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残稿
西湖残稿(一)
我是古典文献专业的大四学生。本来以为我的大学四年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大四下学期刚开学不久,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跳楼自杀了。惊闻这个噩耗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毕业论文怎么办,整个人被悲伤和愤怒淹没了。我选这个毕业论文题目,完全是出于对我的指导老师的敬爱。他从事研究多年,硕果累累。近几年因为对一本古书感兴趣,把全部精力花在考证这本书的作者上。只是古籍浩如烟海,这本书又仅仅是个残缺的稿本,语焉不详,他虽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目前也只是处在收集资料的阶段,当然不能出什么成果。为此校方的待遇越来越差,妻子忍受不了了,提出离婚,他都不管,还是一心扑在这本残稿上。校方变本加厉,连同一学科的研究所的同仁都开始非议了,传言四起,其中最让我吃惊的,是学校有可能解雇他!便是在这种氛围下,他跳楼自杀了!
班级的同学纷纷感慨现在的教育制度,为古典文献专业的前途担忧。那天去送老师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女生们大哭了一场,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哭了,因为我们班十个学生中仅有两位男生,其中一位就是我,男生虽然没有哭,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整个送行的队伍很长,校方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了,但是在人群中,我看见的唯一的一张悲伤的脸,是他的女儿。
我的指导老师走后不久,生活又归于平静。尽管班主任好心问我要不要修改毕业论文题目,我还是没有改,口上说的理由是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里头,心里想的却是一定要写完写好,来纪念他。然而在我一步一步完成他生前给我制定的计划后,我遇到了跟他一样的困境:残稿的作者无法确定。记得这个问题在我开始选这个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他就已经提醒过了,当时我很无知地说:那就把作者考定出来!他苦笑了笑,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高,你可以直接绕开作者,对残稿本身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性进行研究即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听见心里有一个微小但坚定的声音不自量力地对我说:如果能把作者考定出来,不是对教授最好的纪念吗?(找特色旅游住宿就程途网!)
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没有想到难度会这么大!正在我毫无进展的时候,每年古典文献专业的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的联谊活动如期开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升学。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学生保研成功,本届大四学生中就有五位,我是其中之一。所以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保研经验,进行帮助和指导,就成了联谊活动的特色之一。但是这次活动跟以前不同。本来就是大四跟大三学生的交流,这次参加活动的还有一位大二的刚确定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据说(联谊活动上得到了班主任的确认)受到教授跳楼自杀的不良影响,确定主修古典文献专业的大二学生只有一位女生,她就是陈小説,我的指导老师陈教授的千金。
班主任一边介绍她,一边解释说:因为这次确定专业的特殊性,古典文献专业的课做了调整,陈小説(音悦)同学作为大二学生,跟大三学生一起上专业课,这次活动也就一起来参加了。
整个联谊活动我喝了两瓶矿泉水,学弟学妹们问的问题太多了,等到整个活动结束,我的声音还是嘶哑了。我准备回寝室好好休息,把毕业论文的事也暂时放一放。刚跟同组的同学们告辞走出教室,在走廊的转角处听见身后有人叫我:曹学长!扭头一看,是陈小説。
我不自然地嗯了一声。她很快就走上来,跟我并排行走。一起下了楼梯,走在树荫下,看来她跟我一样没有先开口的习惯,但我作为学长,只好破例了,就问:是不是有学习上的疑问?她这才抬起头,那双眼睛跟陈教授如此之像,我顿时愣了一下。这肯定逃不过她的眼睛,她说:曹学长,我是来替爸爸谢谢你的。(感谢来自程途网的网友提供!)
这句话说得我毛骨悚然,下意识回头看了看,没有人。这更可怕了!所幸她说完这句话,可能是情绪有点波动,立刻低下头去,没有看见我的窘态。我赶紧收拾一下脸上多余的表情,小声说:这次联谊活动,之所以请你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班主任没有说,但你肯定明白,就是有你在场,学生们就不好提起陈老师的事情。
没想到陈小説并不理会这番梯己话,还是说起她父亲的事来:爸爸的研究不顺利,本来打算放弃了,可是你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因为敬爱爸爸而选择他当你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爸爸觉得学生有这个要求,老师怎能拒绝呢?陈小説说不下去了,看着我,眼里竟然涌动着泪光。我突然被一个念头击中了:如果我不做这篇毕业论文,陈教授就不会坚持下去;不坚持下去,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是我害死了陈教授!这个念头让我如五雷轰顶,刹那间忘记自己是谁了,眼泪夺眶而出。忍了这许久的泪水,真正没想到会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奔涌出来,我恨不得一头撞在树上!陈小説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一脸惊慌,愣在我的面前。
可是不对啊,我的推理不对啊。如果陈教授因为要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而坚持下去,他又怎么会轻生呢?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我接过陈小説递过来的纸巾,擦干眼泪。这时听见她说:我是要谢谢你坚定了我爸爸的信念,没想到会弄成这样,真对不起!她说着扭头就跑开了,任我怎么叫也没有回头。
西湖残稿(二)
二
从陈老师给我的复本来看,这本残稿仅残留不到十页,而完整的只有三页,其他都是破烂不堪,有的甚至整页被虫蛀得体无完肤,满纸的瘦金体字支离破碎,一个也认不出来。目前能够辨认出来的,是几首诗歌,一首是白居易所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首是苏东坡著名的西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另外有两首诗歌,查不出作者,不过都是咏西湖的诗作,其一是这样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黯然收。
可叹潜龙无天日,明年荷花开依旧。
另一首如下:
年年换肖如走马,家中无猪雪满架。
江心钓月人迷渡,山头追日鹤衔霞。
沉舟背岸结草庐,入眠向壁说梦话。
忽觉水面生胡尘,释氏片心笑拈花。
在白居易的诗作旁边,能看见题着“白堤”两个字,在苏东坡的诗作旁边题着“苏堤”,都是陈老师的笔迹。而在后一首诗作旁边则题着“楼外楼”,却不是陈老师的笔迹。再往下翻去,是一整张木刻西湖图,古人的地图虽然不好看,但比现在的示意图具体。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南北走向的苏堤和东西走向的白堤了,跟现在的景观位置相差不大。令人吃惊的是楼外楼,所在位置跟今天的大不一样。我不知道今天的楼外楼在这本稿本写作的时代叫做什么,但是很显然,古地图上的这座楼原来是在湖心岛和阮公墩之间,现在则成了西湖水域的一部分。-----特色客栈,特色住宿尽在程途旅游网------
虽然无法弄清楚古地图中存在的疑问,但是很显然,诗歌与地图是统一的,有莫大的关系。那么,最后一首诗跟地图有什么关联呢?如果说这两首同样不署名的诗歌,前一首还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是在抒发南宋国灭的感慨,那么后一首究竟在写什么呢?现在看来,都是跟西湖有关,然而诗中却出现“江心”一词,为什么不是“湖心”呢?根据我没有学到家的专业知识,“释氏片心笑拈花”,应该是在使用“如来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可能是在暗示,这首诗就像如来手中的花,可是理解它的迦叶会是谁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果不其然。我只好向电脑求助。利用网络,搜索来搜索去,白居易和苏东坡的两首诗歌要么是翻译解答,要么是介绍作者和诗篇,除了告诉我我已经知道的,比如说白堤和苏堤分别是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一带任地方官时疏浚西湖的遗迹,其他就千篇一律地复制来复制去,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第三首诗倒是有点收获。主要是搜出了一些典故,比如说第一句诗就是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和“金陵王气黯然收”合在一处,更加确定了是在抒发灭国之思,这个国自然是南宋了。如果说是指吴越国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了。更何况,如果这四首诗歌是按照时间来排列的,那么由唐到北宋,再到南宋,是很合理的,换成吴越国就乱了。再说,在七世纪前期,西湖还是杭州湾的一部分,后来靠临近钱塘江的一面被阻塞,才慢慢由咸水湾变成淡水湖,到南宋得到长足发展。
搜到第四首诗歌的时候,跳出来的界面果然跟我想的一样,所以我也没有太失望。本来这首诗歌不像前面三首,有具体的地点可以依循,有确切的意思可以立论。一边读下来,感觉是懂了,其实什么头绪也没有。按照整个诗歌录入的时间顺序,这首诗歌最早是南宋写的,并且要晚于写“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的时代。如果再加进第三首诗歌表达的亡国之痛,那么这首诗歌应该作于南宋灭国期间或者之后。诗中引用了佛典,是跟南宋朱熹等学者引佛道入儒的理学思想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最有可能的作者是经历过南宋灭亡的宋人,那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感谢来自程途网的网友提供!)
本文章由程途网(www.chengtoo.com)官方整理提供!
关注微博:weibo.com/chengtoo
我是古典文献专业的大四学生。本来以为我的大学四年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大四下学期刚开学不久,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跳楼自杀了。惊闻这个噩耗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到毕业论文怎么办,整个人被悲伤和愤怒淹没了。我选这个毕业论文题目,完全是出于对我的指导老师的敬爱。他从事研究多年,硕果累累。近几年因为对一本古书感兴趣,把全部精力花在考证这本书的作者上。只是古籍浩如烟海,这本书又仅仅是个残缺的稿本,语焉不详,他虽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目前也只是处在收集资料的阶段,当然不能出什么成果。为此校方的待遇越来越差,妻子忍受不了了,提出离婚,他都不管,还是一心扑在这本残稿上。校方变本加厉,连同一学科的研究所的同仁都开始非议了,传言四起,其中最让我吃惊的,是学校有可能解雇他!便是在这种氛围下,他跳楼自杀了!
班级的同学纷纷感慨现在的教育制度,为古典文献专业的前途担忧。那天去送老师的时候,我们全班同学都去了,女生们大哭了一场,那也就意味着我们班的同学几乎都哭了,因为我们班十个学生中仅有两位男生,其中一位就是我,男生虽然没有哭,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整个送行的队伍很长,校方的相关领导也出席了,但是在人群中,我看见的唯一的一张悲伤的脸,是他的女儿。
我的指导老师走后不久,生活又归于平静。尽管班主任好心问我要不要修改毕业论文题目,我还是没有改,口上说的理由是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里头,心里想的却是一定要写完写好,来纪念他。然而在我一步一步完成他生前给我制定的计划后,我遇到了跟他一样的困境:残稿的作者无法确定。记得这个问题在我开始选这个毕业论文题目的时候他就已经提醒过了,当时我很无知地说:那就把作者考定出来!他苦笑了笑,说: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不高,你可以直接绕开作者,对残稿本身的文献价值和艺术性进行研究即可。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听见心里有一个微小但坚定的声音不自量力地对我说:如果能把作者考定出来,不是对教授最好的纪念吗?(找特色旅游住宿就程途网!)
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我没有想到难度会这么大!正在我毫无进展的时候,每年古典文献专业的学长学姐和学弟学妹的联谊活动如期开展。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升学。我们专业每年都会有学生保研成功,本届大四学生中就有五位,我是其中之一。所以跟学弟学妹们分享保研经验,进行帮助和指导,就成了联谊活动的特色之一。但是这次活动跟以前不同。本来就是大四跟大三学生的交流,这次参加活动的还有一位大二的刚确定古典文献专业的学生。据说(联谊活动上得到了班主任的确认)受到教授跳楼自杀的不良影响,确定主修古典文献专业的大二学生只有一位女生,她就是陈小説,我的指导老师陈教授的千金。
班主任一边介绍她,一边解释说:因为这次确定专业的特殊性,古典文献专业的课做了调整,陈小説(音悦)同学作为大二学生,跟大三学生一起上专业课,这次活动也就一起来参加了。
整个联谊活动我喝了两瓶矿泉水,学弟学妹们问的问题太多了,等到整个活动结束,我的声音还是嘶哑了。我准备回寝室好好休息,把毕业论文的事也暂时放一放。刚跟同组的同学们告辞走出教室,在走廊的转角处听见身后有人叫我:曹学长!扭头一看,是陈小説。
我不自然地嗯了一声。她很快就走上来,跟我并排行走。一起下了楼梯,走在树荫下,看来她跟我一样没有先开口的习惯,但我作为学长,只好破例了,就问:是不是有学习上的疑问?她这才抬起头,那双眼睛跟陈教授如此之像,我顿时愣了一下。这肯定逃不过她的眼睛,她说:曹学长,我是来替爸爸谢谢你的。(感谢来自程途网的网友提供!)
这句话说得我毛骨悚然,下意识回头看了看,没有人。这更可怕了!所幸她说完这句话,可能是情绪有点波动,立刻低下头去,没有看见我的窘态。我赶紧收拾一下脸上多余的表情,小声说:这次联谊活动,之所以请你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班主任没有说,但你肯定明白,就是有你在场,学生们就不好提起陈老师的事情。
没想到陈小説并不理会这番梯己话,还是说起她父亲的事来:爸爸的研究不顺利,本来打算放弃了,可是你却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因为敬爱爸爸而选择他当你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爸爸觉得学生有这个要求,老师怎能拒绝呢?陈小説说不下去了,看着我,眼里竟然涌动着泪光。我突然被一个念头击中了:如果我不做这篇毕业论文,陈教授就不会坚持下去;不坚持下去,就不会有今天的……我一下子停住了脚步。
是我害死了陈教授!这个念头让我如五雷轰顶,刹那间忘记自己是谁了,眼泪夺眶而出。忍了这许久的泪水,真正没想到会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奔涌出来,我恨不得一头撞在树上!陈小説显然没有预料到这个结果,一脸惊慌,愣在我的面前。
可是不对啊,我的推理不对啊。如果陈教授因为要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而坚持下去,他又怎么会轻生呢?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我接过陈小説递过来的纸巾,擦干眼泪。这时听见她说:我是要谢谢你坚定了我爸爸的信念,没想到会弄成这样,真对不起!她说着扭头就跑开了,任我怎么叫也没有回头。
西湖残稿(二)
二
从陈老师给我的复本来看,这本残稿仅残留不到十页,而完整的只有三页,其他都是破烂不堪,有的甚至整页被虫蛀得体无完肤,满纸的瘦金体字支离破碎,一个也认不出来。目前能够辨认出来的,是几首诗歌,一首是白居易所作: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一首是苏东坡著名的西湖诗: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另外有两首诗歌,查不出作者,不过都是咏西湖的诗作,其一是这样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黯然收。
可叹潜龙无天日,明年荷花开依旧。
另一首如下:
年年换肖如走马,家中无猪雪满架。
江心钓月人迷渡,山头追日鹤衔霞。
沉舟背岸结草庐,入眠向壁说梦话。
忽觉水面生胡尘,释氏片心笑拈花。
在白居易的诗作旁边,能看见题着“白堤”两个字,在苏东坡的诗作旁边题着“苏堤”,都是陈老师的笔迹。而在后一首诗作旁边则题着“楼外楼”,却不是陈老师的笔迹。再往下翻去,是一整张木刻西湖图,古人的地图虽然不好看,但比现在的示意图具体。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南北走向的苏堤和东西走向的白堤了,跟现在的景观位置相差不大。令人吃惊的是楼外楼,所在位置跟今天的大不一样。我不知道今天的楼外楼在这本稿本写作的时代叫做什么,但是很显然,古地图上的这座楼原来是在湖心岛和阮公墩之间,现在则成了西湖水域的一部分。-----特色客栈,特色住宿尽在程途旅游网------
虽然无法弄清楚古地图中存在的疑问,但是很显然,诗歌与地图是统一的,有莫大的关系。那么,最后一首诗跟地图有什么关联呢?如果说这两首同样不署名的诗歌,前一首还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是在抒发南宋国灭的感慨,那么后一首究竟在写什么呢?现在看来,都是跟西湖有关,然而诗中却出现“江心”一词,为什么不是“湖心”呢?根据我没有学到家的专业知识,“释氏片心笑拈花”,应该是在使用“如来拈花,迦叶微笑”的典故,可能是在暗示,这首诗就像如来手中的花,可是理解它的迦叶会是谁呢?
书到用时方恨少,果不其然。我只好向电脑求助。利用网络,搜索来搜索去,白居易和苏东坡的两首诗歌要么是翻译解答,要么是介绍作者和诗篇,除了告诉我我已经知道的,比如说白堤和苏堤分别是白居易和苏东坡在杭州一带任地方官时疏浚西湖的遗迹,其他就千篇一律地复制来复制去,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第三首诗倒是有点收获。主要是搜出了一些典故,比如说第一句诗就是把“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和“金陵王气黯然收”合在一处,更加确定了是在抒发灭国之思,这个国自然是南宋了。如果说是指吴越国的话,那就没有必要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了。更何况,如果这四首诗歌是按照时间来排列的,那么由唐到北宋,再到南宋,是很合理的,换成吴越国就乱了。再说,在七世纪前期,西湖还是杭州湾的一部分,后来靠临近钱塘江的一面被阻塞,才慢慢由咸水湾变成淡水湖,到南宋得到长足发展。
搜到第四首诗歌的时候,跳出来的界面果然跟我想的一样,所以我也没有太失望。本来这首诗歌不像前面三首,有具体的地点可以依循,有确切的意思可以立论。一边读下来,感觉是懂了,其实什么头绪也没有。按照整个诗歌录入的时间顺序,这首诗歌最早是南宋写的,并且要晚于写“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的时代。如果再加进第三首诗歌表达的亡国之痛,那么这首诗歌应该作于南宋灭国期间或者之后。诗中引用了佛典,是跟南宋朱熹等学者引佛道入儒的理学思想是一致的,由此可见,最有可能的作者是经历过南宋灭亡的宋人,那他到底想表达什么呢?(感谢来自程途网的网友提供!)
本文章由程途网(www.chengtoo.com)官方整理提供!
关注微博:weibo.com/chengtoo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