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广告人微访谈录 第九波】我觉得策划人都很主观
![]() |
2011广告人微访谈录 第九波:我觉得策划人都很主观
被访问者:
名字: aftercaty
性别:女
星座:巨蟹座
职务:策划经理
从业时间: 6年
城市:广州
访谈内容:
星小白:能简单介绍下自己吗?
aftercaty:广州人,广告设计毕业,后转型做文案,再到策划,一直从事广告行业,6年以上工作经验。我学琴长大的,打算高考考声乐,考虑到发展空间和出路,好像设计会好点儿,就跑去学画画,考上广告设计,咋不知道读了设计又放弃不了文学,就狠狠地当个文案算了。(白:算是因此入行?)也不算是,我最初理想是报读服装设计,当时大家都说服装设计中国发展不行,后来看电视广告好像很好玩,就想尝试去了解这个行业,所以最后还是填了个广告设计的志愿,冲着一个好奇心去读书。
星小白:大学里学得知识,对你做广告有什么影响?
aftercaty:大学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很感谢大学让我了解了广告,那时候听说我读的学校在广州设计圈上数一数二,尤其是广告系,所以更想去了解广告究竟是什么。
学校里的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心智和眼界,出来工作大部分用不上,但是至少让你知道什么是广告,广告都应该做什么、说什么,就是我们经常说的5个简单问题。学校里教育,只是前期的铺垫,广告是个时尚行业,随时变化日日更新,所以很多广告人一直在走年轻化,广告需要前瞻性,带动一股社会潮流。你包装的商品要引起潮流回应,便证明你成功了。
星小白:毕业后去广告公司面试,有遇到奇奇怪怪的问题吗?
aftercaty:第一份工在电视台上班,当时很有激情地去面试,面试时遇到的导演,他问我为什么要做影视文案之类的简单问题,没有特别为难我。之后我再去其它广告公司面试,无非就是笔试和面谈。可能我从大二开始就接触广告公司,所以基本上对于面试时候的答题都很轻松地过了。
我个人认为,面试的问题其次,许多公司的领导,更关注你个人的性格问题。所谓态度决定一切,一直到现在听起业内朋友说,“哪怕他们什么都不懂,只要愿意去做,招进来慢慢教。”态度第一,聪明并重。哈哈!
我读书时候,老师跟我们说,要么去广告公司,要么去企业广告部,两种不同的广告工作,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当时是先入企业,而后再跑了出来,我觉得企业里面的广告部不能满足我对广告的渴求,但是它可以满足女同胞的安稳生活的需求。至少加班甚少,对身体健康点。
星小白:在企业的广告部呆了多久?企业广告部和广告公司有怎样的差别?
aftercaty:在企业广告部待了2年,当时做某动漫品牌广告整合推广,一整套恶劣的流程下来,分工清晰,责任清晰。但是许多时候,你必须了解全部的操作流程来保护自己,因为在企业人多,这些就不解释了。你做一份方案可以花一个月,但是在广告公司,估计客户会没有这么多时间让你做好方案。
我觉得先入企业广告部工作比较好,是培养个人综合能力、个人工作思维条理性的重要过程。企业有一套很良好的程式,让刚毕业的学生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许多人跑了出来,入了广告公司,觉得广告公司混乱,一个人做很多事,样样都要懂、样样都要知,许多人觉得无从下手力不从心。其实如果你去到企业广告部,就算你不做,但是至少了解各个环节和流程,甚至早了解甲方的想法,再换个角度去乙方,服务就顺利多了。
我觉得这些经历很有帮助。我性格比较倔,不服输,所以如果一直呆在企业,会很郁闷的。我喜欢广告公司工作上的拼劲和自由度,如果个人综合素质强事情多也可应付得来。
星小白:从甲方出来以后,发现广告公司和期望的一样吗?
aftercaty:其实,我从来不抱太多期望,经常去面试,老板会问我对公司有什么期望,我觉得现在中国广告圈说期望,很虚无。这个从现实出发,期望会给自己心里带来落差,我可能比较自私,我更关注我能够在这家公司做出多少好作品,好让我去征服下一家公司。不过说实话,广告公司更简单化,至少比甲方工作更容易得多,人际上也一样。但也不代表没有权力的争斗,只是没有那么多而已。
星小白:广州曾经一直被全国广告行业作为领军地,但近几年上海、北京等地都已赶上。
aftercaty:我觉得应该这么看吧,广州的广告很实际、上海的广告很前卫、北京的广告很文艺!
我有些朋友从广州转战上海或北京,发觉自己初期工作起来比较困难,可能是消费群对广告要求不一样吧。我现在做地产广告就很有感触,在广告上,广州的客户希望有什么说什么,北京的很喜欢融入文化来诠释卖点,这么说好像广州客户没有文化一样,其实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广东人比较实际。所以,广州广告领军起来,一部分也受香港广告的影响。但是我相信,现在各个区域都有广州的广告人了。哈哈!
星小白:当初做文案,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吗?
aftercaty:最恐怖就是一个推广主题想不下一百个,还要在规定的时间里想好,开创意会。
我最怕就是命名,觉得这个是我盲点,当初对什么命名、主题很抗拒的,但是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必须经历过来的。有时候客户很折磨人,没有要求,光让你想。中国上下五千年这么多文化和文字,如果让你去想,真是天马行空的领域。
星小白:关于命名有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么?
aftercaty:客户让我们为一个新的服装品牌命名,随便想随便玩,只要符合服装行业属性就ok。结果,我们从英文想到中文,从国际化想到“中国式”,客户到最后选的,让我们很吐血。只能说,中国广告圈的客户五花八门,到最后都扼杀创意。他们有很多避忌,还把五行八卦算在里面,文案或者创意人,都要对五行八卦略懂一二,要不然,客户很难搞。外面说广告人是骗子,其实真正的骗子不是广告人,只是他们懂太多、知太多了,一说出来就糊弄了人,职业惯性而已……
星小白:你怎么想到转行去做策划?
aftercaty:刚开始很喜欢文案,读书时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广政治论文比赛得了省2等奖,从小到大写作文很不错。后来发觉做文案不长远,随着年纪增长,目标定位发生变化,对策划和逻辑更看重,所以就转做策划,觉得挑战性更大。
星小白:怎样的人适合做策划呢?
aftercaty:我觉得策划人都很主观。哈哈,首先你得很主观很有气场,当然这些都是后天培养的。策划人要先了解自己,这一点就等于把自己当作商品了。懂得经营自己,才懂得如何去策划,另外要吸取很多知识。这个很无限,可以说你要是一个知识狂人,因为如果你不懂,你就策不出来。潮流玩什么,新闻有什么,其他杂七杂八的,还有很多专业知识,我觉得每一日都要学。
星小白:谈谈里你眼里的设计、文案、account、总监?(请参见附图)
aftercaty:
说起这个,我先说总监吧,他们很多还停留在“他们的年代”里。可能我没有遇到特别有激情的总监,所以每次遇到的都是些我看着觉得“无奈”的人。他们没有激情,天天回来玩乐、有事躲起来,有工作安排了便闪人,的确很领导式,有些学历和知识也不够,不进取的人混着的多!至于文案,本身我也是文案出身的,但是我遇到过的文案,要么比我还大爷,要么就是能力和水平不怎样,也很大爷的人。可能读书多吧,个个都觉得自己是圣人。倒不太像图中的那个人。
设计师,说起这个我觉得很多时候他们很文盲。我遇到的设计师都不看文字的,经常做出一些与文字无法对位的设计,很多时候客户会反映文案很好,就是感受不出来。最头疼就是这样的设计,设计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我本身读设计出身,读书时也参加过全国设计类比赛,所以我很明白什么叫“最终表现”,可无奈地是把关的那个不说话,我可以说什么,于是乎去到客户那里,人家投诉呗,有一次客户当面跟我们说,每次你们都死在设计里,文案策略都很好,就是设计表现不到位!
至于客服,其实有些还是好的,但大多数只是传话和下单。我觉得她们之所以不能成为策划,原因很多,但是她们应该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哈哈……当然,这些只是我的经历,自己可以做客服的角色,所以有时候我觉得她们存在的意义不太大。但是我比较重视设计。这么久以来,遇到几个好的设计伙伴,但是公司却不太重视,反而那些不想东西的设计师,公司会更能接受,我觉得这又要说到人的问题上了。所以这圈子还是人的问题。
星小白:上一位被访者留了个问题哟,“如果你创业成功后,又有国际4A挖你,去不?”
aftercaty:我想要看是什么样的创业,因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我可能考虑得没有那么长远,其实我最终的生活理想是做一名旅游作家,所以,如果要我创业,可能都不会是跟广告有关的了。因为据我目前了解,大大小小的工作室都有生存难题,国际A4,或许不适合工作,但是适合生存,这要看人是为生存还是为事业。同时,我经常会想,其实除了广告,可以做什么,当然我很喜欢做广告人,他们总是这个城市或是社会上的发现者与创造者,让生活因为广告有趣多了。最近我比较欣赏百姓网的广告,觉得是这么多互联网推广中,有创意有趣又真实的生活反应。如果是我,我想会去看过世界先。虽然说年轻是本钱,但是我会希望看到更多,有更充分的资源和理由,为自己打算。其实去国际A4,应该不用花很多时间,有些公司,花个一年半载就可以熟悉运作,我觉得这些经验如果用在以后创业上,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星小白:留给问题给下一个被访问者吧
aftercaty:会让你的孩子做广告不?
花絮:
广告人的fashion。
访谈期间,我们无意中谈及到广告圈的时尚。广告这个圈子的华丽外衣总是令人羡慕,型男、美女、口吐莲花,说着最新的网络词语,游离于各种时尚聚会,玩转创意。广告行业本身的特点,比传统企业工作多一些自由,特别是穿着方面。如果某创意设计师穿得如土老板,相信也没客户相信他可以做出超凡的创意作品。反之,通过穿着判断一个人,也成为这个圈子不必明说的潜在条件反射。
aftercaty说,“今天看到一个女人打扮的文艺男青年走过,我想也是某某广告公司的吧...现在我看到稍微有些衣着味道的人,都会联想到服装业、广告业、媒体业。”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联想……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星小白】配图均为网络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