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纸书是可以替代的
闹腾了好几天,我觉得我有必要强调一下:
老子说的是【替代】,替代!你们他妈是怎么理解成【取代】,取代的?!
===================割!========================
0.首先陈述一个事实:《光荣与梦想》这本书, 60万字,将近1000页,字典一样厚。我相信,任何人拿到它,心情都和它的分量一样沉重。我09年的时候买了之后,先是在书架上放着,后来被扔到了箱子里。去年春天,我用上班路上和睡前的时间用手机读完了,在豆瓣上标记了个五星。——直到这时,那本书我都没有翻开过一页。
1.今天不少朋友都在推荐一篇文章《为什么纸书是不可替代的》,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这样说:
”我一直觉得纸书不可替代,是因为前文所说的,很多东西是只有纸书可以承载,比如托尔斯泰,比如尼采,电子书有它能做的事,但它无法做所有的事“。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在《后天》那部电影里的一个情景:天地骤然变色,寒潮从天而降,男女主角去图书馆里避难。当然你知道,图书馆里唯一也是最好的取暖物就是书了,在关于”烧什么书取暖“这个问题上主人公们产生了分歧,特别是当有人拿起尼采的著作的时候:有个黑小子认为尼采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烧了有辱斯文;有个姑娘则觉得尼采就是他妈的一个恋妹狂+阳痿,烧了算是积德行善。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人找出了一大摞关于税法的书,于是争论结束了大家开心地把税法书付之一炬,皆大欢喜。
不提外国人,说中国,《诗经》里的其实都是民间小调,相当于现在的二人转;柳永的辞当年也都是怡红院的姑娘们在唱,上不得台面;有段时间宫里的格格们想看《西厢记》都得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看。
我举这几个栗子是想对那个叫水木丁的姑娘说(是个姑娘吧?):风物长宜放眼量,请给文明以岁月。放松点儿,别紧张。
2.我想,讨论文学的价值不是我辈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没那个野心也没那份学养。但是既然我们在讨论”书“这个东西的去向,起码大家都是读过几本书的,也是喜欢读的。既然都是读书人,对文字保持基本的敬畏是个值得夸奖的好品质。我得承认,我也经常想,为什么《盗墓笔记》不能做成电子版呢?这书根本不值得我买了放家里呀,花上十来块钱看了爽了就完了嘛,或者你们直接告诉我闷油瓶是谁也行,反正我也没打算看第二遍——但是问题来了,我难道打算看第二遍的《战争与和平》?看第二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上面那个问题太难分析清楚,因为涉及到了个人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我们就此打住,我接下来说一下为啥纸质书是可以替代的。可能,在未来的人们眼中,我只是一个可笑的傻逼,居然在这么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个问题——就好像我们今天看到一百年前有人严肃地思考为什么汽车能代替马车一样。我初中的时候曾经面对一台VCD机高屋建瓴地指出:这东西不能反复擦录,光盘又贵,必定只是昙花一现,录像机才是看毛片儿的不二选择。现在,每念及此,我都面红耳赤,只能以”谁年轻的时候没傻逼过“自我安慰。
4.首先古董书籍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宋版书和中世纪手抄本都已经丧失了书籍传递知识的作用。古董的价值不是电子书能给你的,但那也不是人家电子书的活儿呀!对不对?
5.有些人觉得纸面比液晶屏/e-ink屏强的地方是可以有自由书写的快感。我也很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特别是需要做一些思路梳理性的工作的时候。所以我推荐Noteslate这个东西:
完全模仿手写输入,自动保存为图片格式。虽然这帮不靠谱的人不断跳票,上市时间已经被推到了2012年春天,但是这项技术无疑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了。
6.如果你还是觉得在一个屏幕上写字不如在纸上写字带感,那么你还有一个选择,Wacom的离线手写系统Inkling:
直接在纸上书写,完成后自动保存为图片格式。
7.我的好基友吕老师提出:不嘛人家想在书上做笔记嘛~~~~还要画小人儿!画胡子!
╮(╯▽╰)╭
据我了解呢,Kindle这个东西,可以在TXT和非影印版的PDF格式下,不但可以对文本进行自动翻译,还可以自由摘录,摘录后用大而友善的字体生成一个文本文档,供你随便编辑。我承认现在的Kindle在输入上不是很方便,摘录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记笔记还是麻烦。但是亲们,你们都知道Siri这个东西了吧?以后谁还往里打字啊,有了快感你就喊,后台自动进行语音识别,整理成一份字体大而友善的文本文档(哦~啊~呃~嗯~轻点什么的),供你随便编辑——这不是科幻哦,明年Siri就支持中文了哦,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系语音实验室就已经能搞定这件事了哦~~
至于说想直接在文本上画胡子、画小人儿么……我脚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Ipad的App做不到的……
8.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试图证明,技术的手段是可以满足书籍和纸张为我们提供的服务的。进而证明纸质书的可以被替代。当然,你看,书籍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传递信息、画画、写字、记笔记、擦屁股等等)都被分割在不同的设备上了。但是保守估计,五年的时间都不到,一款电子设备不但能提供所有的服务,还能解决传统纸质书所有的弊端,比如无法快速检索,无法快速翻译的问题。只要有需求,情怀党们眷恋的油墨香也会成为标配的嗯嗯。只要智子不来,一切皆有可能——有些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9.未来,阅读这件传承几千年的活动,其生态会彻底改变。所有书籍,无论贤愚忠奸,都以比特的形式出现在云端,知识的获取路径和语言的障碍都不再是问题,围绕书籍的商业活动更加高效,利润的分布更加合理,文字以前所未有的面目出现,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10.我知道,我的很多朋友之所以不喜欢电子书,就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电子书,没有道理可讲,如果有的话那也只能是审美的而非技术的。
我不是技术至上主义者,技术自有其局限,技术只能无限逼近那个虚无的美好。
但是我将所有与审美有关的问题都归为╮(╯▽╰)╭这个表情处理。现在╮(╯▽╰)╭这个表情是越来越多了呢╮(╯▽╰)╭
翻……翻页了居然……http://www.douban.com/note/182280054/?start=100#comments
又翻页了!撒花!http://www.douban.com/note/182280054/?start=200#comments
诶诶诶又翻了呢╮(╯▽╰)╭ http://www.douban.com/note/182280054/?start=300#comments
老子说的是【替代】,替代!你们他妈是怎么理解成【取代】,取代的?!
===================割!========================
0.首先陈述一个事实:《光荣与梦想》这本书, 60万字,将近1000页,字典一样厚。我相信,任何人拿到它,心情都和它的分量一样沉重。我09年的时候买了之后,先是在书架上放着,后来被扔到了箱子里。去年春天,我用上班路上和睡前的时间用手机读完了,在豆瓣上标记了个五星。——直到这时,那本书我都没有翻开过一页。
![]() |
说纸质书看着带感的 ,都是没看过这本书的~╮(╯▽╰)╭ |
1.今天不少朋友都在推荐一篇文章《为什么纸书是不可替代的》,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作者这样说:
”我一直觉得纸书不可替代,是因为前文所说的,很多东西是只有纸书可以承载,比如托尔斯泰,比如尼采,电子书有它能做的事,但它无法做所有的事“。
这句话让我想起了在《后天》那部电影里的一个情景:天地骤然变色,寒潮从天而降,男女主角去图书馆里避难。当然你知道,图书馆里唯一也是最好的取暖物就是书了,在关于”烧什么书取暖“这个问题上主人公们产生了分歧,特别是当有人拿起尼采的著作的时候:有个黑小子认为尼采是上个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烧了有辱斯文;有个姑娘则觉得尼采就是他妈的一个恋妹狂+阳痿,烧了算是积德行善。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有人找出了一大摞关于税法的书,于是争论结束了大家开心地把税法书付之一炬,皆大欢喜。
不提外国人,说中国,《诗经》里的其实都是民间小调,相当于现在的二人转;柳永的辞当年也都是怡红院的姑娘们在唱,上不得台面;有段时间宫里的格格们想看《西厢记》都得在被窝里打着手电偷偷看。
我举这几个栗子是想对那个叫水木丁的姑娘说(是个姑娘吧?):风物长宜放眼量,请给文明以岁月。放松点儿,别紧张。
2.我想,讨论文学的价值不是我辈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我没那个野心也没那份学养。但是既然我们在讨论”书“这个东西的去向,起码大家都是读过几本书的,也是喜欢读的。既然都是读书人,对文字保持基本的敬畏是个值得夸奖的好品质。我得承认,我也经常想,为什么《盗墓笔记》不能做成电子版呢?这书根本不值得我买了放家里呀,花上十来块钱看了爽了就完了嘛,或者你们直接告诉我闷油瓶是谁也行,反正我也没打算看第二遍——但是问题来了,我难道打算看第二遍的《战争与和平》?看第二遍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3.上面那个问题太难分析清楚,因为涉及到了个人的价值和审美取向,我们就此打住,我接下来说一下为啥纸质书是可以替代的。可能,在未来的人们眼中,我只是一个可笑的傻逼,居然在这么一本正经地讨论这个问题——就好像我们今天看到一百年前有人严肃地思考为什么汽车能代替马车一样。我初中的时候曾经面对一台VCD机高屋建瓴地指出:这东西不能反复擦录,光盘又贵,必定只是昙花一现,录像机才是看毛片儿的不二选择。现在,每念及此,我都面红耳赤,只能以”谁年轻的时候没傻逼过“自我安慰。
4.首先古董书籍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宋版书和中世纪手抄本都已经丧失了书籍传递知识的作用。古董的价值不是电子书能给你的,但那也不是人家电子书的活儿呀!对不对?
5.有些人觉得纸面比液晶屏/e-ink屏强的地方是可以有自由书写的快感。我也很喜欢在纸上写写画画,特别是需要做一些思路梳理性的工作的时候。所以我推荐Noteslate这个东西:
![]() |
Noteslate,完全模仿手写输入 |
完全模仿手写输入,自动保存为图片格式。虽然这帮不靠谱的人不断跳票,上市时间已经被推到了2012年春天,但是这项技术无疑是已经进入应用阶段了。
6.如果你还是觉得在一个屏幕上写字不如在纸上写字带感,那么你还有一个选择,Wacom的离线手写系统Inkling:
![]() |
Inkling,直接在纸面上书写,保存为图片格式,可以在PhotoShop里直接画。 |
直接在纸上书写,完成后自动保存为图片格式。
7.我的好基友吕老师提出:不嘛人家想在书上做笔记嘛~~~~还要画小人儿!画胡子!
╮(╯▽╰)╭
据我了解呢,Kindle这个东西,可以在TXT和非影印版的PDF格式下,不但可以对文本进行自动翻译,还可以自由摘录,摘录后用大而友善的字体生成一个文本文档,供你随便编辑。我承认现在的Kindle在输入上不是很方便,摘录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记笔记还是麻烦。但是亲们,你们都知道Siri这个东西了吧?以后谁还往里打字啊,有了快感你就喊,后台自动进行语音识别,整理成一份字体大而友善的文本文档(哦~啊~呃~嗯~轻点什么的),供你随便编辑——这不是科幻哦,明年Siri就支持中文了哦,我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们系语音实验室就已经能搞定这件事了哦~~
至于说想直接在文本上画胡子、画小人儿么……我脚着,只有你想不到,没有Ipad的App做不到的……
![]() |
这货,以及这货所代表的所有对人类语义的理解程序,就是未来 |
8.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试图证明,技术的手段是可以满足书籍和纸张为我们提供的服务的。进而证明纸质书的可以被替代。当然,你看,书籍所能提供的各种功能(传递信息、画画、写字、记笔记、擦屁股等等)都被分割在不同的设备上了。但是保守估计,五年的时间都不到,一款电子设备不但能提供所有的服务,还能解决传统纸质书所有的弊端,比如无法快速检索,无法快速翻译的问题。只要有需求,情怀党们眷恋的油墨香也会成为标配的嗯嗯。只要智子不来,一切皆有可能——有些人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9.未来,阅读这件传承几千年的活动,其生态会彻底改变。所有书籍,无论贤愚忠奸,都以比特的形式出现在云端,知识的获取路径和语言的障碍都不再是问题,围绕书籍的商业活动更加高效,利润的分布更加合理,文字以前所未有的面目出现,脱胎换骨改头换面。
10.我知道,我的很多朋友之所以不喜欢电子书,就是因为他们不喜欢电子书,没有道理可讲,如果有的话那也只能是审美的而非技术的。
我不是技术至上主义者,技术自有其局限,技术只能无限逼近那个虚无的美好。
但是我将所有与审美有关的问题都归为╮(╯▽╰)╭这个表情处理。现在╮(╯▽╰)╭这个表情是越来越多了呢╮(╯▽╰)╭
翻……翻页了居然……http://www.douban.com/note/182280054/?start=100#comments
又翻页了!撒花!http://www.douban.com/note/182280054/?start=200#comments
诶诶诶又翻了呢╮(╯▽╰)╭ http://www.douban.com/note/182280054/?start=300#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