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喻
我怀疑哲学只是一种隐喻,我说的不是列奥·施特劳斯的那种隐喻,他说哲学家有两种做哲学的方式,直白的和隐喻的,直白的告知公众真理并不能造福他们,反而可能让有秩序的政治成为不可能,所以为了表达真理,哲人除了面向公众直白的写作,还会采取隐喻写作,道出真理。(施特劳斯本人解读了前人的隐喻写作,自己也搞隐喻写作。)
我说的隐喻,是指哲学是我们的欲望的伪饰和个性的表达,因为大多数时候理性只是人们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合理化的借口一样。不妨这样去理解哲人及其哲学:
诗性的柏拉图不满于现实的无常和缺憾,于是构造一个型相世界体系。而生于御医家庭的亚里斯多德,显然有一种务实求真的“科学”素养,也就不难想象他日后会提出质料和型相相结合的实在论,还成为多个学科的创建者。
敏感内向且童年经历和家庭背景的传奇性,使得克尔凯郭尔一生在深刻的孤独中,才构造出焦虑(august)这样的概念。加缪生于贫困家庭,在残酷的战争期间致力反法西斯的经历,其悲观而坚强的性格,反映在其作品中便是“荒谬”的世界,与个人的“反抗”。
这些概念必然契合一个时代一部分人的感受(包括明星效应激发的崇拜情绪),否则即便理性化之后也未必能传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时期的众多哲学家只有某些可以脱颖而出,或者总有些哲学家在死后多年才被人提起和颂扬。
因此解读一个哲学家的学说,务必要考虑其性格特质、家庭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以去理性化的方式来研究其学说,才能得到中肯的真理性因素。
我说的隐喻,是指哲学是我们的欲望的伪饰和个性的表达,因为大多数时候理性只是人们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合理化的借口一样。不妨这样去理解哲人及其哲学:
诗性的柏拉图不满于现实的无常和缺憾,于是构造一个型相世界体系。而生于御医家庭的亚里斯多德,显然有一种务实求真的“科学”素养,也就不难想象他日后会提出质料和型相相结合的实在论,还成为多个学科的创建者。
敏感内向且童年经历和家庭背景的传奇性,使得克尔凯郭尔一生在深刻的孤独中,才构造出焦虑(august)这样的概念。加缪生于贫困家庭,在残酷的战争期间致力反法西斯的经历,其悲观而坚强的性格,反映在其作品中便是“荒谬”的世界,与个人的“反抗”。
这些概念必然契合一个时代一部分人的感受(包括明星效应激发的崇拜情绪),否则即便理性化之后也未必能传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时期的众多哲学家只有某些可以脱颖而出,或者总有些哲学家在死后多年才被人提起和颂扬。
因此解读一个哲学家的学说,务必要考虑其性格特质、家庭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以去理性化的方式来研究其学说,才能得到中肯的真理性因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