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看吧,去重庆
于此为王,于此为帝,一年双庆,故名曰重庆。
几天前,终于来到这个辣味四溢的峡谷,号称西南最大的城市。
西南另一个名城成都,和重庆恰为颇有趣味的对比。同是短时间内得名,同是西川盆地两大中心,一个在川西,一个在川东,仿佛两个背靠大山,对坐的弈者。成都成名很早,农业发达,城市摊开在平原上,一片坦途,于是随意发展而少约束,民风随和散漫。重庆地图便已崎岖上下,兼之两江汇流,舳舻聚散,颇有一股劲气涤荡。重庆附近的合川,南宋末年时州治设在一块险地,便是鼎鼎大名的钓鱼城,令灭国无数的蒙古大军也只得扶柩而归。太平军乱,曾、胡、左等公论军势,均推许皖赣在苏浙上游,湘鄂为皖赣上游,因此扎根湖南,巩固湖北,平定安徽,以高屋建瓴之势,历数年而功成。其实,四川更在湘鄂之上游,佛山籍的骆秉章剿灭石达开,也是争战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民国年间蜀中混战,重庆为川东核心,数次凌驾于省府成都之上,最后刘湘更是借以统一全川。比起花蕊夫人和杜甫草堂,比起全民麻将和从早到晚茶,山川纵横、口音激烈的重庆,更像是一曲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慷慨悲歌。
城市的性格,来源于地势与人势。嘉陵江和长江,从山岭中切开道路,汇合之处便催生了人类文明的鲜花。来自全川的物产与人流,在这朝天门交集,再顺着长江奔涌向东。清时民谚“金开银万”,重庆府岂不更胜一筹?商业的发达给了重庆更多的激情和欲望,刺激这里的居民开山架桥,掘地营楼,将陡峭险峻化为立体美景。山给了重庆人诸多不便,也给了重庆不尽的魅力。仅仅从地图上看,隧道、桥梁、道路交织错综,而眼之所见有怎么会是地图可以描述?我们居住的酒店,面向长江,背靠山体,面前的十楼,却只不过相当于背后的平地。平稳行驶的轻轨,刚刚飞跨江面,继而一头扎进隧道,朝另一条跨江大桥而去。乘车攀山,不远处是百米下的江流,两侧是高楼华厦,一路向上,意趣无穷,只是辛苦了司机和车。夜晚来临的时候,华灯齐放,远望如空中楼阁,层层叠叠,浓妆淡抹。去时适逢上游涨水,嘉陵江涌流凶猛,江面却十分平稳,灯光一照,似乎平地,与沿海河流的无风起波浪大为相异。
居住在山和水之间,重庆人的菜算是给了我们教育与再教育。辣,变着花样的辣,五颜六色的辣,防不胜防的辣……想那蜀犬吠日,无非也是辣得受不了,乱叫而已。当年抗战,文艺人士聚集重庆,不知道那些苏杭文士、淮扬才子,是不是借着重庆的辣劲,方才令得那一声声怒喝更加高亢?反正临走时,大家提着火锅底料,心满意足。重庆美女的直爽和开朗,平时也见不少了,此次出行还好没遇上如女名将秦良玉一般的人物。有位当地人说:“重庆49年后建成工业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因此大家都习惯敞开嗓子说话。呵呵!”
游览重庆,如览百里画卷;经常到重庆,想必是翻看画集;居住在重庆,大概是观看电影吧?三山两水,月涌江流,站在那里,便能看到一座鲜活的重庆。
几天前,终于来到这个辣味四溢的峡谷,号称西南最大的城市。
西南另一个名城成都,和重庆恰为颇有趣味的对比。同是短时间内得名,同是西川盆地两大中心,一个在川西,一个在川东,仿佛两个背靠大山,对坐的弈者。成都成名很早,农业发达,城市摊开在平原上,一片坦途,于是随意发展而少约束,民风随和散漫。重庆地图便已崎岖上下,兼之两江汇流,舳舻聚散,颇有一股劲气涤荡。重庆附近的合川,南宋末年时州治设在一块险地,便是鼎鼎大名的钓鱼城,令灭国无数的蒙古大军也只得扶柩而归。太平军乱,曾、胡、左等公论军势,均推许皖赣在苏浙上游,湘鄂为皖赣上游,因此扎根湖南,巩固湖北,平定安徽,以高屋建瓴之势,历数年而功成。其实,四川更在湘鄂之上游,佛山籍的骆秉章剿灭石达开,也是争战中不可忽视的关键。民国年间蜀中混战,重庆为川东核心,数次凌驾于省府成都之上,最后刘湘更是借以统一全川。比起花蕊夫人和杜甫草堂,比起全民麻将和从早到晚茶,山川纵横、口音激烈的重庆,更像是一曲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慷慨悲歌。
城市的性格,来源于地势与人势。嘉陵江和长江,从山岭中切开道路,汇合之处便催生了人类文明的鲜花。来自全川的物产与人流,在这朝天门交集,再顺着长江奔涌向东。清时民谚“金开银万”,重庆府岂不更胜一筹?商业的发达给了重庆更多的激情和欲望,刺激这里的居民开山架桥,掘地营楼,将陡峭险峻化为立体美景。山给了重庆人诸多不便,也给了重庆不尽的魅力。仅仅从地图上看,隧道、桥梁、道路交织错综,而眼之所见有怎么会是地图可以描述?我们居住的酒店,面向长江,背靠山体,面前的十楼,却只不过相当于背后的平地。平稳行驶的轻轨,刚刚飞跨江面,继而一头扎进隧道,朝另一条跨江大桥而去。乘车攀山,不远处是百米下的江流,两侧是高楼华厦,一路向上,意趣无穷,只是辛苦了司机和车。夜晚来临的时候,华灯齐放,远望如空中楼阁,层层叠叠,浓妆淡抹。去时适逢上游涨水,嘉陵江涌流凶猛,江面却十分平稳,灯光一照,似乎平地,与沿海河流的无风起波浪大为相异。
居住在山和水之间,重庆人的菜算是给了我们教育与再教育。辣,变着花样的辣,五颜六色的辣,防不胜防的辣……想那蜀犬吠日,无非也是辣得受不了,乱叫而已。当年抗战,文艺人士聚集重庆,不知道那些苏杭文士、淮扬才子,是不是借着重庆的辣劲,方才令得那一声声怒喝更加高亢?反正临走时,大家提着火锅底料,心满意足。重庆美女的直爽和开朗,平时也见不少了,此次出行还好没遇上如女名将秦良玉一般的人物。有位当地人说:“重庆49年后建成工业城市,生活节奏较快,因此大家都习惯敞开嗓子说话。呵呵!”
游览重庆,如览百里画卷;经常到重庆,想必是翻看画集;居住在重庆,大概是观看电影吧?三山两水,月涌江流,站在那里,便能看到一座鲜活的重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