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感情与四平八稳的日子
最近心情不好 开始疯狂看书
除了烧饭就是看书的日子算不算种自我麻痹呢
读着别人的爱恨 心想自己究竟是应该追求四平八稳的日子 还是不顾一切的爱恨追逐?
可是什么又是爱呢,爱并不是追逐和占有。
那爱是一种不计得失的付出和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如耶稣一般?
对于一个基督徒的我而言,是的,爱就是那样一种神一般无止境付出包容的状态。
丰富的感情与四平八稳的日子是矛盾的吗?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家以前说,女孩子要读好书心思不能太多。当然,对于本来经历就有限的孩子而言,如果什么都要做好自然是不现实,那结果变是压抑心灵和精神上的追逐思考,进而实现理性思维和实际操作的变态发达。这就是很多成绩很好的女孩子的悲哀,其中包括我母亲。于是有了我母亲问我,如果我和你爸开房了,他翘起二郎腿读报纸怎么办?亲爱的母亲,你当年嫁给他的时候有思考过他是什么样的人嘛?还有他能带给你怎样的生活?
实际我母亲是个成功女性的典范,虽然当初完全是稀里糊涂的嫁给了我爸,但是我爸算是养家糊口的能人,也算是撞好运碰上了绩优股。我爸从来没有送我妈生日礼物,花,甚至说赞美的话的习惯。好在我妈似乎也从来没有那方面的需求。只记得大约我4,5岁时我妈爆发过一次,大叫,我是嫁给你了还是嫁给了报纸!年幼的我花了很久很久消化“嫁”和结婚这个概念,同时也花了很久弄清楚了报纸究竟是一张怎样的与草纸不同的纸,可以让我爸再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目不转睛的盯着。当我弄清楚了以后就开始同情我妈,我妈也只不过是想要点关爱和感情罢了。
可是我妈没有坚持。而是拿起了手中的书本。于是河蟹的日子开始了。我爸看报纸我妈看书,生活四平八稳,没有离婚没有争吵。
这就是一个病态家庭的开端,一切为了“家庭的稳定”。可是“家庭的稳定”有何意义,如果一个家庭里所有的成员都只是麻木的执行着他们应尽的责任,极度的压抑他们本身的情感和生理需求?
然后嘴上一致对外不经大脑的说:我们太幸福了!!
这就是一个微观意义上的被幸福的例子。一个大的例子可见于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人人在各自的设定下各司其职,不经大脑的认为自己很幸福,如果万一理智清醒了觉得不幸福了,就LSD唆麻上阵,麻痹大脑直到感到幸福为止。
对于我家而言,这个LSD就是工作上班读书。有空闲的时间就投入到工作上去,期待更多的成功能填满心灵上的不足。那相应而言,对于我而言,如果要和他们相平衡,就应该不停的追逐学业上的成就,借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幸福的秘诀就是:不要思考,不要感情。 忽略真实需求,创造出虚假的需求,同时制定出一套能全面满足虚假的需求的程序规章,要求所有人都按照这套规章制度办事。
然后不断的灌输一个理念,那些真实的需求(所谓真善美吧)都是虚伪的过时的,虚假的需求(好的成绩,漂亮的衣服,体面的工作)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同时也是你身边每个人在追逐的)!
是不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可惜每个人自己也在给自己不停的洗着脑。我要成功!我要一切!搞毛啊,你确定那是你真实的需求?还是只是因为真实的需求满足不了而创造出的虚假需求?
我妈现在可以无比自信淡定的说,幸福的生活对于我而言,就是自己喝茶看书,然后你和你爸都不要来烦我!
好吧,看来你已经爱上了这份嫁给报纸的生活。
也许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无奈的妥协。是否有一日我也会这样?
大话西游里三十娘流着泪说:“想我春三十娘貌美如花,却跟这么丑的人有了。
多少美丽自负的女人不是如此。
想象中生活甜美如蜜,爱情绽开如花,醒来时却发现枕边人鼾声如雷大腹便便。
是否有一天我也会不知不觉的嫁给一个类似我爸的人,过上一种类似我妈的生活,适应规矩,适应生活,然后四平八稳的享受那种生活,感叹自己年轻时候太不懂事?
人性啊,人性生出来就是等着被生活泯灭的吗?
除了烧饭就是看书的日子算不算种自我麻痹呢
读着别人的爱恨 心想自己究竟是应该追求四平八稳的日子 还是不顾一切的爱恨追逐?
可是什么又是爱呢,爱并不是追逐和占有。
那爱是一种不计得失的付出和与世无争的平和心态?如耶稣一般?
对于一个基督徒的我而言,是的,爱就是那样一种神一般无止境付出包容的状态。
丰富的感情与四平八稳的日子是矛盾的吗?
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人家以前说,女孩子要读好书心思不能太多。当然,对于本来经历就有限的孩子而言,如果什么都要做好自然是不现实,那结果变是压抑心灵和精神上的追逐思考,进而实现理性思维和实际操作的变态发达。这就是很多成绩很好的女孩子的悲哀,其中包括我母亲。于是有了我母亲问我,如果我和你爸开房了,他翘起二郎腿读报纸怎么办?亲爱的母亲,你当年嫁给他的时候有思考过他是什么样的人嘛?还有他能带给你怎样的生活?
实际我母亲是个成功女性的典范,虽然当初完全是稀里糊涂的嫁给了我爸,但是我爸算是养家糊口的能人,也算是撞好运碰上了绩优股。我爸从来没有送我妈生日礼物,花,甚至说赞美的话的习惯。好在我妈似乎也从来没有那方面的需求。只记得大约我4,5岁时我妈爆发过一次,大叫,我是嫁给你了还是嫁给了报纸!年幼的我花了很久很久消化“嫁”和结婚这个概念,同时也花了很久弄清楚了报纸究竟是一张怎样的与草纸不同的纸,可以让我爸再除了工作以外的时间目不转睛的盯着。当我弄清楚了以后就开始同情我妈,我妈也只不过是想要点关爱和感情罢了。
可是我妈没有坚持。而是拿起了手中的书本。于是河蟹的日子开始了。我爸看报纸我妈看书,生活四平八稳,没有离婚没有争吵。
这就是一个病态家庭的开端,一切为了“家庭的稳定”。可是“家庭的稳定”有何意义,如果一个家庭里所有的成员都只是麻木的执行着他们应尽的责任,极度的压抑他们本身的情感和生理需求?
然后嘴上一致对外不经大脑的说:我们太幸福了!!
这就是一个微观意义上的被幸福的例子。一个大的例子可见于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人人在各自的设定下各司其职,不经大脑的认为自己很幸福,如果万一理智清醒了觉得不幸福了,就LSD唆麻上阵,麻痹大脑直到感到幸福为止。
对于我家而言,这个LSD就是工作上班读书。有空闲的时间就投入到工作上去,期待更多的成功能填满心灵上的不足。那相应而言,对于我而言,如果要和他们相平衡,就应该不停的追逐学业上的成就,借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幸福的秘诀就是:不要思考,不要感情。 忽略真实需求,创造出虚假的需求,同时制定出一套能全面满足虚假的需求的程序规章,要求所有人都按照这套规章制度办事。
然后不断的灌输一个理念,那些真实的需求(所谓真善美吧)都是虚伪的过时的,虚假的需求(好的成绩,漂亮的衣服,体面的工作)才是你真正需要的(同时也是你身边每个人在追逐的)!
是不是一个洗脑的过程?可惜每个人自己也在给自己不停的洗着脑。我要成功!我要一切!搞毛啊,你确定那是你真实的需求?还是只是因为真实的需求满足不了而创造出的虚假需求?
我妈现在可以无比自信淡定的说,幸福的生活对于我而言,就是自己喝茶看书,然后你和你爸都不要来烦我!
好吧,看来你已经爱上了这份嫁给报纸的生活。
也许这是一种对于生活无奈的妥协。是否有一日我也会这样?
大话西游里三十娘流着泪说:“想我春三十娘貌美如花,却跟这么丑的人有了。
多少美丽自负的女人不是如此。
想象中生活甜美如蜜,爱情绽开如花,醒来时却发现枕边人鼾声如雷大腹便便。
是否有一天我也会不知不觉的嫁给一个类似我爸的人,过上一种类似我妈的生活,适应规矩,适应生活,然后四平八稳的享受那种生活,感叹自己年轻时候太不懂事?
人性啊,人性生出来就是等着被生活泯灭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