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的另一半
这个题目源自小学还是初中时读过的Steven King的一本小说。
现在回想起来,差不多应该算是部介于一流二流之间的作品。故事的背景框架或者说基本想法还蛮精彩,但是情节的架设显然没有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以至已记不清多少具体发展。这就像三段论中摆出了一个气势恢宏有着深刻意义的大前提,紧接着的却是一个局限在小范围的特殊而没有多少意义的小前提,自然最后结论也就只能流于平凡了。 据说当年Steven King 牛逼到不用先写出书稿,只要他有了一个故事的idea ,出版商都会争相花钱提前购下,等待其完书,而且据说价位是千万美元。 就上面提到的这个故事而言,也许idea勉强值得花钱订下,但我要是出版商,成书之后一定觉得多少有些被坑爹了。另外有些神奇的是这位惊悚大师的风格也并非一直如此,还有截然相反地把一个平庸至极的idea讲成了一个惊艳的故事的情况,像名声显赫的“肖申克的救赎”。不过这部神作跟惊悚基本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也只是一个中篇而已。
跑题到姥姥家了。回到该故事,貌似讲的是一位小说家,突然发现自己卷入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案件中,结果发现背后的凶手是另一个自己——即在胚胎阶段被自己吃掉的弱势的孪生兄弟。另一个自己不知为何重生了,并开始了对小说家的威胁,最后甚至试图通过某种仪式来代替他的实际存在。当然,结局依旧是大团圆式的,黑暗的另一半最终被一大波麻雀莫名地带走了……好吧,我真心记不清了,但的确这么囧。
之所以又想起了这部小说,是因为突然发现其中提及的关于被一个虚无的本该泯灭了很久的另一半替代掉自己的过程实际如此频繁地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比如经常我起初一直很厌恶的某种个性却会在后来成为了我自己的特质,回想起来,感觉就是被另一半的自己替换了一样。发现了这样的变化趋势后,我矛盾了蛮长时间,纠结是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强力地干预一下下。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样的发现总是让我特别地没有存在感,就好像你精心构造着一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独立于其他人存在的小宇宙,热情地编织着一个完全按照你的逻辑习惯运行的网络系统,结果却发现这个小宇宙渐渐偏离了你的宇宙观,按照你设置的规范但却朝着与你预期完全不同的方向演化,渐行渐远。
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惯常所认为的某种成长或改变,因为这种替换不一定有外力的介入。你会说我们的许多频繁而正常的成长改变也是这样,但自然发生其实并不意味着无因。这种替换的确是一种独立而隐隐的过程 。关于这种替换,之余外生的原因,我更情愿相信有一个胚胎里我们吞食的另一个自我在发起反击的故事。这里并不涉及什么科学哲学的东西,只是一种单纯的相信。就像宗教信仰跟西方近现代科学也可以并存一样。记得初中时候某天的一节新概念英语课上,那个神经兮兮的老师爆发般地讲了一下午他觉得地球被外星人劫持,每个人身边的人都是假象的想法,毫无疑问这是个相当拙劣的科幻小说题材,但现在我突然觉得有一天我也会跟很多人诉说这样的东西,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真实的信仰,是不矛盾于任何理论的存在,不过但愿我的故事会高明很多。
到这里或许你还是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很正常,我看身边大多数的文章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或许你可以假想像“第六日”一样,某天一个克隆人取代了你占有了你的一切:学号,人人网ID,女朋友,好基友,GPA,GRE成绩……你被迫要干掉他或者选择被他干掉就此消失;但是你可以想象另一种相对和平的过程吗:你的本体从诞生之际起以一种你无法觉察的方式消弱,而另一半则相对应地慢慢生长,在你的本体作为的培养基上,直到足够强壮然后轻而易举地对你说了一声再见就成为了你,你意识到如此的时候就你就已经成为一个虚无的存在了。你一定会邪恶地想到了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的笑话,说实话,对你的另一半而言,这个笑话就就变成了脑残的励志故事。
我自然没有写惊悚的小说的潜质,所以这样的想法于我只能如这般拿出来吓吓人。人们总是喜欢惊悚的感觉,就像阴谋论总是无时无刻不流行在历史中一样,盛世如此,乱世更甚,不管多无脑。我还是希望能有所挣扎的,就算你掉进了大海,也有漂流到荒岛余生的希望,如此无奈地被消灭存在实在是一件沮丧的事情。
现在回想起来,差不多应该算是部介于一流二流之间的作品。故事的背景框架或者说基本想法还蛮精彩,但是情节的架设显然没有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以至已记不清多少具体发展。这就像三段论中摆出了一个气势恢宏有着深刻意义的大前提,紧接着的却是一个局限在小范围的特殊而没有多少意义的小前提,自然最后结论也就只能流于平凡了。 据说当年Steven King 牛逼到不用先写出书稿,只要他有了一个故事的idea ,出版商都会争相花钱提前购下,等待其完书,而且据说价位是千万美元。 就上面提到的这个故事而言,也许idea勉强值得花钱订下,但我要是出版商,成书之后一定觉得多少有些被坑爹了。另外有些神奇的是这位惊悚大师的风格也并非一直如此,还有截然相反地把一个平庸至极的idea讲成了一个惊艳的故事的情况,像名声显赫的“肖申克的救赎”。不过这部神作跟惊悚基本没有半毛钱关系,而且也只是一个中篇而已。
跑题到姥姥家了。回到该故事,貌似讲的是一位小说家,突然发现自己卷入了一系列无法解释的案件中,结果发现背后的凶手是另一个自己——即在胚胎阶段被自己吃掉的弱势的孪生兄弟。另一个自己不知为何重生了,并开始了对小说家的威胁,最后甚至试图通过某种仪式来代替他的实际存在。当然,结局依旧是大团圆式的,黑暗的另一半最终被一大波麻雀莫名地带走了……好吧,我真心记不清了,但的确这么囧。
之所以又想起了这部小说,是因为突然发现其中提及的关于被一个虚无的本该泯灭了很久的另一半替代掉自己的过程实际如此频繁地发生在我自己身上,比如经常我起初一直很厌恶的某种个性却会在后来成为了我自己的特质,回想起来,感觉就是被另一半的自己替换了一样。发现了这样的变化趋势后,我矛盾了蛮长时间,纠结是应该顺其自然还是强力地干预一下下。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样的发现总是让我特别地没有存在感,就好像你精心构造着一个世界上除了你之外没有任何人知道的独立于其他人存在的小宇宙,热情地编织着一个完全按照你的逻辑习惯运行的网络系统,结果却发现这个小宇宙渐渐偏离了你的宇宙观,按照你设置的规范但却朝着与你预期完全不同的方向演化,渐行渐远。
我想这并不是我们惯常所认为的某种成长或改变,因为这种替换不一定有外力的介入。你会说我们的许多频繁而正常的成长改变也是这样,但自然发生其实并不意味着无因。这种替换的确是一种独立而隐隐的过程 。关于这种替换,之余外生的原因,我更情愿相信有一个胚胎里我们吞食的另一个自我在发起反击的故事。这里并不涉及什么科学哲学的东西,只是一种单纯的相信。就像宗教信仰跟西方近现代科学也可以并存一样。记得初中时候某天的一节新概念英语课上,那个神经兮兮的老师爆发般地讲了一下午他觉得地球被外星人劫持,每个人身边的人都是假象的想法,毫无疑问这是个相当拙劣的科幻小说题材,但现在我突然觉得有一天我也会跟很多人诉说这样的东西,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真实的信仰,是不矛盾于任何理论的存在,不过但愿我的故事会高明很多。
到这里或许你还是不知道我在说什么,这很正常,我看身边大多数的文章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或许你可以假想像“第六日”一样,某天一个克隆人取代了你占有了你的一切:学号,人人网ID,女朋友,好基友,GPA,GRE成绩……你被迫要干掉他或者选择被他干掉就此消失;但是你可以想象另一种相对和平的过程吗:你的本体从诞生之际起以一种你无法觉察的方式消弱,而另一半则相对应地慢慢生长,在你的本体作为的培养基上,直到足够强壮然后轻而易举地对你说了一声再见就成为了你,你意识到如此的时候就你就已经成为一个虚无的存在了。你一定会邪恶地想到了勤奋小人和懒惰小人的笑话,说实话,对你的另一半而言,这个笑话就就变成了脑残的励志故事。
我自然没有写惊悚的小说的潜质,所以这样的想法于我只能如这般拿出来吓吓人。人们总是喜欢惊悚的感觉,就像阴谋论总是无时无刻不流行在历史中一样,盛世如此,乱世更甚,不管多无脑。我还是希望能有所挣扎的,就算你掉进了大海,也有漂流到荒岛余生的希望,如此无奈地被消灭存在实在是一件沮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