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生的尽头,想到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随着Jobs的离去,近两天,网上网下的话题也集中于此。据其为胰腺癌,但也有医生认为所谓胰腺癌扩散到肝部,可能只是一种掩饰的说法。家属要求尊重隐私,就不细探了。他去的那天,正是我的三姨烧三七的日子。
三姨也确诊为胰腺癌,不到半年,就去了。起先,是三姨夫确诊了骨癌,在治疗了一年左右后,她也被确诊了恶性肿瘤。丈夫患着病,却先送走了妻子,其中苦痛和无奈自是让人心碎。在葬礼那天,三姨夫说:人生啊,就是苦。临了走前,还得受罪。
家人选择了化疗,病程迁移很快,没多久,就全身扩散了。在最后的那段日子,无法进食、浮肿、全身疼痛、谵妄、昏迷...身上已找不到可以刺入针头的血管,大剂量杜冷丁、吗啡均不能缓解疼痛,在清醒的间隙,要求签字放弃治疗...
对肿瘤晚期病人,除了治疗,我们还应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医学概念中,活着就是全部,就是赢,但在生活中呢?我们的身体、感受、亲人,还有全部的生活,活着不应该是这些全部质量的总和吗?
人们讳疾忌医、谈死色变,但如果认真思考过死亡问题的话,我们应该不难理解“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只不过有人走得快些,有人走得慢点儿;有人缓步前行,有人艰难踱步,还有人边走边唱。
再回头来看肿瘤患者,他们在恐惧中熬过手术、放化疗;忍受着身体、心灵的苦痛;困扰于家庭、经济的压力;没有专门的医生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只能由同样承受很多压力的家属来聊以慰藉。
我们从事的行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为此做了什么?为各流派的理论和疗法争辩、为提高自己不停的充电、为争取来访者不禁抛头露面、为桃李满天下四处讲学...
再来看两个概念——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姑息,其拉丁词根的意思表明临终患者,尽管没有接受治疗,也可以被拥在照顾者舒适的臂弯里,不能被治愈者却总是能得到安慰。而现今,姑息治疗的本质和焦点已经超越了只是满足临终者的舒适,还包括了出现致命疾病时,就开始姑息关怀和症状控制。它超越了死亡,包含了对家庭和他人的哀丧辅导。
而临终关怀,其含义有以下几点:1、估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在2~3个月之内;2、在这段期间对患者积极的对症处理;3、临终时对患者的镇静治疗,以减少对亲人的刺激,避免日后留下抹不去的阴影;4、患者去世后,对亲人的心理疏导。
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是有两个部分的:抗肿瘤治疗和提高生存质量治疗。而在我国,目前还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前者。多数人在获知癌症诊断后,早期会处于震惊状态,术语称为“诊断性休克”,患者体验着多重的矛盾情感:麻木、恐惧、愤怒、否认、绝望...这时,就特别需要关心和允许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接受现实,但当患者渐渐接受现实时,心情是不会好转的,而是更多的陷于极度悲痛之中,这同样需要体贴和关怀。
对癌症的辅助心理治疗作用不亚于药物治疗,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痛对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特别是长期放、化疗的患者,强烈的毒副反应,使得患者变得焦虑、易怒,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所抑制。如果在治疗躯体病症的同时,给予心理抚慰和治疗,想必患者的心理压力会减轻很多,这也就达到了“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而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关爱,不能只针对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也是一个值得关爱的群体,有时甚至比直接关爱患者本人更能给患者以温暖。
对肿瘤患者施行积极的心理治疗和护理,NCCN的指南有相关的标准,但未必完全适合我们的国情。心理治疗与传统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也是息息相关的,这也与个体特质有关,需要体现个体化的原则。
纵观所接触的安宁病房,临终关怀的护士们确是让人敬佩,但专业扩展之余,还局限于陪聊天、表演才艺之类。试问,当我们痛苦而孤独地躺在病床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希望眼前的朋友给予什么?
让生命带着希望而来,携着尊严而去。在生命的最后一站,我们该怎样去面对?无论是临终者,还是关怀者都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
三姨也确诊为胰腺癌,不到半年,就去了。起先,是三姨夫确诊了骨癌,在治疗了一年左右后,她也被确诊了恶性肿瘤。丈夫患着病,却先送走了妻子,其中苦痛和无奈自是让人心碎。在葬礼那天,三姨夫说:人生啊,就是苦。临了走前,还得受罪。
家人选择了化疗,病程迁移很快,没多久,就全身扩散了。在最后的那段日子,无法进食、浮肿、全身疼痛、谵妄、昏迷...身上已找不到可以刺入针头的血管,大剂量杜冷丁、吗啡均不能缓解疼痛,在清醒的间隙,要求签字放弃治疗...
对肿瘤晚期病人,除了治疗,我们还应为他们做些什么……
在医学概念中,活着就是全部,就是赢,但在生活中呢?我们的身体、感受、亲人,还有全部的生活,活着不应该是这些全部质量的总和吗?
人们讳疾忌医、谈死色变,但如果认真思考过死亡问题的话,我们应该不难理解“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只不过有人走得快些,有人走得慢点儿;有人缓步前行,有人艰难踱步,还有人边走边唱。
再回头来看肿瘤患者,他们在恐惧中熬过手术、放化疗;忍受着身体、心灵的苦痛;困扰于家庭、经济的压力;没有专门的医生可以提供心理疏导,只能由同样承受很多压力的家属来聊以慰藉。
我们从事的行业——心理咨询和治疗,为此做了什么?为各流派的理论和疗法争辩、为提高自己不停的充电、为争取来访者不禁抛头露面、为桃李满天下四处讲学...
再来看两个概念——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
姑息,其拉丁词根的意思表明临终患者,尽管没有接受治疗,也可以被拥在照顾者舒适的臂弯里,不能被治愈者却总是能得到安慰。而现今,姑息治疗的本质和焦点已经超越了只是满足临终者的舒适,还包括了出现致命疾病时,就开始姑息关怀和症状控制。它超越了死亡,包含了对家庭和他人的哀丧辅导。
而临终关怀,其含义有以下几点:1、估计患者的生存时间在2~3个月之内;2、在这段期间对患者积极的对症处理;3、临终时对患者的镇静治疗,以减少对亲人的刺激,避免日后留下抹不去的阴影;4、患者去世后,对亲人的心理疏导。
对肿瘤患者的治疗是有两个部分的:抗肿瘤治疗和提高生存质量治疗。而在我国,目前还是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前者。多数人在获知癌症诊断后,早期会处于震惊状态,术语称为“诊断性休克”,患者体验着多重的矛盾情感:麻木、恐惧、愤怒、否认、绝望...这时,就特别需要关心和允许患者在一段时间内接受现实,但当患者渐渐接受现实时,心情是不会好转的,而是更多的陷于极度悲痛之中,这同样需要体贴和关怀。
对癌症的辅助心理治疗作用不亚于药物治疗,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由于病痛对精神和肉体的折磨,特别是长期放、化疗的患者,强烈的毒副反应,使得患者变得焦虑、易怒,机体的免疫功能也有所抑制。如果在治疗躯体病症的同时,给予心理抚慰和治疗,想必患者的心理压力会减轻很多,这也就达到了“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而对肿瘤患者的心理关爱,不能只针对患者本人,患者家属也是一个值得关爱的群体,有时甚至比直接关爱患者本人更能给患者以温暖。
对肿瘤患者施行积极的心理治疗和护理,NCCN的指南有相关的标准,但未必完全适合我们的国情。心理治疗与传统的文化背景、教育程度也是息息相关的,这也与个体特质有关,需要体现个体化的原则。
纵观所接触的安宁病房,临终关怀的护士们确是让人敬佩,但专业扩展之余,还局限于陪聊天、表演才艺之类。试问,当我们痛苦而孤独地躺在病床上,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希望眼前的朋友给予什么?
让生命带着希望而来,携着尊严而去。在生命的最后一站,我们该怎样去面对?无论是临终者,还是关怀者都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