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一杯茶,平民也传奇
奔跑大二,专业和社团以外,最近有个消遣是追看TVB。
说实话,我个人是很爱看港剧的。从小时候第一部的《刑事侦缉档案I》系列开始,港剧就成为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杯茶。和香港电影不同,有人说TVB剧情模式化太强,在只换主角不换配角的各种剧里,不论前面如何分裂角斗,你争我夺,势如水火不相容,最终都不外乎是好人好报,走错者要么被感化要么消失的可以被预测的大团圆结局去化解一切。以至于被诟病“虎头蛇尾“。尽管鲁老爷子说过悲剧是将有意义的事物撕裂给人看,但在港剧的世界里,我更倾向国人天性,喜欢圆满的收场,不忍看悲剧。但也许更重要的是,我偏爱时装刑侦法证类的港剧,既然并非既成历史,既然是”本故事纯属虚构“,那为何不要在经历一个又一个悬疑刺激而充满遗憾的案件过后心有所悟去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呢?这个世界就算有再多黑暗,还是阻挡不了人心的向上,恰如柴静所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看港剧一如既往地在平淡生活里宣扬公平正义和家庭温情就好像大年三十晚上合家一起看春晚一样,身处世俗中而自得其乐。因为不论再累再多奔忙繁复,只要家在,温情在,人就会有所附丽,心就会有所寄托。
然而,特色应该总是与文化潮流的大趋势共存共荣的。最近追看的《潜行狙击》,包括先前看过的《兰花劫》都可算作是港剧走出大团圆结局的创新。《兰花劫》的现实与悲情不禁让人怀疑——这还是我所熟悉的那杯茶的味道么?故事里人物带着遗憾的结局加深了故事外我们人追求希望的欲望。Laughing哥可以横跨日夜,无所谓具体的对错,但有绝对的底线。他是个超级卧底,也是个悲情英雄。当爱情与理解终将结果之时,现实的无奈注定了他卧底生涯的继续,哪怕那最后的一个背影和眼神是在终身监禁的牢狱。
而更为偏爱的《发证先锋3》则向人展示了港剧承袭欧美风的造诣。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香港作为英辖区年限颇长,具有中西文化交汇冲击而成的包容之象。在港剧里,尤其是像《谈情说案》和《法证先锋3》这样的片子,我们可以看到美剧类似《CSI》《Lie to me》和《Bones》的影子,也可以看到具有佛道风格的庙宇祠堂和舞龙舞狮的中华传统。既有西方崇尚绝对的冷静理智,用科学诠释一切的求真精神的布道,亦有东方中国保留下来的命运伦理内省自问的古老文化。而这每每体现在像《潜行》中三合会的爷叔们与跛Co开会选址的鲜明如冲突般的对比——一个是中式古旧祠堂,木桌白茶青瓷杯,一个是西式五星级酒店,葡萄酒高脚杯;像《法证3》中国的法医鉴证的求真态度,力图用科学实验和解剖解释一切和”天眼少女“谜案中对报应轮回的笃信……这样的冲击和矛盾有很多。香港的矛盾是一个时代的矛盾,地理和历史所造成的冲击投射于港剧情节里,成为了外人了解香港文化的一扇窗口。在《法证3》中,同样是竹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Ken说竹子是君子,腹中虚空,代表谦虚秉逊,身上有节,代表心有气节;而海归港人Angel则说竹子是最为霸道的植物,吸收完土中养分,让附近的其他植物无法存活,故而看见竹子很少是单独一株或一棵生长,而是常以成片的竹林出现。可见中西文化的冲撞时内与外的交融,圆式文化与线式逻辑在港剧里共存共生,而这就是最为开明的地方。即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不反对你的存在。或许,正是因为有所比照,才让两种文化相互完善得以生生不息。
欧美剧偏重讲述平民故事,但是将平民英雄化。港剧这杯茶告诉你平民如我,我也是传奇。在这个解构主义盛行的时代,连拥有”太平洋警察“称号的老美都以《Big bang theory》的存在和爆红而进行反思——人们看英雄和超人看太多也看乏了,现在是时候回归当下了,回归到最平凡也最丰富的生活中。于是谢耳朵的时代来临,他的Bazinga征服了观众。当俊男靓女越来越成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当人们越来越崇拜高智商和关注眼前以及内心世界时,内涵的具备与思考的力量就会跃然于屏幕之上。毕竟秀色虽然可餐,但美丽并不是饭。
TVB港剧以自身的独特模式,讲述着各种维持香港治安、贡献于香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或许勤奋正义,或许聪慧爽朗,或许放荡不羁的外表下从未丧失对公义的信心,或许为生活奔忙之余也思考着何为理想何为信仰……经常踩界的卧底也会有底线,外表光鲜的警司也难免黑白迷离。一言以蔽之,港剧下演绎的是很多微小被放大但足够真实的人和人生,既不是傻女配拽男的老掉牙剧码,也不是生而不凡的辉煌史诗巨作。关注本身本就是对本题负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点,港剧与情景喜剧有殊途同归之契。
港剧的幕景一旦建立,故事便在真实的香港虚构地上演,而戏里戏外,真真假假,由你这个喝茶人慢慢品吧。
说实话,我个人是很爱看港剧的。从小时候第一部的《刑事侦缉档案I》系列开始,港剧就成为了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杯茶。和香港电影不同,有人说TVB剧情模式化太强,在只换主角不换配角的各种剧里,不论前面如何分裂角斗,你争我夺,势如水火不相容,最终都不外乎是好人好报,走错者要么被感化要么消失的可以被预测的大团圆结局去化解一切。以至于被诟病“虎头蛇尾“。尽管鲁老爷子说过悲剧是将有意义的事物撕裂给人看,但在港剧的世界里,我更倾向国人天性,喜欢圆满的收场,不忍看悲剧。但也许更重要的是,我偏爱时装刑侦法证类的港剧,既然并非既成历史,既然是”本故事纯属虚构“,那为何不要在经历一个又一个悬疑刺激而充满遗憾的案件过后心有所悟去留下一个光明的尾巴呢?这个世界就算有再多黑暗,还是阻挡不了人心的向上,恰如柴静所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灯火。“看港剧一如既往地在平淡生活里宣扬公平正义和家庭温情就好像大年三十晚上合家一起看春晚一样,身处世俗中而自得其乐。因为不论再累再多奔忙繁复,只要家在,温情在,人就会有所附丽,心就会有所寄托。
然而,特色应该总是与文化潮流的大趋势共存共荣的。最近追看的《潜行狙击》,包括先前看过的《兰花劫》都可算作是港剧走出大团圆结局的创新。《兰花劫》的现实与悲情不禁让人怀疑——这还是我所熟悉的那杯茶的味道么?故事里人物带着遗憾的结局加深了故事外我们人追求希望的欲望。Laughing哥可以横跨日夜,无所谓具体的对错,但有绝对的底线。他是个超级卧底,也是个悲情英雄。当爱情与理解终将结果之时,现实的无奈注定了他卧底生涯的继续,哪怕那最后的一个背影和眼神是在终身监禁的牢狱。
而更为偏爱的《发证先锋3》则向人展示了港剧承袭欧美风的造诣。其实,这也不难理解。香港作为英辖区年限颇长,具有中西文化交汇冲击而成的包容之象。在港剧里,尤其是像《谈情说案》和《法证先锋3》这样的片子,我们可以看到美剧类似《CSI》《Lie to me》和《Bones》的影子,也可以看到具有佛道风格的庙宇祠堂和舞龙舞狮的中华传统。既有西方崇尚绝对的冷静理智,用科学诠释一切的求真精神的布道,亦有东方中国保留下来的命运伦理内省自问的古老文化。而这每每体现在像《潜行》中三合会的爷叔们与跛Co开会选址的鲜明如冲突般的对比——一个是中式古旧祠堂,木桌白茶青瓷杯,一个是西式五星级酒店,葡萄酒高脚杯;像《法证3》中国的法医鉴证的求真态度,力图用科学实验和解剖解释一切和”天眼少女“谜案中对报应轮回的笃信……这样的冲击和矛盾有很多。香港的矛盾是一个时代的矛盾,地理和历史所造成的冲击投射于港剧情节里,成为了外人了解香港文化的一扇窗口。在《法证3》中,同样是竹子,土生土长的香港人Ken说竹子是君子,腹中虚空,代表谦虚秉逊,身上有节,代表心有气节;而海归港人Angel则说竹子是最为霸道的植物,吸收完土中养分,让附近的其他植物无法存活,故而看见竹子很少是单独一株或一棵生长,而是常以成片的竹林出现。可见中西文化的冲撞时内与外的交融,圆式文化与线式逻辑在港剧里共存共生,而这就是最为开明的地方。即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不反对你的存在。或许,正是因为有所比照,才让两种文化相互完善得以生生不息。
欧美剧偏重讲述平民故事,但是将平民英雄化。港剧这杯茶告诉你平民如我,我也是传奇。在这个解构主义盛行的时代,连拥有”太平洋警察“称号的老美都以《Big bang theory》的存在和爆红而进行反思——人们看英雄和超人看太多也看乏了,现在是时候回归当下了,回归到最平凡也最丰富的生活中。于是谢耳朵的时代来临,他的Bazinga征服了观众。当俊男靓女越来越成为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当人们越来越崇拜高智商和关注眼前以及内心世界时,内涵的具备与思考的力量就会跃然于屏幕之上。毕竟秀色虽然可餐,但美丽并不是饭。
TVB港剧以自身的独特模式,讲述着各种维持香港治安、贡献于香港小人物的故事。他们或许勤奋正义,或许聪慧爽朗,或许放荡不羁的外表下从未丧失对公义的信心,或许为生活奔忙之余也思考着何为理想何为信仰……经常踩界的卧底也会有底线,外表光鲜的警司也难免黑白迷离。一言以蔽之,港剧下演绎的是很多微小被放大但足够真实的人和人生,既不是傻女配拽男的老掉牙剧码,也不是生而不凡的辉煌史诗巨作。关注本身本就是对本题负责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点,港剧与情景喜剧有殊途同归之契。
港剧的幕景一旦建立,故事便在真实的香港虚构地上演,而戏里戏外,真真假假,由你这个喝茶人慢慢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