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是个可怕的职业
我从未想过我会这么快就当上咨询师。当初到这家公司的时候,我的title是it specialist。老板问我的职业发展方向,我说也只是说了除了中间件,想学一些大型机上面的东西。老板说住了技术方面,希望我能够往咨询师方面发展。我本以为那是几年后的事,没想到我到澳洲之后的第四个月,就独自飞新西兰做咨询了,而且是个十分重要的客户,而且里面的几家公司有敌也有友,政治环境复杂。我实在焦虑得不行,连很恶心的梦都做了。
这种焦虑的情况越发加剧,是在我看到我的charge rate之后——每个咨询师对于客户来说,都是明码标价的。我完全想不到我那么值钱。
这个产品,可以说是我接触过的中间件产品中最复杂的一个,而且我才学了两个多月。
这么多因素叠加起来,又恰好是我到澳洲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变成了不能成功,恐怕就只有成仁的地步了。
如果说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中途客户两次推迟计划——本来我是周一接到通知,下周一就必须出现在客户办公室的。由于客户改变计划,中途我才多出两周时间准备。A型血的人,就是极度恐慌之后突然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我就详细地做了准备,把一个培训教程的实验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又根据合同,想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列个清单,一一去找答案。这一列就是二十几项。
临出发之前,想起我必须以专业的形象出现,又赶紧出去买了一套西服,因为我带到澳洲就一套,总不能两周都穿同一套西服吧?电脑包用了三年,边上都发毛了,也乖乖去换一个。
最后临出发之前的一晚,觉得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该更加主动,又再做了个excel表,把10天每天要做什么事情,留出多少天写报告,都计划好了。再根据情况看能不能把这个计划给客户看:这样做是双刃剑,好处就是让客户觉得你有备而来;坏处就是里面的一些东西可能会成为把柄,所以只能到了再见机行事。
饶是如此,到了客户的地盘,整个过程也只能用惊魂、午夜凶铃、白天也凶铃之类的言辞来形容,具体细节不便多谈,但是,中途有发现我的邮件突然被客户公司的防火墙拦截、我的ID毫无预兆地被删除(客户不想让我拖太长时间,时间越长花费越高)、以及我准备10天做的事情,被我3天就基本做完了的情况。
即便前面准备得可谓充分,我每晚到了宾馆之后,又重新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了一遍,不清楚的地方就google,查技术文档。
而这种沟通及其重要的活,我也不能不时时向需要汇报的人汇报一下,汇报的过程,我又要考虑我会不会背黑锅,或者得罪人。有时邮件发出之后还是很担心。
我第三天晚上发出了一个简报,合作伙伴,也就是后台金主,看了挺满意,也对我有信心,之后我的日子才开始好过。
在澳洲曾听过一位咨询师朋友抱怨说他每周工作了近70小时,老板只付给他40小时的工资;经过这次,基本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背后的功夫实在太多,这些是无法让客户埋单的。
以前在前东家的时候,老板举澳洲这边一些资深同事的例子告诉我们:某某人,每周工作了多少多少小时,但实际才claim了40小时。老板以此来说服我们加班不要补休,加到死都说你只工作了40小时。现在想来完全放屁,因为澳洲的同事做咨询的多,很多背后的功夫的确是无法claim到客户头上的,所以不得已才claim 40小时。你让一个每天做重复工作的人也claim 40小时,却是死得比较傻。
除了时间精力以外,其实出差的津贴,花在为自己装扮门面上,也要花去大部分了:你总不能穿着商业便装就去客户那里上班,也不能衬衣没烫过就去客户那里上班吧?
这个职业高收入还真是应该的,虽然我这次是拿这工程师的工资做咨询师的工作(我真是一只攻城狮)。但这次让我侥幸挺过来,还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这种焦虑的情况越发加剧,是在我看到我的charge rate之后——每个咨询师对于客户来说,都是明码标价的。我完全想不到我那么值钱。
这个产品,可以说是我接触过的中间件产品中最复杂的一个,而且我才学了两个多月。
这么多因素叠加起来,又恰好是我到澳洲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变成了不能成功,恐怕就只有成仁的地步了。
如果说幸运的地方,那就是中途客户两次推迟计划——本来我是周一接到通知,下周一就必须出现在客户办公室的。由于客户改变计划,中途我才多出两周时间准备。A型血的人,就是极度恐慌之后突然冷静下来。冷静下来之后,我就详细地做了准备,把一个培训教程的实验从头到尾做了一遍;又根据合同,想出可能遇到的问题,列个清单,一一去找答案。这一列就是二十几项。
临出发之前,想起我必须以专业的形象出现,又赶紧出去买了一套西服,因为我带到澳洲就一套,总不能两周都穿同一套西服吧?电脑包用了三年,边上都发毛了,也乖乖去换一个。
最后临出发之前的一晚,觉得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应该更加主动,又再做了个excel表,把10天每天要做什么事情,留出多少天写报告,都计划好了。再根据情况看能不能把这个计划给客户看:这样做是双刃剑,好处就是让客户觉得你有备而来;坏处就是里面的一些东西可能会成为把柄,所以只能到了再见机行事。
饶是如此,到了客户的地盘,整个过程也只能用惊魂、午夜凶铃、白天也凶铃之类的言辞来形容,具体细节不便多谈,但是,中途有发现我的邮件突然被客户公司的防火墙拦截、我的ID毫无预兆地被删除(客户不想让我拖太长时间,时间越长花费越高)、以及我准备10天做的事情,被我3天就基本做完了的情况。
即便前面准备得可谓充分,我每晚到了宾馆之后,又重新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想了一遍,不清楚的地方就google,查技术文档。
而这种沟通及其重要的活,我也不能不时时向需要汇报的人汇报一下,汇报的过程,我又要考虑我会不会背黑锅,或者得罪人。有时邮件发出之后还是很担心。
我第三天晚上发出了一个简报,合作伙伴,也就是后台金主,看了挺满意,也对我有信心,之后我的日子才开始好过。
在澳洲曾听过一位咨询师朋友抱怨说他每周工作了近70小时,老板只付给他40小时的工资;经过这次,基本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背后的功夫实在太多,这些是无法让客户埋单的。
以前在前东家的时候,老板举澳洲这边一些资深同事的例子告诉我们:某某人,每周工作了多少多少小时,但实际才claim了40小时。老板以此来说服我们加班不要补休,加到死都说你只工作了40小时。现在想来完全放屁,因为澳洲的同事做咨询的多,很多背后的功夫的确是无法claim到客户头上的,所以不得已才claim 40小时。你让一个每天做重复工作的人也claim 40小时,却是死得比较傻。
除了时间精力以外,其实出差的津贴,花在为自己装扮门面上,也要花去大部分了:你总不能穿着商业便装就去客户那里上班,也不能衬衣没烫过就去客户那里上班吧?
这个职业高收入还真是应该的,虽然我这次是拿这工程师的工资做咨询师的工作(我真是一只攻城狮)。但这次让我侥幸挺过来,还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