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气球的旅行
晚间携一册《红气球的旅行——侯孝贤电影记录续编》去麦当劳。
翻《海上花》剧本,摘张爱玲国语译本,如重新剪辑一样,没意思。安琦打来电话,于是聊《海上花》,我说剧本不如电影好看,剧本努力讲个完整故事,都能看见蒙太奇推拉摇移,很故事片,而电影每个场景只有一个长镜头到底,不切,像是把镜头摆在那里,没有导演,只忠实记录一段经历。文字和影画不能互相取代,但有优劣,《大明宫词》剧本好过电视,考究别致的台词只宜案头赏,要么舞台演出,实景一出,像是笑场了的蹩脚肥皂剧。
第一部分“剧照会说话”,摩挲一张张静态的光影,侯孝贤平庸却又锐利的面孔,他有故事。《风柜来的人》里演姐姐的姘头,爆发户嘴脸,拍姐姐屁股那个吃豆腐又满不在乎的表情,绝妙。想起吴念真,《一一》里中年人的无力感,面对镜头表现出来的局促,像穿着小一号的衣裳。喜欢他这种局促,不是相声里那种下贱的“怯”,就是生活坐标上的左右尴尬,错过的不敢回头追,眼前的又不知道怎么呵护,声音被忽略。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风柜来的人》一张经典剧照,钮承泽、张世等四个人在海边嬉戏,浪大的这么高,四个人全湿透,张世赤膊。恣意泼辣的青春真好,洋溢风流,毕竟活过这一刻,想起周璞第三期的《法克先生》。我没有过。
《冬冬的假期》的剧照,参天大树上冬冬半躺在树干上,这么大的树!我第一反应居然他怎么上去的?!因为我上不去,以前上不去,现在上不去,将来也是。朱天文在《南国再见》里写到:
“这棵大树已经没有了。
要看它,只有在一九八四年拍摄的《冬冬的假期》里。
……
像是一个寓言。”
这株大树枝叶弥漫苍茫,可以充满整张剧照。想起《龙猫》里姊妹俩梦中龙猫帮助她们种树,配上久石让《风の甬道》,同样的动作,像是拔苗助长,然而树拔地而起,越长越高,我看到这段头嗡了一下,居然落泪了,童年的梦,这么简单清脆,像树突然长高一样,没有逻辑,不要实事,就这么天经地义。
有小津电影的剧照。干净的像画,窗明几净阳光灿烂,熟悉的演员,翻来覆去像老友,像邻居,家常温婉。小津电影的音乐似游乐场或红白机,流淌着蓝天白云。但人生底色到底悲苦,每个人有一段愁,“可爱又可哀的岁月”。
看朱天文写大陆导演,吴天明、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挨个数。看她只字片语写阿城,看她写蔡琴,看她写张爱玲。为文熟悉,不只是张派,“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想起去年夏天在济南黄台老粘租的房子里,二楼小屋里边听雨边看她的《黄金盟誓之书》,大雨瓢泼,书中文字也湿漉漉温软可心,喜欢潮湿的暧昧,有不必解释的缠绵悦耳,有久不闻的青草泥土香,是小时候的味道。
在麦当劳二楼角落里看书,周围喧闹欢腾。有一处桌椅,曾经和好友喝咖啡看书,我看《张爱玲私语录》。如今物是人非,不再联系。
回去路上听甄妮的《一生抱恨哀》。
想看侯孝贤的电影了。
翻《海上花》剧本,摘张爱玲国语译本,如重新剪辑一样,没意思。安琦打来电话,于是聊《海上花》,我说剧本不如电影好看,剧本努力讲个完整故事,都能看见蒙太奇推拉摇移,很故事片,而电影每个场景只有一个长镜头到底,不切,像是把镜头摆在那里,没有导演,只忠实记录一段经历。文字和影画不能互相取代,但有优劣,《大明宫词》剧本好过电视,考究别致的台词只宜案头赏,要么舞台演出,实景一出,像是笑场了的蹩脚肥皂剧。
第一部分“剧照会说话”,摩挲一张张静态的光影,侯孝贤平庸却又锐利的面孔,他有故事。《风柜来的人》里演姐姐的姘头,爆发户嘴脸,拍姐姐屁股那个吃豆腐又满不在乎的表情,绝妙。想起吴念真,《一一》里中年人的无力感,面对镜头表现出来的局促,像穿着小一号的衣裳。喜欢他这种局促,不是相声里那种下贱的“怯”,就是生活坐标上的左右尴尬,错过的不敢回头追,眼前的又不知道怎么呵护,声音被忽略。他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风柜来的人》一张经典剧照,钮承泽、张世等四个人在海边嬉戏,浪大的这么高,四个人全湿透,张世赤膊。恣意泼辣的青春真好,洋溢风流,毕竟活过这一刻,想起周璞第三期的《法克先生》。我没有过。
《冬冬的假期》的剧照,参天大树上冬冬半躺在树干上,这么大的树!我第一反应居然他怎么上去的?!因为我上不去,以前上不去,现在上不去,将来也是。朱天文在《南国再见》里写到:
“这棵大树已经没有了。
要看它,只有在一九八四年拍摄的《冬冬的假期》里。
……
像是一个寓言。”
这株大树枝叶弥漫苍茫,可以充满整张剧照。想起《龙猫》里姊妹俩梦中龙猫帮助她们种树,配上久石让《风の甬道》,同样的动作,像是拔苗助长,然而树拔地而起,越长越高,我看到这段头嗡了一下,居然落泪了,童年的梦,这么简单清脆,像树突然长高一样,没有逻辑,不要实事,就这么天经地义。
有小津电影的剧照。干净的像画,窗明几净阳光灿烂,熟悉的演员,翻来覆去像老友,像邻居,家常温婉。小津电影的音乐似游乐场或红白机,流淌着蓝天白云。但人生底色到底悲苦,每个人有一段愁,“可爱又可哀的岁月”。
看朱天文写大陆导演,吴天明、田壮壮、张艺谋、陈凯歌挨个数。看她只字片语写阿城,看她写蔡琴,看她写张爱玲。为文熟悉,不只是张派,“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想起去年夏天在济南黄台老粘租的房子里,二楼小屋里边听雨边看她的《黄金盟誓之书》,大雨瓢泼,书中文字也湿漉漉温软可心,喜欢潮湿的暧昧,有不必解释的缠绵悦耳,有久不闻的青草泥土香,是小时候的味道。
在麦当劳二楼角落里看书,周围喧闹欢腾。有一处桌椅,曾经和好友喝咖啡看书,我看《张爱玲私语录》。如今物是人非,不再联系。
回去路上听甄妮的《一生抱恨哀》。
想看侯孝贤的电影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