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网络史
据说在《追忆似水年华》里面有两种时间,内部的和外部的时间。外部时间是以撼动欧洲的大事件标记的,如德雷福斯案件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可以精确定位。而内部时间却发展得时快时慢,依内心所欲。比如他初次在巴尔贝克海滩遇到阿尔贝蒂娜,和他最终把阿尔贝蒂娜带到巴黎以华服美饰和西西弗斯般的爱囚禁,在文中似乎是连续发生的事,她似乎只是从十多岁豆蔻年华长到了二十出头,而其实,按照外部时间,已经是过了十年。
我们也是如此,只是羞于承认;对日常生活以外东西依赖强的人尤其是这样,比如说依赖网络的人吧,内部时间的流逝会显出一种不匀速和不正常。我说的是我自己。
前几天看黎戈微博,回忆2004年的清韵,真是人才荟萃,他们多年后转战豆瓣,都是鼎鼎有名。那时候我……在混动漫论坛。
这个动漫论坛不大,人都很快熟识,彼此关心,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在上网之前,我觉得自己太像个怪咖,因为随年龄增长,我本该更关心别的事情,而不是为漫画里面一些BUG成天费神思索。当找到怪咖组织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现在可能就很难有这种感觉,因为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同好,每当产生了新爱好,也就自然而然地上网去找组织。太容易的事情,就不会再有那种觅到桃花源般的惊喜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真的就是那样。
论坛不大,主力成员都在二十岁上下,还有很多中学生,坛主也才19岁,但绝不是《蝇王》那种景象。组织管理得井井有条,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尽情讨论,互相尊重。没有大论坛常见的那种唾沫与板砖齐飞的恶毒的末世景象。也许就像《想象的共同体》说的,小圈子的感受才真实,人才有亲密感和参与感,又或者,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一早就能够用现代的民主方式来管理维护我们在意的世界——从网上再到网下,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掌权的。
后来退出,当然是因为这种论坛的主力成员,始终保持在二十上下年纪,随着时间流逝,我虽然不安,但还是一天一天赖着……真正刺激我的是,有一次有个小孩加了我msn,聊起来之后,我发现我们同个属相,可是她比我小一轮……在这个世界里,我真的太老太老了。终于老泪纵横地默默离开了……
但是很多朋友保留到现在,他们是我重要的朋友。这个论坛是我的网络初恋。我再也不会像曾经热爱这个论坛一样去热爱任何一个虚拟世界了。
西祠曾经有一个版叫西风,这是西祠最好的外国文学讨论版,是我的两个同事担任版主的。工作了,很自然的就会去西风看看,有时候还写点东西。我对自己的分量还是掂得清的,可是同事前辈提携,老给我加精,如此一来,就不好意思多写了。再加上版上文章深奥,很多我都看不懂。所以渐渐就不再去了。
后来也去别的地方转悠过。主要是Itpub。没怎么发过贴,但因为此处如同张江,男多女少,还挺吃得开的。Itpub里,有个人叫clkrst,他死得很早。他是我所有网友和生活中的朋友里,第一个因故去世的。生命无常这回事,还真的非得要有人狠狠告诉你,才懂。
我在blogcn开博客是在2006年(后来blogcn死掉,就转战了网易博客)。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自己的生活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我当时和Purplepine在同一间办公室。她说有个地方叫豆瓣,可以写书评推书。我就注册了,第一篇是写她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豆瓣的好处是,它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我们目睹它变化,人越来越多,有了各种功能,渐渐成为勾搭约炮基地,还有人因此得了HIV……好吧,作为一个老豆子,我真的怨气很大呢!
但我是真心喜欢豆瓣的。因为豆瓣,我前所未有地写了好多字,读了好多书,感到充实。用睡在上铺的老同学话来说:“没想到你还是个文青!”
在豆瓣,有时会欢喜,会惊艳,还有时会觉得,我离自己生活的终极目的,又近了一点。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而且因为我做图书行业,豆瓣实在给我行了很大的方便。而且,我看到了那些真正优秀的写作者。而且在豆瓣上,还有六十岁的阿姨为九十岁的老班主任庆生,所以,永远不会太老。
“知己之感”,这是一个盛大的奇迹,也许有时候,拜豆瓣所赐,我确实,感受到了。虽然大多时候,人也不过是吃饭睡觉就好。若是奇迹天天出现,就像天天过年,也就没意思了。可是,这么一点点的sparkle,还真tmd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生活和交流的方式因网络发生了重大变化。风行水上老师的例子很有意思。他是学了五笔字型之后打算练习打字,就开始写点小文章,再接着……我们都看到了。他也许是整个中文世界里最好的短篇小说作者。一个已经有了很多生活和阅读经验的作者忽然之间横空出世,这种奇怪的事情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会发生的。
张佳玮说:
2007年吧,北京某学院,我亲耳听过某领导在那里说“现在年轻人写东西的是越来越少了”。我当时跟领导说:我觉得,当下写东西的一点也不少。相反,因为媒体方式的变化,我认为,坚持在写东西,而且写得好的年轻人,其实是越来越多。之所以有“他们不露头”的错觉,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如传统方式的“出书,进协会,进圈子,得奖”式的“上天庭当弼马温”式的流程,于是没有得到天宫的赞许,还是下界自由自在的妖猴,而已。
网络造就了一个妖猴的世界。我们的爱好、我们的生活方式会得到共鸣,每个人都可以说,并且有机会被听到。
这么多年来,我收到的最好的评价是:“网上和网下是一个人。”因为网络是这样虚与委蛇,交浅言深,又太容易虚构,保有一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也就更难。就像聂鲁达写的:“有一个人回到自我,像回到一间/有铁钉和裂缝的老屋。”必须有这样一栋老屋可以回去,这栋老屋永远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与诸位共勉=)
我们也是如此,只是羞于承认;对日常生活以外东西依赖强的人尤其是这样,比如说依赖网络的人吧,内部时间的流逝会显出一种不匀速和不正常。我说的是我自己。
前几天看黎戈微博,回忆2004年的清韵,真是人才荟萃,他们多年后转战豆瓣,都是鼎鼎有名。那时候我……在混动漫论坛。
这个动漫论坛不大,人都很快熟识,彼此关心,那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在上网之前,我觉得自己太像个怪咖,因为随年龄增长,我本该更关心别的事情,而不是为漫画里面一些BUG成天费神思索。当找到怪咖组织的时候,那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现在可能就很难有这种感觉,因为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同好,每当产生了新爱好,也就自然而然地上网去找组织。太容易的事情,就不会再有那种觅到桃花源般的惊喜了——“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真的就是那样。
论坛不大,主力成员都在二十岁上下,还有很多中学生,坛主也才19岁,但绝不是《蝇王》那种景象。组织管理得井井有条,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尽情讨论,互相尊重。没有大论坛常见的那种唾沫与板砖齐飞的恶毒的末世景象。也许就像《想象的共同体》说的,小圈子的感受才真实,人才有亲密感和参与感,又或者,也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一早就能够用现代的民主方式来管理维护我们在意的世界——从网上再到网下,总有一天,我们是要掌权的。
后来退出,当然是因为这种论坛的主力成员,始终保持在二十上下年纪,随着时间流逝,我虽然不安,但还是一天一天赖着……真正刺激我的是,有一次有个小孩加了我msn,聊起来之后,我发现我们同个属相,可是她比我小一轮……在这个世界里,我真的太老太老了。终于老泪纵横地默默离开了……
但是很多朋友保留到现在,他们是我重要的朋友。这个论坛是我的网络初恋。我再也不会像曾经热爱这个论坛一样去热爱任何一个虚拟世界了。
西祠曾经有一个版叫西风,这是西祠最好的外国文学讨论版,是我的两个同事担任版主的。工作了,很自然的就会去西风看看,有时候还写点东西。我对自己的分量还是掂得清的,可是同事前辈提携,老给我加精,如此一来,就不好意思多写了。再加上版上文章深奥,很多我都看不懂。所以渐渐就不再去了。
后来也去别的地方转悠过。主要是Itpub。没怎么发过贴,但因为此处如同张江,男多女少,还挺吃得开的。Itpub里,有个人叫clkrst,他死得很早。他是我所有网友和生活中的朋友里,第一个因故去世的。生命无常这回事,还真的非得要有人狠狠告诉你,才懂。
我在blogcn开博客是在2006年(后来blogcn死掉,就转战了网易博客)。
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自己的生活也经历了一些变化。我当时和Purplepine在同一间办公室。她说有个地方叫豆瓣,可以写书评推书。我就注册了,第一篇是写她的《芒果街上的小屋》。
豆瓣的好处是,它是和我们一起成长的。我们目睹它变化,人越来越多,有了各种功能,渐渐成为勾搭约炮基地,还有人因此得了HIV……好吧,作为一个老豆子,我真的怨气很大呢!
但我是真心喜欢豆瓣的。因为豆瓣,我前所未有地写了好多字,读了好多书,感到充实。用睡在上铺的老同学话来说:“没想到你还是个文青!”
在豆瓣,有时会欢喜,会惊艳,还有时会觉得,我离自己生活的终极目的,又近了一点。还会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而且因为我做图书行业,豆瓣实在给我行了很大的方便。而且,我看到了那些真正优秀的写作者。而且在豆瓣上,还有六十岁的阿姨为九十岁的老班主任庆生,所以,永远不会太老。
“知己之感”,这是一个盛大的奇迹,也许有时候,拜豆瓣所赐,我确实,感受到了。虽然大多时候,人也不过是吃饭睡觉就好。若是奇迹天天出现,就像天天过年,也就没意思了。可是,这么一点点的sparkle,还真tmd非常、非常、非常重要。
我们生活和交流的方式因网络发生了重大变化。风行水上老师的例子很有意思。他是学了五笔字型之后打算练习打字,就开始写点小文章,再接着……我们都看到了。他也许是整个中文世界里最好的短篇小说作者。一个已经有了很多生活和阅读经验的作者忽然之间横空出世,这种奇怪的事情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会发生的。
张佳玮说:
2007年吧,北京某学院,我亲耳听过某领导在那里说“现在年轻人写东西的是越来越少了”。我当时跟领导说:我觉得,当下写东西的一点也不少。相反,因为媒体方式的变化,我认为,坚持在写东西,而且写得好的年轻人,其实是越来越多。之所以有“他们不露头”的错觉,只是因为他们没有如传统方式的“出书,进协会,进圈子,得奖”式的“上天庭当弼马温”式的流程,于是没有得到天宫的赞许,还是下界自由自在的妖猴,而已。
网络造就了一个妖猴的世界。我们的爱好、我们的生活方式会得到共鸣,每个人都可以说,并且有机会被听到。
这么多年来,我收到的最好的评价是:“网上和网下是一个人。”因为网络是这样虚与委蛇,交浅言深,又太容易虚构,保有一个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也就更难。就像聂鲁达写的:“有一个人回到自我,像回到一间/有铁钉和裂缝的老屋。”必须有这样一栋老屋可以回去,这栋老屋永远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与诸位共勉=)
-
努力加餐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2-09 23:13:50
-
倾盖如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11:26:24
-
Norah 转发了这篇日记
突然觉得,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豆瓣er。书评、影评,这是我早在用前一个豆瓣号的时候的感觉。新开了的这个号,才感觉,变化翻天覆地,当然,这个豆瓣于我的作用也不一样了。
2011-11-18 12:44:25 -
che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8 11:15:18
-
Ma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8 09:32:52
-
第一印象很重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8 00:38:24
-
wwh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23:45:47
-
amb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23:40:20
-
蓝暮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20:23:39
-
Step1234567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19:10:36
-
消失的光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18:23:23
-
B612 转发了这篇日记
嗯 看了下我是07年12月入的豆瓣 原来上大学之后就开始刷豆瓣了 其实我挺感谢豆瓣的 让我认识了一票有趣的人(嗯 真好多呢! 让我有动力看一些书和电影 潜移默化里面 让我变成今天的这个我 ~
2011-11-17 18:13:51 -
成知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17:39:32
-
兔子暴暴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17:19:00
-
潞茗胤Viv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7 17:17:56
-
啊bo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6 22:49:19
-
托斯卡纳之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6 18:19:25
-
一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6 12:07:27
桃花石上书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她是美容大王,也是疯批小妹,华语娱乐圈话题女王的陨落 (32人喜欢)
- 凌晨3点半起床的妈妈,和《再见爱人》里被困住的儿子 (36人喜欢)
- “如果羞耻也有立场的话,那么今天羞耻的立场必须改变。” (403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