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关于bauhaus藏品展的流水账
其实放个坑在这儿,也只是为了提醒自己快点快点写完……要不就真的不记得了TUT。
bauhaus,以前在课上学到的释义是“好的建筑”,嗯,房子是haus,这个我还是知道的。于是就这样虔诚地听了下来,那本笔记本还乖巧躺在我脚底下的储物柜里。
直到重新把德语捡起来,背着背着,才发觉bauhaus其实是狡猾的格罗皮乌斯(大一时被某人开玩笑念成格罗皮鸟斯=。=)颠倒了hausbau这个德语单词而来的。至于hausbau呢,则是“房屋建筑”的意思,和“好的建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嗯,所以说呢,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
其实有些时候有些费解,究竟是德国人喜好调侃文字,才产生了德语神奇又头痛的构词法呢,还是因为之所以构词法有着这样的特质,德国人才喜欢咬文嚼字,快乐地炫耀着只有他们才能看明白的文字游戏?
挺无语的,我在写些什么啊=。=不过反正是流水账……
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忽然被告知——过完元旦就不用来上课了。因为,俺们系的老师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德国收购bauhaus的藏品。贝伦斯的电风扇啦,阿尔托的萨伏依花瓶啦,红蓝椅钢管椅啦……诸如此类(当然这是看过展以后这才知道有这些玩意的)据说,浙江省政府为此拨款了5个亿(没记错的话=。=)
bauhaus的成功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往往历史中的“结果”,放在过去时态的语境下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当第一所美术学院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拔地而起的时候,富有前瞻的眼光必然会预料到1919年的早春,德国魏玛将会孕育出一个也许是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名字。
咳咳,大概“改变文明进程”的名头太沉重了……那么,我想至少也是“在文明进程的过程中,对人类自身提出了清醒自省的角度和视野”。这也是目前为止,我所能理解的“设计”或是“设计学院”所达到的最高层次,也许以后这个定义会不断变化再变化,但就现阶段我打酱油的水平而言——也只能做到这样了T.T
记得南非世界杯之后我写过一篇非常愤青的文章,题目大约是“设计,不再如诗”,可着劲儿批判了一通“只为世界上8%”所做的设计。我应该感谢我随时记录自己想法、情绪的习惯,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浏览一年之前留下的文字,发觉彼时的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是多么地狭隘。不过,我依然深刻地相信当时引用过的一句话——”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我想,对于设计师来说的确如此,虽然也许我以后未必会从事设计师的工作了。
又满嘴跑火车了=。=不过,反正也是给自己看的XD
“设计”这一概念的诞生并不啻于任何一位传说中伟大的英雄,或者说,用“涅槃重生”更为恰当?凤凰的羽翼突然在看似已经穷途末路的新艺术运动的尾巴尖子上绽放出无上华彩,bauhaus成为一个足以令她的故乡响亮、骄傲很久的名字,虽然她的生命不过短短十四年时光。
那并不是一种革命,革命通常是充斥着颠覆、暴力和彻底地否定;而“设计”,我更愿意理解她为一种春风化雨的坚定力量,一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温柔却坚定地改变着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历史和未来。
(忽然间不知道哪里来的文艺腔调又冒出来了=。=)
尽管当时校长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聘用的教师,授课的方式,在现在看来都不啻是对我们眼中正统“教育”的调侃。伊顿(是他么?我老了)要求学生们静坐、冥想,为了达到所谓的“精神状态”,这让我想到荣格这种信奉甚至迷恋超自然力量的学者……
tbc
bauhaus,以前在课上学到的释义是“好的建筑”,嗯,房子是haus,这个我还是知道的。于是就这样虔诚地听了下来,那本笔记本还乖巧躺在我脚底下的储物柜里。
直到重新把德语捡起来,背着背着,才发觉bauhaus其实是狡猾的格罗皮乌斯(大一时被某人开玩笑念成格罗皮鸟斯=。=)颠倒了hausbau这个德语单词而来的。至于hausbau呢,则是“房屋建筑”的意思,和“好的建筑”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嗯,所以说呢,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
其实有些时候有些费解,究竟是德国人喜好调侃文字,才产生了德语神奇又头痛的构词法呢,还是因为之所以构词法有着这样的特质,德国人才喜欢咬文嚼字,快乐地炫耀着只有他们才能看明白的文字游戏?
挺无语的,我在写些什么啊=。=不过反正是流水账……
今年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忽然被告知——过完元旦就不用来上课了。因为,俺们系的老师肩负着一项重要的任务,去德国收购bauhaus的藏品。贝伦斯的电风扇啦,阿尔托的萨伏依花瓶啦,红蓝椅钢管椅啦……诸如此类(当然这是看过展以后这才知道有这些玩意的)据说,浙江省政府为此拨款了5个亿(没记错的话=。=)
bauhaus的成功在今天看来也许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而往往历史中的“结果”,放在过去时态的语境下也不过是一种可能性而已。当第一所美术学院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拔地而起的时候,富有前瞻的眼光必然会预料到1919年的早春,德国魏玛将会孕育出一个也许是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名字。
咳咳,大概“改变文明进程”的名头太沉重了……那么,我想至少也是“在文明进程的过程中,对人类自身提出了清醒自省的角度和视野”。这也是目前为止,我所能理解的“设计”或是“设计学院”所达到的最高层次,也许以后这个定义会不断变化再变化,但就现阶段我打酱油的水平而言——也只能做到这样了T.T
记得南非世界杯之后我写过一篇非常愤青的文章,题目大约是“设计,不再如诗”,可着劲儿批判了一通“只为世界上8%”所做的设计。我应该感谢我随时记录自己想法、情绪的习惯,这样一来便可以通过浏览一年之前留下的文字,发觉彼时的自己所持有的观点是多么地狭隘。不过,我依然深刻地相信当时引用过的一句话——”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我想,对于设计师来说的确如此,虽然也许我以后未必会从事设计师的工作了。
又满嘴跑火车了=。=不过,反正也是给自己看的XD
“设计”这一概念的诞生并不啻于任何一位传说中伟大的英雄,或者说,用“涅槃重生”更为恰当?凤凰的羽翼突然在看似已经穷途末路的新艺术运动的尾巴尖子上绽放出无上华彩,bauhaus成为一个足以令她的故乡响亮、骄傲很久的名字,虽然她的生命不过短短十四年时光。
那并不是一种革命,革命通常是充斥着颠覆、暴力和彻底地否定;而“设计”,我更愿意理解她为一种春风化雨的坚定力量,一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温柔却坚定地改变着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历史和未来。
(忽然间不知道哪里来的文艺腔调又冒出来了=。=)
尽管当时校长所做的一些事情,比如聘用的教师,授课的方式,在现在看来都不啻是对我们眼中正统“教育”的调侃。伊顿(是他么?我老了)要求学生们静坐、冥想,为了达到所谓的“精神状态”,这让我想到荣格这种信奉甚至迷恋超自然力量的学者……
tbc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