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干净的干涉
僭主卡扎菲身死,他的帝国在一组下水管线的洞口灭亡。卫星、光纤和越洋电话将这个喜讯在一瞬之间传遍地极,随之而来的信息爆炸伪造出一种真实的虚像,仿佛普世都在庆祝着这个套着现代性(modernity)外壳的中世纪政权的悲惨落幕。然后,所有人都在庆幸自己站对了行列,这个原本渐冷的话题圈子,一瞬之间又充满了记者的口舌,博主的笔锋,如本文这样的事后诸葛亮式的口水和国际政治投机家们擦拭着的额头冷汗:我们听得见贝卢斯科尼用翻脸不认人的拉丁文悼念这位已经身故的旧友(Sic transit gloria mundi);我们看得见克林顿夫人在班加西尴尬的笑,希望围观群众淡忘掉她的国家曾经明确声言退出某个国际军事组织的战斗任务序列;而另一个堂堂大国的伟大光明正确的理藩院衙门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声言自己一如既往地坚持和贯彻了“不干涉内政政策”,虽然在某些特定环境下,这种不干涉未必不是一种干涉。媒体的镜头终于也可以离开了,恋恋不舍而如释重负地离开了,离开未散的弥漫硝烟,离开倾颓焦黑的楼群,离开兵戈相向的部落血斗,离开那些清瘦的而狂热的手持步枪和火箭筒的年轻人,离开依旧萧条而畸形的经济和市场,就像半年前他们从仿佛得胜的埃及挪开视线一样。如今大半个马格里布非洲游荡着海量的无业青年和海量的廉价武器,使人仿佛听得见基地组织和极端宗教势力的桀桀怪笑,他们在也门山区外又找到了一处理想的募兵地;而肇事者的末路也不等同于事故的解决,就在大半年前还被普世盛赞的光荣而克制的埃及军队,在一次顺理成章的军事政变之后,已经可以肆无忌惮地用装甲车碾过人群。这些额外的血泪基本就都流淌在镜头之外而少有闲人指摘,这姑且算是技术时代为承受能力低下的受众带来的便利罢。
当然,高新技术时代带来的便利还不止如此。时至今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使干涉行为突破瓶颈,成为一种干净、高效、用户友好(User friendly)的精密作业。一方面,以高新科技武装的战争机器已经可以用迅速而详尽的情报,有限度而高精度的火力扶持一股势力,自身竟不受伤亡所累;另一方面,哪怕这种火力未必如其宣传所言那般有限度而高精度,高效率的传媒机器也可以将其塑造成它所欲塑造的形象,以至于在需要精确打击和区域杀伤时突出这种打击的高效和恐怖,在不需要时使其隐形淡入背景。这已经不是一支败军撤离延安、千里卓绝攻克南京的年代了,这也不是越南林莽,人海怒涛能将装备着直升机、脱叶剂、燃烧弹和航空母舰的军事帝国逐出国境的年代了,时代不同了,技术已经过于先进,有志于打破“利比亚暴政”的革命者们现在也迫切地需要符合普世价值的阵风战斗机。遥想缺乏干涉军火力支援的战争前期:在经历了一夜剧变的震撼、指挥机构的紊乱之后,卡扎菲麾下的职业军人也曾至少两度对班加西方向发动致命逆袭。那种被电视媒体追捧的皮卡车队风驰电掣上百里的攻势,形象经典的竖着V字手势然后漫无目的地朝天放枪的人群,往往会被卡军的区区两辆坦克击溃,紧接着上演的是高速公路上狗撵鸭群追亡逐北上百里的闹剧;而每次都是在卡扎菲的兵力于战略目标外集结待命,达到一定规模之时,联军便果断地以绝对的空中火力优势将集结地的卡军一举击溃;每次都是在革命军阵线崩溃,士气殆尽的时刻,联军便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将局势逆转,一次又一次挽救不成气候的革命事业。革命军够不着的炮兵阵地,交给飞机打烂;革命军啃不动的坦克集群,交给飞机炸烂;卡扎菲的队伍打散再集结,飞机再将其打散;而卡扎菲那边,则完全没有任何反制手段,纯粹净消耗,胜负定矣。更加绝妙的是,这种空中投射火力往往是从镜头外高速飞来,稍作接触便立即返航的。飞机没什么可拍的,不如拍在战斗人群中弹吉他的老乡;呆在航空母舰和空军基地的记者只有千篇一律的飞机起降镜头,而地面上跟随杂牌军的镜头们则可以大呼过瘾,抓拍各种精彩镜头,给受众一种整场战争是这帮子人打赢的错觉,奇而怪哉。战争形势从一种一边倒向另一种一边倒急剧倾斜,有时又倾斜回来,忽然又倾斜回去……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万里之上的高空中玩电子游戏:无论屏幕里战况如何都于他体肤无损性命无忧,他却可以轻点鼠标须臾之间叫敌人灰飞烟灭。有的人将这种胜利归结于民众的胜利,抛开道义角度而纯粹技术地看,我更倾向于这是电脑屏幕后面按鼠标的那个人的胜利而不是电脑屏幕里战斗力只有0.5 的小兵的胜利。极具象征意义的僭主政权被极具象征意味地行动仪式性地推翻了,我们与其执着于道义问题上的纠葛,不如定睛看这只是一股军事强权被更强力的军事强权击溃。与其说是共和和民主诸多现代性观念的成功反抗,不如说这恰恰是大帝国的手指将小王国的抵抗轻易碾碎。
PS:
现在谈及利比亚民众能否有所收获还为时尚早,毕竟卡氏利比亚的中世纪政治算得上抄底,后人怎么弄都有得赚。
笔者意在言说得的是:这只是,而且依然是,老式的,强权胜利,并无意言说ZYMZ等诸多观念(或许真实或许虚妄)。数百人组成的精密团队可以取代以往数万数十万人万众一心阵线对峙组织攻势的努力,甚至做得更好更绝,与其说是ZY和MZ的胜利,更像是ZY和MZ的工具掘走了ZY和MZ的土壤。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卡扎菲是一个几乎招惹了全世界的坏蛋,所有人都可以选取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皆大欢喜。
当然,高新技术时代带来的便利还不止如此。时至今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已经使干涉行为突破瓶颈,成为一种干净、高效、用户友好(User friendly)的精密作业。一方面,以高新科技武装的战争机器已经可以用迅速而详尽的情报,有限度而高精度的火力扶持一股势力,自身竟不受伤亡所累;另一方面,哪怕这种火力未必如其宣传所言那般有限度而高精度,高效率的传媒机器也可以将其塑造成它所欲塑造的形象,以至于在需要精确打击和区域杀伤时突出这种打击的高效和恐怖,在不需要时使其隐形淡入背景。这已经不是一支败军撤离延安、千里卓绝攻克南京的年代了,这也不是越南林莽,人海怒涛能将装备着直升机、脱叶剂、燃烧弹和航空母舰的军事帝国逐出国境的年代了,时代不同了,技术已经过于先进,有志于打破“利比亚暴政”的革命者们现在也迫切地需要符合普世价值的阵风战斗机。遥想缺乏干涉军火力支援的战争前期:在经历了一夜剧变的震撼、指挥机构的紊乱之后,卡扎菲麾下的职业军人也曾至少两度对班加西方向发动致命逆袭。那种被电视媒体追捧的皮卡车队风驰电掣上百里的攻势,形象经典的竖着V字手势然后漫无目的地朝天放枪的人群,往往会被卡军的区区两辆坦克击溃,紧接着上演的是高速公路上狗撵鸭群追亡逐北上百里的闹剧;而每次都是在卡扎菲的兵力于战略目标外集结待命,达到一定规模之时,联军便果断地以绝对的空中火力优势将集结地的卡军一举击溃;每次都是在革命军阵线崩溃,士气殆尽的时刻,联军便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将局势逆转,一次又一次挽救不成气候的革命事业。革命军够不着的炮兵阵地,交给飞机打烂;革命军啃不动的坦克集群,交给飞机炸烂;卡扎菲的队伍打散再集结,飞机再将其打散;而卡扎菲那边,则完全没有任何反制手段,纯粹净消耗,胜负定矣。更加绝妙的是,这种空中投射火力往往是从镜头外高速飞来,稍作接触便立即返航的。飞机没什么可拍的,不如拍在战斗人群中弹吉他的老乡;呆在航空母舰和空军基地的记者只有千篇一律的飞机起降镜头,而地面上跟随杂牌军的镜头们则可以大呼过瘾,抓拍各种精彩镜头,给受众一种整场战争是这帮子人打赢的错觉,奇而怪哉。战争形势从一种一边倒向另一种一边倒急剧倾斜,有时又倾斜回来,忽然又倾斜回去……就像一支看不见的手在万里之上的高空中玩电子游戏:无论屏幕里战况如何都于他体肤无损性命无忧,他却可以轻点鼠标须臾之间叫敌人灰飞烟灭。有的人将这种胜利归结于民众的胜利,抛开道义角度而纯粹技术地看,我更倾向于这是电脑屏幕后面按鼠标的那个人的胜利而不是电脑屏幕里战斗力只有0.5 的小兵的胜利。极具象征意义的僭主政权被极具象征意味地行动仪式性地推翻了,我们与其执着于道义问题上的纠葛,不如定睛看这只是一股军事强权被更强力的军事强权击溃。与其说是共和和民主诸多现代性观念的成功反抗,不如说这恰恰是大帝国的手指将小王国的抵抗轻易碾碎。
![]() |
PS:
现在谈及利比亚民众能否有所收获还为时尚早,毕竟卡氏利比亚的中世纪政治算得上抄底,后人怎么弄都有得赚。
笔者意在言说得的是:这只是,而且依然是,老式的,强权胜利,并无意言说ZYMZ等诸多观念(或许真实或许虚妄)。数百人组成的精密团队可以取代以往数万数十万人万众一心阵线对峙组织攻势的努力,甚至做得更好更绝,与其说是ZY和MZ的胜利,更像是ZY和MZ的工具掘走了ZY和MZ的土壤。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卡扎菲是一个几乎招惹了全世界的坏蛋,所有人都可以选取有利于自己的角度进行解读,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