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注定苦逼?!
前些天就业指导课的老师让我们针对自己的毕业去向写一个个人陈述,我的一位同样是学设计的从来不熬夜的朋友写道:能熬夜。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条?他解释道:为了凸显自己的努力啊!努力的设计师不都是能熬夜么!
虽然这位朋友只是开了一个玩笑。然而却又让我想起了那个让我几近绝望的问题-----设计师是不是就是代表着苦逼?设计师是不是就注定要坐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学设计这几年,我曾经做过不少的活儿,至少,我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痛苦,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受人摆布,超快节奏的设计周期和不公的待遇。终日做孙子的感觉不好受,时间久了,这样压抑烦躁,毫无幸福感的生活所带来的不快,则全部转移到了设计这个职业上,这也是促使我放弃设计转而选择申请NEW MEDIA ARTS的原因之一。
这样一件事情当然不会促使我叨叨这么多。
今天下午,我们有位愤世嫉俗的老师在课堂上愤愤的讲到,我们设计师的前方在那里?科技发展了,人们人人都可以画画了,我们设计师还有什么用,水晶石都成了设计机构了,将来设计师都可以下岗了!
当然,我们的这位老师固然有些太悲观了,虽然我在前几年的平面设计工作中饱受痛苦(我觉得自己本身的因素也很重要,不能全部怪罪于环境),但是。在我看来,设计师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多(当然,那些培训了几个月个把年学会了软件就称自己为设计师的工匠不算)。我们的世界,终究是智慧至上的。而且,当我们把眼光放到全球,就可以看到设计师普世存在的真实价值所在:创造。
刨除我们这些年所看到的悲惨的现实。来想想我们最初对于设计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吧!任何的新事物的诞生,都是被人用智慧设计出来的,这便是设计师的职责。
然而面对现实,我却一直在诘问自己,我是不是太过于理想主义了?设计的发展是否是朝着这个看起来光明的方向?
碰巧,我记起与一位经历颇丰的老师的闲聊,也聊到对于设计的绝望情绪,我仍然抛出了那个让我困惑的问题。老师沉思片刻,给我讲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他在澳洲作项目的时候,曾与一位澳洲设计师共同工作,这位设计师与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很不一样。下午四点以后,就开始进入预下班状态,下午五点一到,抄起包便欢欢乐乐的回家去了。这位设计师画了一手水平不怎么高超的草图,软件也用的不如我们中国打印店的那些店员一样手速如飞。但是最终的设计产品,这位懒惰的老外却做得一点都不比我们这位勤奋的老师差。这就很奇怪了。之后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老师走进这位“懒惰的”设计师的办公室时,一眼就看到了墙上贴着的复杂繁复的逻辑分析导图,瞬间就明白了一半。这位老外说,"你们中国的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卖命?设计师本该是很潇洒的职业。你们一接到活儿,立即就打开电脑投入到画图工作之中,然而设计是脑力工作,不经过大量的思考和探索,怎么能做出好作品?"
老师接着说道,目前中国的设计师的确很辛苦,这并不是设计本身的问题。在国外,设计师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人们重视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他们认为学设计的都是聪明人,因为他们从事的是最伟大的创新活动。虽然客户和设计师之间也有意见分歧,但是,整个社会都是尊重设计师的,你的创意和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保证,所以,相对会有更好的自主权。反观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聚集,不重视知识产权的地方,他的主要市场职责就是生产欧美设计出来的产品。处于大环境之下的中国设计业同样摆脱不了"服务业"的阴影。
这么看到,并非设计师没有未来,而是未来还在远处。
但是我们真的就这么期待着就可以迎来设计师的翻身么?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改善了,中国的法律健全了,我们的客户素质提升了,我们就从工匠变成创造者了么?
恐怕还不够。
回忆一下你做设计的过程,你的工程时间是如何分配的?是80%的思考和20%的制作?还是80%的制作和20%的思考?是慎密的思考后再作图?还是在无尽的尝试中一次次的修改,推翻?甚至于偶尔的一个想法就让你想推翻重做?
我想,在客户和社会把我们当作一个社会的推动者之前,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找好,如果你做的就是一个工匠的工作,凭什么别人要把你当作设计师?当你的作品真正融入了足够的思考和成熟的理念后,你才能挺得过客户的诘难,你的作品才能称其为一件经过设计师设计的作品,你才能实现一个优秀设计师应该实现的价值。
你才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
TO BE A REAL DESIGNER!
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写这么一条?他解释道:为了凸显自己的努力啊!努力的设计师不都是能熬夜么!
虽然这位朋友只是开了一个玩笑。然而却又让我想起了那个让我几近绝望的问题-----设计师是不是就是代表着苦逼?设计师是不是就注定要坐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学设计这几年,我曾经做过不少的活儿,至少,我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是一种痛苦,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作品,受人摆布,超快节奏的设计周期和不公的待遇。终日做孙子的感觉不好受,时间久了,这样压抑烦躁,毫无幸福感的生活所带来的不快,则全部转移到了设计这个职业上,这也是促使我放弃设计转而选择申请NEW MEDIA ARTS的原因之一。
这样一件事情当然不会促使我叨叨这么多。
今天下午,我们有位愤世嫉俗的老师在课堂上愤愤的讲到,我们设计师的前方在那里?科技发展了,人们人人都可以画画了,我们设计师还有什么用,水晶石都成了设计机构了,将来设计师都可以下岗了!
当然,我们的这位老师固然有些太悲观了,虽然我在前几年的平面设计工作中饱受痛苦(我觉得自己本身的因素也很重要,不能全部怪罪于环境),但是。在我看来,设计师不仅不会消失,而且会越来越多(当然,那些培训了几个月个把年学会了软件就称自己为设计师的工匠不算)。我们的世界,终究是智慧至上的。而且,当我们把眼光放到全球,就可以看到设计师普世存在的真实价值所在:创造。
刨除我们这些年所看到的悲惨的现实。来想想我们最初对于设计师这个职业的理解吧!任何的新事物的诞生,都是被人用智慧设计出来的,这便是设计师的职责。
然而面对现实,我却一直在诘问自己,我是不是太过于理想主义了?设计的发展是否是朝着这个看起来光明的方向?
碰巧,我记起与一位经历颇丰的老师的闲聊,也聊到对于设计的绝望情绪,我仍然抛出了那个让我困惑的问题。老师沉思片刻,给我讲了一件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他在澳洲作项目的时候,曾与一位澳洲设计师共同工作,这位设计师与我们中国的设计师很不一样。下午四点以后,就开始进入预下班状态,下午五点一到,抄起包便欢欢乐乐的回家去了。这位设计师画了一手水平不怎么高超的草图,软件也用的不如我们中国打印店的那些店员一样手速如飞。但是最终的设计产品,这位懒惰的老外却做得一点都不比我们这位勤奋的老师差。这就很奇怪了。之后的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老师走进这位“懒惰的”设计师的办公室时,一眼就看到了墙上贴着的复杂繁复的逻辑分析导图,瞬间就明白了一半。这位老外说,"你们中国的设计师为什么要这样卖命?设计师本该是很潇洒的职业。你们一接到活儿,立即就打开电脑投入到画图工作之中,然而设计是脑力工作,不经过大量的思考和探索,怎么能做出好作品?"
老师接着说道,目前中国的设计师的确很辛苦,这并不是设计本身的问题。在国外,设计师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人们重视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他们认为学设计的都是聪明人,因为他们从事的是最伟大的创新活动。虽然客户和设计师之间也有意见分歧,但是,整个社会都是尊重设计师的,你的创意和自己的想法可以得到保证,所以,相对会有更好的自主权。反观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聚集,不重视知识产权的地方,他的主要市场职责就是生产欧美设计出来的产品。处于大环境之下的中国设计业同样摆脱不了"服务业"的阴影。
这么看到,并非设计师没有未来,而是未来还在远处。
但是我们真的就这么期待着就可以迎来设计师的翻身么?中国的知识产权环境改善了,中国的法律健全了,我们的客户素质提升了,我们就从工匠变成创造者了么?
恐怕还不够。
回忆一下你做设计的过程,你的工程时间是如何分配的?是80%的思考和20%的制作?还是80%的制作和20%的思考?是慎密的思考后再作图?还是在无尽的尝试中一次次的修改,推翻?甚至于偶尔的一个想法就让你想推翻重做?
我想,在客户和社会把我们当作一个社会的推动者之前,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定位找好,如果你做的就是一个工匠的工作,凭什么别人要把你当作设计师?当你的作品真正融入了足够的思考和成熟的理念后,你才能挺得过客户的诘难,你的作品才能称其为一件经过设计师设计的作品,你才能实现一个优秀设计师应该实现的价值。
你才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
TO BE A REAL DESIG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