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次郎的夏天
最初去看《菊次郎的夏天》是因为久石让的音乐,大概是在高一的时候,学校有独奏比赛,作为班上的文娱委员,带着班上的参赛的同学到音乐教室报道,在闷热的教室内等待时,台下有人弹奏起了这首让人瞬间就觉得清新非凡的曲子。当时并没去问他这首曲子的名字,个中滋味,至今难以言说。
就像小时候看过的很多日本卡通一样,这部电影,幽默,机智,又有着北野式的苦涩与温情。北野不止一次孤单而木然地站立在镜头里,似乎面无任何表情地看着你。面对人生,他喜欢这样,面对人生,他也早就习惯了这样。
在结局,北野依旧以那种孤单而木然的姿势,看着正男一路小跑的背影,没有人体会到他的内心。在那一瞬间,北野从小男孩正男的背影里看到了他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同样作为热切的生命在这个世界所受到的种种冷遇和孤单。
影片中,肥佬、光头佬、好人先生、北野,四个在常人眼里稀奇古怪的顽劣的男人陪正男在乡村露营,北野式的冷酷的机敏与幽默在四个男人和小男孩的各种游戏里尽情展现,扮鱼、万红绿灯、装外星人,这让影片马上又从正男寻母未果的哀伤基调里脱离了出来,四人的滑稽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然而笑过之后倒更心酸。这四个男人都是被这个社会抛弃的所谓的边缘人。
傻傻的笑过之后再一次发现真正关心我们的往往是这些被抛弃、被我们漠视的人,而我们真正关心的、想去关心的却又对自己有那么几分的不屑一顾,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从6月到现在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不知道多少人的生活和我一样,每天除了跑个步、练下琴、上下网便再无其他事可做,无聊单调的生活成了一种习惯,对于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我们,旅行,想想都是一种浪漫。可是,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凹凸,充满了冒险。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失望。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辛酸。是寻找,是逃逸,是出走,也意味着对于原有生活的出局。如果你觉得孤单了,那么最合适你的状态,莫过于一场随着菊次郎旅行。
事实是,离开学校的那一天起,见了最后一面后,的确是感到孤单了。
北野有时候是绝望的。他渴望看到生命里的一丝生机。那时候,小男孩正男仰望夏夜星空,看见银河,看见北斗七星。闪烁的夏夜星空是一副浩瀚、神奇、美好的面目。就像面对我们每个人自己未知的生命。充满了惊叹,充满了期待。却也只能无所作为,任由宿命的摆布。
正男努力摇着天使铃铛想看到真正的天使,可是不论铃铛如何的叮叮当当,亲爱的天使并没有出现。我们期盼的天使固然不会出现,然而,不是还有那指引着我们前行的善良的北斗七星么。
我们不希望辜负那美丽的夏夜星空,不想辜负我们自己转瞬即逝的生命。所以,才会有了生命中的种种尝试与努力。这样,回首看来,因为种种尝试与努力的痕迹,美丽的,因此而更加美丽,浩瀚的,因此而更加浩瀚。我们本身,才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闪亮的北斗七星。
夏天是什么?每每到了夏天,顶着骄阳,用手遮住眼睛微微抬头看着烈日,都会有种莫名的伤感。夏天就像正男坐在河边拥着微风注视的浩瀚的星空。就像我们面对我们本身。一样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正男虽然是一个小男孩,但是属于生命本身的那种敏感,仍然使他感觉到了。他不想辜负自己的这个夏天。夏天一旦被比喻成我们自己的生命,那么谁又肯辜负生命里的那年夏天呢?
夏天,总能想起一些某年某月的做的傻事
夏天,总能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一个人,想起当初的笑靥儿
夏天,总让我恰如其分地想起一句话:相见,不如怀念
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个夏天,只是我实在不知道,它出现在哪年?或许,它只是许多夏天的剪影
我喜欢那段轻快的钢琴,隐约夹杂着清脆的铃声。那年夏天,有着充足的日照,有着我喜欢的浅绿色。正男一路小跑。背着天使书包,书包外有一对白色的天使之翼。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暑假,开始了自己生命里的那年夏天,那个揉进淡淡温情的summer time
而最后,妈妈不属于自己。爱,也同样不属于自己。
北野看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寂寞,和挣扎与努力的痕迹。他尊重这种寂寞。每个生命,都会经历自己成长过程里的这样一个阶段吧。北野和小男孩正男同样遭遇到了生命里不可避免的孤单。他们被抛弃在乡野里寂静的长途公路上。
始终都不怀疑,成长,最终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左右得了我们,也同样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援助得了我们。
不得不说很喜欢这种生命在寂静长途公路上的抛锚。我觉得这是电影里的最震撼我内心的场景。一个废弃的巴士站点。小节的名字叫“行不通”。没有任何人的援助。过往的车辆不是没有,但是竟然没有人愿意载他们一程。依旧是行不通。北野让生命遭遇的不尽是寂寞,还有冷酷。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孩,那么盲目,绝望。孤单。孤单之后还是孤单。
可是,周围却有着茂密的充满生机的深绿色的植物,有着大片葱绿的山峰,有着那天空下无比和煦的微风。想起了高二化学老师李路最后一节课可说的话:“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要注意欣赏沿途的风景。”是啊,我们或许得不到,或许已经错过了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可是,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的欢乐,受到的的痛楚,不就是我们收获的最好的礼物么
这时候,电影不仅是一个关于童年的电影,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
北野喜欢表现花火的意象。花火热力迸发的时刻,美丽而斑斓。而烟花散尽,寂寞的更加寂寞,孤单的更加孤单。地面上残留的是烟花纸屑的残骸而已。北野喜欢表现海的样子。喜欢把孤单的个体面对湛蓝的、广袤无边的海洋或者星空,面对无边的深邃的夏日新绿。而后者的大,更加衬托出前者的孤单,和生命的孱弱。
但是北野依然会留有希望。生命不息,挣扎与努力不止。对于生命的希望就像那个天使之铃,依然飞翔在正男的梦想里。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宛若神助。这,就是生命的顽强吧。成长,虽然苦痛,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程。
成长的结局,往往是内心里挣扎与努力的种种痕迹与过往。
和很多人一样,我起先以为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正男是菊次郎,后来到结尾处,正男呆呆的问北野的名字,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他妈的,走啦!”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都有那么一个夏天,那么一个埋在心底的,遥远而又临近的故事。没有提及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故事,当再被翻出,那其实也还是一个故事,一个再也望不到、再也企不及的故事
就像小时候看过的很多日本卡通一样,这部电影,幽默,机智,又有着北野式的苦涩与温情。北野不止一次孤单而木然地站立在镜头里,似乎面无任何表情地看着你。面对人生,他喜欢这样,面对人生,他也早就习惯了这样。
在结局,北野依旧以那种孤单而木然的姿势,看着正男一路小跑的背影,没有人体会到他的内心。在那一瞬间,北野从小男孩正男的背影里看到了他自己,看到了自己的童年。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同样作为热切的生命在这个世界所受到的种种冷遇和孤单。
影片中,肥佬、光头佬、好人先生、北野,四个在常人眼里稀奇古怪的顽劣的男人陪正男在乡村露营,北野式的冷酷的机敏与幽默在四个男人和小男孩的各种游戏里尽情展现,扮鱼、万红绿灯、装外星人,这让影片马上又从正男寻母未果的哀伤基调里脱离了出来,四人的滑稽让人忍不住哈哈大笑,然而笑过之后倒更心酸。这四个男人都是被这个社会抛弃的所谓的边缘人。
傻傻的笑过之后再一次发现真正关心我们的往往是这些被抛弃、被我们漠视的人,而我们真正关心的、想去关心的却又对自己有那么几分的不屑一顾,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从6月到现在暑假已经过去了一大半,我不知道多少人的生活和我一样,每天除了跑个步、练下琴、上下网便再无其他事可做,无聊单调的生活成了一种习惯,对于习惯了一成不变的生活的我们,旅行,想想都是一种浪漫。可是,充满了未知,充满了凹凸,充满了冒险。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失望。充满了欢乐,也充满了辛酸。是寻找,是逃逸,是出走,也意味着对于原有生活的出局。如果你觉得孤单了,那么最合适你的状态,莫过于一场随着菊次郎旅行。
事实是,离开学校的那一天起,见了最后一面后,的确是感到孤单了。
北野有时候是绝望的。他渴望看到生命里的一丝生机。那时候,小男孩正男仰望夏夜星空,看见银河,看见北斗七星。闪烁的夏夜星空是一副浩瀚、神奇、美好的面目。就像面对我们每个人自己未知的生命。充满了惊叹,充满了期待。却也只能无所作为,任由宿命的摆布。
正男努力摇着天使铃铛想看到真正的天使,可是不论铃铛如何的叮叮当当,亲爱的天使并没有出现。我们期盼的天使固然不会出现,然而,不是还有那指引着我们前行的善良的北斗七星么。
我们不希望辜负那美丽的夏夜星空,不想辜负我们自己转瞬即逝的生命。所以,才会有了生命中的种种尝试与努力。这样,回首看来,因为种种尝试与努力的痕迹,美丽的,因此而更加美丽,浩瀚的,因此而更加浩瀚。我们本身,才会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闪亮的北斗七星。
夏天是什么?每每到了夏天,顶着骄阳,用手遮住眼睛微微抬头看着烈日,都会有种莫名的伤感。夏天就像正男坐在河边拥着微风注视的浩瀚的星空。就像我们面对我们本身。一样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正男虽然是一个小男孩,但是属于生命本身的那种敏感,仍然使他感觉到了。他不想辜负自己的这个夏天。夏天一旦被比喻成我们自己的生命,那么谁又肯辜负生命里的那年夏天呢?
夏天,总能想起一些某年某月的做的傻事
夏天,总能让人不自觉地想起一个人,想起当初的笑靥儿
夏天,总让我恰如其分地想起一句话:相见,不如怀念
正所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未语泪先流。”
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一个夏天,只是我实在不知道,它出现在哪年?或许,它只是许多夏天的剪影
我喜欢那段轻快的钢琴,隐约夹杂着清脆的铃声。那年夏天,有着充足的日照,有着我喜欢的浅绿色。正男一路小跑。背着天使书包,书包外有一对白色的天使之翼。就这样,他开始了自己的暑假,开始了自己生命里的那年夏天,那个揉进淡淡温情的summer time
而最后,妈妈不属于自己。爱,也同样不属于自己。
北野看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寂寞,和挣扎与努力的痕迹。他尊重这种寂寞。每个生命,都会经历自己成长过程里的这样一个阶段吧。北野和小男孩正男同样遭遇到了生命里不可避免的孤单。他们被抛弃在乡野里寂静的长途公路上。
始终都不怀疑,成长,最终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左右得了我们,也同样没有任何外力可以援助得了我们。
不得不说很喜欢这种生命在寂静长途公路上的抛锚。我觉得这是电影里的最震撼我内心的场景。一个废弃的巴士站点。小节的名字叫“行不通”。没有任何人的援助。过往的车辆不是没有,但是竟然没有人愿意载他们一程。依旧是行不通。北野让生命遭遇的不尽是寂寞,还有冷酷。一个男人和一个小孩,那么盲目,绝望。孤单。孤单之后还是孤单。
可是,周围却有着茂密的充满生机的深绿色的植物,有着大片葱绿的山峰,有着那天空下无比和煦的微风。想起了高二化学老师李路最后一节课可说的话:“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要注意欣赏沿途的风景。”是啊,我们或许得不到,或许已经错过了我们所追求的东西,可是,我们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的欢乐,受到的的痛楚,不就是我们收获的最好的礼物么
这时候,电影不仅是一个关于童年的电影,还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电影,关于夏天的电影。
北野喜欢表现花火的意象。花火热力迸发的时刻,美丽而斑斓。而烟花散尽,寂寞的更加寂寞,孤单的更加孤单。地面上残留的是烟花纸屑的残骸而已。北野喜欢表现海的样子。喜欢把孤单的个体面对湛蓝的、广袤无边的海洋或者星空,面对无边的深邃的夏日新绿。而后者的大,更加衬托出前者的孤单,和生命的孱弱。
但是北野依然会留有希望。生命不息,挣扎与努力不止。对于生命的希望就像那个天使之铃,依然飞翔在正男的梦想里。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宛若神助。这,就是生命的顽强吧。成长,虽然苦痛,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过程。
成长的结局,往往是内心里挣扎与努力的种种痕迹与过往。
和很多人一样,我起先以为那个木讷内向又孤独的小男孩正男是菊次郎,后来到结尾处,正男呆呆的问北野的名字,北野大叔笑着说出“是菊次郎啊!他妈的,走啦!”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为什么片名叫《菊次郎的夏天》。
都有那么一个夏天,那么一个埋在心底的,遥远而又临近的故事。没有提及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故事,当再被翻出,那其实也还是一个故事,一个再也望不到、再也企不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