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和辞典”的编纂模式值得学习
最近从旧书店购得两种日本出版的“汉和辞典”(即汉语-日语辞典),分别是小学馆的《新选汉和辞典》(原版)和旺文社的《旺文社汉和中辞典》(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影印版),发现它们的编纂模式很有特色,值得我们自己的汉语辞典学习借鉴。
从体例上来说,汉和辞典内容相当丰富,这些内容要么是汉语辞典所没有的,要么是散见于各种不同的工具书和专业书籍。汉和辞典对一个汉字的解释通常以下一些内容:
(一)字形,包括部首,笔画数,汉字简体、异体,日本简体;
(二)读音,包括现代汉语发音,日语训读发音(日语对应词的发音),日语音读发音(汉字传入日本时的读音,包括汉音、吴音或唐音),四声(上平去入),所属韵部(古韵);
(三)单字释义,这部分与汉语辞典基本一样;
(四)解字,给出该字的篆书形式(有的还有金文和甲骨文),六书归类(象形、指示、会意还是形声),从本义到常用义的引申过程;
(五)参考字,列出在字形、字义上相关的字;
(六)用法,包括一些实例;
(七)词项解释,与汉语辞典类似,但偏重古代用语。
就我所知,目前的汉语工具书里还没有哪一部能同时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们的辞典要么太现代,比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几乎不包含字源和古音义解释(这一点包括《辞源》在内的各种“古代汉语工具书”都做不到),要么太传统,比如《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不太符合现代教育背景读者的阅读习惯。
更令我感慨的是《汉和辞典》附录内容之丰富,几乎就是一册内容相当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手册》。小学馆的《新选汉和辞典》附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单字索引,包括部首、笔画和读音三个索引表;
(二)28星宿略图,包括中国传统28星宿图及其与现代天文星座系统的对应关系,孔子时代(公元前6世纪)星宿方位;
(三)古韵(平水韵)106韵一览表;
(四)汉诗(绝句、律诗)诗式表,用一组图非常简明扼要地给出各类诗的平仄格式要求;
(五)中国历史和学术文化年表;
(六)中国和日本历史年号索引;
(七)历代官职沿革表;
(八)中国度量衡名称及历代度量衡换算关系表;
(九)汉字繁简对照表;
(十)汉字楷、行、草三体对照表;
(十一)历代帝王名称避讳字表;
(十二)月份、节气表;
(十三)同音(日语读音)异义词汇表;
(十四)中国历史地名索引;
(十五)中国现代地图和历史地图;
(十六)主要汉字笔顺表;
(十七)部首名称表;
(十八)汉语语法解说;
(十九)汉字演化简史。
《旺文社汉和中辞典》的附录还包括以下内容:汉诗概论,中国思想和文学简史,中国古典参考图集(包括唐代长安平面图、大雁塔和北京正阳门形制图、古代建筑、礼器、交通工具、兵器、乐器、服饰、日常器物、货币、度量衡、书籍文具、科考、农业、手工业、礼俗、佛像等的简图),64卦•五行•天干地支•时刻•方位解说表,日文假名与汉字关系,中国和日本思想文化重要学统表。
这些内容是一本中等规模汉和辞典的基本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一个有教养的日本人应该了解的中国文化知识——至少是需要列在工具书里、供一个有教养的日本人日常查考的内容。
我觉得且不论这些附录内容的编写是否准确,单单这样这一份附录的目录,已足以令现代中国人汗颜。我们不仅大多数人不再了解这些知识,而且整个从文化教育观念上,已经不再将其视作中国人必备的文化修养。就连我们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大多也不再包含这些内容,有需要的读者必须自己去查考相关的专业书籍。其实我们现在也很需要一本这样规模和内容的汉语工具书,对于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母语质量都是很有好处的。
翻看这两本辞典,说实话我受触动,为日本人做事的认真细致所触动,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所感动。
还有一条不能不提,就是辞典的印刷极其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从体例上来说,汉和辞典内容相当丰富,这些内容要么是汉语辞典所没有的,要么是散见于各种不同的工具书和专业书籍。汉和辞典对一个汉字的解释通常以下一些内容:
(一)字形,包括部首,笔画数,汉字简体、异体,日本简体;
(二)读音,包括现代汉语发音,日语训读发音(日语对应词的发音),日语音读发音(汉字传入日本时的读音,包括汉音、吴音或唐音),四声(上平去入),所属韵部(古韵);
(三)单字释义,这部分与汉语辞典基本一样;
(四)解字,给出该字的篆书形式(有的还有金文和甲骨文),六书归类(象形、指示、会意还是形声),从本义到常用义的引申过程;
(五)参考字,列出在字形、字义上相关的字;
(六)用法,包括一些实例;
(七)词项解释,与汉语辞典类似,但偏重古代用语。
就我所知,目前的汉语工具书里还没有哪一部能同时包含如此丰富的内容。我们的辞典要么太现代,比如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几乎不包含字源和古音义解释(这一点包括《辞源》在内的各种“古代汉语工具书”都做不到),要么太传统,比如《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不太符合现代教育背景读者的阅读习惯。
更令我感慨的是《汉和辞典》附录内容之丰富,几乎就是一册内容相当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手册》。小学馆的《新选汉和辞典》附录包括以下内容:
(一)单字索引,包括部首、笔画和读音三个索引表;
(二)28星宿略图,包括中国传统28星宿图及其与现代天文星座系统的对应关系,孔子时代(公元前6世纪)星宿方位;
(三)古韵(平水韵)106韵一览表;
(四)汉诗(绝句、律诗)诗式表,用一组图非常简明扼要地给出各类诗的平仄格式要求;
(五)中国历史和学术文化年表;
(六)中国和日本历史年号索引;
(七)历代官职沿革表;
(八)中国度量衡名称及历代度量衡换算关系表;
(九)汉字繁简对照表;
(十)汉字楷、行、草三体对照表;
(十一)历代帝王名称避讳字表;
(十二)月份、节气表;
(十三)同音(日语读音)异义词汇表;
(十四)中国历史地名索引;
(十五)中国现代地图和历史地图;
(十六)主要汉字笔顺表;
(十七)部首名称表;
(十八)汉语语法解说;
(十九)汉字演化简史。
《旺文社汉和中辞典》的附录还包括以下内容:汉诗概论,中国思想和文学简史,中国古典参考图集(包括唐代长安平面图、大雁塔和北京正阳门形制图、古代建筑、礼器、交通工具、兵器、乐器、服饰、日常器物、货币、度量衡、书籍文具、科考、农业、手工业、礼俗、佛像等的简图),64卦•五行•天干地支•时刻•方位解说表,日文假名与汉字关系,中国和日本思想文化重要学统表。
这些内容是一本中等规模汉和辞典的基本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一个有教养的日本人应该了解的中国文化知识——至少是需要列在工具书里、供一个有教养的日本人日常查考的内容。
我觉得且不论这些附录内容的编写是否准确,单单这样这一份附录的目录,已足以令现代中国人汗颜。我们不仅大多数人不再了解这些知识,而且整个从文化教育观念上,已经不再将其视作中国人必备的文化修养。就连我们的“古代汉语工具书”,大多也不再包含这些内容,有需要的读者必须自己去查考相关的专业书籍。其实我们现在也很需要一本这样规模和内容的汉语工具书,对于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母语质量都是很有好处的。
翻看这两本辞典,说实话我受触动,为日本人做事的认真细致所触动,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所感动。
还有一条不能不提,就是辞典的印刷极其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