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第九十三本书
终于,《傅雷家书》看完三分之一。
这是大学以来我的第九十三本书,与此同时,再过十一天便是立秋,夏天的气数已尽,我的大学也行将走过四分之三。
值得纪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注意,是阶梯,不是电梯,阅读没有捷径。我的阅读速度都快和乌龟赛跑了,相比他人,三年接近一百的阅读量甚至稍显寒酸,大街上卖咸书的大叔都比我看得多。
由于速度慢,很多书还能叫出名字。
值得庆幸。
青春少年时,读谁的书最好?首推三毛。
顺序错乱地看完《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万水千山走遍》、《流星雨》六本,深深被三毛简约、活泼、深情、特别的文字折服。在她笔下,花季雨季、太阳星辰、人情冷暖、生离死别散落在地球每一个角落,在淡然中充满了爱的思考。
她的爱,给了荷西。她与荷西的爱情生命短暂、艰难,却隽永、幸福,和时下男女的打打闹闹、浑浑噩噩、随随便便截然不同。
她的命,给了荷西。91年,她自杀了。
愿他们安息、美满。
《说,还是不说》、《冰与火》是北大怪才余杰所著,文风犀利、有思想,只可惜这家伙长相中等偏下,所谓貌由心生,他的心也很坏,很多中国人在中国批评中国,他倒是跑去美国批评中国,当起了知识移民,完全否定中国。他宁愿在美国吃狗粮,也不愿在中国吃高粱。
北大出名的有三种人,一为胡适那种知识达人,二为毕业后卖猪肉赚大钱的狂人,三为当走狗的贱人。
有影评把张艺谋电影《活着》定义为当代中国最好。看过原著的读者,对电影的结局肯定感到一丝欣慰,同时也觉得稍欠深刻。
余华的大多数作品如《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大都以文革为背景,疯狂的时代,特别是没理智的时代,往往有伟大的人性。在我国的政治天空下,凡未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事件大抵是写作的禁区,余华不可谓是一个先锋。
叛逆青年的众生相,由凯鲁亚克《在路上》和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告诉你吧。
曾经的叛逆青年,如今的舆论先锋,韩寒,他的思想和他玩赛车一样快,脑子稍微笨一点都难跟上。所著《光荣日》、《他的国》、《长安乱》、《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看着都挺好玩,但和周杰伦一样,风格僵化的问题突出。更喜欢他主编的《独唱团》以及对时事社会的嬉笑怒骂,不愧是八零后的领军人。
对韩寒尚存陌生的朋友可以去网上看看他在厦门大学的演讲,不喜勿入。
日本作家中,村上春树最为年轻人所熟悉,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老一辈作家逐渐陌生为一个符号。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君的巅峰之作,年轻的爱情患得患失,在生命完结时却达到永恒,我真的喜欢。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我看来纯粹是村上应出版社的商业赶工之作,虽然在他看来这是一份闲情。
《1Q84》被推崇为村上最重大的写作题材,其写作手法与《穆斯林的葬礼》类似,总共有三册,而粗略地说来,它充其量是一本穿越小说,难说价值重大。
男同胞喜欢渡边淳一的很多,这花白老头雄风不减当年,意淫了很多男女情事出来,其性描写自然娴熟,让读者大有春回大地、虫鸣鸟叫之观感。老人家旺盛的情感,让晚生夹起了尾巴、好生崇拜。
索尔仁尼琴,被尊为“俄国的良心”,他的《癌症楼》,我断断续续、前前后后看了两个月,被一甘肃同窗耻笑至今。然而,负责任地说,这本书值得一看再看,尽管慢点看也没关系。
一直想拜读《古拉格群岛》,却时日无多。谁帮我先看着,回头告诉我。
英国作家谢尔顿肯定是个好父亲,他太会讲故事了。不信,你去找《假如明天来临》、《世无定事》来看看。
听说土耳其人帕慕克的书不错,看完《我的名字叫红》才直呼上当,一个简单的细密画家谋杀案的故事写得那么复杂,还给每个嫌疑人安一个代号,费事!只记得,最后的元凶是个代号为橄榄的。
诺贝尔奖得主不外如是。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捷克老顽童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如是说。他毕生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解析政治与民族的结构关系,笔力之下多有深度思想。有空定要把《生活在别处》、《帷幕》等其他著作重读才好。
请记住他,米兰·昆德拉。
拜伦的诗,热血、孤傲、不失机智。评论家赞誉他的长诗好,可我偏看不进去。
纪伯伦的诗,平实、工整、有生活的痕迹。都说老了就看纪伯伦,我显然太嫩,没看懂。
徐志摩的诗,浪漫得一塌糊涂,写给陆小曼的信却过度浪漫,什么爱眉呀、曼曼呀、吾爱呀,昵称怎么恶心怎么来。
顾城、海子的诗固然不错,却都是疯子,前者既杀妻又自杀,后者卧轨自尽。疯了。
八十年代的先锋派诗人所剩无多,北岛还活着,真好。
两个香港佬,梁文道和林夕,近年接连出了不少书,单单就我所看的就有《常识》、《我执》、《读者》、《噪音太多》、《访问》、《我所爱的香港》、《原来你非不快乐》、《人情世故》八本。在香港自由的言论空气中,他们以自身丰富的阅读视野和社会体验为话筒,抒发了很多有益的见解,独立且进步。但这些书看过之后,忘得也是干净,兴许到他们这个年纪,我也可以胡诌出类似的文字罢。
上周末路过三源书店,我最爱的折扣书店。架台上摆放了林夕的新书,价格六十多,真贵,还不如买张陈奕迅的正版唱片,你的歌词才最值得我信赖。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要骂我,因为我看了毛泽东选集,且看完了四卷本,还很受用。对于他的评价,主流的官派学者喜欢说“功大于过”,我一直持相反立场。但看完毛选,个人觉得“一半一半”更适合,撇开建党、建国和大跃进、文革等功过是非不论,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学功力和政治天分。毛选四卷本,最好的当推第一卷和第三卷。
蒙爷爷庇护,其嫡孙新宇相当争气,现已是一名学识深厚的少将,从他在成都视察时的题词可见非同凡响:
成都是个好地方
我每年都要来玩
一定要把成都建设好!
两岸三地女作家,各有千秋。
三毛的文字清新、特别,她的故事是真的故事,纯天然,真感情。
张爱玲有一支绚烂的笔,再平庸的爱情在她笔下也能倾国倾城,每一只蝴蝶也能化身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的前身。她的爱给了胡兰成,最后却落了个单身,晚年窘迫凄凉,与邓丽君同死于1995年。
都市爱情写得好的,肯定有一个叫张小娴的。最早看她的作品是这本《三个A Cup的女人》,开始让我明白,罩杯与胸怀有某种关联,男人和女人都是A货。
被生活刺伤,急需心灵鸡汤的朋友可以看看美女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毕淑敏阿姨的也行。这些书看的时候都觉得有道理,很受用,可过没多久就淡忘了。生活的鸡汤还是得自己下厨,这样才安全。
龙应台的《野火集》在八十年代烧得很旺,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则刮起了新的风潮,她们都是优秀的民主斗士。龙应台还有温柔纤细的一面,所著《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饱含深情,让人动容,这些文字在付印之前肯定含泪,皆为心血呀。
王安忆凭借《长恨歌》摘得矛盾文学奖,当之无愧。她把王琦瑶写活了,并给了她美丽的存在,最后却给她安排了一个丑陋凄惨的死亡。这便是恨,像一首歌绵长、锥心。
我收到哪些书。
都梁的《血色浪漫》,发觉我越来越像钟跃民,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女友送我《心灵眼睛》、《女儿拳》、《沉思录》,还是她高中看的书,里面有她好多可爱的心情独白,欣慰这丫头的早熟、独立、智慧。然后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的字比我的好,好太多了。《沉思录》作者Epictetus是古罗马先哲,其哲学精神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相近,甚至有点“无能而治”,老婆都被人抢了还不着急,真是个无能的王八蛋。
鸟哥在白云机场给了我一拳,还送了本崔卫平《思想与乡愁》给我,愿我好起来,感动到不行。结果下午的航班延误至了晚上,再次受伤。鸟哥,你真是个乌人子。
《乳房》,由邪恶的圣哥所送。模仿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却吃力不讨好,一整个人突然变成了一个乳房,并有了思想,纳尼,这不是恶性肿瘤是什么?
《思维的乐趣》很有趣,和王小波一样。
《目送》让人安静、温馨,龙应台这样的女人挺好。李敖不喜欢她,我也就不喜欢李敖。
看完《北京的腔调》难免对北京有幻想。胡赳赳所谓的性灵文字还蛮靠谱。
我送了哪些书。
《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丰乳肥臀》、《瓦尔登湖》、《走吧,张小砚》、《南京人》等,我都没看过,都觉得好。送了不少人,看的人却少,寒心。
背包里塞上一本舒国治的《流浪集》,在旅途找棵大树,用不着参天,能遮阴即可,依偎它,看书,眼困了就折上书页,睡到自然醒,肯定会让旅行的人们大感过瘾。这本书太有意义,是我心头爱,所以,送给了旅行的朋友,但愿一路顺风。
如果你是个坚强的女孩,我会送你一本《布鲁克林有棵树》。
如果你和深爱的人相隔异地,还有兴致写信,我会送你一本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
如果你是一个新上任的父亲,我会送你一本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像他一样深爱宝贝。某天,子女喊你“猪八蛋”时,你整颗心都要溶化掉。
最后,推荐一些书。
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钱钟书《围城》、贾平凹《废都》。
北村《周渔的火车》,当中《周渔的火车》和《强暴》两篇异常出彩,值得反思。
《林徽因诗文集》,她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好。
苏童《河岸》,可与电影《海上钢琴师》对照着看。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前卫的城市理念,诞生于城市化的废墟之上。
柏杨《食色性也》探究了中国女性的历史地位及性格发展,《丑陋的中国人》点出了中国的酱缸文化,给官员看最合适不过。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学新闻的人应多看看。
《包容的智慧》,刘长乐与星云大师的对话。请多多包容。
快回家了,先把《傅雷家书》剩下的2/3看完吧。
谁要?看完送你,记得要说声谢谢。
你可以非礼我,但不能没礼貌。
谢谢。
饶 剑
七月二十八
大三结束
这是大学以来我的第九十三本书,与此同时,再过十一天便是立秋,夏天的气数已尽,我的大学也行将走过四分之三。
值得纪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注意,是阶梯,不是电梯,阅读没有捷径。我的阅读速度都快和乌龟赛跑了,相比他人,三年接近一百的阅读量甚至稍显寒酸,大街上卖咸书的大叔都比我看得多。
由于速度慢,很多书还能叫出名字。
值得庆幸。
青春少年时,读谁的书最好?首推三毛。
顺序错乱地看完《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万水千山走遍》、《流星雨》六本,深深被三毛简约、活泼、深情、特别的文字折服。在她笔下,花季雨季、太阳星辰、人情冷暖、生离死别散落在地球每一个角落,在淡然中充满了爱的思考。
她的爱,给了荷西。她与荷西的爱情生命短暂、艰难,却隽永、幸福,和时下男女的打打闹闹、浑浑噩噩、随随便便截然不同。
她的命,给了荷西。91年,她自杀了。
愿他们安息、美满。
《说,还是不说》、《冰与火》是北大怪才余杰所著,文风犀利、有思想,只可惜这家伙长相中等偏下,所谓貌由心生,他的心也很坏,很多中国人在中国批评中国,他倒是跑去美国批评中国,当起了知识移民,完全否定中国。他宁愿在美国吃狗粮,也不愿在中国吃高粱。
北大出名的有三种人,一为胡适那种知识达人,二为毕业后卖猪肉赚大钱的狂人,三为当走狗的贱人。
有影评把张艺谋电影《活着》定义为当代中国最好。看过原著的读者,对电影的结局肯定感到一丝欣慰,同时也觉得稍欠深刻。
余华的大多数作品如《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大都以文革为背景,疯狂的时代,特别是没理智的时代,往往有伟大的人性。在我国的政治天空下,凡未超过三十年的历史事件大抵是写作的禁区,余华不可谓是一个先锋。
叛逆青年的众生相,由凯鲁亚克《在路上》和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告诉你吧。
曾经的叛逆青年,如今的舆论先锋,韩寒,他的思想和他玩赛车一样快,脑子稍微笨一点都难跟上。所著《光荣日》、《他的国》、《长安乱》、《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看着都挺好玩,但和周杰伦一样,风格僵化的问题突出。更喜欢他主编的《独唱团》以及对时事社会的嬉笑怒骂,不愧是八零后的领军人。
对韩寒尚存陌生的朋友可以去网上看看他在厦门大学的演讲,不喜勿入。
日本作家中,村上春树最为年轻人所熟悉,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芥川龙之介等老一辈作家逐渐陌生为一个符号。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君的巅峰之作,年轻的爱情患得患失,在生命完结时却达到永恒,我真的喜欢。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在我看来纯粹是村上应出版社的商业赶工之作,虽然在他看来这是一份闲情。
《1Q84》被推崇为村上最重大的写作题材,其写作手法与《穆斯林的葬礼》类似,总共有三册,而粗略地说来,它充其量是一本穿越小说,难说价值重大。
男同胞喜欢渡边淳一的很多,这花白老头雄风不减当年,意淫了很多男女情事出来,其性描写自然娴熟,让读者大有春回大地、虫鸣鸟叫之观感。老人家旺盛的情感,让晚生夹起了尾巴、好生崇拜。
索尔仁尼琴,被尊为“俄国的良心”,他的《癌症楼》,我断断续续、前前后后看了两个月,被一甘肃同窗耻笑至今。然而,负责任地说,这本书值得一看再看,尽管慢点看也没关系。
一直想拜读《古拉格群岛》,却时日无多。谁帮我先看着,回头告诉我。
英国作家谢尔顿肯定是个好父亲,他太会讲故事了。不信,你去找《假如明天来临》、《世无定事》来看看。
听说土耳其人帕慕克的书不错,看完《我的名字叫红》才直呼上当,一个简单的细密画家谋杀案的故事写得那么复杂,还给每个嫌疑人安一个代号,费事!只记得,最后的元凶是个代号为橄榄的。
诺贝尔奖得主不外如是。
“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捷克老顽童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如是说。他毕生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解析政治与民族的结构关系,笔力之下多有深度思想。有空定要把《生活在别处》、《帷幕》等其他著作重读才好。
请记住他,米兰·昆德拉。
拜伦的诗,热血、孤傲、不失机智。评论家赞誉他的长诗好,可我偏看不进去。
纪伯伦的诗,平实、工整、有生活的痕迹。都说老了就看纪伯伦,我显然太嫩,没看懂。
徐志摩的诗,浪漫得一塌糊涂,写给陆小曼的信却过度浪漫,什么爱眉呀、曼曼呀、吾爱呀,昵称怎么恶心怎么来。
顾城、海子的诗固然不错,却都是疯子,前者既杀妻又自杀,后者卧轨自尽。疯了。
八十年代的先锋派诗人所剩无多,北岛还活着,真好。
两个香港佬,梁文道和林夕,近年接连出了不少书,单单就我所看的就有《常识》、《我执》、《读者》、《噪音太多》、《访问》、《我所爱的香港》、《原来你非不快乐》、《人情世故》八本。在香港自由的言论空气中,他们以自身丰富的阅读视野和社会体验为话筒,抒发了很多有益的见解,独立且进步。但这些书看过之后,忘得也是干净,兴许到他们这个年纪,我也可以胡诌出类似的文字罢。
上周末路过三源书店,我最爱的折扣书店。架台上摆放了林夕的新书,价格六十多,真贵,还不如买张陈奕迅的正版唱片,你的歌词才最值得我信赖。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要骂我,因为我看了毛泽东选集,且看完了四卷本,还很受用。对于他的评价,主流的官派学者喜欢说“功大于过”,我一直持相反立场。但看完毛选,个人觉得“一半一半”更适合,撇开建党、建国和大跃进、文革等功过是非不论,不得不佩服他的文学功力和政治天分。毛选四卷本,最好的当推第一卷和第三卷。
蒙爷爷庇护,其嫡孙新宇相当争气,现已是一名学识深厚的少将,从他在成都视察时的题词可见非同凡响:
成都是个好地方
我每年都要来玩
一定要把成都建设好!
两岸三地女作家,各有千秋。
三毛的文字清新、特别,她的故事是真的故事,纯天然,真感情。
张爱玲有一支绚烂的笔,再平庸的爱情在她笔下也能倾国倾城,每一只蝴蝶也能化身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的前身。她的爱给了胡兰成,最后却落了个单身,晚年窘迫凄凉,与邓丽君同死于1995年。
都市爱情写得好的,肯定有一个叫张小娴的。最早看她的作品是这本《三个A Cup的女人》,开始让我明白,罩杯与胸怀有某种关联,男人和女人都是A货。
被生活刺伤,急需心灵鸡汤的朋友可以看看美女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毕淑敏阿姨的也行。这些书看的时候都觉得有道理,很受用,可过没多久就淡忘了。生活的鸡汤还是得自己下厨,这样才安全。
龙应台的《野火集》在八十年代烧得很旺,刘瑜的《民主的细节》则刮起了新的风潮,她们都是优秀的民主斗士。龙应台还有温柔纤细的一面,所著《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饱含深情,让人动容,这些文字在付印之前肯定含泪,皆为心血呀。
王安忆凭借《长恨歌》摘得矛盾文学奖,当之无愧。她把王琦瑶写活了,并给了她美丽的存在,最后却给她安排了一个丑陋凄惨的死亡。这便是恨,像一首歌绵长、锥心。
我收到哪些书。
都梁的《血色浪漫》,发觉我越来越像钟跃民,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女友送我《心灵眼睛》、《女儿拳》、《沉思录》,还是她高中看的书,里面有她好多可爱的心情独白,欣慰这丫头的早熟、独立、智慧。然后我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她的字比我的好,好太多了。《沉思录》作者Epictetus是古罗马先哲,其哲学精神与老子的“无为而治”相近,甚至有点“无能而治”,老婆都被人抢了还不着急,真是个无能的王八蛋。
鸟哥在白云机场给了我一拳,还送了本崔卫平《思想与乡愁》给我,愿我好起来,感动到不行。结果下午的航班延误至了晚上,再次受伤。鸟哥,你真是个乌人子。
《乳房》,由邪恶的圣哥所送。模仿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却吃力不讨好,一整个人突然变成了一个乳房,并有了思想,纳尼,这不是恶性肿瘤是什么?
《思维的乐趣》很有趣,和王小波一样。
《目送》让人安静、温馨,龙应台这样的女人挺好。李敖不喜欢她,我也就不喜欢李敖。
看完《北京的腔调》难免对北京有幻想。胡赳赳所谓的性灵文字还蛮靠谱。
我送了哪些书。
《穆斯林的葬礼》、《白鹿原》、《丰乳肥臀》、《瓦尔登湖》、《走吧,张小砚》、《南京人》等,我都没看过,都觉得好。送了不少人,看的人却少,寒心。
背包里塞上一本舒国治的《流浪集》,在旅途找棵大树,用不着参天,能遮阴即可,依偎它,看书,眼困了就折上书页,睡到自然醒,肯定会让旅行的人们大感过瘾。这本书太有意义,是我心头爱,所以,送给了旅行的朋友,但愿一路顺风。
如果你是个坚强的女孩,我会送你一本《布鲁克林有棵树》。
如果你和深爱的人相隔异地,还有兴致写信,我会送你一本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
如果你是一个新上任的父亲,我会送你一本周国平的《宝贝,宝贝》,像他一样深爱宝贝。某天,子女喊你“猪八蛋”时,你整颗心都要溶化掉。
最后,推荐一些书。
慕容雪村《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钱钟书《围城》、贾平凹《废都》。
北村《周渔的火车》,当中《周渔的火车》和《强暴》两篇异常出彩,值得反思。
《林徽因诗文集》,她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好。
苏童《河岸》,可与电影《海上钢琴师》对照着看。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前卫的城市理念,诞生于城市化的废墟之上。
柏杨《食色性也》探究了中国女性的历史地位及性格发展,《丑陋的中国人》点出了中国的酱缸文化,给官员看最合适不过。
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学新闻的人应多看看。
《包容的智慧》,刘长乐与星云大师的对话。请多多包容。
快回家了,先把《傅雷家书》剩下的2/3看完吧。
谁要?看完送你,记得要说声谢谢。
你可以非礼我,但不能没礼貌。
谢谢。
饶 剑
七月二十八
大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