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yu伊曼纽尔·利维纳斯 (Emmanuel Levinas)
列维纳斯为了“他者”呐喊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列维纳斯这个来自立陶宛的犹太流浪者,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开创式地引介到法国,并在二者思想的基础上,展开了他的改造与批判,进而构建了一种“为他者的哲学”:以“他人”的存在及其对个人的绝对保障为基础,展开现象学的一系列还原活动。也就是从个人生存的“亲在”、“此在”及其对于有限的生存时间历程的“烦恼”、“忧虑”的体验中,转向由“他人”的视野所构成的无限广阔的无止境的超越世界。
列维纳斯使西方思想界冲破了自启蒙时代长久以来以个人和自我为中心的牢笼,而为人们论证了一个“他人”存在的绝对无限性的崭新价值观。一位当之无愧的为“他者”的哲学家,他不停地消解“自我”,而强调一种面对“他人”面孔时的责任感。
他认为:“我永远是他者的负责人,我回应‘他者’”。每个人都应该是为他者而存在。人们有绝对的义务回应他人的一切要求。“他人的‘脸’,并非单纯是一幅可塑的形式,而是即刻对我形成为一种义务,是对我的一个召唤,对我发出命令,使我处于为他服务的地位”。
对中国的读者而言,报刊上对列维纳斯最常见的评价是“他者”、“另类”之类的词语。早在二十多年前,他的《从生存到生存者》(最早的中文版据英文书名译为《实存与实存者》)就被译为中文,他对犹太教著名经典的评注《塔木德四讲》以及《上帝、死亡与时间》也早为读者所熟知。在德国,由陶热克(Bernhard H.F.Taureck)教授撰写的《列维纳斯传》曾一版再版;法国已有多种关于列维纳斯思想传记,仅由列斯古勒教授撰写的《列维纳斯》就在短短几年间出了三版。在英语世界有关列维纳斯的论著更是汗牛充栋,但要找一本比较通俗地介绍列维纳斯思想的著作实属不易。由戴维斯撰写的《列维纳斯》就属于这样的著作。
从著作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为德国哲学与法国哲学架桥的列维纳斯,能看到一个尊重传统同时又反叛传统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为了克服现象学而去研究现象学”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不仅重视理论而且重视生命体验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处处显露出宗教关怀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在哲学、文学批评、宗教、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列维纳斯,总之,会看到一个由点点碎影拼成的列维纳斯的肖像。
列维纳斯1906年生于立陶宛,1923年移居法国,1928年到1929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30年以法文出版了《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并获法兰西学院的奖励,次年他又与派费(Peiffer)一起翻译了胡塞尔的巴黎讲演《笛卡尔式的沉思》。对胡塞尔的评介使他成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最早推介者和阐释者之一。
二战期间,列维纳斯被纳粹军队俘虏并被送去做苦力,他的妻子和女儿在巴黎只能躲躲藏藏,而他在东欧的父母和兄弟统统被纳粹的合作者杀害。亲人的死亡像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以致死亡、谋杀、恐惧、焦虑成了他的哲学的持久主题。从1947年发表的《从生存到生存者》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他在二战期间的苦难经历以及作为犹太人而遭受的厄运使他的哲学多了一份忧郁的色彩,也引发了他对哲学的伦理维度的高度关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关切支配着他的著作;他对伦理学的特殊贡献,使他在二十世纪法国思想中当之无愧地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可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许多法国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受惠于列维纳斯。他不仅对萨特、梅洛?庞蒂和德里达等人发生了重大影响(德里达在1964年发表的长篇论文《暴力与形而上学》就是详细研究列维纳斯的第一篇论文,也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列氏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而且改变了法国的思想氛围和学术走向。正如戴维斯所言,“当代的哲学争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列维纳斯的持久关切所支配:当支撑正义和责任之类词语的信念体系已然坍塌时,谈论正义或责任有什么意义?是否可能有一种没有基础,没有律令或普遍性的伦理学?”
列维纳斯一生出版了三十余本著作。1961年,随着《总体性与无限性》的出版,他的那些创造性思想得以系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他的工作有两大主线:一是哲学研究,二是宗教研究。在宗教研究尤其是犹太教研究方面他用功甚勤。他至少发表了六十篇与宗教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被收录于《艰难的自由》《塔木德四讲》《从圣物到圣徒》《超越经文章节》《民族的时代》等著作中,由于对犹太教研究的杰出贡献,他与罗森茨威格常被并称为二十世纪两个最伟大的犹太思想家。他不仅发掘了“犹太教”一词的三种意义(一种宗教、一种文化和一种感受),而且强调“犹太教”在为世界去魅方面的积极贡献。他甚至断言犹太教在许多方面接近无神论。他特别注意揭示犹太教的人本主义因素并通过对犹太教重要经典《塔木德》的出色解析发展了解释的基本技巧。
《别于存在抑或超乎本质》是列维纳斯所有著作中最为难读的。人们可有理由把它视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里程碑。这既是因为它“切断和打破了一种他全然熟悉的传统”,又是因为他以哲学的方式为纳粹受害者的冤魂一哭,也是因为他以此为起点对二十世纪的种族灭绝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更是因为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他者”的伦理学。
他力图对主体性、责任和正义进行重新解释,用戴维斯的话说,“他也导致了整个哲学事业的重新定向:哲学文本不仅仅是谈论他者,而且致力于给他者一种声音,致力于找到一种语言,藉之可以通过那种旨在让他者沉默的闲谈来听到他者。”
相关链接:列维纳斯主要著作
1《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理论》(Théorie de l'intention dans la phénoménologie de Husserl. 1930)
2《论逃亡》(De l'évasion. 1935)
3《时间与他者》(Le temps et l'Autre. 1947)
4《从存在到存在者》(De l'existence à l'existant. 1947)
5《同胡塞尔和海德格一起发现存在》(En découvrant l'existence avec Husserl et Heidegge. 1949)
6《总体性与无限:论外在性》(Totalité et Infini. Essai sur l'Extériorité. 1961)
7《难以实现的自由:论犹太教》 (Difficile Liberté. Essai sur le juda?sme. 1963)
8《关于塔尔穆德的四次演讲》 (Quatre lectures talmudiques. 1968)
9《人文主义与作为他者的人》(Humanisme et l'Autre Homme. 1972)
10《超越存在:在本质之外》(Autrement qu’être ou au-delà de l'essence. 1974)
11《专有名词》(Noms propres. 1975)
12《论布朗索》(Sur Maurice Blanchot. 1976)
13《从神圣的到圣者》(Du sacré au saint. Cinq nouvelles lectures talmudiques. 1977)
14《我们之间:论对他者的思想》(Entre nous. Essai sur le penser-à-l’autre. 1979)
15《论观念中出现的神》(De Dieu qui vient à l'idée. 1982)
16《经文之外》(L’Au-delà du verset. Lectures et discours talmudiques. 1982)
17《伦理与无限》(Ethique et Infini. 1982)
18《超越性与理智性》(Transcendance et intelligence. 1982)
19《无关主题》(Hors sujet. 1987)
20《各民族的时代》(A l'heure des nations. 1988)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列维纳斯这个来自立陶宛的犹太流浪者,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开创式地引介到法国,并在二者思想的基础上,展开了他的改造与批判,进而构建了一种“为他者的哲学”:以“他人”的存在及其对个人的绝对保障为基础,展开现象学的一系列还原活动。也就是从个人生存的“亲在”、“此在”及其对于有限的生存时间历程的“烦恼”、“忧虑”的体验中,转向由“他人”的视野所构成的无限广阔的无止境的超越世界。
列维纳斯使西方思想界冲破了自启蒙时代长久以来以个人和自我为中心的牢笼,而为人们论证了一个“他人”存在的绝对无限性的崭新价值观。一位当之无愧的为“他者”的哲学家,他不停地消解“自我”,而强调一种面对“他人”面孔时的责任感。
他认为:“我永远是他者的负责人,我回应‘他者’”。每个人都应该是为他者而存在。人们有绝对的义务回应他人的一切要求。“他人的‘脸’,并非单纯是一幅可塑的形式,而是即刻对我形成为一种义务,是对我的一个召唤,对我发出命令,使我处于为他服务的地位”。
对中国的读者而言,报刊上对列维纳斯最常见的评价是“他者”、“另类”之类的词语。早在二十多年前,他的《从生存到生存者》(最早的中文版据英文书名译为《实存与实存者》)就被译为中文,他对犹太教著名经典的评注《塔木德四讲》以及《上帝、死亡与时间》也早为读者所熟知。在德国,由陶热克(Bernhard H.F.Taureck)教授撰写的《列维纳斯传》曾一版再版;法国已有多种关于列维纳斯思想传记,仅由列斯古勒教授撰写的《列维纳斯》就在短短几年间出了三版。在英语世界有关列维纳斯的论著更是汗牛充栋,但要找一本比较通俗地介绍列维纳斯思想的著作实属不易。由戴维斯撰写的《列维纳斯》就属于这样的著作。
从著作中,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为德国哲学与法国哲学架桥的列维纳斯,能看到一个尊重传统同时又反叛传统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为了克服现象学而去研究现象学”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不仅重视理论而且重视生命体验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把伦理学作为第一哲学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处处显露出宗教关怀的列维纳斯,会看到一个在哲学、文学批评、宗教、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的列维纳斯,总之,会看到一个由点点碎影拼成的列维纳斯的肖像。
列维纳斯1906年生于立陶宛,1923年移居法国,1928年到1929年在德国弗莱堡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1930年以法文出版了《胡塞尔现象学中的直观理论》并获法兰西学院的奖励,次年他又与派费(Peiffer)一起翻译了胡塞尔的巴黎讲演《笛卡尔式的沉思》。对胡塞尔的评介使他成为德国现象学在法国的最早推介者和阐释者之一。
二战期间,列维纳斯被纳粹军队俘虏并被送去做苦力,他的妻子和女儿在巴黎只能躲躲藏藏,而他在东欧的父母和兄弟统统被纳粹的合作者杀害。亲人的死亡像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心头,以致死亡、谋杀、恐惧、焦虑成了他的哲学的持久主题。从1947年发表的《从生存到生存者》中我们就能感受到这一点。他在二战期间的苦难经历以及作为犹太人而遭受的厄运使他的哲学多了一份忧郁的色彩,也引发了他对哲学的伦理维度的高度关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这种关切支配着他的著作;他对伦理学的特殊贡献,使他在二十世纪法国思想中当之无愧地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可以说,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许多法国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受惠于列维纳斯。他不仅对萨特、梅洛?庞蒂和德里达等人发生了重大影响(德里达在1964年发表的长篇论文《暴力与形而上学》就是详细研究列维纳斯的第一篇论文,也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研究列氏的最重要的文献之一),而且改变了法国的思想氛围和学术走向。正如戴维斯所言,“当代的哲学争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列维纳斯的持久关切所支配:当支撑正义和责任之类词语的信念体系已然坍塌时,谈论正义或责任有什么意义?是否可能有一种没有基础,没有律令或普遍性的伦理学?”
列维纳斯一生出版了三十余本著作。1961年,随着《总体性与无限性》的出版,他的那些创造性思想得以系统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他的工作有两大主线:一是哲学研究,二是宗教研究。在宗教研究尤其是犹太教研究方面他用功甚勤。他至少发表了六十篇与宗教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被收录于《艰难的自由》《塔木德四讲》《从圣物到圣徒》《超越经文章节》《民族的时代》等著作中,由于对犹太教研究的杰出贡献,他与罗森茨威格常被并称为二十世纪两个最伟大的犹太思想家。他不仅发掘了“犹太教”一词的三种意义(一种宗教、一种文化和一种感受),而且强调“犹太教”在为世界去魅方面的积极贡献。他甚至断言犹太教在许多方面接近无神论。他特别注意揭示犹太教的人本主义因素并通过对犹太教重要经典《塔木德》的出色解析发展了解释的基本技巧。
《别于存在抑或超乎本质》是列维纳斯所有著作中最为难读的。人们可有理由把它视为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重要里程碑。这既是因为它“切断和打破了一种他全然熟悉的传统”,又是因为他以哲学的方式为纳粹受害者的冤魂一哭,也是因为他以此为起点对二十世纪的种族灭绝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更是因为他提出了一种关于“他者”的伦理学。
他力图对主体性、责任和正义进行重新解释,用戴维斯的话说,“他也导致了整个哲学事业的重新定向:哲学文本不仅仅是谈论他者,而且致力于给他者一种声音,致力于找到一种语言,藉之可以通过那种旨在让他者沉默的闲谈来听到他者。”
相关链接:列维纳斯主要著作
1《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意向理论》(Théorie de l'intention dans la phénoménologie de Husserl. 1930)
2《论逃亡》(De l'évasion. 1935)
3《时间与他者》(Le temps et l'Autre. 1947)
4《从存在到存在者》(De l'existence à l'existant. 1947)
5《同胡塞尔和海德格一起发现存在》(En découvrant l'existence avec Husserl et Heidegge. 1949)
6《总体性与无限:论外在性》(Totalité et Infini. Essai sur l'Extériorité. 1961)
7《难以实现的自由:论犹太教》 (Difficile Liberté. Essai sur le juda?sme. 1963)
8《关于塔尔穆德的四次演讲》 (Quatre lectures talmudiques. 1968)
9《人文主义与作为他者的人》(Humanisme et l'Autre Homme. 1972)
10《超越存在:在本质之外》(Autrement qu’être ou au-delà de l'essence. 1974)
11《专有名词》(Noms propres. 1975)
12《论布朗索》(Sur Maurice Blanchot. 1976)
13《从神圣的到圣者》(Du sacré au saint. Cinq nouvelles lectures talmudiques. 1977)
14《我们之间:论对他者的思想》(Entre nous. Essai sur le penser-à-l’autre. 1979)
15《论观念中出现的神》(De Dieu qui vient à l'idée. 1982)
16《经文之外》(L’Au-delà du verset. Lectures et discours talmudiques. 1982)
17《伦理与无限》(Ethique et Infini. 1982)
18《超越性与理智性》(Transcendance et intelligence. 1982)
19《无关主题》(Hors sujet. 1987)
20《各民族的时代》(A l'heure des nations. 1988)
-
咄咄菌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25 14:27:2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6 19:46:09
-
司马老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0 18:19:16
-
吉川春代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08 20:25:10
-
梅逸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21 13:22:42
-
我若为凰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12 00:14:32
-
平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0 22:23:2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3 21:12:23
-
梁认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2 22:59:04
-
路灯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12 03:00:32
-
Бu!u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0-30 09:5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