会。如果一个论坛的主力人群是学biology的,那只要说起在美国的就业,基本上就是到处哭诉、抱怨,然后反复哭诉反复抱怨,出个好消息的概率跟中彩票似的。
专业就业不好,美国的job market机会少(btw, 我说的job market不包括做博士后),即使你是harvard、MIT的,找到工作也很难。至于mit博士毕业,做了无数年生物类博士后,最终老婆找到了好工作,把他踹了的极端例子,Warald周围就有。
大家在一亩三分地看到的是充满朝气、也传来成功故事的年轻人,很励志,气氛很向上;但是美国这里很多专业出路差,30来岁一把年纪都没有像样工作和收入的人,其实挺多的,而且好多人当年也是中国各个名校的优秀学生,很不幸,因为上错了船,专业对应的职位少,他们当中能成为学术达人、科研牛人拿到满意工作的很少,很多人这辈子十万年薪看上去都像是奢望,遥不可及;千年博士后这个词可不是凭空出来的。
现实中,cs普通学校小硕,在美国安顿下来,have a good life的例子很多;名校phd,专业太差找不到工作,生活的很miserable的情况,也不少,尽管当年是高考牛人,尽管当年国内名校本科毕业成绩优秀。这样的sharp对比,在美国常有发生,区别只有一个,what's your major? 还有,即使专业听上去不错,比如EE,有些小方向的博士出路,也往多年博士后靠拢。
透过h1b工资数据分析看外籍人士在美就业这篇文章,引用了一个外国人分析的h1b/绿卡工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里面显示硅谷地区几个城市的外籍IT员工平均年薪工资是8.7-9万多。请注意,这个是平均工资,行业里的领头羊给的自然更高,一亩三分地里小硕们跑去facebook拿10万一年,不是什么炒作,而是牛人在这里出现了。-- BTW,我们这里说的牛人,不是当年留学申请时就能杀进stanford、MIT的憾地神牛,他们没敢申请这种顶级学校,斗胆申请了,也进不去;今天可以拿来让大家敬仰的牛人,都是吃了一番苦头,熬出来的。
学雷达、微波、控制、学各种对外国人就业有身份限制的种种方向,或者学生物等毕业生数目远大于工业界需求的各类专业,将来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十有八九要发愁。高考时候的差别、本科学校档次的差别、申请结果上的差别,十年求学的荣耀光环,在专业面前,都被碾碎了;甚至出现普通学校的CS小硕可以傲视牛校博士的情况,原因只有一个:你的专业到底是不是美国就业市场需要的?你为毛要在一个前途不好的方向上坚持不懈的耗下去?
有人也许会问无论什么专业博士都可以做终身教授(tenure-track professor),这个的确不假,问题是教授/faculty的职位数目少,也不容易拿到,好点学校的教授职位,很多也是百里挑一的比例;区别各个专业就业好坏的,还是工业界机会有多少。
未完待续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同步更新博客Blog: http://www.1point3acres.com和http://blog.sina.com.cn/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nbs
先指出几点:
a)迄今为止,一亩三分地里的成功故事,主要都是EECS类专业找IT软件工作 -- 地里成功案例的确不只cs专业的,纯EE的就业总结今年也有一篇,找到工作的人来美也不到2年,年龄也24岁左右,但是貌似没有激起多大反响;地里也有找到金融工作,拿美国高薪工资被直接派回国的例子,年龄也很年轻
b)目前找到的高薪工作,集中在加州硅谷附近,这个地区高房价高消费,给的工资本来就高,拿10万一年可以理解;西雅图那里,amazon, microsoft最近也给小硕们开到了9万5左右的年薪,amazon还有3万5的sign-on bonus;但是美国大部分地区,达不到这样的工资水平
c)一亩三分地还很年轻,2009年5月15开张,到现在2年多,就算论坛元老们phd也没读多久,离毕业找工作还远着呢,而自费硕士1-2年毕业,“生产”周期短,传出好消息自然更早更频繁。
开始正文。。。。
1)决定你就业的,首先是专业,而不是学位或者学校
无论干啥,先要站对队伍。如果站错了队,那你满腹才华,也只能怀才不遇了。这个道理,相信各位都明白。
无论国内流行什么,无论街道大妈街坊邻居相信什么,无论你喜欢什么,美国的就业市场,尤其是针对外国人的job market,有其自身的特点,并不以中国人的观念和你的意志来转移。用句通俗的话来说,顺就业市场者昌,逆就业市场者亡。如果你顺应了美国的就业市场,跟上去抢一块蛋糕,那你在美国工作几年甚至落地生根的目标就有希望实现;如果你走的路子整个都是违背外籍人士在美就业市场特点的,要么你去撞大运,要么就出局,没人听你哭诉,没人管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有些人时不时问,为啥地里没有环境、材料等等各个工科专业的美国就业总结?美国的就业本来就是IT一枝独秀,其他大部分专业就业都很一般或者不怎么样;环境、机械、材料、化工并不是差到找不到工作,工作一直都有人找到,问题是找到工作的人以phd居多,“生产”周期长,总人数少,愿意上网来分享经验的更稀少,你自然就很难看到了。有的专业在美国就业很差,比如生物,出路基本上就是若干年博士后,苦等机会。如果一个论坛的主力人群是学biology的,那只要说起在美国的就业,基本上就是到处哭诉、抱怨,然后反复哭诉反复抱怨,出个好消息的概率跟中彩票似的。
专业就业不好,美国的job market机会少(btw, 我说的job market不包括做博士后),即使你是harvard、MIT的,找到工作也很难。至于mit博士毕业,做了无数年生物类博士后,最终老婆找到了好工作,把他踹了的极端例子,Warald周围就有。
大家在一亩三分地看到的是充满朝气、也传来成功故事的年轻人,很励志,气氛很向上;但是美国这里很多专业出路差,30来岁一把年纪都没有像样工作和收入的人,其实挺多的,而且好多人当年也是中国各个名校的优秀学生,很不幸,因为上错了船,专业对应的职位少,他们当中能成为学术达人、科研牛人拿到满意工作的很少,很多人这辈子十万年薪看上去都像是奢望,遥不可及;千年博士后这个词可不是凭空出来的。
现实中,cs普通学校小硕,在美国安顿下来,have a good life的例子很多;名校phd,专业太差找不到工作,生活的很miserable的情况,也不少,尽管当年是高考牛人,尽管当年国内名校本科毕业成绩优秀。这样的sharp对比,在美国常有发生,区别只有一个,what's your major? 还有,即使专业听上去不错,比如EE,有些小方向的博士出路,也往多年博士后靠拢。
透过h1b工资数据分析看外籍人士在美就业这篇文章,引用了一个外国人分析的h1b/绿卡工资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美国劳工部,里面显示硅谷地区几个城市的外籍IT员工平均年薪工资是8.7-9万多。请注意,这个是平均工资,行业里的领头羊给的自然更高,一亩三分地里小硕们跑去facebook拿10万一年,不是什么炒作,而是牛人在这里出现了。-- BTW,我们这里说的牛人,不是当年留学申请时就能杀进stanford、MIT的憾地神牛,他们没敢申请这种顶级学校,斗胆申请了,也进不去;今天可以拿来让大家敬仰的牛人,都是吃了一番苦头,熬出来的。
学雷达、微波、控制、学各种对外国人就业有身份限制的种种方向,或者学生物等毕业生数目远大于工业界需求的各类专业,将来毕业找工作的时候,你十有八九要发愁。高考时候的差别、本科学校档次的差别、申请结果上的差别,十年求学的荣耀光环,在专业面前,都被碾碎了;甚至出现普通学校的CS小硕可以傲视牛校博士的情况,原因只有一个:你的专业到底是不是美国就业市场需要的?你为毛要在一个前途不好的方向上坚持不懈的耗下去?
有人也许会问无论什么专业博士都可以做终身教授(tenure-track professor),这个的确不假,问题是教授/faculty的职位数目少,也不容易拿到,好点学校的教授职位,很多也是百里挑一的比例;区别各个专业就业好坏的,还是工业界机会有多少。
未完待续
– Warald (Email: iamxiaoning@gmail.com)
同步更新博客Blog: http://www.1point3acres.com和http://blog.sina.com.cn/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Email和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nbs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