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若满弦-新月·睡莲 小提琴与二胡的唯美对话
感谢Missourimonkey的推荐,今天去听了这个小剧场的音乐会。
“情若满弦”这个系列音乐会以前就听说过,但前几次主题都不太和我,还是比较喜欢和小提琴相关的,至少我听得下去。今天早上才看到此次演出的信息,匆匆忙忙的联系到人订了票,中午的饭吃得太晚,只好打车过去,还好没迟到。
第一在小剧场里看演出,感觉非常棒,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比较小,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那种质感和张力都可以不借助音响设备直接传递给观众。
先说说今天的曲目吧,主角是小提琴和二胡,所以曲目主要是围绕着这两个乐器展开的。开场的《新月》确实很唯美,我总觉得开场应该High一点,当然后面的演出越来越精彩还是把气氛带了起来。第二首《假如爱有天意》是耳熟能详的曲目了,所谓画鬼易画虎难,这种曲目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技术不复杂,速度不快,而旋律则是传唱很久了,没有真功夫这首曲子就变成白开水了。这首曲子刘弦表演的挺有味道的。再往下是两首有二胡引入的曲目《风住的街道》和《眼泪成诗》,我之前没怎么听过二胡的现场表演,这次二胡的演奏者真的是惊艳到我了,一改我之前对二胡专拉“苦情音乐”的印象。
《思乡曲》和《辛德勒的名单》则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或许是这两首曲目我听过很多大师的版本了吧,难免暗暗地做了比较。之前说过,越大众的曲目越不容易演奏,因为没有深思苦练很难有新的听头,刘弦十五天前才被拉了进来,恐怕也来不及去细细的琢磨。《睡莲》没太留下印象,我是典型的“中午不睡下午崩溃”,音乐会上也是直打瞌睡。《三寸天堂》的人声非常赞,“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是最为丰富和有感染力的。《一剪梅》是上半场的高潮啊,笛子、小提琴、二胡、钢琴,有没有古筝记不得了,总之能把这么一首曲子演奏的让全场拍手叫好可不容易。我觉得谱子改的也非常好。相比之下,上半场最后一首《闻香识女人》的谱子似乎没有我之前听过的版本那么有激情。当然各人口味不同。
下半场的二胡比重大一些,《梦江南》、《不装饰你的梦》是二胡和古筝的合奏,《二泉映月》就是二胡独奏了。我很喜欢今天二胡的表演者,可惜没记住他的名字。不过他表演不同曲目时要换琴是什么原因我没搞明白,外行啊。对了,换琴的中间插了一个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我喜欢。接下来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And I love you so>和《蝶恋》都没特别吸引到我。倒是钢琴伴奏《海上钢琴师》时让我回想起了那部经典的电影,算是个小小的亮点。
《落叶归根》的演唱不错,<You raise me up>没感觉,压轴的是本音乐会出品人江洋作词并全球首发的《何茫然》,标题取自李白《蜀道难》中的那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据说要三十岁以上的人才能品味到歌词的深意。江洋还不忘在最后分享了自己填词的一点心得。
今天最佳的表演者是那个吹笛子的,虽然他的演奏部分很少,但是触及了我内心对美好音乐的渴望;其次是二胡,我之前对二胡的某些印象被修正了。刘弦的功底很好,但是碍于时间限制,他没能充分的准备好此次的演出曲目,很多作品演绎的太单薄,吸引不了我。钢琴的姐姐还是不错的,上半场的《假如爱有天意》好像她还有哼唱。古筝的美女妹妹年纪还小,需要继续锻炼。人声的几位都很不错,我这个不会唱歌的只能是羡慕嫉妒恨啊。
江洋作为出品人,在曲目的选择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觉得整体的曲目安排是非常棒的,很美,而且作品不会太艰深,很适合我们这些普通听众。不过有的曲目略显勉强,比如《思乡曲》不是很合主题,《海上钢琴师》并不太适合用小提琴演奏,不知道为何没有选择谭盾为《卧虎藏龙》谱的《月光爱人》。此外,曲目演奏顺序的排列原因是什么我不太清楚,衔接上似乎不是很有逻辑。
我以后还想看这种小剧场演出,这比花几百块到国家大剧院的后排看演出更有意义。真心的佩服江洋,居然能凭着自己的热爱去推动这样一个系列音乐会的开展。不知道我三十岁之后还能凭热情做什么。
有个小朋友在返场时想听《野蜂飞舞》和《查尔达什舞曲》,呵呵,小朋友啊,不要让叔叔下不来台好嘛。
“情若满弦”这个系列音乐会以前就听说过,但前几次主题都不太和我,还是比较喜欢和小提琴相关的,至少我听得下去。今天早上才看到此次演出的信息,匆匆忙忙的联系到人订了票,中午的饭吃得太晚,只好打车过去,还好没迟到。
第一在小剧场里看演出,感觉非常棒,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比较小,无论是乐器还是人声,那种质感和张力都可以不借助音响设备直接传递给观众。
先说说今天的曲目吧,主角是小提琴和二胡,所以曲目主要是围绕着这两个乐器展开的。开场的《新月》确实很唯美,我总觉得开场应该High一点,当然后面的演出越来越精彩还是把气氛带了起来。第二首《假如爱有天意》是耳熟能详的曲目了,所谓画鬼易画虎难,这种曲目非常考验一个人的基本功,技术不复杂,速度不快,而旋律则是传唱很久了,没有真功夫这首曲子就变成白开水了。这首曲子刘弦表演的挺有味道的。再往下是两首有二胡引入的曲目《风住的街道》和《眼泪成诗》,我之前没怎么听过二胡的现场表演,这次二胡的演奏者真的是惊艳到我了,一改我之前对二胡专拉“苦情音乐”的印象。
《思乡曲》和《辛德勒的名单》则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或许是这两首曲目我听过很多大师的版本了吧,难免暗暗地做了比较。之前说过,越大众的曲目越不容易演奏,因为没有深思苦练很难有新的听头,刘弦十五天前才被拉了进来,恐怕也来不及去细细的琢磨。《睡莲》没太留下印象,我是典型的“中午不睡下午崩溃”,音乐会上也是直打瞌睡。《三寸天堂》的人声非常赞,“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是最为丰富和有感染力的。《一剪梅》是上半场的高潮啊,笛子、小提琴、二胡、钢琴,有没有古筝记不得了,总之能把这么一首曲子演奏的让全场拍手叫好可不容易。我觉得谱子改的也非常好。相比之下,上半场最后一首《闻香识女人》的谱子似乎没有我之前听过的版本那么有激情。当然各人口味不同。
下半场的二胡比重大一些,《梦江南》、《不装饰你的梦》是二胡和古筝的合奏,《二泉映月》就是二胡独奏了。我很喜欢今天二胡的表演者,可惜没记住他的名字。不过他表演不同曲目时要换琴是什么原因我没搞明白,外行啊。对了,换琴的中间插了一个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我喜欢。接下来的《天堂电影院》、《海上钢琴师》、<And I love you so>和《蝶恋》都没特别吸引到我。倒是钢琴伴奏《海上钢琴师》时让我回想起了那部经典的电影,算是个小小的亮点。
《落叶归根》的演唱不错,<You raise me up>没感觉,压轴的是本音乐会出品人江洋作词并全球首发的《何茫然》,标题取自李白《蜀道难》中的那句“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据说要三十岁以上的人才能品味到歌词的深意。江洋还不忘在最后分享了自己填词的一点心得。
今天最佳的表演者是那个吹笛子的,虽然他的演奏部分很少,但是触及了我内心对美好音乐的渴望;其次是二胡,我之前对二胡的某些印象被修正了。刘弦的功底很好,但是碍于时间限制,他没能充分的准备好此次的演出曲目,很多作品演绎的太单薄,吸引不了我。钢琴的姐姐还是不错的,上半场的《假如爱有天意》好像她还有哼唱。古筝的美女妹妹年纪还小,需要继续锻炼。人声的几位都很不错,我这个不会唱歌的只能是羡慕嫉妒恨啊。
江洋作为出品人,在曲目的选择上是下了大功夫的。我觉得整体的曲目安排是非常棒的,很美,而且作品不会太艰深,很适合我们这些普通听众。不过有的曲目略显勉强,比如《思乡曲》不是很合主题,《海上钢琴师》并不太适合用小提琴演奏,不知道为何没有选择谭盾为《卧虎藏龙》谱的《月光爱人》。此外,曲目演奏顺序的排列原因是什么我不太清楚,衔接上似乎不是很有逻辑。
我以后还想看这种小剧场演出,这比花几百块到国家大剧院的后排看演出更有意义。真心的佩服江洋,居然能凭着自己的热爱去推动这样一个系列音乐会的开展。不知道我三十岁之后还能凭热情做什么。
有个小朋友在返场时想听《野蜂飞舞》和《查尔达什舞曲》,呵呵,小朋友啊,不要让叔叔下不来台好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