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 古希腊医神崇拜和 施密特论文 的摘抄
有关 古希腊医神崇拜和 施密特论文 的摘抄
题记:本文几乎是对施密特的论文《对古老宗教启蒙的失败》的全文摘要引用,不是原创作品。仅仅有我的极其微量的穿插语言。
就我所看的 古希腊注疏作品,涉及对于古希腊医神崇拜的论述,有:
王双洪注解的《伊翁篇》在注疏部分的 正文 71到 75页,和施密特仔细注释 的《俄狄甫斯篇》的论文--《对古老宗教启蒙的失败》(取自 “经典与解释系列 2006(19)”“索福克勒斯与雅典启蒙”)
《伊翁》的原文部分开头,诵诗人 伊翁 要赶回 去参加 庆祝 医神节日的 诗歌朗诵会,但是医神并不是他家乡的神。。。。。这个细节,不过仅仅几句话,似乎和伊翁的主题不是很紧密,但是王双洪还是仔细进行了注疏,长达5页。此处暂不赘述,施密特的论文当中 的格局似乎更加开阔。
我曾经写过简短书评,但是也没有把这5页内容说明清楚。雅典娜的回信,也不是集中在这里,而是集中在城邦诗人对于 城邦教化的危害在哪里。
施密特论文解读这部 重要的古希腊悲剧的时候,梳理了 当时 索福克勒斯 作为医生出身家庭,对于 医神信仰的执着,如何渗透到 他的作品当中。
施密特开篇就讲:“因为知识、认识和思想的目的在于自律地掌控世界和生活,而宗教则把人视为不能自律的生物。因此宗教批判 认知和希望的自律要求,以及精神自我维系的意志,并宣称它们是僭越,是狂妄,是罪”
接着,施密特引用古代经典作品当中的情节,来支撑这个论点—比如圣经的 亚当-夏娃-智慧果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俄狄甫斯的神话以及悲剧,《哥林多前书 20》,乃至原始传说版本的《浮士德》(后来才出现歌德改编版本的 《浮士德》)
圣经传统当中,宗教对于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求是 道德批判状态,“但是 古希腊人则在他们伟大的作品当中发现了一个超善恶的逐渐展开的对抗。因为对知识的渴求出自人类的天性,并且正是出自坚强的天性, 所以悲剧就经常成为描述这类对抗的地方,让人赞叹的英雄处于故事的中心。他们或是被神祇”击败,或是承受了巨大的苦难。
施密特引用 因为亡佚残缺版本的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来论证,解释歌德改编版本的普罗米修斯已经具备了现代反抗精神,自律,独立而且成熟,已经不再是原典,还是得回溯考察历史观念变迁。
早期版本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体现的不是对抗精神,更主要的是 两种力量的平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体验到一直发挥着作用的旧事物的统治力量,而旧事物也经验着新事物那已经在改变并因此已经开始有力地发挥作用的统治知识。…….宙斯和普罗米修斯的这一平衡时在和谐的历史过渡这一标志下进行的,尽管在开始不乏激烈的冲突。然而,这一平衡却标志着一个新的处境:一个处于 以来与自立、他决与自决的 悬而未决的处境。”
“埃斯库罗斯的 提坦巨人—普罗米修斯,却运用他的知识和能力挑战神祇。人类也拥有这些知识和能力。新的提坦巨人具有历史方面的强力…老提坦巨人只有自然原始的力量,过时,没有前途….”
但是随着启蒙的深入,埃斯库罗斯的平衡就变得不可能了,因为启蒙使矛盾更加尖锐。索福克勒斯已经在所有重要的生活领域内察觉到启蒙。这种启蒙,先前被误解为“智术”。
希腊启蒙,在自然科学、历史编纂、习俗、律法以及宗教方面,都颇具影响。尤其是在医学方面成绩斐然,“由希波克拉底及其学术创立的科学医学把诊断与治疗建立在一套严格按照因果律来操作的程序之上,由此推翻了把魔力视为疾病原因的这一看法,故而也摧毁了巫术。”自然科学也开始天体对应神祇保佑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引起 普通信众的恐慌,可以联想到 达尔文 进化论 发表的时候,正统信仰解体,但是 巫术—通灵术 顿时流行,填补当时心灵体系的崩溃。
有所有神圣价值开始变得相对化,自然法的理念被智术师引用 对抗 宗法制度,推翻 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的 这个根本区别。
从研究宇宙转而研究伦理学,研究个体生活的,这一转向,是 对智术师学派和 苏格拉底学派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这次转向之前,宗教就已经饱受 自然哲学家的攻讦。
欧里庇得斯深受 启蒙批判精神的影响,但是索福克勒斯却坚定站在传统宗教价值这边。
他是一位医神的祭司,公元前420年,他就把阿斯克勒庇厄斯 医神迎进自己家里,他家里就成为了神庙,他的多部作品就是献给宗教的。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甫斯王》描绘了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力量的人如何遭到了存在意义上的失败。……索福克勒斯把他推倒在启蒙的边缘上,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代表。这一自我意识建立在人类自律的知识之上。
《俄狄甫斯王》的反启蒙思想在于意识到人类 知识的有限而易朽的性质。相对比主人公,那位盲先知,虽然看不到漂浮在这个世界表面的关联,可是对于本质的关联却洞若观火。俄狄甫斯则恰恰相反。他自认为知晓一切,末了却是一个无知者,所以,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他必须刺瞎自己双眼。
悲剧开篇,俄狄甫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从而战胜她,获得王冠的奖酬。。。。。索福克勒斯是这样理解的,知识赋予人权力,俄狄甫斯是靠着他的知识登上王位的。在俄狄甫斯和盲先知的争吵当中,俄狄甫斯骄傲于自己的 自我意识以及他在世界中心的地位,他无意把人类精神力量凌驾于先知宣称的神性合法性的知识上,但是他怀疑这位先知可能没有 他自称的神性合法性知识,否则为何要等到 俄狄甫斯来解救特拜城?俄狄甫斯在后来城邦遭遇瘟疫时候,也曾经去求神,神的存在是 高于先知的,这是他没有怀疑的。
对索福克勒斯而言,“启蒙虽然是人类极根本的资质,正如俄狄甫斯的精神力量---借助它,俄狄甫斯才得以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可是,要产生严格意义的启蒙,却只能而且必须在与先知的角逐、后来则是在与德尔菲神谕的关系当中才有可能”
索福克勒斯,希望借助此部作品,挽救 宗教制度—尤其 是先知体系 和神谕体系。
拯救先知体系
先知体系在当时和占卜术一样常常受到攻击,从自然哲学家 的 科学分析到 一些喜剧作家的挖苦讽刺,到之后各个哲学学派的质疑,《俄狄甫斯王》中第一合唱歌曲流露出来的 对于先知体系的怀疑,折射出当时流行的普遍看法。
针对这些 启蒙分子质疑先知 体系的 言行,雅典 在几年前就采取了 一系列迫害 智识阶层的措施。禁止授课,审判,流放,死刑,焚书,不绝如缕,《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就是 典型的受到迫害的角色。雅典公民们普遍宗教信仰保守,实在受不了这些 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宗教狂热被 职业先知们煽动起来。
在《俄狄甫斯王》当中,第四首歌曲和最后退场歌当中,歌队再次提起 俄狄甫斯战胜了斯芬克斯。但是现在,灾难已经降临到俄狄甫斯的头上,先知的知识得到了证实后,俄狄甫斯那一度伟大的知识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剩下的只是虔诚的敬畏,包括对先知体系和神谕制度的承认。
拯救神谕制度
在第二个主要场景当中,索福克勒斯又让德尔菲神谕出现问题。冲突进一步升级,因为德尔菲神谕出问题,就是攻讦希腊人共有的宗教生活的中心,一个古老神圣的机构。几个世纪以来,德尔菲神谕是所有 神谕宣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但是到达公元5世纪,德尔菲神谕因为参与政治党派纷争,或许还因为一些受贿事件,而受到责备。到达公元4世纪,因为启蒙的蓬勃发展,德尔菲神谕的威望降到最低。
在第二场景当中,俄狄甫斯的亲生母亲--伊俄卡斯忒 首先是怀疑 先知—神谕的阐释者的 解读神谕能力。虽然伊俄卡斯忒 没有直接 说出质疑 神 的存在, 仅仅是质疑先知。但是歌队 歌曲 却是唱出 她开始质疑神。
施密特的解释是: 从否定先知体系这一有神性合法性的中间机制,是可以如何圆滑地过渡到否定神本身—虽然在本质上还是承认神。
首先,古希腊人尚未区分 仅仅是对于宗教习俗的蔑视和 根本的无神论。这一虔诚-不加区分的方式就印证了歌队 的歌曲。大众根本就不区分 神和 神的阐释者之间的区别,阐释者的神性 丧失之时,对神本身的信仰也消退。
柏拉图本人也希望巩固 德尔菲岌岌可危的声望。他的目的和 索福克勒斯的不同,柏拉图主要希望通过 树立一些宗教机构的牢权威以及一些被批准的礼仪的准则 来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所以在《王制》(《理想国》)和《法义》(《法律篇》)当中,他提倡在宗教事务方面必须保护德尔菲的声望。他赞成严厉的惩罚与类似索福克勒斯在《俄狄甫斯》中的净化仪式。
歌队的歌曲内容,展现了宗教根基遭到侵蚀,宗教信仰本身开始瓦解的过程。……《俄狄甫斯王》作为揭示剧,不仅在于 身份的真相和 俄狄甫斯的痛苦纠缠,在一个更高的目的:为先知的话语、德尔菲的神谕验真,尤其为阿波罗神的真正影响力验真。
索福克勒斯运用所有完美的戏剧手法来驳斥 无神论者的观点以证明神的在场。因此,他的悲剧《俄狄甫斯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出 祭礼剧,而《俄狄甫斯在科诺罗斯》则是部彻头彻尾的祭礼剧。作为人的俄狄甫斯的灾难,正是阿波罗的神显。……
索福克勒斯最坚定地反对哲人及智术师的这一派观点:神是不可知的。神不再受到哲人的影响。相反,悲剧诗人使神在 剧中不可抗拒地充当在场的力量,可以被定义的力量。在这一力量和形象中,神证明自己就是自古以来人们信仰的那个神。
……随着剧情发展,神的3个本质品性展现,首先,阿波罗证明自己是预言、先知体系和神谕制度的神,这些预言都在剧终前得到应验;第二,他证明自己能够抵御不幸—主要是疾病、流行病。
第三个本质方面,体现在 德尔菲-阿波罗神的诫命---“认识你自己”,索福克勒斯把这项诫命 放进自己的作品:俄狄甫斯从一开始就卷入一场认识过程当中。这个过程的终点是自我认识。通过认识自我,俄狄甫斯发现自己有局限、有欠缺的脆弱本质。对索福克勒斯而言,只有这一经验才是真实而完全的启蒙。这一经验使理性启蒙对胜利的信心、对权力的要求相对化。…..俄狄甫斯最终发现的不仅仅是外部现实关系中客观隐藏的东西。他一直纠缠在这些关系里, 他整个身份都依赖于这些关系。俄狄甫斯同样发现他个人的无知。最终他知道,他其实一无所知。
所以,通过唤起某些人类本质经验,反启蒙本身求的其实是一种更高的启蒙状态。……通过反启蒙, 人类对于表面的认知乐观主义和短见的自信的自我相对化,会被 抵制。 换句话说,受限、危害和脆弱这些人类的本质经验 被剥夺了它们的自然经验层面。
俄狄甫斯凭借个人 理性解开了 斯芬克斯之谜,免除了这个城邦为其献上人牲,但是 俄狄甫斯把这座城市从一场灾难当中解救出来,却使得它陷入到更大的灾难,俄狄甫斯的弑父娶母,招致天谴的瘟疫。索福克勒斯 着意把 解谜的俄狄甫斯所代表的启蒙力量与瘟疫联系起来。
索福克勒斯想要传达的警告极富现实意义,因为 公元前429年到公元前427年的秋季,雅典亮度遭到瘟疫侵袭,这使得伯利克里成为牺牲品,伯罗奔尼撒战争才开始不久,后面还有20多年战争才结束,伯利克里壮志未酬,雅典缺乏 更加有远见的领袖,也因为其他原因,雅典最终 输了战争。和俄狄甫斯一样,伯利克里也是一把手。
2场瘟疫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用,给雅典民众的心理和宗教信仰以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怀疑和玩世不恭横行。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拿宗教来说事,人不虔心,所以神来惩罚每个人。巫术、预言开始横行。
另一方面,很多人开始回归旧宗教。
残酷的瘟疫还有另外一个宗教作用:出现了希望有治疗奇迹发生的普遍要求。一些无法解释难以治疗的疾病,被 雅典人统称为 瘟疫,瘟疫如此迅猛猖獗,人们除了求神外,更想不出别的什么治疗方法。而这个神就是 阿波罗。……无论是先知体系还是医学技能,这两者都建立在这一技艺之上:发现隐藏之物并施以相应的帮助。全盘来看 俄狄甫斯的悲剧,这个观点是有趣的。
在医学科学出现之前,人类和神的“先知”相当于医生,当医学启蒙开始时,这一领域就开始坍塌了。《俄狄甫斯王》在情节当中设置 瘟疫的惩罚,打击人类傲慢的 启蒙姿态,除了刚才阐述的先知体系和神谕的拯救作用,还事关传统的、最宽泛意义上的阿波罗与他的先知的“医术”权限。
除去阿波罗,其他几个医神就以阿斯克勒庇厄斯 最为出众,他是阿波罗的儿子,雅典遭遇大瘟疫后,原本默默无闻的阿斯克勒庇厄斯祭拜开始兴盛,索福克勒斯因为在公元前420年,就开始在家中祭拜阿斯克勒庇厄斯,所以他的家庭也成为了圣地。
索福克勒斯创作这部悲剧,为最高的医神修建了一片文学的圣地。他的创作完美地契合了备受困扰的同时代人的需求。
几乎巧合的是,几乎同时,罗马也爆发了瘟疫,罗马人束手无策,也向阿波罗许愿建立神庙。罗马的阿波罗医神庙则落成于公元前433年。
题记:本文几乎是对施密特的论文《对古老宗教启蒙的失败》的全文摘要引用,不是原创作品。仅仅有我的极其微量的穿插语言。
就我所看的 古希腊注疏作品,涉及对于古希腊医神崇拜的论述,有:
王双洪注解的《伊翁篇》在注疏部分的 正文 71到 75页,和施密特仔细注释 的《俄狄甫斯篇》的论文--《对古老宗教启蒙的失败》(取自 “经典与解释系列 2006(19)”“索福克勒斯与雅典启蒙”)
《伊翁》的原文部分开头,诵诗人 伊翁 要赶回 去参加 庆祝 医神节日的 诗歌朗诵会,但是医神并不是他家乡的神。。。。。这个细节,不过仅仅几句话,似乎和伊翁的主题不是很紧密,但是王双洪还是仔细进行了注疏,长达5页。此处暂不赘述,施密特的论文当中 的格局似乎更加开阔。
我曾经写过简短书评,但是也没有把这5页内容说明清楚。雅典娜的回信,也不是集中在这里,而是集中在城邦诗人对于 城邦教化的危害在哪里。
施密特论文解读这部 重要的古希腊悲剧的时候,梳理了 当时 索福克勒斯 作为医生出身家庭,对于 医神信仰的执着,如何渗透到 他的作品当中。
施密特开篇就讲:“因为知识、认识和思想的目的在于自律地掌控世界和生活,而宗教则把人视为不能自律的生物。因此宗教批判 认知和希望的自律要求,以及精神自我维系的意志,并宣称它们是僭越,是狂妄,是罪”
接着,施密特引用古代经典作品当中的情节,来支撑这个论点—比如圣经的 亚当-夏娃-智慧果的故事,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俄狄甫斯的神话以及悲剧,《哥林多前书 20》,乃至原始传说版本的《浮士德》(后来才出现歌德改编版本的 《浮士德》)
圣经传统当中,宗教对于人类对于知识的渴求是 道德批判状态,“但是 古希腊人则在他们伟大的作品当中发现了一个超善恶的逐渐展开的对抗。因为对知识的渴求出自人类的天性,并且正是出自坚强的天性, 所以悲剧就经常成为描述这类对抗的地方,让人赞叹的英雄处于故事的中心。他们或是被神祇”击败,或是承受了巨大的苦难。
施密特引用 因为亡佚残缺版本的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来论证,解释歌德改编版本的普罗米修斯已经具备了现代反抗精神,自律,独立而且成熟,已经不再是原典,还是得回溯考察历史观念变迁。
早期版本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体现的不是对抗精神,更主要的是 两种力量的平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体验到一直发挥着作用的旧事物的统治力量,而旧事物也经验着新事物那已经在改变并因此已经开始有力地发挥作用的统治知识。…….宙斯和普罗米修斯的这一平衡时在和谐的历史过渡这一标志下进行的,尽管在开始不乏激烈的冲突。然而,这一平衡却标志着一个新的处境:一个处于 以来与自立、他决与自决的 悬而未决的处境。”
“埃斯库罗斯的 提坦巨人—普罗米修斯,却运用他的知识和能力挑战神祇。人类也拥有这些知识和能力。新的提坦巨人具有历史方面的强力…老提坦巨人只有自然原始的力量,过时,没有前途….”
但是随着启蒙的深入,埃斯库罗斯的平衡就变得不可能了,因为启蒙使矛盾更加尖锐。索福克勒斯已经在所有重要的生活领域内察觉到启蒙。这种启蒙,先前被误解为“智术”。
希腊启蒙,在自然科学、历史编纂、习俗、律法以及宗教方面,都颇具影响。尤其是在医学方面成绩斐然,“由希波克拉底及其学术创立的科学医学把诊断与治疗建立在一套严格按照因果律来操作的程序之上,由此推翻了把魔力视为疾病原因的这一看法,故而也摧毁了巫术。”自然科学也开始天体对应神祇保佑的解释,这样的解释引起 普通信众的恐慌,可以联想到 达尔文 进化论 发表的时候,正统信仰解体,但是 巫术—通灵术 顿时流行,填补当时心灵体系的崩溃。
有所有神圣价值开始变得相对化,自然法的理念被智术师引用 对抗 宗法制度,推翻 希腊人和野蛮人之间的 这个根本区别。
从研究宇宙转而研究伦理学,研究个体生活的,这一转向,是 对智术师学派和 苏格拉底学派具有标志性意义。在这次转向之前,宗教就已经饱受 自然哲学家的攻讦。
欧里庇得斯深受 启蒙批判精神的影响,但是索福克勒斯却坚定站在传统宗教价值这边。
他是一位医神的祭司,公元前420年,他就把阿斯克勒庇厄斯 医神迎进自己家里,他家里就成为了神庙,他的多部作品就是献给宗教的。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甫斯王》描绘了相信自己的知识和自己力量的人如何遭到了存在意义上的失败。……索福克勒斯把他推倒在启蒙的边缘上,使他成为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的代表。这一自我意识建立在人类自律的知识之上。
《俄狄甫斯王》的反启蒙思想在于意识到人类 知识的有限而易朽的性质。相对比主人公,那位盲先知,虽然看不到漂浮在这个世界表面的关联,可是对于本质的关联却洞若观火。俄狄甫斯则恰恰相反。他自认为知晓一切,末了却是一个无知者,所以,当真相大白于天下之时,他必须刺瞎自己双眼。
悲剧开篇,俄狄甫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从而战胜她,获得王冠的奖酬。。。。。索福克勒斯是这样理解的,知识赋予人权力,俄狄甫斯是靠着他的知识登上王位的。在俄狄甫斯和盲先知的争吵当中,俄狄甫斯骄傲于自己的 自我意识以及他在世界中心的地位,他无意把人类精神力量凌驾于先知宣称的神性合法性的知识上,但是他怀疑这位先知可能没有 他自称的神性合法性知识,否则为何要等到 俄狄甫斯来解救特拜城?俄狄甫斯在后来城邦遭遇瘟疫时候,也曾经去求神,神的存在是 高于先知的,这是他没有怀疑的。
对索福克勒斯而言,“启蒙虽然是人类极根本的资质,正如俄狄甫斯的精神力量---借助它,俄狄甫斯才得以解开斯芬克斯之谜;可是,要产生严格意义的启蒙,却只能而且必须在与先知的角逐、后来则是在与德尔菲神谕的关系当中才有可能”
索福克勒斯,希望借助此部作品,挽救 宗教制度—尤其 是先知体系 和神谕体系。
拯救先知体系
先知体系在当时和占卜术一样常常受到攻击,从自然哲学家 的 科学分析到 一些喜剧作家的挖苦讽刺,到之后各个哲学学派的质疑,《俄狄甫斯王》中第一合唱歌曲流露出来的 对于先知体系的怀疑,折射出当时流行的普遍看法。
针对这些 启蒙分子质疑先知 体系的 言行,雅典 在几年前就采取了 一系列迫害 智识阶层的措施。禁止授课,审判,流放,死刑,焚书,不绝如缕,《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中,苏格拉底就是 典型的受到迫害的角色。雅典公民们普遍宗教信仰保守,实在受不了这些 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宗教狂热被 职业先知们煽动起来。
在《俄狄甫斯王》当中,第四首歌曲和最后退场歌当中,歌队再次提起 俄狄甫斯战胜了斯芬克斯。但是现在,灾难已经降临到俄狄甫斯的头上,先知的知识得到了证实后,俄狄甫斯那一度伟大的知识再也没有任何意义了。剩下的只是虔诚的敬畏,包括对先知体系和神谕制度的承认。
拯救神谕制度
在第二个主要场景当中,索福克勒斯又让德尔菲神谕出现问题。冲突进一步升级,因为德尔菲神谕出问题,就是攻讦希腊人共有的宗教生活的中心,一个古老神圣的机构。几个世纪以来,德尔菲神谕是所有 神谕宣示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但是到达公元5世纪,德尔菲神谕因为参与政治党派纷争,或许还因为一些受贿事件,而受到责备。到达公元4世纪,因为启蒙的蓬勃发展,德尔菲神谕的威望降到最低。
在第二场景当中,俄狄甫斯的亲生母亲--伊俄卡斯忒 首先是怀疑 先知—神谕的阐释者的 解读神谕能力。虽然伊俄卡斯忒 没有直接 说出质疑 神 的存在, 仅仅是质疑先知。但是歌队 歌曲 却是唱出 她开始质疑神。
施密特的解释是: 从否定先知体系这一有神性合法性的中间机制,是可以如何圆滑地过渡到否定神本身—虽然在本质上还是承认神。
首先,古希腊人尚未区分 仅仅是对于宗教习俗的蔑视和 根本的无神论。这一虔诚-不加区分的方式就印证了歌队 的歌曲。大众根本就不区分 神和 神的阐释者之间的区别,阐释者的神性 丧失之时,对神本身的信仰也消退。
柏拉图本人也希望巩固 德尔菲岌岌可危的声望。他的目的和 索福克勒斯的不同,柏拉图主要希望通过 树立一些宗教机构的牢权威以及一些被批准的礼仪的准则 来达到规范社会的目的。所以在《王制》(《理想国》)和《法义》(《法律篇》)当中,他提倡在宗教事务方面必须保护德尔菲的声望。他赞成严厉的惩罚与类似索福克勒斯在《俄狄甫斯》中的净化仪式。
歌队的歌曲内容,展现了宗教根基遭到侵蚀,宗教信仰本身开始瓦解的过程。……《俄狄甫斯王》作为揭示剧,不仅在于 身份的真相和 俄狄甫斯的痛苦纠缠,在一个更高的目的:为先知的话语、德尔菲的神谕验真,尤其为阿波罗神的真正影响力验真。
索福克勒斯运用所有完美的戏剧手法来驳斥 无神论者的观点以证明神的在场。因此,他的悲剧《俄狄甫斯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出 祭礼剧,而《俄狄甫斯在科诺罗斯》则是部彻头彻尾的祭礼剧。作为人的俄狄甫斯的灾难,正是阿波罗的神显。……
索福克勒斯最坚定地反对哲人及智术师的这一派观点:神是不可知的。神不再受到哲人的影响。相反,悲剧诗人使神在 剧中不可抗拒地充当在场的力量,可以被定义的力量。在这一力量和形象中,神证明自己就是自古以来人们信仰的那个神。
……随着剧情发展,神的3个本质品性展现,首先,阿波罗证明自己是预言、先知体系和神谕制度的神,这些预言都在剧终前得到应验;第二,他证明自己能够抵御不幸—主要是疾病、流行病。
第三个本质方面,体现在 德尔菲-阿波罗神的诫命---“认识你自己”,索福克勒斯把这项诫命 放进自己的作品:俄狄甫斯从一开始就卷入一场认识过程当中。这个过程的终点是自我认识。通过认识自我,俄狄甫斯发现自己有局限、有欠缺的脆弱本质。对索福克勒斯而言,只有这一经验才是真实而完全的启蒙。这一经验使理性启蒙对胜利的信心、对权力的要求相对化。…..俄狄甫斯最终发现的不仅仅是外部现实关系中客观隐藏的东西。他一直纠缠在这些关系里, 他整个身份都依赖于这些关系。俄狄甫斯同样发现他个人的无知。最终他知道,他其实一无所知。
所以,通过唤起某些人类本质经验,反启蒙本身求的其实是一种更高的启蒙状态。……通过反启蒙, 人类对于表面的认知乐观主义和短见的自信的自我相对化,会被 抵制。 换句话说,受限、危害和脆弱这些人类的本质经验 被剥夺了它们的自然经验层面。
俄狄甫斯凭借个人 理性解开了 斯芬克斯之谜,免除了这个城邦为其献上人牲,但是 俄狄甫斯把这座城市从一场灾难当中解救出来,却使得它陷入到更大的灾难,俄狄甫斯的弑父娶母,招致天谴的瘟疫。索福克勒斯 着意把 解谜的俄狄甫斯所代表的启蒙力量与瘟疫联系起来。
索福克勒斯想要传达的警告极富现实意义,因为 公元前429年到公元前427年的秋季,雅典亮度遭到瘟疫侵袭,这使得伯利克里成为牺牲品,伯罗奔尼撒战争才开始不久,后面还有20多年战争才结束,伯利克里壮志未酬,雅典缺乏 更加有远见的领袖,也因为其他原因,雅典最终 输了战争。和俄狄甫斯一样,伯利克里也是一把手。
2场瘟疫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作用,给雅典民众的心理和宗教信仰以巨大的冲击。
一方面,怀疑和玩世不恭横行。另一方面,人们可以拿宗教来说事,人不虔心,所以神来惩罚每个人。巫术、预言开始横行。
另一方面,很多人开始回归旧宗教。
残酷的瘟疫还有另外一个宗教作用:出现了希望有治疗奇迹发生的普遍要求。一些无法解释难以治疗的疾病,被 雅典人统称为 瘟疫,瘟疫如此迅猛猖獗,人们除了求神外,更想不出别的什么治疗方法。而这个神就是 阿波罗。……无论是先知体系还是医学技能,这两者都建立在这一技艺之上:发现隐藏之物并施以相应的帮助。全盘来看 俄狄甫斯的悲剧,这个观点是有趣的。
在医学科学出现之前,人类和神的“先知”相当于医生,当医学启蒙开始时,这一领域就开始坍塌了。《俄狄甫斯王》在情节当中设置 瘟疫的惩罚,打击人类傲慢的 启蒙姿态,除了刚才阐述的先知体系和神谕的拯救作用,还事关传统的、最宽泛意义上的阿波罗与他的先知的“医术”权限。
除去阿波罗,其他几个医神就以阿斯克勒庇厄斯 最为出众,他是阿波罗的儿子,雅典遭遇大瘟疫后,原本默默无闻的阿斯克勒庇厄斯祭拜开始兴盛,索福克勒斯因为在公元前420年,就开始在家中祭拜阿斯克勒庇厄斯,所以他的家庭也成为了圣地。
索福克勒斯创作这部悲剧,为最高的医神修建了一片文学的圣地。他的创作完美地契合了备受困扰的同时代人的需求。
几乎巧合的是,几乎同时,罗马也爆发了瘟疫,罗马人束手无策,也向阿波罗许愿建立神庙。罗马的阿波罗医神庙则落成于公元前433年。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