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柴静
你看,我多喜欢柴静,连这种1234的格式都是仿照她的。
1
最早喜欢柴静,是从2002年世界杯开始的。
当时韩乔生在主持一档畅谈世界杯的栏目,那一期刚好请的嘉宾是柴静。
韩乔生其实不想搞笑,他就想正儿八经地说足球谈世界杯,但话从他嘴里一出来,就特搞笑。他本人也为此很苦恼,更苦恼那天恰好碰见了精灵古怪的柴静。
说她精灵古怪其实挺古怪的,因为在这之前对她的印象全部来自于新闻调查里,那张严肃认真充满质疑的脸。
没想到当她完全轻松地来到韩乔生的节目时,竟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般,洒脱开朗,让一个劲儿想维持自己正经形象的韩乔生频频冒汗。
我就记住她当时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当人恐惧的时候血液会从头颅流向四肢,所以面色苍白,而当人愤怒时血液又会从四肢流向头颅,于是满脸涨红。所以,恐惧和愤怒只有一线之间,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也许他只是很害怕而已。
我都忘了她是面对着世界杯里怎样的场景,说出了以上的话。但我一直莫名其妙地记着,一直试着让自己做一个无惧无畏无欲无求的人,不论结局是否以失败告终。
2
在百度百科里你能看到关于她这样的描述:
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曾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
现在的柴静几乎成为了勇敢的代言人。
以至于当她在准备主持《看见》的过程中,微博上流传出她因揭露高铁事故真相而失踪的消息。
我很乐于看见大众喜欢她,这样她便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来告诉世界一个真相。
可是我也很不喜欢大众神化她,好像她整个生命都是一个挑战者的姿态,没有温暖,只有倔强。
我记得有次好像看过一个视频,王志说他离开新闻调查,就是因为他觉得他的人生充满了质疑,生命之间,毫无信任可言。
柴静,以及王志,他们都是这样,他们是有温度的人,血肉之间流淌着情感的血液,只是这份情感当中,保留着大多数人已然丧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坚持,和倔强。
柴静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我只是讨厌屈服》。其实她写的不是她,但是文章最后,她问那个她采访的郝劲松,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那个34岁地年青人说,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这句话作为她文章的结尾,成为了她生命的解读。
3
柴静生于1976年元旦。
她和罗永浩,和冯唐的关系都很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70年代出生的?
还是,他们在生命中都拥有着某种共同的执着?
有次王峰让柴静为《GQ》写篇关于冯唐的文章。她问需要怎么去写?
王峰说,你不要用一个文艺女青年的角度去写,你要用一个女流氓的角度去写。
然后她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火炭上的一滴糖》。
这篇文章几乎成为了我大学毕业后,认知世界的一盏明灯。
我那么喜欢冯唐,那么喜欢老罗,全部是因为这篇文章。
她写叛逆的冯唐,做着最世俗的工作,写着最高贵的文字。
她写叛逆的老罗,骂着最粗俗的语言,含着最温柔的善良。
她,冯唐,罗永浩,他们都是这样,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生命时刻吱吱作响。
当我们时刻已让我们远离火坑为生命目的的时候,他们因此而自豪,并以此执着,成为魂魄,完整了生命。
4
冯唐写了《不二》。然后文化界和思想界纷纷评论,都说他以色写空,禅了人世,参了万物。
只有柴静的评论里说,他馥郁的文字有时成了累赘,阻挡了情绪。
冯唐在香港出书时,后面收录了她的这篇书评。
网友都说,她懂冯唐,冯唐也懂她。
冯唐是个多招姑娘喜欢的男人啊,那么柴静也应是一个多招男人喜爱的姑娘啊。
冯唐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写道,年少的朱裳穿着棉布连衣裙,听到台上有人弹吉他,大滴的眼泪便落了下来。那些哥哥们当时便怔住了,这个姑娘不寻常,小小的年纪不懂世理音律,却有着最敏感纯粹的心灵。
在我看来,柴静也是如此。
她有篇文章叫做《只是欢喜随意而至》,她写的一个女孩叫做李娟,没上过大学,生活在边远的新疆腹地,却在游牧的生活中写出了最动人的文字。
那些文字,简单得像白描一般,连小学生都会的比喻也没有。可是却勾勒出最动人的风景,那便是她眼中的美好,手下的真实。
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写了一手好文字,任何一篇文章读起来都能感知到他的古文深厚,文采斐然。
但是我没有说出来的话是,那是好文字,却不是好文学。
好文学是有灵魂的,纵然是白描,也能描中你的心,让你怔住,你再懵懂,也能知道那其中棉布裙子的纯粹和眼泪砸下的重量。
好姑娘也是有灵魂的,纵然是质朴如斯,也能对世理微笑,对音律流泪。
李娟如此,柴静如此。
她们,和她们的文字都让我怔住,让我在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世界中深深感叹到时间与天地的,无常和力量。
5
在高铁出事的那段日子里,柴静消失了。
微博上有人问冯唐,她怎么了。
冯唐说,无事,安好。
然后柴静的新节目《看见》便问世了。
第一期为了博收视,她采访了姚晨。
面对着文艺女青年的柴静,姚晨显然有些招架不住。
但是柴静的真和姚晨的诚,让第一期节目流畅动人。
接下来,柴静在药家鑫事件过后采访了其父和张显。在李阳家暴纷纷扬扬时采访了李阳和他的妻子Kim。
她面对着受害人和被害人,客观而理智,也带着女性特有的温暖和情感。
特别是面对李阳的时候,我时刻觉得她要感情用事了,时刻觉得她要站在一个女性、妻子、母亲的角度去愤慨流泪了。
最后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对事实给予了最大的尊重,没有让自己主观的情绪影响了观众对事件本身的判断。
世间事,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是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诈伪。
从这点看,柴静,她便是一个,不诈不伪真性情的姑娘。
6
我一向喜欢真性情的姑娘。
不用花容月貌,顺眼就好;不用家缠万贯,大方就好。要有灵魂,要有性格,要有自我。
自从我过了25岁开始,我妈就开始着急了,托朋友到处给我找对象,可我都不情不愿。
上周末回家,在电视上看见刘若英。我妈说,多好一姑娘,怎么就找不到男朋友呢。
我说人已经结婚了好吧。
我妈说,真的?那太好了。挺好一姑娘,年纪也大了,再找不着男朋友可怎么办啊。
我说,就是因为好,所以找不着男朋友才正常。
我说,一个人懂得越多越是优秀,就越是孤独。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完美如她的人了。
我不是说我,但我找不到女朋友的确就是因为自己要求太多了。
大家都说要求少点,眼放宽点,多好。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要要求。如果我要找到只是一个女的,活的,能暖炕头,能劈柴哺乳,那么的确不需要要求,普天下雌性动物均可满足这些要求。
可是我是一个有灵魂的人,我也想找另一个有灵魂的人。
他们说,生活已经足够沉重和复杂了,简简单单地活着吧。
上中学,读大学,找工作,买房子,找老婆,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活着。这样活着何尝不好?
不用思考,不用坚持,不用奔波,不用劳累。
可是生活怎么可能让你不奔波不劳累,不思考不坚持。你想要一架飞机飞向天空,它却只给你一个自行车,而你必须踩着它,带着你心爱的姑娘,去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时候,自行车上载着的却不是你心爱的姑娘,而是一只母猪。你一脚踹下它,骑上你的自行车,独自走上寻找的道路。
找一个真相,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我们为什么畏惧死亡?
找一个姑娘,愿意与你一起探寻真相,和你在一起捕获活着的意义。
像柴静这般,不用像陈鲁豫一样那样拼命减肥,时刻担心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也不用像杨澜那样,时刻端庄高贵,维持着自己社交名媛的风范;也不用像陈晓楠那般光彩夺目,更不用像朱丹那样主播艺人傻傻分不清楚。
她质朴且明媚,并在时间之外魂魄之中保留着一种细小的,安静的,执拗的声响。
当我成为了火炭上的一滴糖,时时刻刻吱吱作响时,她的声响和着我,让一片落叶掉下来,传来宇宙的交响。
而当我有一天遇见了她,她不问我是否买了房子,是否年薪十万,如果我只是像柴静新一期《看见》里那个“世间有情人”一样,成为了一个让小女孩看见就会咧嘴笑的人,像活在童话里,歌谣里,她不会觉得我幼稚可笑,她只是愿意和我一起,走过风月沧桑,不论受了多少苦,身上都没有一点可怕的东西。没有浮夸,没有虚假,保留着独知,保留着坚持,当我说“我喜欢你”时,也对我说一句——
我也喜欢你。
1
最早喜欢柴静,是从2002年世界杯开始的。
当时韩乔生在主持一档畅谈世界杯的栏目,那一期刚好请的嘉宾是柴静。
韩乔生其实不想搞笑,他就想正儿八经地说足球谈世界杯,但话从他嘴里一出来,就特搞笑。他本人也为此很苦恼,更苦恼那天恰好碰见了精灵古怪的柴静。
说她精灵古怪其实挺古怪的,因为在这之前对她的印象全部来自于新闻调查里,那张严肃认真充满质疑的脸。
没想到当她完全轻松地来到韩乔生的节目时,竟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般,洒脱开朗,让一个劲儿想维持自己正经形象的韩乔生频频冒汗。
我就记住她当时说过的一句话,她说当人恐惧的时候血液会从头颅流向四肢,所以面色苍白,而当人愤怒时血液又会从四肢流向头颅,于是满脸涨红。所以,恐惧和愤怒只有一线之间,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也许他只是很害怕而已。
我都忘了她是面对着世界杯里怎样的场景,说出了以上的话。但我一直莫名其妙地记着,一直试着让自己做一个无惧无畏无欲无求的人,不论结局是否以失败告终。
2
在百度百科里你能看到关于她这样的描述:
19岁电台主持《夜色温柔》;22岁到北广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现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主持人,曾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
现在的柴静几乎成为了勇敢的代言人。
以至于当她在准备主持《看见》的过程中,微博上流传出她因揭露高铁事故真相而失踪的消息。
我很乐于看见大众喜欢她,这样她便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来告诉世界一个真相。
可是我也很不喜欢大众神化她,好像她整个生命都是一个挑战者的姿态,没有温暖,只有倔强。
我记得有次好像看过一个视频,王志说他离开新闻调查,就是因为他觉得他的人生充满了质疑,生命之间,毫无信任可言。
柴静,以及王志,他们都是这样,他们是有温度的人,血肉之间流淌着情感的血液,只是这份情感当中,保留着大多数人已然丧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坚持,和倔强。
柴静的博客上有一篇文章叫做《我只是讨厌屈服》。其实她写的不是她,但是文章最后,她问那个她采访的郝劲松,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那个34岁地年青人说,我想要宪法赋予我的那个世界。
这句话作为她文章的结尾,成为了她生命的解读。
3
柴静生于1976年元旦。
她和罗永浩,和冯唐的关系都很好。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70年代出生的?
还是,他们在生命中都拥有着某种共同的执着?
有次王峰让柴静为《GQ》写篇关于冯唐的文章。她问需要怎么去写?
王峰说,你不要用一个文艺女青年的角度去写,你要用一个女流氓的角度去写。
然后她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火炭上的一滴糖》。
这篇文章几乎成为了我大学毕业后,认知世界的一盏明灯。
我那么喜欢冯唐,那么喜欢老罗,全部是因为这篇文章。
她写叛逆的冯唐,做着最世俗的工作,写着最高贵的文字。
她写叛逆的老罗,骂着最粗俗的语言,含着最温柔的善良。
她,冯唐,罗永浩,他们都是这样,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生命时刻吱吱作响。
当我们时刻已让我们远离火坑为生命目的的时候,他们因此而自豪,并以此执着,成为魂魄,完整了生命。
4
冯唐写了《不二》。然后文化界和思想界纷纷评论,都说他以色写空,禅了人世,参了万物。
只有柴静的评论里说,他馥郁的文字有时成了累赘,阻挡了情绪。
冯唐在香港出书时,后面收录了她的这篇书评。
网友都说,她懂冯唐,冯唐也懂她。
冯唐是个多招姑娘喜欢的男人啊,那么柴静也应是一个多招男人喜爱的姑娘啊。
冯唐在《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里写道,年少的朱裳穿着棉布连衣裙,听到台上有人弹吉他,大滴的眼泪便落了下来。那些哥哥们当时便怔住了,这个姑娘不寻常,小小的年纪不懂世理音律,却有着最敏感纯粹的心灵。
在我看来,柴静也是如此。
她有篇文章叫做《只是欢喜随意而至》,她写的一个女孩叫做李娟,没上过大学,生活在边远的新疆腹地,却在游牧的生活中写出了最动人的文字。
那些文字,简单得像白描一般,连小学生都会的比喻也没有。可是却勾勒出最动人的风景,那便是她眼中的美好,手下的真实。
我有一个朋友的朋友,写了一手好文字,任何一篇文章读起来都能感知到他的古文深厚,文采斐然。
但是我没有说出来的话是,那是好文字,却不是好文学。
好文学是有灵魂的,纵然是白描,也能描中你的心,让你怔住,你再懵懂,也能知道那其中棉布裙子的纯粹和眼泪砸下的重量。
好姑娘也是有灵魂的,纵然是质朴如斯,也能对世理微笑,对音律流泪。
李娟如此,柴静如此。
她们,和她们的文字都让我怔住,让我在这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世界中深深感叹到时间与天地的,无常和力量。
5
在高铁出事的那段日子里,柴静消失了。
微博上有人问冯唐,她怎么了。
冯唐说,无事,安好。
然后柴静的新节目《看见》便问世了。
第一期为了博收视,她采访了姚晨。
面对着文艺女青年的柴静,姚晨显然有些招架不住。
但是柴静的真和姚晨的诚,让第一期节目流畅动人。
接下来,柴静在药家鑫事件过后采访了其父和张显。在李阳家暴纷纷扬扬时采访了李阳和他的妻子Kim。
她面对着受害人和被害人,客观而理智,也带着女性特有的温暖和情感。
特别是面对李阳的时候,我时刻觉得她要感情用事了,时刻觉得她要站在一个女性、妻子、母亲的角度去愤慨流泪了。
最后她还是坚持了下来,对事实给予了最大的尊重,没有让自己主观的情绪影响了观众对事件本身的判断。
世间事,人若不知于此独知之地用力,只是在人所共知处用功,便是诈伪。
从这点看,柴静,她便是一个,不诈不伪真性情的姑娘。
6
我一向喜欢真性情的姑娘。
不用花容月貌,顺眼就好;不用家缠万贯,大方就好。要有灵魂,要有性格,要有自我。
自从我过了25岁开始,我妈就开始着急了,托朋友到处给我找对象,可我都不情不愿。
上周末回家,在电视上看见刘若英。我妈说,多好一姑娘,怎么就找不到男朋友呢。
我说人已经结婚了好吧。
我妈说,真的?那太好了。挺好一姑娘,年纪也大了,再找不着男朋友可怎么办啊。
我说,就是因为好,所以找不着男朋友才正常。
我说,一个人懂得越多越是优秀,就越是孤独。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完美如她的人了。
我不是说我,但我找不到女朋友的确就是因为自己要求太多了。
大家都说要求少点,眼放宽点,多好。
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要要求。如果我要找到只是一个女的,活的,能暖炕头,能劈柴哺乳,那么的确不需要要求,普天下雌性动物均可满足这些要求。
可是我是一个有灵魂的人,我也想找另一个有灵魂的人。
他们说,生活已经足够沉重和复杂了,简简单单地活着吧。
上中学,读大学,找工作,买房子,找老婆,就这样简简单单地活着。这样活着何尝不好?
不用思考,不用坚持,不用奔波,不用劳累。
可是生活怎么可能让你不奔波不劳累,不思考不坚持。你想要一架飞机飞向天空,它却只给你一个自行车,而你必须踩着它,带着你心爱的姑娘,去找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有时候,自行车上载着的却不是你心爱的姑娘,而是一只母猪。你一脚踹下它,骑上你的自行车,独自走上寻找的道路。
找一个真相,我们为什么而活着,我们为什么畏惧死亡?
找一个姑娘,愿意与你一起探寻真相,和你在一起捕获活着的意义。
像柴静这般,不用像陈鲁豫一样那样拼命减肥,时刻担心自己在镜头前的形象;也不用像杨澜那样,时刻端庄高贵,维持着自己社交名媛的风范;也不用像陈晓楠那般光彩夺目,更不用像朱丹那样主播艺人傻傻分不清楚。
她质朴且明媚,并在时间之外魂魄之中保留着一种细小的,安静的,执拗的声响。
当我成为了火炭上的一滴糖,时时刻刻吱吱作响时,她的声响和着我,让一片落叶掉下来,传来宇宙的交响。
而当我有一天遇见了她,她不问我是否买了房子,是否年薪十万,如果我只是像柴静新一期《看见》里那个“世间有情人”一样,成为了一个让小女孩看见就会咧嘴笑的人,像活在童话里,歌谣里,她不会觉得我幼稚可笑,她只是愿意和我一起,走过风月沧桑,不论受了多少苦,身上都没有一点可怕的东西。没有浮夸,没有虚假,保留着独知,保留着坚持,当我说“我喜欢你”时,也对我说一句——
我也喜欢你。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