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爱乐杂志的一些反思及三点补充”的小结
这些天正在编辑今年的最后一期爱乐杂志,闲暇之余,想对前一阵子写的“对爱乐杂志的一些反思及三点补充”做一个小结。
爱乐杂志被不少爱乐者批评是个不争的事实,个人觉得对于这本杂志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定位有自相矛盾之处,一方面说是为音乐入门者服务的,另一方面所刊登的大多数文章(包括主题文章)又不适合入门——同时也未必能被许多资深音乐爱好者看好(他们觉得还不够专业)。这样一来便形成一种现象,在门外的觉得它过于“深”,在门内的觉得它不够“深”,结果两头儿不落好。
换个角度看,就爱乐杂志对文章的选择而言,目前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些生僻的早期音乐的内容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一些普及性的音乐知识的内容(包括一些文笔和内容轻松的文章)却因为太“浅”而被拒绝;与之形成矛盾的是,一些质量一般的文章,仅因为涉及的内容被大家所熟悉而入选,一些质量较高的文章,却由于包含较多不为大家所熟悉的内容而落选。
个人觉得,爱乐杂志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大众路线,以浅显文章为主,捎带一两篇深入些的文章作为引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实际上,走这条路并不简单;另一条是走个性化路线(或曰精品化路线),以各类型的原创文章为主,要求深入和广泛,特别是要有杂志自己独家的内容,发掘尽可能新鲜的一手资料(比如直接来自海外的访谈和综述之类的文章),而不是古董资料大汇编,从而树立起杂志自身的独特魅力,这是一条相对比较专业化的路。
前一条路,面向更多的普通读者,后一条路,面向更多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读者,而作为一本杂志来说这两条路是不太可能同时走的,倾重于其中之一是比较现实的做法,除非这世界上有绝对完美存在。不幸的是,爱乐杂志正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实在是非常不足取的。
以上的这个小结,也算是我个人在爱乐杂志工作一年来的经验总结。希望这本杂志能早日走出目前的纠结,成为一本好看的音乐杂志。
对爱乐杂志的一些反思 http://www.douban.com/note/168651893/
三点补充 http://www.douban.com/note/172087979/
罗文与小提琴家宁峰的对话 http://hi.baidu.com/%CA%A9%CD%D0%BF%CB%BA%C0%C9%AD%B6%FE%CA%C0/blog/item/b7b862fdf9dac89eb801a0ee.html
爱乐杂志被不少爱乐者批评是个不争的事实,个人觉得对于这本杂志来说,最根本的问题就在于定位有自相矛盾之处,一方面说是为音乐入门者服务的,另一方面所刊登的大多数文章(包括主题文章)又不适合入门——同时也未必能被许多资深音乐爱好者看好(他们觉得还不够专业)。这样一来便形成一种现象,在门外的觉得它过于“深”,在门内的觉得它不够“深”,结果两头儿不落好。
换个角度看,就爱乐杂志对文章的选择而言,目前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比如一些生僻的早期音乐的内容始终占有一席之地,而一些普及性的音乐知识的内容(包括一些文笔和内容轻松的文章)却因为太“浅”而被拒绝;与之形成矛盾的是,一些质量一般的文章,仅因为涉及的内容被大家所熟悉而入选,一些质量较高的文章,却由于包含较多不为大家所熟悉的内容而落选。
个人觉得,爱乐杂志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走大众路线,以浅显文章为主,捎带一两篇深入些的文章作为引导,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降低质量,实际上,走这条路并不简单;另一条是走个性化路线(或曰精品化路线),以各类型的原创文章为主,要求深入和广泛,特别是要有杂志自己独家的内容,发掘尽可能新鲜的一手资料(比如直接来自海外的访谈和综述之类的文章),而不是古董资料大汇编,从而树立起杂志自身的独特魅力,这是一条相对比较专业化的路。
前一条路,面向更多的普通读者,后一条路,面向更多需要深入了解音乐的读者,而作为一本杂志来说这两条路是不太可能同时走的,倾重于其中之一是比较现实的做法,除非这世界上有绝对完美存在。不幸的是,爱乐杂志正处于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实在是非常不足取的。
以上的这个小结,也算是我个人在爱乐杂志工作一年来的经验总结。希望这本杂志能早日走出目前的纠结,成为一本好看的音乐杂志。
对爱乐杂志的一些反思 http://www.douban.com/note/168651893/
三点补充 http://www.douban.com/note/172087979/
罗文与小提琴家宁峰的对话 http://hi.baidu.com/%CA%A9%CD%D0%BF%CB%BA%C0%C9%AD%B6%FE%CA%C0/blog/item/b7b862fdf9dac89eb801a0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