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N专访《精英部队2》导演何塞·巴蒂哈
×穷恶无聊凑几个中午翻的,算是为影片上映来点预热吧;
×访谈基本涵盖了影片中的几个亮点:
1)政治隐喻与社会现象;
2)影片的意识形态争议点;
3)动作场面与叙事的处理;
4)票房与社会影响力;
5)导演的剧本创作和拍摄方式;
6)续集的故事独立性;
×无剧透,放心观看;
————————————————————————————————
肉丁:大家好,在我身边的是《精英部队》、《精英部队2》和新《机械战警》的钦定导演何塞•巴蒂哈。我只想和你聊聊《精英部队2》,我没看过第一部,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看这个续集了。
何塞:不用担心,这是两部相对独立的电影。
肉丁:是的,这片碉堡了!这片有股纯老马丁的骚范儿,故事我也喜欢的紧;牛逼不解释。你有因为这片回国后遇到某些不和谐的问题咩?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却仍不失为对里约政治谱系的一份相当有分量的诉状啊!
何塞:这片没看上去那么虚构,你懂的,电影里的情节实际上都现实发生过的。例如里面有场监狱暴动就是如此。其中有个左翼议员在暴动方和警方之间斡旋。而且两部《精英部队》中的情节都是完全基于现实事件来的。我的意思是几乎在片中出现的所有情节都是发生过的。里约曾有一个准军事组织,到现在其势力仍在壮大。有议员也曾发起过一场调查。有人被double规了,事实就是这样。
肉丁:好吧。你拍这部片时有多纠结呢?因为有很多情节、角色和故事在里面,要把这些撺掇到一起那有多不容易啊?你是否不得不安插一些你想集中表现的角色呢?比如那个窃听仔(指主角)的角色。
何塞:你说的很完全在理… …我很高兴你说我的片有股老马丁的范儿,因为这股范儿对我确实有很大影响。我的最爱就是《好家伙》,《好家伙》是一部从一个叫Henry的江湖中人的角度来讲混江湖的影片。两部《精英部队》则是从条子的视点来看里约的调制工作的影片,所以全片有种老马丁的调调,我很高兴你提到了这茬。回到你的问题,里约警察的生活由什么组成?由各种复杂的社会程序组成;由政客组成;由恶警组成;由精英部队和他们的暴力行为等杂碎组成;由毒品交易组成;由瘾君子组成。我就想把所有的东西通过媒体呈现出来… …我试图拍摄一部忠实于这些角色互文背景的影片,且不会因为银幕的关系化繁为简。这需要做很多工作,因为这会变成一个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角色,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做了,而且我觉得两部片里我都侥幸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因为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角色的视角呈现的,因此你能理解他的处事方式,你也能了解到他的些许性格,也能看到整个复杂的世界里几个不同的事件在同时相互影响着,但所有的事件最终走向了光明面并影响了一个个体,叙事就有了一种统一。
肉丁:千真万确!
何塞:这是我觉得靠谱的原因。
肉丁:我喜欢这片的叙事方式,主要还是因为影片源自他的视角,而且你能看出来他虽有一种政治觉悟,但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固有的本性,所以他还是不喜欢Fraga。你能看出来他俩不合,显然是因为他有家室吧。
[两人相视而笑,其中深意看官自知]
何塞:你太邪恶了。
肉丁:可我真的很喜欢他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他的政治觉悟也没有与世界观起冲突,这点很有意思。
何塞:是的,你知道这种右派和左派的二分法思想在《精英部队》1里面体现得很强… …我曾在《精英部队》前拍过一个片叫《174路公交车》。
肉丁:嗯,听说过。
何塞:是的,《174路公交车》受到左派的激赏,因为影片是由一名街头小混混的视角来讲述的,而这个街头小混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玛勒克斯主义战士(Markist),因为他被排除出了社会… …他没能找到一份正当工作… …所以在巴西拍摄一部集中表现街头混混的影片就相安无事。如果你拍一部主角是警察的电影,那就不是一部玛勒克斯主义电影了。警察又不是玛勒克斯主义战士,对吧?
肉丁:对的。
何塞:于是我… …因为巴西电影主要都是从玛勒克斯主义视角出发来拍的,当我2007年拍竣《精英部队》,这片就成了第一部以警察为主角的电影,拿警察当主角使,那是个疯狂的举动… …
肉丁:哇喔!美国片里倒是随处可见。
何塞:原因是美国人民想看… …无论你喜不喜欢,总会有警察出现。巴西不一样,所以我拍了一部片,还拿警察当主角,光这点就惹来了许多争议,因为许多玛勒克斯主义者开始产生成见,诸如“你不能拍这片,你不能拍一部以警察为主角的片,这就是部法西斯电影!”所以就有很多争论。其实他们(观众)显然不关心这些问题,他们就是去看了,然后很喜欢这部片,所以就流行开来了… …
肉丁:那像《致命武器》和《虎胆龙威》这类美国发行的影片在巴西的遭遇如何呢?
何塞:呃,因为这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影片,所以得区别对待,因为它们不是巴西人拍的片。有件事你得明白,巴西在80年代之前都是一个右翼独裁国家。意思就是咱们都是由一个未经选举产生的将军统治的,因为将军是个右派,于是所有的文化和政治倾向就都转向了玛勒克斯主义,因为他们相信玛勒克斯主义者才能实现自由的道路。当然玛勒克斯主义不是通向自由的道路。看看俄(勒个)罗斯和苏(特么个)联你就知道他们的经济形态是玛勒克斯主义的,要么右要么左的,对我来讲这些都过时了。这不是一个多左或者多右的问题… …我心理很排斥这种思维方式,不过我尽量抛开《精英部队》的争议来谈这个问题吧(听上去很荒谬),因为好多人说“这是右派”,所以另外一些左派的人就跳出来说,“这并不是完全的右派啊,这太表面化了。(observational)”
肉丁:所以这就是你想要的。
何塞:这就是咱想要的。我们从科斯塔•加弗拉斯手中接过了金鸡奖(Golden Bird),他是个左翼电影人。这看上去有点荒谬,因为所有的争论一点都没起作用,这可能和巴西人民相关,但和电影本身却没关系。然而一旦打破了这次成规拍了一部警匪片,接下来警匪片就一夜之间在巴西繁盛起来,各路警匪片轮番上马,连警察都很喜欢,真是有趣。我在开拍第二部影片前就想,“我要设计一个右派警察讨厌左派政客的故事情节来拍。我要让他们对对方恨之入骨,还要让他们不得不被绑到一条船上共事,而且还得合力取胜,但最终他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这就是我蓄谋已久想做的事情,”所以在潜台词里我对这些人物说“收手吧!”,你明白我意思么?
肉丁:他们暂时放弃私人恩怨顾全大局,非常伟大非常和谐。
何塞:这就是我想做的,所以最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他们没有看到对方的另一面,但他们仍然得并肩战斗。
肉丁:对的。
何塞:我希望民主党和共和党也能这么和谐共处。
肉丁:相信我哥们,我们也这么想来着… …而且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就太… …我权且假设美利坚就和巴西的境况差不多吧… 我们太两极化了。想让两党达成共识真是难上加难。如果他们在一件事情上有共识,那还是一码归一码的事情。
何塞:我很关注美国政治;对我来说这很有趣。(一堆神侃美国政治的P话)。我觉得《精英部队2》就有点那个意思,因为就像星星和月亮之间那样太极端化了,所以两人就开始想:“好吧,你有你的看法,但是在政治问题上咱得达成共识,要不事情没法办,就得黄了。”
肉丁:好的,回到《精英部队》上来,所以这片在巴西进展得很顺利对吧,但你有没有从政府官员或类似的人那里听到响动呢?
何塞:没有,拍第一部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些风声说是我被警察和精英部队投诉了… …警察头子还威胁我来着… …警方想让我提供泄露机密的那些警察的证词… …
肉丁:我了个去!
何塞:我就说我不会这么干来的,所以那家伙就说要在家逮捕我,但影片实在太成功了,所以州政府的官员就说:“不能抓… …你一抓他咱下次竞选就玩完了。”
肉丁:实际上你在第二部影片中就能看出Nascimento已经很出名了,所以他们要给他升职。这就像给人找台阶,你用的这段情节真的很有趣。
何塞:那个和善的官员走进来说:“不,你不能逮捕这名电影工作者,”之后就有了第二部… …它和第一部一样很出名… …你知道,第二部是南美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连《阿凡达》算在内也不是对手。
肉丁:我擦!太牛掰了!这部电影太无解了!
何塞:是的,它卖了11,260,000张票,1100万啊!于是这片就暴走了,再然后你也懂的,尽管这片有对政客的强烈抨击,有些政客都能看出来我们是在对他们含沙射影,他们假装没这部影片存在,因为你懂的他们能咋样?你会说一部人人喜欢的影片坏话么?
[两人又相视而笑]
肉丁:嗯,对头!
何塞:又能怎么样… …
肉丁:很酷!我喜欢你有趣的拍摄方式;那些动作场面很有势感(sense of geography),我很喜欢。
何塞:势感是个好词。
肉丁:是的,对我来说看动作片最要紧的就是这个,因为许多这类影片,而且在美国这方面做得真的很糟糕… …而这次电影节的影片在这方面却做得很突出,他们专注于那些让动作影片的闪光点进行经营:先上人,再摇铃,然后才开打… …
何塞:然后才能产生意义,才能出彩。
肉丁:是啊,这才能出彩,特别是去年夏天的许多美国影片,空的只剩下动作场面,人物反而变成打酱油的了。
何塞:是的。有时我喜欢用动作场面,有时却不用… …有时我在动作场面的某一帧停下来,然后来一段与此无关的叙事(笑),然后接着演动作戏… …
肉丁:嗯,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处理。我觉得他很棒。我喜欢那些枪火乱飞的捕捉镜头,非常的酷。让我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啥好问的… …这演员有获什么巴西的表演奖么?
何塞:是的,演员们拿到了巴西学院奖,他们每年在巴西颁发16个学院奖,我们拿了九个。
肉丁:好样的,少年。
何塞:瓦格纳•穆拉(Wagner Maura)获得了最佳男演员,那个主角,而且他现在… …瓦格纳,我必须得这么说,瓦格纳在我看来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之一。我的意思是他有很伟大的表演。你们可能不了解,因为他是个巴西人,但你们知道他现在正和许多世界顶级演员在参演一部Neil Blomkamp(南非仔)和马特•戴蒙合作的影片,你们得去看看那片… …
肉丁:喔,非常牛掰!
何塞:关注瓦格纳,他要上位了!
肉丁:他是个出色的演员,这是部出色的电影。
[PR小姐问肉丁是不是可以问最后一个问题。]
肉丁:让哥再想一个… …
何塞:我们刚才在讨论演员。
Nordling:(说了几句古巴僵尸片《僵尸胡安》之后)我觉得通过这次电影节,类型片是一种让我得以了解我平常看不到的世界的极有趣的方式,我觉得这是一种比通俗情节剧或通俗喜剧(straight-up comedy)更好的方式,我觉得《精英部队》和《上帝之城》一样,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巴西生活的美妙窗口,我想听你谈谈这个。
[他俩又笑了]
何塞:听着,我不会用类型的思维去构思一部影片。我不会停下来对自己说“我要拍部情节剧”“我要拍部XXX”我就看故事主体,然后为了角色就去做调研,随后塑造人物,一旦我将人物完成,他们便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我便会设想一段符合他们逻辑的情节来映射现实的状况。在两部《精英部队》中我探讨的是里约警察的现实状况,这些人在生活中就会有动作场面,他们随时一个闪忽眼就开始枪战了,所以你明白我得把这些放入电影中,所以你明白这最终就会是一部类型电影了。我们就是这么想出来的… …Fraga在谈论毒贩,毒贩为了争夺市场在互相火并,然后他就得在影片中开枪还击了,于是就有了动作场面。有一点你说的没错,拍摄枪战场面的方法千千万,而我独选了这一种。我决定“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拍摄我的动作戏,我并不打算在拍摄动作戏上做回避。”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当你拍摄动作戏并试图让动作戏更有趣就像一场电影式的动作体验时,你就把影片推向了类型片,不是么?但是你可以在这么拍的同时并不丧失人物的面貌和用电影告诉观众巴西境况的能力。所以我很高兴你能这么想,因为我并不认为动作片或其他类型片存在让影片在社会分析或其他什么境界的水平上产生意义的可能性。
肉丁:是的,我想到了我最后要问的问题,那些警察干掉了毒贩然后开始欺压贫民区的百姓的情节我很喜欢。
何塞:嗯这是真的。这就是里约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毒品交易被精英部队打击得光景不再,毒贩们挣的钱就少了,这就意味着那些恶警就没多少贡粮了,所以他们最后琢磨出“我们不需要毒贩,我们可以自己干”的想法,这就是里约的情况。现在里约一半的贫民窟受警察控制,而不再是毒贩。
×访谈基本涵盖了影片中的几个亮点:
1)政治隐喻与社会现象;
2)影片的意识形态争议点;
3)动作场面与叙事的处理;
4)票房与社会影响力;
5)导演的剧本创作和拍摄方式;
6)续集的故事独立性;
×无剧透,放心观看;
————————————————————————————————
肉丁:大家好,在我身边的是《精英部队》、《精英部队2》和新《机械战警》的钦定导演何塞•巴蒂哈。我只想和你聊聊《精英部队2》,我没看过第一部,所以我觉得没必要看这个续集了。
何塞:不用担心,这是两部相对独立的电影。
肉丁:是的,这片碉堡了!这片有股纯老马丁的骚范儿,故事我也喜欢的紧;牛逼不解释。你有因为这片回国后遇到某些不和谐的问题咩?虽然故事是虚构的,却仍不失为对里约政治谱系的一份相当有分量的诉状啊!
何塞:这片没看上去那么虚构,你懂的,电影里的情节实际上都现实发生过的。例如里面有场监狱暴动就是如此。其中有个左翼议员在暴动方和警方之间斡旋。而且两部《精英部队》中的情节都是完全基于现实事件来的。我的意思是几乎在片中出现的所有情节都是发生过的。里约曾有一个准军事组织,到现在其势力仍在壮大。有议员也曾发起过一场调查。有人被double规了,事实就是这样。
肉丁:好吧。你拍这部片时有多纠结呢?因为有很多情节、角色和故事在里面,要把这些撺掇到一起那有多不容易啊?你是否不得不安插一些你想集中表现的角色呢?比如那个窃听仔(指主角)的角色。
何塞:你说的很完全在理… …我很高兴你说我的片有股老马丁的范儿,因为这股范儿对我确实有很大影响。我的最爱就是《好家伙》,《好家伙》是一部从一个叫Henry的江湖中人的角度来讲混江湖的影片。两部《精英部队》则是从条子的视点来看里约的调制工作的影片,所以全片有种老马丁的调调,我很高兴你提到了这茬。回到你的问题,里约警察的生活由什么组成?由各种复杂的社会程序组成;由政客组成;由恶警组成;由精英部队和他们的暴力行为等杂碎组成;由毒品交易组成;由瘾君子组成。我就想把所有的东西通过媒体呈现出来… …我试图拍摄一部忠实于这些角色互文背景的影片,且不会因为银幕的关系化繁为简。这需要做很多工作,因为这会变成一个复杂的情节和众多的角色,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做了,而且我觉得两部片里我都侥幸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因为它们都是通过一个角色的视角呈现的,因此你能理解他的处事方式,你也能了解到他的些许性格,也能看到整个复杂的世界里几个不同的事件在同时相互影响着,但所有的事件最终走向了光明面并影响了一个个体,叙事就有了一种统一。
肉丁:千真万确!
何塞:这是我觉得靠谱的原因。
肉丁:我喜欢这片的叙事方式,主要还是因为影片源自他的视角,而且你能看出来他虽有一种政治觉悟,但却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固有的本性,所以他还是不喜欢Fraga。你能看出来他俩不合,显然是因为他有家室吧。
[两人相视而笑,其中深意看官自知]
何塞:你太邪恶了。
肉丁:可我真的很喜欢他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同时他的政治觉悟也没有与世界观起冲突,这点很有意思。
何塞:是的,你知道这种右派和左派的二分法思想在《精英部队》1里面体现得很强… …我曾在《精英部队》前拍过一个片叫《174路公交车》。
肉丁:嗯,听说过。
何塞:是的,《174路公交车》受到左派的激赏,因为影片是由一名街头小混混的视角来讲述的,而这个街头小混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个玛勒克斯主义战士(Markist),因为他被排除出了社会… …他没能找到一份正当工作… …所以在巴西拍摄一部集中表现街头混混的影片就相安无事。如果你拍一部主角是警察的电影,那就不是一部玛勒克斯主义电影了。警察又不是玛勒克斯主义战士,对吧?
肉丁:对的。
何塞:于是我… …因为巴西电影主要都是从玛勒克斯主义视角出发来拍的,当我2007年拍竣《精英部队》,这片就成了第一部以警察为主角的电影,拿警察当主角使,那是个疯狂的举动… …
肉丁:哇喔!美国片里倒是随处可见。
何塞:原因是美国人民想看… …无论你喜不喜欢,总会有警察出现。巴西不一样,所以我拍了一部片,还拿警察当主角,光这点就惹来了许多争议,因为许多玛勒克斯主义者开始产生成见,诸如“你不能拍这片,你不能拍一部以警察为主角的片,这就是部法西斯电影!”所以就有很多争论。其实他们(观众)显然不关心这些问题,他们就是去看了,然后很喜欢这部片,所以就流行开来了… …
肉丁:那像《致命武器》和《虎胆龙威》这类美国发行的影片在巴西的遭遇如何呢?
何塞:呃,因为这是来自另一个国家的影片,所以得区别对待,因为它们不是巴西人拍的片。有件事你得明白,巴西在80年代之前都是一个右翼独裁国家。意思就是咱们都是由一个未经选举产生的将军统治的,因为将军是个右派,于是所有的文化和政治倾向就都转向了玛勒克斯主义,因为他们相信玛勒克斯主义者才能实现自由的道路。当然玛勒克斯主义不是通向自由的道路。看看俄(勒个)罗斯和苏(特么个)联你就知道他们的经济形态是玛勒克斯主义的,要么右要么左的,对我来讲这些都过时了。这不是一个多左或者多右的问题… …我心理很排斥这种思维方式,不过我尽量抛开《精英部队》的争议来谈这个问题吧(听上去很荒谬),因为好多人说“这是右派”,所以另外一些左派的人就跳出来说,“这并不是完全的右派啊,这太表面化了。(observational)”
肉丁:所以这就是你想要的。
何塞:这就是咱想要的。我们从科斯塔•加弗拉斯手中接过了金鸡奖(Golden Bird),他是个左翼电影人。这看上去有点荒谬,因为所有的争论一点都没起作用,这可能和巴西人民相关,但和电影本身却没关系。然而一旦打破了这次成规拍了一部警匪片,接下来警匪片就一夜之间在巴西繁盛起来,各路警匪片轮番上马,连警察都很喜欢,真是有趣。我在开拍第二部影片前就想,“我要设计一个右派警察讨厌左派政客的故事情节来拍。我要让他们对对方恨之入骨,还要让他们不得不被绑到一条船上共事,而且还得合力取胜,但最终他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衷。这就是我蓄谋已久想做的事情,”所以在潜台词里我对这些人物说“收手吧!”,你明白我意思么?
肉丁:他们暂时放弃私人恩怨顾全大局,非常伟大非常和谐。
何塞:这就是我想做的,所以最后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他们没有看到对方的另一面,但他们仍然得并肩战斗。
肉丁:对的。
何塞:我希望民主党和共和党也能这么和谐共处。
肉丁:相信我哥们,我们也这么想来着… …而且你知道我们国家现在就太… …我权且假设美利坚就和巴西的境况差不多吧… 我们太两极化了。想让两党达成共识真是难上加难。如果他们在一件事情上有共识,那还是一码归一码的事情。
何塞:我很关注美国政治;对我来说这很有趣。(一堆神侃美国政治的P话)。我觉得《精英部队2》就有点那个意思,因为就像星星和月亮之间那样太极端化了,所以两人就开始想:“好吧,你有你的看法,但是在政治问题上咱得达成共识,要不事情没法办,就得黄了。”
肉丁:好的,回到《精英部队》上来,所以这片在巴西进展得很顺利对吧,但你有没有从政府官员或类似的人那里听到响动呢?
何塞:没有,拍第一部的时候我得到了一些风声说是我被警察和精英部队投诉了… …警察头子还威胁我来着… …警方想让我提供泄露机密的那些警察的证词… …
肉丁:我了个去!
何塞:我就说我不会这么干来的,所以那家伙就说要在家逮捕我,但影片实在太成功了,所以州政府的官员就说:“不能抓… …你一抓他咱下次竞选就玩完了。”
肉丁:实际上你在第二部影片中就能看出Nascimento已经很出名了,所以他们要给他升职。这就像给人找台阶,你用的这段情节真的很有趣。
何塞:那个和善的官员走进来说:“不,你不能逮捕这名电影工作者,”之后就有了第二部… …它和第一部一样很出名… …你知道,第二部是南美历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连《阿凡达》算在内也不是对手。
肉丁:我擦!太牛掰了!这部电影太无解了!
何塞:是的,它卖了11,260,000张票,1100万啊!于是这片就暴走了,再然后你也懂的,尽管这片有对政客的强烈抨击,有些政客都能看出来我们是在对他们含沙射影,他们假装没这部影片存在,因为你懂的他们能咋样?你会说一部人人喜欢的影片坏话么?
[两人又相视而笑]
肉丁:嗯,对头!
何塞:又能怎么样… …
肉丁:很酷!我喜欢你有趣的拍摄方式;那些动作场面很有势感(sense of geography),我很喜欢。
何塞:势感是个好词。
肉丁:是的,对我来说看动作片最要紧的就是这个,因为许多这类影片,而且在美国这方面做得真的很糟糕… …而这次电影节的影片在这方面却做得很突出,他们专注于那些让动作影片的闪光点进行经营:先上人,再摇铃,然后才开打… …
何塞:然后才能产生意义,才能出彩。
肉丁:是啊,这才能出彩,特别是去年夏天的许多美国影片,空的只剩下动作场面,人物反而变成打酱油的了。
何塞:是的。有时我喜欢用动作场面,有时却不用… …有时我在动作场面的某一帧停下来,然后来一段与此无关的叙事(笑),然后接着演动作戏… …
肉丁:嗯,但是我喜欢这样的处理。我觉得他很棒。我喜欢那些枪火乱飞的捕捉镜头,非常的酷。让我再想想有没有其他啥好问的… …这演员有获什么巴西的表演奖么?
何塞:是的,演员们拿到了巴西学院奖,他们每年在巴西颁发16个学院奖,我们拿了九个。
肉丁:好样的,少年。
何塞:瓦格纳•穆拉(Wagner Maura)获得了最佳男演员,那个主角,而且他现在… …瓦格纳,我必须得这么说,瓦格纳在我看来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演员之一。我的意思是他有很伟大的表演。你们可能不了解,因为他是个巴西人,但你们知道他现在正和许多世界顶级演员在参演一部Neil Blomkamp(南非仔)和马特•戴蒙合作的影片,你们得去看看那片… …
肉丁:喔,非常牛掰!
何塞:关注瓦格纳,他要上位了!
肉丁:他是个出色的演员,这是部出色的电影。
[PR小姐问肉丁是不是可以问最后一个问题。]
肉丁:让哥再想一个… …
何塞:我们刚才在讨论演员。
Nordling:(说了几句古巴僵尸片《僵尸胡安》之后)我觉得通过这次电影节,类型片是一种让我得以了解我平常看不到的世界的极有趣的方式,我觉得这是一种比通俗情节剧或通俗喜剧(straight-up comedy)更好的方式,我觉得《精英部队》和《上帝之城》一样,是一个让我们了解巴西生活的美妙窗口,我想听你谈谈这个。
[他俩又笑了]
何塞:听着,我不会用类型的思维去构思一部影片。我不会停下来对自己说“我要拍部情节剧”“我要拍部XXX”我就看故事主体,然后为了角色就去做调研,随后塑造人物,一旦我将人物完成,他们便形成了自己的逻辑,我便会设想一段符合他们逻辑的情节来映射现实的状况。在两部《精英部队》中我探讨的是里约警察的现实状况,这些人在生活中就会有动作场面,他们随时一个闪忽眼就开始枪战了,所以你明白我得把这些放入电影中,所以你明白这最终就会是一部类型电影了。我们就是这么想出来的… …Fraga在谈论毒贩,毒贩为了争夺市场在互相火并,然后他就得在影片中开枪还击了,于是就有了动作场面。有一点你说的没错,拍摄枪战场面的方法千千万,而我独选了这一种。我决定“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拍摄我的动作戏,我并不打算在拍摄动作戏上做回避。”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当你拍摄动作戏并试图让动作戏更有趣就像一场电影式的动作体验时,你就把影片推向了类型片,不是么?但是你可以在这么拍的同时并不丧失人物的面貌和用电影告诉观众巴西境况的能力。所以我很高兴你能这么想,因为我并不认为动作片或其他类型片存在让影片在社会分析或其他什么境界的水平上产生意义的可能性。
肉丁:是的,我想到了我最后要问的问题,那些警察干掉了毒贩然后开始欺压贫民区的百姓的情节我很喜欢。
何塞:嗯这是真的。这就是里约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毒品交易被精英部队打击得光景不再,毒贩们挣的钱就少了,这就意味着那些恶警就没多少贡粮了,所以他们最后琢磨出“我们不需要毒贩,我们可以自己干”的想法,这就是里约的情况。现在里约一半的贫民窟受警察控制,而不再是毒贩。
谋杀电视机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致命魔术、辛亥革命、特朗普与爱迪生:《唐探 1900》的历史和人物考据 (57人喜欢)
- 《边水往事》的人物亮相技巧 (2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