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黄声远也许敲响了一场新建筑运动的前奏。
黄声远作为一个在宜兰长期蹲点的建筑师,只做离宜兰车程30分钟以内的项目。如果从建筑师的社会角色,建筑师对一个社会的影响角度来考虑,而不仅仅是是从建筑设计角度来考虑,黄声远似乎无意中开启了建筑领域的新方向。以建筑设计活动,激发了一种自发形成的社会主义氛围出现。
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师以一种全局控制者的角色,构思理想城市的乌托邦。黄声远作为一个宜兰日常生活的参与者,通过对宜兰居民的熟悉,沟通,协调,合作。从宜兰居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而不是从理念出发,在宜兰实现了这种乌托邦建筑的理想。最后形成的建筑也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却有宜兰居民日常生活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这种因建筑协作,自发形成的社会主义氛围,不仅仅对人没有束缚,而且激发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声远这种建筑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已经脱离了权力和资本体系下的建筑生产方式。那这种生产方式,是不是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模式出现的可能。
也许有一天,人们的生产活动,可以不再依赖以企业为单位的逐利来进行,而是以某种文化为单位的协作模式来进行。这种自发涌现的文化单位,也就能瓦解资本主义体系。
不过,这种文化单位出现的前提是,似乎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被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一旦他们走到一起,就能出现最和睦相处的社区。就像一群折翼的天使聚在一起升上天堂一样。
如果,真有这种可能的话,那互联网也许能为这种可能提供技术基础。
相关链接
工作在田中央
宜兰·田中央·黄声远
没有公民,何谈建筑
黄声远的“新”建筑
黄声远与赖青松
不同于现代主义建筑师以一种全局控制者的角色,构思理想城市的乌托邦。黄声远作为一个宜兰日常生活的参与者,通过对宜兰居民的熟悉,沟通,协调,合作。从宜兰居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出发,而不是从理念出发,在宜兰实现了这种乌托邦建筑的理想。最后形成的建筑也并没有固定的风格,却有宜兰居民日常生活的痕迹。
最重要的是,这种因建筑协作,自发形成的社会主义氛围,不仅仅对人没有束缚,而且激发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黄声远这种建筑生产方式,可以说是已经脱离了权力和资本体系下的建筑生产方式。那这种生产方式,是不是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模式出现的可能。
也许有一天,人们的生产活动,可以不再依赖以企业为单位的逐利来进行,而是以某种文化为单位的协作模式来进行。这种自发涌现的文化单位,也就能瓦解资本主义体系。
不过,这种文化单位出现的前提是,似乎这个世界上总有那么一群被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一旦他们走到一起,就能出现最和睦相处的社区。就像一群折翼的天使聚在一起升上天堂一样。
如果,真有这种可能的话,那互联网也许能为这种可能提供技术基础。
相关链接
工作在田中央
宜兰·田中央·黄声远
没有公民,何谈建筑
黄声远的“新”建筑
黄声远与赖青松
-
阿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5-05-04 10:48:47
-
第柒个现代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08 23:24:21
-
鹿逍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4-09-08 22:50:34
-
丢皮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21:42:01
-
AK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15:39:55
-
P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13:34:37
-
H口H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12:17:01
-
patric insid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11:59:15
-
gu113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10:50:11
-
南瓜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10:25:22
-
suniuz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06:33:45
-
LZD--外星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06:19:09
-
致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3 00:29:00
-
egwil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3:40:50
-
这专业没法学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3:39:13
-
原名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3:35:15
-
贾非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3:22:57
-
植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3:19:25
-
vonng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3:03:51
-
瑞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2:58:40
-
F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2:46:29
-
admiringcand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2:38:41
-
I.O.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2 22: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