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记 枣听乐纪-南京南京
![]() |
收听地址 http://douban.fm/?cid=dj&pid=10353
《梅花三弄》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
http://www.xiami.com/song/76881
张子谦(1899-1991)——广陵派琴家泰斗
据了解,“百猫坊”又叫“石猫坊”,原来位于南京市城南升州路上浮桥东100米左右。“百猫坊”初建于明洪武年间,原是明朝水师名将虢国公俞通海府前的牌坊。关于这座牌坊的由来,传说是朱元璋为了破俞府的王气,以“猫”吃“鱼(俞)”的寓意,所以正对俞府建立了一座汉白玉雕刻的上有100只猫的牌坊。牌坊高3.6米,宽10米,从基石到顶部分6截叠加而成,下部有4根粗壮的柱子向上逐层加高,整体看上去像一座整石雕刻。白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特别是柱子下部前后各有一个高1米左右的类似狮子的猫,形象生动逼真。“百猫坊”是南京地区惟一流传的明代府邸石坊,早在1982年就被公布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可惜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前期,当地新盖小区,开发部门没有经过文物部门的同意许可就私自拆掉了“百猫坊”,为此,有关文物部门一直在追究责任,同时责令要把这座石刻保护好。这座石刻遭破坏后,一开始就被放在金沙井和中山南路的拐角处,后来因为当地环境太差,秦淮区文化局将它们移往了一处小院保管,等重新规划好后再易地重建。曾经有专家提出,可以把“百猫坊”放在民俗博物馆靠路边的草坪中央,以展示石坊形象,但这个提议最终因为民俗博物馆周边的环境没有清理出来而搁置了起来。
![]() |
李志,江苏常州人,生于1978年,半吊子大学生,长头发的酒吧歌手,一年一度的浪游者,“红梅”烟爱好者,兼职民谣吉他教员
李志,男,长头发的酒吧歌手,1978年生于江苏常州。1994年,高中的李志,爱打篮球,爱吃红烧肉,爱去街边的录像厅过夜,爱听些奇怪的音乐,偶尔会说一些让人不懂的愤世嫉俗的话。1995年,高二的国庆节,李志买了他的第一把吉他,从此每个晚上宿舍里总会响起吉他乐响。1996年,高三那年的文艺晚会,那该算是李志的第一次演出。他弹唱了沈庆的歌曲《青春》,为此他还从他哥那里借了一把好的吉他。 1997年李志考上东南大学工科,1998年开始作曲。1999年夏天李志从东大退学到北京,游荡于琴行酒吧。由于不适北京环境,没多久他又回了南京。他说北京是个糟粕之地,只有混子没有摇滚。 回到南京,他在南京郊区找了间八平米的屋子作为工作室,屋里仅放一张床一个桌子和一个把吉他。他喜欢把吸烟留下的烟盒贴在墙上,以致后来墙上贴满了各种牌子的烟壳,不过地上厚厚的烟灰他却少有打扫。 2001年夏天,李志第一次来到成都,带着3000块钱找上面所说的这个兄弟一起去西藏。在火车站他没有找到来接站的兄弟,却因为扔烟头被城管罚了5元钱,那时候他发誓再也不来成
李志舞台演出照(20张)都。 2004年夏天李志去宁夏找他的大学同学。在李元昊的陵墓面前他唱了王洛宾的歌曲《永隔一江水》,那天中午非常炎热,贺兰山和西夏王陵悄无声息,他突然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 回到南京,李志借了5000元钱,依靠他的鼓手朋友刘威开始录唱片,地点从南京城东的长白街到城西的水西门,断断续续用了半年。这张后来被口袋音乐以《被禁忌的游戏》为名发行的唱片,收录的是李志住在南京郊区三年内所写的大约40首歌曲中的九首。最初李志刻录了250张,在南京的琴行、打口唱片店以20元的价钱出售。他执拗的没有给这张简易的唱片取名,也没有写上自己的名字,所有关于他自己的部分,一概用BB代替。他说这是他第一次上网时注册的id。 2005年春天李志在广州,住在翁庆年家。只要有太阳,他多半会去中山大学晒太阳,看姑娘们走来走去。他在黄埔军校唱《现象七十二变》,在天河城唱《五十块钱》,喜欢盐焗鸡喜欢杏仁茶。他在大沙头的旧货市场买了一件黄色的带帽子的阿迪达斯,然后夏天穿着这件衣服一个人去了新疆。回到南京之后录第二张唱片,在深圳依靠朋友帮忙完成了后期刻录、印刷、包装。 和前一张一样,李志委托他的好朋友宋杨画了唱片封面,据说此画的构思是模仿“2005年北京双年展”上的一幅画,只是他忘记了作者和名字。圣诞节前夕,李志从深圳带着500张成品回到南京,在青岛路的半坡村咖啡馆举行了简单的首发演出。唱片里的第八首歌曲《梵高先生》则在之前被放在“摇滚南京”网站上而被人转载无数。于是人们开始从网络上称呼他为梵高先生,尽管这不是他最满意的作品。几年后,我曾经问他写这首歌的时间和动机,然而他沉默相对。于是我突然明白这首给他带来声誉的歌为什么也带来了伤害。在那些年里,他始终无法适应自我和外我,不停的和一些莫须有的东西做着斗争,不停的试图去解释。而人们的无动于衷终于让他决定再也不唱《梵高先生》,时间是2007年11月18日。这一天他和他的同事在成都小酒馆做了专场演出,这一天他的兄弟在上海成婚。这个兄弟就是《你离开了南京,从此再也没人和我说话》中的“你”。 2006年冬天在北阴阳营自己搭建的录音棚里,李志完成了个人第三张唱片《这个世界会好吗》,不同的制作方式,不同的成本投入,为此负债累累。又是这一年,他在北京和上海举行了专场,参加了迷笛和雪山音乐节,场场爆满好评如潮。但是他自己却好像越来越不高兴。 2007年11月李志再次来到成都小酒馆演出,在此后在成都一呆就是一年多。 2009年3月14日晚上8点,李志在成都举行告别成都专场演出,在成都工作生活了近两年的李志就将离开成都重返南京。李志告别成都小酒馆专场爆棚上演,而五百余人的观众人数几乎刷新了小酒馆演出的票房纪录。演出当天下午,当李志还在调音之时就已经有数十名观众早早来到小酒馆候场。在演出开始前一个多小时,争先恐后购票的观众排成一条长龙甚至将酒吧门口的马路都拦腰截断,此种场景在小酒馆十二年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与07年李志初到成都的第一次小酒馆专场不同,这次单枪匹马上台的李志在演出中显得异常认真严肃,没有多余的话语而是一口气演唱了《和你在一起》、《红色气球》、《被禁忌的游戏》等二十首曲目。小酒馆里面塞得满满的观众也特别珍惜近距离观看李志的机会,观众们的合唱、口哨和拍手都与李志的演唱配合得相得益彰,演出最后有些激动的李志令人意外的脱下上衣抛给观众,露出胸口的纹身引得现场歌迷一阵尖叫和狂拍。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