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力感[网摘]
按照塞利格曼等人的观点,无力感的产生主要经历以下过程:
(1)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
(2)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即无论自己如何反应,都和结果没有关系,结果都是失败;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即在以后的行为中,无论自己努力与否也都将面临失败的结果。
(4)产生无力感。无力感产生后表现出对认知、动机和情绪三种心理成分的破坏作用。
在认知上,产生个体行为与结果之间无相依关系的期望,即“结果不可控”、失败无法避免的认知和期待。
在动机上,放弃反应,不做尝试,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敢兴趣。
在情绪上,变得冷漠和抑郁
“无力感的人”在失败后,总是在失败的原因上思前想后,纠缠不清,不能自拔;而“掌握定向的人”(即以掌握能力,体验生命为动力的人)失败以后关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失败为契机。
“无力感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获得成功。因此,什么也不做会使他们感觉更好,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他们就可以将失败归因于没有尝试,那样就不用归因于自己是个笨蛋了。(人会把自己心理不舒服的体验看的很重,非要摆脱不可,结果反而自增痛苦。接受自己的感觉,适当的自嘲,开自己的玩笑。换一个眼光来看待事情,就不会把体验看得过重了。)
(1)获得“结果是不可控的”失败体验;
(2)产生“结果不可控”的认知,即无论自己如何反应,都和结果没有关系,结果都是失败;
(3)形成“将来结果也不可控”的期待,即在以后的行为中,无论自己努力与否也都将面临失败的结果。
(4)产生无力感。无力感产生后表现出对认知、动机和情绪三种心理成分的破坏作用。
在认知上,产生个体行为与结果之间无相依关系的期望,即“结果不可控”、失败无法避免的认知和期待。
在动机上,放弃反应,不做尝试,消极被动,对什么都不敢兴趣。
在情绪上,变得冷漠和抑郁
“无力感的人”在失败后,总是在失败的原因上思前想后,纠缠不清,不能自拔;而“掌握定向的人”(即以掌握能力,体验生命为动力的人)失败以后关注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失败为契机。
“无力感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无法获得成功。因此,什么也不做会使他们感觉更好,因为如果他们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他们就可以将失败归因于没有尝试,那样就不用归因于自己是个笨蛋了。(人会把自己心理不舒服的体验看的很重,非要摆脱不可,结果反而自增痛苦。接受自己的感觉,适当的自嘲,开自己的玩笑。换一个眼光来看待事情,就不会把体验看得过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