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精品!>台州话密码———台州方言本字考究<丘井唐原创>第一辑
第一辑 新浪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bc0fe80100uo8f.html
注意:<本文以台州府黄岩县下乡话为准(今台州市椒江区南部与路桥区)>
台州话是上古余韵,中古遗音,近古留声 ~ ~ ~
台州话乃是现存最最古老、最最纯正的汉语之一。台州话大量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许多可以直接上溯到先秦时期,因此要探究出台州话的“本字”必须要精通古汉语,在探究时必须大量地引经据典。正是因为台州话太“古老”,且是口语,没有文字记录,导致了大部分台州人不知道自己说的话究竟是哪几个字,进而最终导致了台州话的本字难以探究。再说台州话以口头相传,经历了千岁之世,导致部分词汇发生讹音,与本字严重不符,这样探究的难度就进一步增加了。
(“讹音”举例:最著名的要数“百劫尽销”了,这句话是台州人在遇到不好的事后必说的话,与北方人在打喷嚏后吐口水的行为类似,用于口头消灾。可是在椒江区,这句话的发音竟然变成了“p jie qin sang”,严重地背离了本字的发音,导致当地几乎没人知道“p jie qin sang”的意思是“百劫尽销”,可是人们照样一代代地用下去。然而在黄岩区,情况并不如此,其发音基本没有出现这种背离实际的状况。“百劫尽销”一词是台州地区的专用流行语,其他地方几乎不这么用。根据我的推测,“百劫尽销”一词最早是在台州古代城市里被使用的,而黄岩区的城区则正是旧时的黄岩县的县城,椒江区当时只是黄岩县东北部的乡下而已。本来城市里的流行语渐渐地流传到农村地区,在流传过程中,不小心出现了讹音,结果“百劫尽销”一词在到达椒江地区后就变成了“p jie qin sang”。因为没人去追究这句话的本字,导致了错误的发音一代代地流传了下去,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此中之究竟。)
以下本字是我根据其他文献、别人的文章和自己的不专业的研究和推测而作出的。我排除了其他文献文章中错误的观点,又加入本人在平时探究出来的观点。可能仍然存在错误之处,请各位见谅。我尽量以业余的身份做专业的贡献。
对于有些存在严重争议的词汇,我这里不会列出。比如:“tian niang”,释为“明天”,对于其本字,我个人倾向于“天亮”。“tian liang”经过台州话里特有的连读,就可以变成“tian niang”,即将“liang”的“l”忽略,把“tian”末尾的“n”与“iang”连读,发音就成了“niang”。而“天亮”一词可以指今天之后(即不包括今天的天亮)的天亮,即明天的天亮,转而衍变成“明天”的代名词。有人认为是“听亮”,但我查不到这个词汇,应该是错误的。说到底“tian liang”的本字究竟为何,我的看法究竟对不对,“听亮”一说到底正确与否,仍是个未知的问题。所以对于类似的有争议的词汇,原则上不会录入。
(注意:由于本人不懂注音,本文中的注音都是大体上的读音,是不准确的,且不注明声调与轻重缓急。如果用普通话的规则去念的话,所得到的发音与台州话绝对是两码事。且台州话内部不同区域的口音发音声调也有不同,这里全以”台州府黄岩县下乡话”为准)
尔:你。在普通话中,“尔,耳(耳朵),儿,二,而”等的发音都变成了“er”,但是在台州话里,仍然很好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发音类似于“ng”(这几个字的声调是不一样的)“二”的发音则有两种,一为上面那个发音,二为“ni”。(一些懂点诗的人会告诉你,“儿”应该读“ní”,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你读出来的发音仍然是普通话的发音,而不是古代的发音,读成“ni”仅仅是接近古代发音而已。普通话好比是克隆羊,世上原本没有克隆羊,它是在现有羊的基础上人造的,普通话也是如此。普通话是最最现代的汉语,比民国时期、现在台湾所使用的“国语”还现代,因此与古汉语之间的隔阂比任何一种汉语都来的大)台州话中的“二”的两种发音,非常值得学者去研究,这里边的变迁过程与并存的现象,很可能包含了一些不为所知的秘密。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读到“乌衣巷口夕阳斜”时,懂点诗的人会提醒你,这个“斜”应该念“xiá”。 孰知这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台州话里,不仅只有“斜”字念xia,还有“麻韵”里的爷ya,椰ya,茄qia等等,再如“马韵”里的者jia,写xia,野ya,姐jia,等等。凡此种种,证明这台州话对古汉语发音的保存力度是十分大的,而光是运用普通话是无法体会到唐诗的韵律的。(至于古汉语中的入声,台州话保留得更为完整)
既然上面聊到了古代的韵律,不得不提的是台州话对“ing”和“in”韵母的保存贡献。在普通话里大量的存在韵母“en”和“eng”,而在台州话里这两个韵母的字则相对比较少,只有云、问、文、坟、温等字,数量不太多。更为多见的是,“ing”和“in”大量地“取代”了“en”和“eng”。举例说明一下:争jīng,成xíng,声xīng,贞jīn,蒸jīng,寻xín,人nín,任nín,真jīn,沉jin(阳平),等等。而在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读到“庚”“真”“蒸”等韵的诗,我们的普通话会出现韵律失调的现象。比如:“庚”韵中,以“eng”为韵母的“声成争铮”等字,与以“ing”为韵母的“行平京倾”之间,读起来明显是不押韵的,缺乏韵律感(只有自欺欺人的人才会说有韵律感)。但如果你尝试用台州话去读,很多声律不协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台州话并非完全符合唐代的韵律,它并不完完全全是唐朝话,仅仅是保留了一部分而已。比如“生”字,念为“shang(标得很不准,见谅)”,与“庚”韵里的其他字并不协调。但是这一点并不能推翻我以上的观点。因为台州话的发音遗传自不同的时代,有些遗传自上古,有些遗传自中古,有些遗传自近古,有些来源于其他地方的方言,有些来源于佛教道教(其词汇也是如此,所以我才说:“要探究出台州话的“本字”必须要精通古汉语,在探究时必须引经据典。“)。正由于此,台州不可能完整地保留某一时期的完部,只能是零零碎碎地这里拿一点,那里取一些。博学之士才能研究清楚台州话,我虽不才,亦愿献驽马之劳。(现在由于普通话的冲击,导致了一些非常用的词汇被人们错误的使用成“en”和“eng”。但在原则上讲,正宗的台州话并非如此,“ing”和“in”才是主流和正宗的)。
老安、老安人:意为“老婆”,音为“lao ye ning”, 。宋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 举例:“尔几时讨老安也?”,释为“你什么时候娶老婆啊?”其中“也”,音为ya。
新妇: (xin55fu51) 台州人称新娘为“新妇”。古人也用“新妇”来称呼新娘。如“若使新妇得参军,五儿也不啻如此。”(《世说新语》)中的“新妇”,指的就是“新娘”。 在台州方言里, “ 新妇”的意思大概有三种, 其一指新嫁娘。台州有“ 望新妇娘闹同房”的风俗。这种说法早在《战国策• 卫》里已有, 如“ 卫人迎新妇。”焦延寿《易林》四《同人》三《涣》“ 娶于姜吕, 驾迎新妇。”其二指儿媳妇。在汉朝时已常见这种用法。《后汉书• 周郁妻传》“ 郁骄淫轻躁, 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阿曰‘新妇, 贤女者, 当以道匡夫。”, 其三指妻子。如“ 我新妇三十二岁。”这种用法可见于《孔雀东南飞》“ 举言谓新妇, 硬咽不得语。”描写了焦仲卿对其妻刘兰芝说话时的情形。“新妇”的另一个叫法“新妇xiang”,据我猜测,可能是“新妇娘”。
畀:音为b,释为“给、把”。
箸:音为zi,筷子。举例:“尔畀个几双箸洗洗过”,释为“你把这几双筷子洗一下”。
正是:音为jin si ,释为“是的,没错,的确是”,台州方言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
举例:“尔昨日作业写好啊?”“正是。”(“你昨天作业写好了吗?”“是的。”)
之故:释为“……的原因,因为……”;用法为:“(原因)+之故”。
哪怕台州话讲的再烂的人,也不会说“因为什么什么”,只会说“什么什么之故”。我妈不会讲普通话,一次对一个外地人讲“什么什么之故”,结果那人任是听不懂。“之故”一词究竟是古语,也难怪现代人不懂
举例:1.“尔之故”,释为“都怪你,你的缘故,都是你的原因。”
2.“人之故”,意思大概等同于现在的流行语“人品问题”,释为“人的缘故”,一般含贬义。
:音为xiao,“休要”二字的合意,释为不要、不。(此字打不出,原文地址http://www.zdic.net/zd/zi3/ZdicF0ZdicA0Zdic8FZdic95.htm)
几时:什么时候。 举例:“尔几时来?”“后日来。”(释为“你什么时候来?”,“后天来。”)
物什:释为“东西”,音为me si。
囥:kang,藏。 举例:“囥物什”,释为“把东西藏起来,把东西放好”。
后生、后生人:对年轻人的称呼。
忖:想,思考。举例:“囥肚里忖”,释为“放在肚子里想“。
亦弗…亦弗:音为I fe,释为“既不…又不”。 举例:“尔儿亦弗读书,亦弗寻工作,到底忖嘎姆?”,释为“你儿子既不读书,又不找工作,到底想什么?”“嘎姆”,释为“什么”,本字难考。
天诛:音为tian ju ,天谴。一般用法与普通话里的“妈的”或“见鬼”等等类似。
天诛囡、天诛儿:可以释为“天杀的女儿,天杀的儿子”,父母对子女的爱昵之语或气愤之语。举例:“个天诛囡尤调皮,畀我物什囥寻弗着奥”,释为“这天诛囡很调皮,把我的东西藏不见了”。
无数、无计树:很多。
长久:表示时间之长。举例:“我望尔两个非长久”,释为“我看你们两个(在一起)不会多久(就要分手)。
魂灵:灵魂。 举例:“魂灵集噶无丂!”(“魂跑哪里去了!”)(噶无,本字难考,只知释为“哪里”。丂,可能是语气词,或者是“开哦”的合音字。开,释为“去”;哦,语气词)
还早矣:音为wa zao yi,释为还早着呢。 举例:“比赛几时开始?”“无开始,还早矣。”(无,音为m)(“比赛啥时开始?”“还没开始,还早着呢”)
娭:音为xi,释为“玩,游玩”。《安世房中歌》:“神来宴娭,庶几是听。”
举例:娭娭开,xī xì kei,玩去。
若个:lou gei,哪个。举例:“个两只桃,尔要若个?”,释为“这两个桃子,你要哪个?”
中意:喜欢,垂青。举例:“尔中意若个大娘?”,释为“你喜欢哪一个女孩?”
大娘:音为du niang,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姑娘”。
大娘精:对调皮、古灵精怪的姑娘的称呼。
寻死:xin si,找死。举例:“尔寻死啊?”,释为“你找死啊?”
蟢:蜘蛛。
蟢网窠:xi mang ku,蜘蛛网。
鸟窠:diao ku,鸟巢。
老臊胡、老臊:络腮胡须,或络腮胡须的人。《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 释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
夜弗休:深夜不安寝者。举例:“个天诛囡,夜弗休,望电视望到几时?”,释为“这天诛囡,夜里无休无止,要看电视看到什么时候啊?”
尤:yo,很,程度副词。 举例:“尤好”,释为很好。“尤问”,yo men,释为“一再问,费心地问”;“尤恶心”,yo ou xin,很恶心。
晏 :晚。举例:“今日晴,日头晏弗落的猛”,释为“今天是晴天,白天久久暗不下来。”
寻:音为xin,找。
讨信:打听信息。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我做媒婆甚艰辛,寻趁;有个新郎要求亲,最紧;咱们只得便忙奔,讨信。”
落雨:下雨。
衣裳:衣服。
早时,早番:以前。
挈: (qie51) 《古代汉语》对它的解释是:“提,拎。”《说文》:“挈,县持也。”“挈”在古语中算是较常见的动词。如:夫罪者,非效 ,壶酱 耳,可怀挟提以挈之齐者。——《战国策.东周策》台州方言中表示“提,拎”也用【 】(qie51),比如“【 】(qie51)牢”,“【 】(qie51)住”。用“挈”作为台州方言中【 】(qie51)的字形,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众生:本义泛指人类和一切动物。《礼记, 祭义》“ 众生必死。”台州方言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常作骂人话。如“ 众生勿如。”《庄子• 德充符》“ 受命于天, 惟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众”俗读如终音。《广韵》“ 众, 职戎切。”《水浒传》第三十回“ 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 。
壮:胖。 举例:“老壮”,胖子;“尤壮”,很胖。
猫胡大虫:mao wu da jiong老虎。
偷针: tou jin,泪腺肿胀,针眼。 台州谚语云:“生偷针,无良心”,shang tou jin ,mu liang xin。
眼泪星:眼泪珠子。泪,音为li。
念糊排调:胡说八道。
起头:起先。
板扎:结实,健壮。
困、困觉:睡觉。
纸鹞:风筝。
胡梯:扶梯,楼梯。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雍氏女》:“若会宴亲戚,则椅桌杯盘,悉如有人持携,从胡梯而下。”
徛:站。《广韵》:“徛,立也。”
踞:跪。《说文》:“踞,蹲也。”
跍:蹲。
啜:吃。举例:“啜饭”,吃饭;“啜酒”,喝酒。
蜕:去毛(皮)。 举例:“蜕鸭毛”,tei ai mao ,去掉鸭毛。
沏:倒(开水,茶等)。举例:“茶沏点起来”,释为“开水倒点来“。
捽: 用手抓。
捺 :ne,用手按。
捋 :luo,用手捋取。
撮 :用手抓取。
扼: 折断。举例;“个小猢狲把箸扼断奥”,释为“这小孩子把筷子折断了”。
“奥”,语气词,我怀疑它是“哦啊”的和音
斫: 砍。(因拔刀斫前奏案。——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汰:da, 漂洗(衣服)。举例:“汰衣裳”,漂洗衣服。
衔:hai, 挤(进)。举例:“死衔衔进开咳”,释为“硬是挤进去”。“咳”,语气词。
沥: 用手绞(水)。
烊:融化。
着:音为jie,穿(衣服)。
学堂:学校。
触霉头:倒霉、碰钉子。
自来火:z lei hu,火柴。
创心:痛心,无奈语。
宿:住,过夜。举例:“我儿在屋里宿一夜,转日白走转外面开。”释为“我儿子在家里住一晚上,第二天久回到外面去。”
瘪死死:无精打采。
挈花头:出歪主意。
打划泅:游泳。
人客:即客人。台州方言中存在很多倒装的词汇。
颊面:即面颊。
街市:集市,定期举行。
街市日:音为ga si ning,举办街市的日子。
落街:逛街市。
附:自创古绝几首,纯粹用台州话。
台州话杂咏
(其一)
儿爷做生意,走出无数年。(一老人:我儿子去做生意,去外面很多年了)
长年望弗着,几时讨老安?(多年来一直看不到人影,什么时候才娶媳妇啊?)
(其二)
儿囡要走转,屋里无像样。(一老太太:儿子女儿快要回来了,家里乱,看着很不像话)
买来一堆头,囥无世界囥。(孩子买回来一堆东西,放都没地方放)
(其三)
亦弗忖娭开,亦弗啜脚爪。(害羞的小孩牵着奶奶的衣服~既不是想玩去,又不是想吃爪子)
尤问小猢狲,“口燥茶茶要!”(一再问小孩子,他才回答:“口干,想喝开水。”)
(其四)
昨日无揩晏,黑落心弗急。(昨天日色不容易晚,天慢慢黑下来,心也不会觉得急)
今日天无晏,落雨落弗息。(今天还没到晚呢,就下雨下个不停)
(其五)
一个天诛囡,一个大娘精。(我的两个女儿,都很调皮,古灵精怪,怕是嫁不出去呢)
若个先嫁出,嫁出眼泪星。(哪个先嫁出去呢?等到真要嫁了,我却要眼泪星星了吧?)
(其六)
读作读书糊,望作盲眦眼。(妈妈叽咕道:你读书读成书呆子,看书看成花子)
学堂无人管,衣裳着几件?(你在学校里没人管着你,不知天冷天热衣服都穿几件了?)
(其七)
“新妇讨劳伐?尔儿人弗细。”(两很久不见的老太太相遇:“媳妇娶了没?你儿子不小了啊)
“望望非长久,小人三四岁。(“看看感觉结婚到现在没过多久,不觉间小孩都三四岁了)
(其八)
外头花无数,到晏落作雨。(外面很多花花草草的,可惜一天到晚都在下雨)
娭娭无得娭,的是天之故!(玩都没得玩,都是天的缘故啊!)
(其九)
自己听错听,怨我弗识路。(自己听错了我的话,还来说我不认得路,装懂)
其实无相干,还作我之故。(其实与我没什么关系,你还算作我的过错,哎,冤!)
注意:<本文以台州府黄岩县下乡话为准(今台州市椒江区南部与路桥区)>
台州话是上古余韵,中古遗音,近古留声 ~ ~ ~
台州话乃是现存最最古老、最最纯正的汉语之一。台州话大量地保留了古代汉语,许多可以直接上溯到先秦时期,因此要探究出台州话的“本字”必须要精通古汉语,在探究时必须大量地引经据典。正是因为台州话太“古老”,且是口语,没有文字记录,导致了大部分台州人不知道自己说的话究竟是哪几个字,进而最终导致了台州话的本字难以探究。再说台州话以口头相传,经历了千岁之世,导致部分词汇发生讹音,与本字严重不符,这样探究的难度就进一步增加了。
(“讹音”举例:最著名的要数“百劫尽销”了,这句话是台州人在遇到不好的事后必说的话,与北方人在打喷嚏后吐口水的行为类似,用于口头消灾。可是在椒江区,这句话的发音竟然变成了“p jie qin sang”,严重地背离了本字的发音,导致当地几乎没人知道“p jie qin sang”的意思是“百劫尽销”,可是人们照样一代代地用下去。然而在黄岩区,情况并不如此,其发音基本没有出现这种背离实际的状况。“百劫尽销”一词是台州地区的专用流行语,其他地方几乎不这么用。根据我的推测,“百劫尽销”一词最早是在台州古代城市里被使用的,而黄岩区的城区则正是旧时的黄岩县的县城,椒江区当时只是黄岩县东北部的乡下而已。本来城市里的流行语渐渐地流传到农村地区,在流传过程中,不小心出现了讹音,结果“百劫尽销”一词在到达椒江地区后就变成了“p jie qin sang”。因为没人去追究这句话的本字,导致了错误的发音一代代地流传了下去,至今很少有人知道此中之究竟。)
以下本字是我根据其他文献、别人的文章和自己的不专业的研究和推测而作出的。我排除了其他文献文章中错误的观点,又加入本人在平时探究出来的观点。可能仍然存在错误之处,请各位见谅。我尽量以业余的身份做专业的贡献。
对于有些存在严重争议的词汇,我这里不会列出。比如:“tian niang”,释为“明天”,对于其本字,我个人倾向于“天亮”。“tian liang”经过台州话里特有的连读,就可以变成“tian niang”,即将“liang”的“l”忽略,把“tian”末尾的“n”与“iang”连读,发音就成了“niang”。而“天亮”一词可以指今天之后(即不包括今天的天亮)的天亮,即明天的天亮,转而衍变成“明天”的代名词。有人认为是“听亮”,但我查不到这个词汇,应该是错误的。说到底“tian liang”的本字究竟为何,我的看法究竟对不对,“听亮”一说到底正确与否,仍是个未知的问题。所以对于类似的有争议的词汇,原则上不会录入。
(注意:由于本人不懂注音,本文中的注音都是大体上的读音,是不准确的,且不注明声调与轻重缓急。如果用普通话的规则去念的话,所得到的发音与台州话绝对是两码事。且台州话内部不同区域的口音发音声调也有不同,这里全以”台州府黄岩县下乡话”为准)
尔:你。在普通话中,“尔,耳(耳朵),儿,二,而”等的发音都变成了“er”,但是在台州话里,仍然很好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发音类似于“ng”(这几个字的声调是不一样的)“二”的发音则有两种,一为上面那个发音,二为“ni”。(一些懂点诗的人会告诉你,“儿”应该读“ní”,这种说法似是而非,因为你读出来的发音仍然是普通话的发音,而不是古代的发音,读成“ni”仅仅是接近古代发音而已。普通话好比是克隆羊,世上原本没有克隆羊,它是在现有羊的基础上人造的,普通话也是如此。普通话是最最现代的汉语,比民国时期、现在台湾所使用的“国语”还现代,因此与古汉语之间的隔阂比任何一种汉语都来的大)台州话中的“二”的两种发音,非常值得学者去研究,这里边的变迁过程与并存的现象,很可能包含了一些不为所知的秘密。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读到“乌衣巷口夕阳斜”时,懂点诗的人会提醒你,这个“斜”应该念“xiá”。 孰知这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台州话里,不仅只有“斜”字念xia,还有“麻韵”里的爷ya,椰ya,茄qia等等,再如“马韵”里的者jia,写xia,野ya,姐jia,等等。凡此种种,证明这台州话对古汉语发音的保存力度是十分大的,而光是运用普通话是无法体会到唐诗的韵律的。(至于古汉语中的入声,台州话保留得更为完整)
既然上面聊到了古代的韵律,不得不提的是台州话对“ing”和“in”韵母的保存贡献。在普通话里大量的存在韵母“en”和“eng”,而在台州话里这两个韵母的字则相对比较少,只有云、问、文、坟、温等字,数量不太多。更为多见的是,“ing”和“in”大量地“取代”了“en”和“eng”。举例说明一下:争jīng,成xíng,声xīng,贞jīn,蒸jīng,寻xín,人nín,任nín,真jīn,沉jin(阳平),等等。而在我们读古诗的时候,读到“庚”“真”“蒸”等韵的诗,我们的普通话会出现韵律失调的现象。比如:“庚”韵中,以“eng”为韵母的“声成争铮”等字,与以“ing”为韵母的“行平京倾”之间,读起来明显是不押韵的,缺乏韵律感(只有自欺欺人的人才会说有韵律感)。但如果你尝试用台州话去读,很多声律不协调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当然,台州话并非完全符合唐代的韵律,它并不完完全全是唐朝话,仅仅是保留了一部分而已。比如“生”字,念为“shang(标得很不准,见谅)”,与“庚”韵里的其他字并不协调。但是这一点并不能推翻我以上的观点。因为台州话的发音遗传自不同的时代,有些遗传自上古,有些遗传自中古,有些遗传自近古,有些来源于其他地方的方言,有些来源于佛教道教(其词汇也是如此,所以我才说:“要探究出台州话的“本字”必须要精通古汉语,在探究时必须引经据典。“)。正由于此,台州不可能完整地保留某一时期的完部,只能是零零碎碎地这里拿一点,那里取一些。博学之士才能研究清楚台州话,我虽不才,亦愿献驽马之劳。(现在由于普通话的冲击,导致了一些非常用的词汇被人们错误的使用成“en”和“eng”。但在原则上讲,正宗的台州话并非如此,“ing”和“in”才是主流和正宗的)。
老安、老安人:意为“老婆”,音为“lao ye ning”, 。宋代自朝奉郎以上,其妻封安人。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 举例:“尔几时讨老安也?”,释为“你什么时候娶老婆啊?”其中“也”,音为ya。
新妇: (xin55fu51) 台州人称新娘为“新妇”。古人也用“新妇”来称呼新娘。如“若使新妇得参军,五儿也不啻如此。”(《世说新语》)中的“新妇”,指的就是“新娘”。 在台州方言里, “ 新妇”的意思大概有三种, 其一指新嫁娘。台州有“ 望新妇娘闹同房”的风俗。这种说法早在《战国策• 卫》里已有, 如“ 卫人迎新妇。”焦延寿《易林》四《同人》三《涣》“ 娶于姜吕, 驾迎新妇。”其二指儿媳妇。在汉朝时已常见这种用法。《后汉书• 周郁妻传》“ 郁骄淫轻躁, 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阿曰‘新妇, 贤女者, 当以道匡夫。”, 其三指妻子。如“ 我新妇三十二岁。”这种用法可见于《孔雀东南飞》“ 举言谓新妇, 硬咽不得语。”描写了焦仲卿对其妻刘兰芝说话时的情形。“新妇”的另一个叫法“新妇xiang”,据我猜测,可能是“新妇娘”。
畀:音为b,释为“给、把”。
箸:音为zi,筷子。举例:“尔畀个几双箸洗洗过”,释为“你把这几双筷子洗一下”。
正是:音为jin si ,释为“是的,没错,的确是”,台州方言中最常用的词汇之一。
举例:“尔昨日作业写好啊?”“正是。”(“你昨天作业写好了吗?”“是的。”)
之故:释为“……的原因,因为……”;用法为:“(原因)+之故”。
哪怕台州话讲的再烂的人,也不会说“因为什么什么”,只会说“什么什么之故”。我妈不会讲普通话,一次对一个外地人讲“什么什么之故”,结果那人任是听不懂。“之故”一词究竟是古语,也难怪现代人不懂
举例:1.“尔之故”,释为“都怪你,你的缘故,都是你的原因。”
2.“人之故”,意思大概等同于现在的流行语“人品问题”,释为“人的缘故”,一般含贬义。
:音为xiao,“休要”二字的合意,释为不要、不。(此字打不出,原文地址http://www.zdic.net/zd/zi3/ZdicF0ZdicA0Zdic8FZdic95.htm)
几时:什么时候。 举例:“尔几时来?”“后日来。”(释为“你什么时候来?”,“后天来。”)
物什:释为“东西”,音为me si。
囥:kang,藏。 举例:“囥物什”,释为“把东西藏起来,把东西放好”。
后生、后生人:对年轻人的称呼。
忖:想,思考。举例:“囥肚里忖”,释为“放在肚子里想“。
亦弗…亦弗:音为I fe,释为“既不…又不”。 举例:“尔儿亦弗读书,亦弗寻工作,到底忖嘎姆?”,释为“你儿子既不读书,又不找工作,到底想什么?”“嘎姆”,释为“什么”,本字难考。
天诛:音为tian ju ,天谴。一般用法与普通话里的“妈的”或“见鬼”等等类似。
天诛囡、天诛儿:可以释为“天杀的女儿,天杀的儿子”,父母对子女的爱昵之语或气愤之语。举例:“个天诛囡尤调皮,畀我物什囥寻弗着奥”,释为“这天诛囡很调皮,把我的东西藏不见了”。
无数、无计树:很多。
长久:表示时间之长。举例:“我望尔两个非长久”,释为“我看你们两个(在一起)不会多久(就要分手)。
魂灵:灵魂。 举例:“魂灵集噶无丂!”(“魂跑哪里去了!”)(噶无,本字难考,只知释为“哪里”。丂,可能是语气词,或者是“开哦”的合音字。开,释为“去”;哦,语气词)
还早矣:音为wa zao yi,释为还早着呢。 举例:“比赛几时开始?”“无开始,还早矣。”(无,音为m)(“比赛啥时开始?”“还没开始,还早着呢”)
娭:音为xi,释为“玩,游玩”。《安世房中歌》:“神来宴娭,庶几是听。”
举例:娭娭开,xī xì kei,玩去。
若个:lou gei,哪个。举例:“个两只桃,尔要若个?”,释为“这两个桃子,你要哪个?”
中意:喜欢,垂青。举例:“尔中意若个大娘?”,释为“你喜欢哪一个女孩?”
大娘:音为du niang,相当于普通话里的“姑娘”。
大娘精:对调皮、古灵精怪的姑娘的称呼。
寻死:xin si,找死。举例:“尔寻死啊?”,释为“你找死啊?”
蟢:蜘蛛。
蟢网窠:xi mang ku,蜘蛛网。
鸟窠:diao ku,鸟巢。
老臊胡、老臊:络腮胡须,或络腮胡须的人。《五灯会元·龙潭信禅师法嗣·德山宣鉴禅师》:“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 释迦老子是乾屎橛, 文殊、普贤是担屎汉。”本指多须髯的胡人,后泛称络腮胡须。
夜弗休:深夜不安寝者。举例:“个天诛囡,夜弗休,望电视望到几时?”,释为“这天诛囡,夜里无休无止,要看电视看到什么时候啊?”
尤:yo,很,程度副词。 举例:“尤好”,释为很好。“尤问”,yo men,释为“一再问,费心地问”;“尤恶心”,yo ou xin,很恶心。
晏 :晚。举例:“今日晴,日头晏弗落的猛”,释为“今天是晴天,白天久久暗不下来。”
寻:音为xin,找。
讨信:打听信息。 明 高明 《琵琶记·丞相教女》:“我做媒婆甚艰辛,寻趁;有个新郎要求亲,最紧;咱们只得便忙奔,讨信。”
落雨:下雨。
衣裳:衣服。
早时,早番:以前。
挈: (qie51) 《古代汉语》对它的解释是:“提,拎。”《说文》:“挈,县持也。”“挈”在古语中算是较常见的动词。如:夫罪者,非效 ,壶酱 耳,可怀挟提以挈之齐者。——《战国策.东周策》台州方言中表示“提,拎”也用【 】(qie51),比如“【 】(qie51)牢”,“【 】(qie51)住”。用“挈”作为台州方言中【 】(qie51)的字形,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众生:本义泛指人类和一切动物。《礼记, 祭义》“ 众生必死。”台州方言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常作骂人话。如“ 众生勿如。”《庄子• 德充符》“ 受命于天, 惟舜独也正。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众”俗读如终音。《广韵》“ 众, 职戎切。”《水浒传》第三十回“ 常言道‘众生好度人难度”, 。
壮:胖。 举例:“老壮”,胖子;“尤壮”,很胖。
猫胡大虫:mao wu da jiong老虎。
偷针: tou jin,泪腺肿胀,针眼。 台州谚语云:“生偷针,无良心”,shang tou jin ,mu liang xin。
眼泪星:眼泪珠子。泪,音为li。
念糊排调:胡说八道。
起头:起先。
板扎:结实,健壮。
困、困觉:睡觉。
纸鹞:风筝。
胡梯:扶梯,楼梯。 宋 洪迈 《夷坚志补·雍氏女》:“若会宴亲戚,则椅桌杯盘,悉如有人持携,从胡梯而下。”
徛:站。《广韵》:“徛,立也。”
踞:跪。《说文》:“踞,蹲也。”
跍:蹲。
啜:吃。举例:“啜饭”,吃饭;“啜酒”,喝酒。
蜕:去毛(皮)。 举例:“蜕鸭毛”,tei ai mao ,去掉鸭毛。
沏:倒(开水,茶等)。举例:“茶沏点起来”,释为“开水倒点来“。
捽: 用手抓。
捺 :ne,用手按。
捋 :luo,用手捋取。
撮 :用手抓取。
扼: 折断。举例;“个小猢狲把箸扼断奥”,释为“这小孩子把筷子折断了”。
“奥”,语气词,我怀疑它是“哦啊”的和音
斫: 砍。(因拔刀斫前奏案。——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汰:da, 漂洗(衣服)。举例:“汰衣裳”,漂洗衣服。
衔:hai, 挤(进)。举例:“死衔衔进开咳”,释为“硬是挤进去”。“咳”,语气词。
沥: 用手绞(水)。
烊:融化。
着:音为jie,穿(衣服)。
学堂:学校。
触霉头:倒霉、碰钉子。
自来火:z lei hu,火柴。
创心:痛心,无奈语。
宿:住,过夜。举例:“我儿在屋里宿一夜,转日白走转外面开。”释为“我儿子在家里住一晚上,第二天久回到外面去。”
瘪死死:无精打采。
挈花头:出歪主意。
打划泅:游泳。
人客:即客人。台州方言中存在很多倒装的词汇。
颊面:即面颊。
街市:集市,定期举行。
街市日:音为ga si ning,举办街市的日子。
落街:逛街市。
附:自创古绝几首,纯粹用台州话。
台州话杂咏
(其一)
儿爷做生意,走出无数年。(一老人:我儿子去做生意,去外面很多年了)
长年望弗着,几时讨老安?(多年来一直看不到人影,什么时候才娶媳妇啊?)
(其二)
儿囡要走转,屋里无像样。(一老太太:儿子女儿快要回来了,家里乱,看着很不像话)
买来一堆头,囥无世界囥。(孩子买回来一堆东西,放都没地方放)
(其三)
亦弗忖娭开,亦弗啜脚爪。(害羞的小孩牵着奶奶的衣服~既不是想玩去,又不是想吃爪子)
尤问小猢狲,“口燥茶茶要!”(一再问小孩子,他才回答:“口干,想喝开水。”)
(其四)
昨日无揩晏,黑落心弗急。(昨天日色不容易晚,天慢慢黑下来,心也不会觉得急)
今日天无晏,落雨落弗息。(今天还没到晚呢,就下雨下个不停)
(其五)
一个天诛囡,一个大娘精。(我的两个女儿,都很调皮,古灵精怪,怕是嫁不出去呢)
若个先嫁出,嫁出眼泪星。(哪个先嫁出去呢?等到真要嫁了,我却要眼泪星星了吧?)
(其六)
读作读书糊,望作盲眦眼。(妈妈叽咕道:你读书读成书呆子,看书看成花子)
学堂无人管,衣裳着几件?(你在学校里没人管着你,不知天冷天热衣服都穿几件了?)
(其七)
“新妇讨劳伐?尔儿人弗细。”(两很久不见的老太太相遇:“媳妇娶了没?你儿子不小了啊)
“望望非长久,小人三四岁。(“看看感觉结婚到现在没过多久,不觉间小孩都三四岁了)
(其八)
外头花无数,到晏落作雨。(外面很多花花草草的,可惜一天到晚都在下雨)
娭娭无得娭,的是天之故!(玩都没得玩,都是天的缘故啊!)
(其九)
自己听错听,怨我弗识路。(自己听错了我的话,还来说我不认得路,装懂)
其实无相干,还作我之故。(其实与我没什么关系,你还算作我的过错,哎,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