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小義
春秋大義是中華文化中的一種基本精神,旨在明辨是非、邪正、善惡、褒貶。
今言“春秋”,是一本雜誌,比較稀見,因為它是三十多年前在香港出版的。
說到《春秋》雜誌,名聲最大的可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版的《春秋》,方型開本,以文化綜合為主的刊物,1943年至1949年間出版。
此敘《春秋》,由香港春秋出版社出版,姚立夫主編。當初得之兩冊《春秋》,一在於其漂亮的封面,兩幅畫分別出自郎世寧和齊白石之筆;二在於其出版年份為1976年,有些特殊的意義。至於其所刊內容,多文史掌故,有一定的可讀性。文革前後,有不少老作家在港澳的文史刊物上發表回憶文章,其中頗多第一手回憶,從所得《春秋》亦可見一些,如東北舊侶的“張學良的前半生”丶趙世洵的“憶蘇州城裏幾位突出老前輩” 丶文如的“李涵秋詩”等。
斯是“春秋”,述之也許並非大義,但於歷史的片羽璘爪中,尋求一些是非和正惡,亦難得。
今言“春秋”,是一本雜誌,比較稀見,因為它是三十多年前在香港出版的。
說到《春秋》雜誌,名聲最大的可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出版的《春秋》,方型開本,以文化綜合為主的刊物,1943年至1949年間出版。
此敘《春秋》,由香港春秋出版社出版,姚立夫主編。當初得之兩冊《春秋》,一在於其漂亮的封面,兩幅畫分別出自郎世寧和齊白石之筆;二在於其出版年份為1976年,有些特殊的意義。至於其所刊內容,多文史掌故,有一定的可讀性。文革前後,有不少老作家在港澳的文史刊物上發表回憶文章,其中頗多第一手回憶,從所得《春秋》亦可見一些,如東北舊侶的“張學良的前半生”丶趙世洵的“憶蘇州城裏幾位突出老前輩” 丶文如的“李涵秋詩”等。
斯是“春秋”,述之也許並非大義,但於歷史的片羽璘爪中,尋求一些是非和正惡,亦難得。
![]() |
![]() |
![]() |
![]() |
-
雲樵主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0-17 17:4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