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1
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回头看这段时间在街上晃悠过些什么。
国庆后的一个星期天,天气相当好,在较场口的时候,又忍不住窜进了十八梯。
一直念念不忘守备街43号这栋建筑,因为曾经看到有个重庆本土摄影师在上面拍了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阳台将画面一分为二,栏杆里是一个抽烟的老爷子,栏杆外是熙熙攘攘的守备街。
这次终于是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快速地闪到了楼上。
可惜因为现在这栋房子是危房,里面的居民早已搬走,给我留下的镜头,只能是栏杆外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栏杆里,人去楼空。
下楼的时候碰见了门口摆摊的小贩,他很惊讶我为什么要到上面去,因为那个木阳台随时都会垮掉。他的两个孩子甚是可爱,当我走到楼梯口,他们和我玩起了迷藏,躲在一个椅子背后笑嘻嘻地喊“你拍不到我拍不到我”。当我按下快门后,孩子又飞快地跑过来看“我漂亮不?”无奈,我没有数码相机,孩子就此失望地作罢,一旁的家长也笑着说“现在还有胶卷卖啊?”“当然,现在多得很哟!”“那我们也要去买点儿,我家里还有个海鸥相机!”
走过守备街市场,经过十八梯路口,往西就是厚池街,还记得我的第一张120便拍摄于厚池街:一群冬天里围着烤火、说笑的老街坊。
厚池街旁南北走向的一条街的名字甚是有意思,叫“凤凰台”。去年经过这里的时候特此在路标下留念。
据说凤凰台有个法国领事馆旧址,也就循着网上去过的人找到了凤凰台35号。因为年代已经久远,经过返修,外墙已经贴上了好多装饰用的马赛克,但建筑轮廓仍然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来这曾是个豪华气派的西洋建筑,而且风格和南岸玄坛庙的法国水师兵营如出一辙。
门卫警告我不要进去,但我还是趁他和街坊聊天的时候,偷偷从他背后溜了进去,动作甚是滑稽,像动画片。而街坊也很落教,虽看着我闪了进去,但没有揭发我。
里面是一些小型的服装加工厂,貌似没有经过什么大的改建,木质的楼板、楼梯扶手,厚重的木门,依然保持着电视里的民国风。
到了顶楼,服装厂今天没有往日的繁忙,没人做工,一对母女在射进房间的夕阳中享受难得悠闲的晚餐。我以管用地聊家常套近乎的方式和一对母女聊了聊,他和丈夫是来这里打工,只知道房子以前是法国人的。没有多说,不愿再继续打扰这对母女,经得同意,拍了两张照片,下楼作罢。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只是下楼时遇见那个恶狠狠的门卫,他咒骂着,说我不听招呼,我埋着头快速离开。
出门遇见一群打麻将的街坊和一个孤老太,这种场面在这里一直保持了几十年。
资料
法国领事馆旧址:
凤凰台35号,也称徐家洋房子。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938年法国使馆从武汉迁至重庆,驻领事巷12号。抗战时期,法国领事馆曾遭到日军猛烈轰炸,曾迁于凤凰台35号办公。
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风格。面阔32米、进深18米、占地600多平方米,共4层,每层8个房间。4个里面拥有100多个廊拱,廊拱内有近3米宽的阳台。
内战后,房屋产权归西南军区,曾作为部队幼儿园。1964年4月15日,总后办事处营房处将该建筑调换给重庆市友谊纸盒生产合作社。1973年,四川省二轻工业局批准重庆红旗纸箱厂(原合作社)搬迁沙坪坝,该房屋又转交于二轻工业局重庆塑料工业公司。1977年9月1日,重庆市塑料工业公司与红旗纸箱厂签订房屋交接协议。二轻局撤消后,旧址现属于重庆市轻纺集团下属的重庆康茂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塑料工业公司管理。
2003年3月,确立为渝中区文物保护单位。
国庆后的一个星期天,天气相当好,在较场口的时候,又忍不住窜进了十八梯。
一直念念不忘守备街43号这栋建筑,因为曾经看到有个重庆本土摄影师在上面拍了一张很有意思的照片:阳台将画面一分为二,栏杆里是一个抽烟的老爷子,栏杆外是熙熙攘攘的守备街。
这次终于是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快速地闪到了楼上。
![]() |
![]() |
可惜因为现在这栋房子是危房,里面的居民早已搬走,给我留下的镜头,只能是栏杆外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而栏杆里,人去楼空。
下楼的时候碰见了门口摆摊的小贩,他很惊讶我为什么要到上面去,因为那个木阳台随时都会垮掉。他的两个孩子甚是可爱,当我走到楼梯口,他们和我玩起了迷藏,躲在一个椅子背后笑嘻嘻地喊“你拍不到我拍不到我”。当我按下快门后,孩子又飞快地跑过来看“我漂亮不?”无奈,我没有数码相机,孩子就此失望地作罢,一旁的家长也笑着说“现在还有胶卷卖啊?”“当然,现在多得很哟!”“那我们也要去买点儿,我家里还有个海鸥相机!”
![]() |
走过守备街市场,经过十八梯路口,往西就是厚池街,还记得我的第一张120便拍摄于厚池街:一群冬天里围着烤火、说笑的老街坊。
厚池街旁南北走向的一条街的名字甚是有意思,叫“凤凰台”。去年经过这里的时候特此在路标下留念。
据说凤凰台有个法国领事馆旧址,也就循着网上去过的人找到了凤凰台35号。因为年代已经久远,经过返修,外墙已经贴上了好多装饰用的马赛克,但建筑轮廓仍然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来这曾是个豪华气派的西洋建筑,而且风格和南岸玄坛庙的法国水师兵营如出一辙。
门卫警告我不要进去,但我还是趁他和街坊聊天的时候,偷偷从他背后溜了进去,动作甚是滑稽,像动画片。而街坊也很落教,虽看着我闪了进去,但没有揭发我。
里面是一些小型的服装加工厂,貌似没有经过什么大的改建,木质的楼板、楼梯扶手,厚重的木门,依然保持着电视里的民国风。
![]() |
![]() |
到了顶楼,服装厂今天没有往日的繁忙,没人做工,一对母女在射进房间的夕阳中享受难得悠闲的晚餐。我以管用地聊家常套近乎的方式和一对母女聊了聊,他和丈夫是来这里打工,只知道房子以前是法国人的。没有多说,不愿再继续打扰这对母女,经得同意,拍了两张照片,下楼作罢。
![]() |
![]() |
一切都是那么顺利,只是下楼时遇见那个恶狠狠的门卫,他咒骂着,说我不听招呼,我埋着头快速离开。
出门遇见一群打麻将的街坊和一个孤老太,这种场面在这里一直保持了几十年。
![]() |
![]() |
资料
法国领事馆旧址:
凤凰台35号,也称徐家洋房子。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938年法国使馆从武汉迁至重庆,驻领事巷12号。抗战时期,法国领事馆曾遭到日军猛烈轰炸,曾迁于凤凰台35号办公。
建筑结构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风格。面阔32米、进深18米、占地600多平方米,共4层,每层8个房间。4个里面拥有100多个廊拱,廊拱内有近3米宽的阳台。
内战后,房屋产权归西南军区,曾作为部队幼儿园。1964年4月15日,总后办事处营房处将该建筑调换给重庆市友谊纸盒生产合作社。1973年,四川省二轻工业局批准重庆红旗纸箱厂(原合作社)搬迁沙坪坝,该房屋又转交于二轻工业局重庆塑料工业公司。1977年9月1日,重庆市塑料工业公司与红旗纸箱厂签订房屋交接协议。二轻局撤消后,旧址现属于重庆市轻纺集团下属的重庆康茂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塑料工业公司管理。
2003年3月,确立为渝中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