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忙老师西夏学新著《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目录
2011年10月出版
《<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简介:
《同音背隐音义》是针对此前所称“《音同》(丁种本)背注”这个文献题名而拟定的正式书题。《同音》丁种本是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之一种(俄藏编号X1),该文献仅存前33页,是一个残本。《同音》丁种本是《同音》乙种本系统(新版)中的二个版本。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除两页序言以外,该文献每页正文的背面多有墨书小字注释文字,原来称为“背注”,我们现在改称“背隐音义”。虽然《同音背隐音义》这种著述形式在西夏文文献中比较罕见,但是其在六朝以降的汉文文献中却屡见不鲜,如《说文音隐》、《毛诗背隐义》等。由于这种“音义”类注释正好写在某个文献的背面与该字相对应的位置,故名之日“音隐”(或隐音)、“音义隐”(或隐音义)。韩小忙老师所著的《<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将《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客观地介绍出来,并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为学术界利用此文献提供基础材料。韩小忙老师所著的《<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首先对《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辨识,然后誊录出来,再进行夏汉对译。对《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揭示该文献的特点。本书将《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客观地介绍出来,并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为学术界利用此文献提供基础材料。
韩小忙 男,1963年生,陕西户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自愿赴塞北宁夏工作,先后就职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宁夏大学,从事考古、西夏研究多年。曾任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指导数届硕士研究生,开设西夏文课程。2001年入陕西师范大学师从著名西夏文专家李范文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西夏文正字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历史学类)。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七部(含合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
目录
壹.绪论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 开展研究的基本情况
三 主要参考的西夏文原始文献介绍
附表一:聂夫斯基摘录《同音背隐音义》材料统计
附表二:《夏汉字典》(修订本)遗漏《同音背隐音义》材料统计
贰.背隐音义的整理与研究
一 体例说明
二 整理与研究
㈠重唇音一品
重唇音独字
㈡轻唇音二品
轻唇音独字
㈢舌头音三品
舌头音独字
㈣舌上音四品
舌上音独字
㈤牙音五品
牙音独字
㈥齿头音六品
叁.结语
一 《同音背隐音义》的特点
㈠背隐音义的形式
㈡背隐音义的内容
二 《同音背隐音义》书名的拟定及其成书年代
㈠《同音背隐音义》书名的拟定
㈡《同音背隐音义》的成因及作者文化背景的推测
㈢《同音背隐音义》成书年代的推定
三 《同音背隐音义》的学术价值
㈠背隐音义与相关西夏文辞书
㈡背隐音义与西夏文字研究
肆.参考文献
一 西夏文原始文献(附研究成果)
二 其他文献
伍.附录:西夏文总索引
一 体例说明
二 左偏旁部首
三 左偏旁索引
陆.后记
《<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简介:
《同音背隐音义》是针对此前所称“《音同》(丁种本)背注”这个文献题名而拟定的正式书题。《同音》丁种本是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献之一种(俄藏编号X1),该文献仅存前33页,是一个残本。《同音》丁种本是《同音》乙种本系统(新版)中的二个版本。值得特别指出的是,除两页序言以外,该文献每页正文的背面多有墨书小字注释文字,原来称为“背注”,我们现在改称“背隐音义”。虽然《同音背隐音义》这种著述形式在西夏文文献中比较罕见,但是其在六朝以降的汉文文献中却屡见不鲜,如《说文音隐》、《毛诗背隐义》等。由于这种“音义”类注释正好写在某个文献的背面与该字相对应的位置,故名之日“音隐”(或隐音)、“音义隐”(或隐音义)。韩小忙老师所著的《<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将《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客观地介绍出来,并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为学术界利用此文献提供基础材料。韩小忙老师所著的《<同音背隐音义>整理与研究》首先对《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辨识,然后誊录出来,再进行夏汉对译。对《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揭示该文献的特点。本书将《同音背隐音义》的内容客观地介绍出来,并进行一些初步研究,为学术界利用此文献提供基础材料。
韩小忙 男,1963年生,陕西户县人,博士研究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员。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考古专业本科毕业,自愿赴塞北宁夏工作,先后就职于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宁夏大学,从事考古、西夏研究多年。曾任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并指导数届硕士研究生,开设西夏文课程。2001年入陕西师范大学师从著名西夏文专家李范文先生攻读博士学位,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西夏文正字研究》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历史学类)。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四川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七部(含合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
目录
壹.绪论
一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二 开展研究的基本情况
三 主要参考的西夏文原始文献介绍
附表一:聂夫斯基摘录《同音背隐音义》材料统计
附表二:《夏汉字典》(修订本)遗漏《同音背隐音义》材料统计
贰.背隐音义的整理与研究
一 体例说明
二 整理与研究
㈠重唇音一品
重唇音独字
㈡轻唇音二品
轻唇音独字
㈢舌头音三品
舌头音独字
㈣舌上音四品
舌上音独字
㈤牙音五品
牙音独字
㈥齿头音六品
叁.结语
一 《同音背隐音义》的特点
㈠背隐音义的形式
㈡背隐音义的内容
二 《同音背隐音义》书名的拟定及其成书年代
㈠《同音背隐音义》书名的拟定
㈡《同音背隐音义》的成因及作者文化背景的推测
㈢《同音背隐音义》成书年代的推定
三 《同音背隐音义》的学术价值
㈠背隐音义与相关西夏文辞书
㈡背隐音义与西夏文字研究
肆.参考文献
一 西夏文原始文献(附研究成果)
二 其他文献
伍.附录:西夏文总索引
一 体例说明
二 左偏旁部首
三 左偏旁索引
陆.后记
-
稼轩门下走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0-30 1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