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条河,我们是河里的一条鱼——看《入殓师》有感
![]() |
大二时,室友迷上了泰戈尔的诗,一下买回全套,我拿过《飞鸟集》信手翻到“生如夏花之绚烂,死于秋叶之静美”,一下子有如被电击,倾倒于泰翁诗作的语言和内容的完美结合,“我相信自己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 妖治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我相信自己 死时如同静美的秋日落叶 不盛不乱 姿态如烟 即便枯萎也保留丰肌清骨的傲然 玄之又玄”
我从小就是一个敏感的人,对死亡有着超乎一般人的恐惧,第一次看到这种对死亡的超然心态,被深深地打动了。但是我依然不敢接近棺木,有时迫不得已去了殡仪馆,也会头痛而归,父亲的生病过世更是让我深受打击,很多年都不能释怀。死亡对我来说仍是一个恐惧而禁忌的话题。
周末的夜晚,女儿难得地放下书本,打开电视,将频道调至佳片有约,《入殓师》几个大字迎面而来,我皱皱眉说不看吧,女儿口里附和,仍然盯着屏幕,一个帅气利落得如钢琴师一样的男子,神情专注,庄重温柔地用职业的手法为一个过世的年轻女子装抹,忽然尴尬地发现逝者原来是个男子……这是一部日本影片,演员本木雅弘看到小说《纳棺夫日记》后,深受感染,决心演入殓师,准备了二十年,蔡永康的介绍也让我对此片肃然起敬。入殓师又称葬仪师,是专门为死去的人化妆整仪、纳入棺中的职业,一名下岗的大提琴师看到广告招聘“协助旅行的人”,误入这一行,影片就此展开,以入殓师新手的视角,去观察各种各样的死亡,凝视围绕在逝者周围的充满爱意的人们,“死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超越,是穿过一扇门,走向下一段旅途!一路走好,我们还会再见!”.,“每个人都会成为送别之人和被送别之人”。它诉说着骨肉之情、夫妻之爱、朋友之义以及对低微工作的自豪与尊严,给人带来笑、带来泪,带来我一份别具一格的感动。老入殓师,虽性情古怪,但说话诙谐而哲理,他吃河豚鱼籽时,感叹:“这也是尸体,多好的美味啊,真是罪过!”圣诞夜吃鸡肉时再次抒怀:“真是美味啊,真是罪过!”,我们不禁扑哧而乐,从他的人生态度里我感悟到惟有摆脱死亡阴影,方能享受人生。谢谢这部电影,它给我和女儿带来了对死亡的全新认识,同时也更深地体会到了人生真情真爱的美好与温暖。 (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