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 “短经典”,充满文学奇情
●于是(作家、翻译)
“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这是著名作家王安忆在“短经典”总序中的开场白,她用灵巧的比喻概括了俄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经典短篇,讲明了短篇这种写作艺术的好和难,一言以蔽之,“短篇小说要仰仗奇情”。
“短经典”就是一套充满文字奇情的外国作家作品集。精选每位作家的数篇经典短篇作品,风格迥异,短小精悍,每本都不超过200页;正如纯粹的品相所寓意的,每本书有独特的颜色,封面极素,腰封上有作家的小肖像,低调,简洁,合并放在书架上却顿生缤纷饱和之感。这种体量和开本最适合忙碌的城市人在地铁里、歇息时随读随感,恍如飘进一个异域的梦;又有和体量不相称的容量、联想乃至奇情,最适合催生灵感,用最短的时间体会小说艺术的玄妙,然后戛然而止,回到现实。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能找到近年来深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知名作家,比如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母与子》,首印一万册,两星期后就加印。此前,凭借《布鲁克林》、《大师》两部长篇小说,托宾在中国已有大量粉丝,并连续两年参加上海等地的书展和讲座等活动,《母与子》让我们看到他在短篇方面拥有同等造诣,但介入的现实层面更丰富。
更重要的是,“短经典”为我们打开眼界,介绍了许多从未在中国出版过的作品、闻所未闻的作家,让读者窥见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几个月前,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动物寓言集》一上市就赢得文学爱好者的热切关注,科塔萨尔在拉美文坛的地位不亚于博尔赫斯,是拉美“爆炸文学”的主力干将。《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曾说,“我翻开《动物寓言集》的第一页就意识到,科塔萨尔就是我未来想要成为的那种作家”,但中国读者从没读过他的书。《动》收录八个短篇,是科塔萨尔在1951年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描写的是各种离奇的野兽,风格魔幻,偏离正常视角,像特别真实的梦,令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畸变的人性,并从文字的创造力中领悟世界的另一种真相。读他的《被占的房子》犹如凝视一个逐渐被黑暗吞没的舞台;《给巴黎小姐的一封信》是荒诞和哀伤的独幕剧——却有一群毛绒绒的兔子无声涌现。
而另一些作家或许没有现成的“大师”头衔,但在本国文坛已留下无庸置疑的经典作品。比如,出生于1968年的爱尔兰女作家克莱尔·吉根,她生活在乡间,只写短篇小说,曾获得“威廉·特雷弗奖”和“弗朗西斯·麦克马努斯奖”。她的笔调冷峻,克制,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此次出版的《走在蓝色的田野上》是她的第二部作品集。应九久读书人公司邀请,吉根曾于去年参加上海书展的活动,和中国读者讨论了短篇小说写作的诸多感触。
又比如,法国文坛刚刚被挖掘出的“新星”、犹太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二战时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害,留下的手稿《法兰西组曲》直到2004年才被偶然发现,出版后即获当年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的作家。《星期天》是她的唯一一部短篇集,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1934-1942年间的法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细节。
每个作家本身就像一本书,一篇小说只是窥见一斑,却可以引人入胜,想了解更多这位作家、这个国家、这段历史的真相。《美国鸟人》似乎是好莱坞电影背后的故事,《狂野之夜!》大胆虚构了文学大师们的人生终点,《爱,始于冬季》让人惊诧童年对人生的定义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新鲜文学养分之外,“短经典”还带来了许多堪称奇情的真实人生况味,研究这些“新”作家是另一种无穷尽的乐趣,所有作家都值得我们在合上最后一页后继续审视。
尽可能把文学的经典、精彩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正是“短经典”系列的初衷。主要策划人和编辑——九久读书人公司的资深编辑彭伦这样说道,“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短篇小说家,从未在中国出版,或者只有零星的介绍,这些首先是我们注重引进的作家。(从选择作家的角度看)基本上,我们选择的都是各国最重要的现当代作家,二战以后的,现代派开始以后的短篇小说。即便有很多是已过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也从未出版过中译本。”
“对出版人来说,出版物的结构平衡很重要,规划作家也很重要,不能只出作家最好卖的一两本书就完事了。既然我们已经签了不少世界一流的作家,他们不仅有卖座的长篇,也有出色的短篇,短经典系列就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作家的创作。我们希望长期地经营作家的整体,这对整个读者群和市场也是好的教养。”
不仅在中国,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短篇小说的出版一向不是所谓的热点。因为市场化、全球化和娱乐化等潮流的迅速强化,畅销书以外的纯文学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短篇小说不如长篇小说好卖也是国内外共有的现象。但相对来说,西方文坛一直有鼓励短篇小说的传统,比如爱尔兰设有短篇小说大师奖项;又比如美国的《纽约客》每期都推出精彩短篇,作家以此为荣;出版业也不间断地推出短篇小说集,哪怕利润微薄。相对来说,国内文坛的短篇小说市场较为低迷。“短经典”瞄准了这个市场空档,以丛书的方式操作,降低了成本压力,却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促成亲切、有效的交流平台,托宾、吉根、西蒙·范·布伊都因此受邀来到中国,以后还会迎来更多优异作家。同样,托宾等大作家也为“短经典”书单提供了宝贵意见,这套书越来越精彩,也是因为融入了各国大师们的智慧。
“短经典·第一辑”已全部出版。第二辑正在陆续上市,其中包括日本年轻作家向田邦子的《回忆,扑克牌》,随着印度作家和日本作家的加入,“短经典”的世界版图也将逐渐扩大。第三辑选入的都是重量级大作家,包括厄普代克最后一本书《父亲的眼泪》、威廉·特雷弗的《雨后》、理查德·福特的名著《石泉镇》——他是雷蒙德·卡佛的好朋友,长短篇都是一流,但中国读者至今无缘得见。
目前,“短经典”已经确定的选题还有五十多种,据丛书总策划人黄育海说,“短经典”至少要出一百本,需要四、五年时间,慢慢形成规模效应。正如彭伦所说,“因为有太多的短篇作家没有出版,现在我们做的是补课工作,并不局限于某种类型或风格派别,我们只是引入各个国家最好的作家,最有名的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短经典”一览
第一辑书目 (已出)
《爱,始于冬季》
(英)西蒙·范·布伊 著 刘文韵 译
《狂野之夜!》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著 樊维娜 译
《美国鸟人》
(美)洛丽·摩尔 著 张晓晔 译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 马爱农 译
《动物寓言集》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著 李静 译
《星期天》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著 黄荭 译
第二辑书目 (部分已出)
《母与子》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著 柏栎 译
《回忆,扑克牌》
(日) 向田邦子 著 姚东敏 译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美)威尔斯·陶尔 著 陶立夏 译
《炽焰燃烧》
(美)罗恩·拉什 著 姚人杰 译
《两次暗杀之间》
(印度)阿拉文德·阿迪加 著 路旦俊 仲文明 译
《初恋总是诀恋》
(摩洛哥)塔哈尔·本·杰伦 著 马宁 译
《孤独的池塘》
(法)弗朗索瓦丝·萨冈 著 陈剑 译
“好的短篇小说就是精灵,它们极具弹性”,这是著名作家王安忆在“短经典”总序中的开场白,她用灵巧的比喻概括了俄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经典短篇,讲明了短篇这种写作艺术的好和难,一言以蔽之,“短篇小说要仰仗奇情”。
“短经典”就是一套充满文字奇情的外国作家作品集。精选每位作家的数篇经典短篇作品,风格迥异,短小精悍,每本都不超过200页;正如纯粹的品相所寓意的,每本书有独特的颜色,封面极素,腰封上有作家的小肖像,低调,简洁,合并放在书架上却顿生缤纷饱和之感。这种体量和开本最适合忙碌的城市人在地铁里、歇息时随读随感,恍如飘进一个异域的梦;又有和体量不相称的容量、联想乃至奇情,最适合催生灵感,用最短的时间体会小说艺术的玄妙,然后戛然而止,回到现实。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能找到近年来深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外国知名作家,比如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的《母与子》,首印一万册,两星期后就加印。此前,凭借《布鲁克林》、《大师》两部长篇小说,托宾在中国已有大量粉丝,并连续两年参加上海等地的书展和讲座等活动,《母与子》让我们看到他在短篇方面拥有同等造诣,但介入的现实层面更丰富。
更重要的是,“短经典”为我们打开眼界,介绍了许多从未在中国出版过的作品、闻所未闻的作家,让读者窥见世界文学的多样性。几个月前,阿根廷作家科塔萨尔的《动物寓言集》一上市就赢得文学爱好者的热切关注,科塔萨尔在拉美文坛的地位不亚于博尔赫斯,是拉美“爆炸文学”的主力干将。《百年孤独》的作者马尔克斯曾说,“我翻开《动物寓言集》的第一页就意识到,科塔萨尔就是我未来想要成为的那种作家”,但中国读者从没读过他的书。《动》收录八个短篇,是科塔萨尔在1951年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描写的是各种离奇的野兽,风格魔幻,偏离正常视角,像特别真实的梦,令人不可避免地联想到畸变的人性,并从文字的创造力中领悟世界的另一种真相。读他的《被占的房子》犹如凝视一个逐渐被黑暗吞没的舞台;《给巴黎小姐的一封信》是荒诞和哀伤的独幕剧——却有一群毛绒绒的兔子无声涌现。
而另一些作家或许没有现成的“大师”头衔,但在本国文坛已留下无庸置疑的经典作品。比如,出生于1968年的爱尔兰女作家克莱尔·吉根,她生活在乡间,只写短篇小说,曾获得“威廉·特雷弗奖”和“弗朗西斯·麦克马努斯奖”。她的笔调冷峻,克制,擅长描写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此次出版的《走在蓝色的田野上》是她的第二部作品集。应九久读书人公司邀请,吉根曾于去年参加上海书展的活动,和中国读者讨论了短篇小说写作的诸多感触。
又比如,法国文坛刚刚被挖掘出的“新星”、犹太女作家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二战时期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害,留下的手稿《法兰西组曲》直到2004年才被偶然发现,出版后即获当年法国雷诺多文学奖,这是该奖历史上第一次颁给一位去世的作家。《星期天》是她的唯一一部短篇集,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1934-1942年间的法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细节。
每个作家本身就像一本书,一篇小说只是窥见一斑,却可以引人入胜,想了解更多这位作家、这个国家、这段历史的真相。《美国鸟人》似乎是好莱坞电影背后的故事,《狂野之夜!》大胆虚构了文学大师们的人生终点,《爱,始于冬季》让人惊诧童年对人生的定义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引进新鲜文学养分之外,“短经典”还带来了许多堪称奇情的真实人生况味,研究这些“新”作家是另一种无穷尽的乐趣,所有作家都值得我们在合上最后一页后继续审视。
尽可能把文学的经典、精彩介绍给中国读者,这正是“短经典”系列的初衷。主要策划人和编辑——九久读书人公司的资深编辑彭伦这样说道,“有许多世界一流的短篇小说家,从未在中国出版,或者只有零星的介绍,这些首先是我们注重引进的作家。(从选择作家的角度看)基本上,我们选择的都是各国最重要的现当代作家,二战以后的,现代派开始以后的短篇小说。即便有很多是已过世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也从未出版过中译本。”
“对出版人来说,出版物的结构平衡很重要,规划作家也很重要,不能只出作家最好卖的一两本书就完事了。既然我们已经签了不少世界一流的作家,他们不仅有卖座的长篇,也有出色的短篇,短经典系列就能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作家的创作。我们希望长期地经营作家的整体,这对整个读者群和市场也是好的教养。”
不仅在中国,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短篇小说的出版一向不是所谓的热点。因为市场化、全球化和娱乐化等潮流的迅速强化,畅销书以外的纯文学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短篇小说不如长篇小说好卖也是国内外共有的现象。但相对来说,西方文坛一直有鼓励短篇小说的传统,比如爱尔兰设有短篇小说大师奖项;又比如美国的《纽约客》每期都推出精彩短篇,作家以此为荣;出版业也不间断地推出短篇小说集,哪怕利润微薄。相对来说,国内文坛的短篇小说市场较为低迷。“短经典”瞄准了这个市场空档,以丛书的方式操作,降低了成本压力,却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促成亲切、有效的交流平台,托宾、吉根、西蒙·范·布伊都因此受邀来到中国,以后还会迎来更多优异作家。同样,托宾等大作家也为“短经典”书单提供了宝贵意见,这套书越来越精彩,也是因为融入了各国大师们的智慧。
“短经典·第一辑”已全部出版。第二辑正在陆续上市,其中包括日本年轻作家向田邦子的《回忆,扑克牌》,随着印度作家和日本作家的加入,“短经典”的世界版图也将逐渐扩大。第三辑选入的都是重量级大作家,包括厄普代克最后一本书《父亲的眼泪》、威廉·特雷弗的《雨后》、理查德·福特的名著《石泉镇》——他是雷蒙德·卡佛的好朋友,长短篇都是一流,但中国读者至今无缘得见。
目前,“短经典”已经确定的选题还有五十多种,据丛书总策划人黄育海说,“短经典”至少要出一百本,需要四、五年时间,慢慢形成规模效应。正如彭伦所说,“因为有太多的短篇作家没有出版,现在我们做的是补课工作,并不局限于某种类型或风格派别,我们只是引入各个国家最好的作家,最有名的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
“短经典”一览
第一辑书目 (已出)
《爱,始于冬季》
(英)西蒙·范·布伊 著 刘文韵 译
《狂野之夜!》
(美)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著 樊维娜 译
《美国鸟人》
(美)洛丽·摩尔 著 张晓晔 译
《走在蓝色的田野上》
(爱尔兰)克莱尔·吉根 著 马爱农 译
《动物寓言集》
(阿根廷)胡里奥·科塔萨尔 著 李静 译
《星期天》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著 黄荭 译
第二辑书目 (部分已出)
《母与子》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著 柏栎 译
《回忆,扑克牌》
(日) 向田邦子 著 姚东敏 译
《一切破碎,一切成灰》
(美)威尔斯·陶尔 著 陶立夏 译
《炽焰燃烧》
(美)罗恩·拉什 著 姚人杰 译
《两次暗杀之间》
(印度)阿拉文德·阿迪加 著 路旦俊 仲文明 译
《初恋总是诀恋》
(摩洛哥)塔哈尔·本·杰伦 著 马宁 译
《孤独的池塘》
(法)弗朗索瓦丝·萨冈 著 陈剑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