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与愚钝、内心战争、《12怒汉》及其他
晚上回来后,突然不能像往常一样按照计划看书了。于是随意翻阅了一下希腊诸神故事和莫洛亚随笔,依然是一种恍惚不知所然的阅览,仿佛一场难以避免的为了时间的忘却而被迫卷入的无形之战。这种战役也许不会有宙斯那样完美高贵的胜利或普罗米修斯那样悲惨无奈的胜利,但它终究是一场战胜,永远都洗刷不了所有战争都会遗留的不可忘却的创伤,无论是否有“空中的伊利亚特”那样梭罗的称颂。
这种恍惚有一天早上也出现过,我以为万念俱灰。虽然处在那种不知被多少诗人和先哲称赞无尽的“美丽的清晨、新的希望”,我依然仿佛觉得犹如跌落万丈深渊,找不到一根可以抓住的崖边枝根。这就是狂妄与恐惧联合发动的战争吧,我却未做好准备。在那么一会儿的恍惚世界的战场上,让人觉得智慧与力量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我竟祈求愚钝起来。假如有太多的选择,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最好的那个,问题是除了希腊诸神代表智慧与力量外以没有一个智者能识别那最好的选择。理性主义者选择相对较好的,怀疑者及不可知论者会漫不经心地随便选一个,而弱智愚钝这会选择相对简单的那个。战争的底线不过是失败而已,智者不喜欢失败也许会不敢面对战争,而愚者不知道失败只知道一步一步迎击。
于是我停止了无谓的思索,丢弃了诸神的智慧与教导,随便抓起了手边的书读了下去,没有一种合理的方式,也没有一种完美的选择,甚至失去了理性的判断,面对狂躁不安与恐惧无奈,就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只要开始行动,你就开始了结束战争的征程——不管最后是胜利还是失败。于是我读了3章《Pride and Prejudice》,竟然连以前不屑一顾的故事也觉得不是那么不值一笑了——以前觉得平淡乏味的故事现在却觉得非常可笑,与其说“温故而知新”,不如说“温故而可乐”。
电影《12怒汉》是一部很精彩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奇特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的话,你必须亲自看一下,没有人能替你说的精彩。我见网上有很多逻辑分析,我觉得那是聪明人能干的事,我倾向于讨论除逻辑分析之外的内容。就这部影片来说,教给了人们一堂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认真对待他人,替他人考虑——尽管他是陌生人,甚至他是“罪犯”。而这种认真对待、替别人考虑的内心基础我想不就是人性的善良与友爱吗?有些人天生具有这种特质——他们是幸运的,让人羡慕;有些人只有经历过深刻的教训与挫折才有勇气接受这种友善的特质;而还有些人则害怕这种特质——他们既不敢真诚地面对别人,也不敢真诚地面对自己。善良、友爱需要勇气——不论是付出还是接纳——有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影片中12名陪审团经过一个个自我的剖析,勇敢地直面内在的自己,由己及人,最终一致做出了代表善良与友爱的人性判决。
电影《浪潮》据称改变真是事件,这部影片不禁让你对人性的邪恶毛骨悚然:建立一个法西斯组织只需要一个星期而已。这种奇迹的基础就是人性中恶劣的一面在丧失了善的抗衡之后突然被引爆所发展起来的不可思议的邪恶力量。人性的卑劣,多少思想家不曾揭示过?莫泊桑、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都曾把它揭示的淋漓尽致,也许我们不曾直观面对,但却不能不警惕其悲惨的后果;善意与友爱的缺失和沦丧,这种邪恶的欲望就会极度扩张,不管历史有多么深刻的教训。和物质世界的飞速进步极不相称的是人的精神进步及其缓慢。人不犯贱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不能总是犯贱,总该有点良心与善意。直面这种善与恶的矛盾,坚持良心的方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旅程。
电影《美丽人生》是一部老片子,以前我不屑一顾,觉得那种简单的手法和戏剧效果让人怀疑它的感染力的真诚性,但再次重温的时候却觉得并不是那么不值一提,我觉得影片对爱情的描写,对战争的批判以及对父爱的表现并不是重点;而最重要的是主人公那种从未放弃和否定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便是在艰辛的集中营里。积极乐观并非狂妄盲目的表现,相反,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并以随时做好对抗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准备——甚至不畏牺牲——为基础的一种内在精神。积极乐观者能随时投入战斗,因为他们的内心不仅是坚强的,还是友善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92f890100x7xo.html
这种恍惚有一天早上也出现过,我以为万念俱灰。虽然处在那种不知被多少诗人和先哲称赞无尽的“美丽的清晨、新的希望”,我依然仿佛觉得犹如跌落万丈深渊,找不到一根可以抓住的崖边枝根。这就是狂妄与恐惧联合发动的战争吧,我却未做好准备。在那么一会儿的恍惚世界的战场上,让人觉得智慧与力量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我竟祈求愚钝起来。假如有太多的选择,人总是倾向于选择最好的那个,问题是除了希腊诸神代表智慧与力量外以没有一个智者能识别那最好的选择。理性主义者选择相对较好的,怀疑者及不可知论者会漫不经心地随便选一个,而弱智愚钝这会选择相对简单的那个。战争的底线不过是失败而已,智者不喜欢失败也许会不敢面对战争,而愚者不知道失败只知道一步一步迎击。
于是我停止了无谓的思索,丢弃了诸神的智慧与教导,随便抓起了手边的书读了下去,没有一种合理的方式,也没有一种完美的选择,甚至失去了理性的判断,面对狂躁不安与恐惧无奈,就从最简单的事情着手,只要开始行动,你就开始了结束战争的征程——不管最后是胜利还是失败。于是我读了3章《Pride and Prejudice》,竟然连以前不屑一顾的故事也觉得不是那么不值一笑了——以前觉得平淡乏味的故事现在却觉得非常可笑,与其说“温故而知新”,不如说“温故而可乐”。
电影《12怒汉》是一部很精彩的影片,讲述了一个奇特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想知道是什么故事的话,你必须亲自看一下,没有人能替你说的精彩。我见网上有很多逻辑分析,我觉得那是聪明人能干的事,我倾向于讨论除逻辑分析之外的内容。就这部影片来说,教给了人们一堂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认真对待他人,替他人考虑——尽管他是陌生人,甚至他是“罪犯”。而这种认真对待、替别人考虑的内心基础我想不就是人性的善良与友爱吗?有些人天生具有这种特质——他们是幸运的,让人羡慕;有些人只有经历过深刻的教训与挫折才有勇气接受这种友善的特质;而还有些人则害怕这种特质——他们既不敢真诚地面对别人,也不敢真诚地面对自己。善良、友爱需要勇气——不论是付出还是接纳——有时需要极大的勇气。影片中12名陪审团经过一个个自我的剖析,勇敢地直面内在的自己,由己及人,最终一致做出了代表善良与友爱的人性判决。
电影《浪潮》据称改变真是事件,这部影片不禁让你对人性的邪恶毛骨悚然:建立一个法西斯组织只需要一个星期而已。这种奇迹的基础就是人性中恶劣的一面在丧失了善的抗衡之后突然被引爆所发展起来的不可思议的邪恶力量。人性的卑劣,多少思想家不曾揭示过?莫泊桑、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鲁迅都曾把它揭示的淋漓尽致,也许我们不曾直观面对,但却不能不警惕其悲惨的后果;善意与友爱的缺失和沦丧,这种邪恶的欲望就会极度扩张,不管历史有多么深刻的教训。和物质世界的飞速进步极不相称的是人的精神进步及其缓慢。人不犯贱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不能总是犯贱,总该有点良心与善意。直面这种善与恶的矛盾,坚持良心的方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段很长很长的旅程。
电影《美丽人生》是一部老片子,以前我不屑一顾,觉得那种简单的手法和戏剧效果让人怀疑它的感染力的真诚性,但再次重温的时候却觉得并不是那么不值一提,我觉得影片对爱情的描写,对战争的批判以及对父爱的表现并不是重点;而最重要的是主人公那种从未放弃和否定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便是在艰辛的集中营里。积极乐观并非狂妄盲目的表现,相反,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坚定信念并以随时做好对抗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准备——甚至不畏牺牲——为基础的一种内在精神。积极乐观者能随时投入战斗,因为他们的内心不仅是坚强的,还是友善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92f890100x7xo.html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