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历代书画展第三期笔记
总是要展览快要结束的时候,才挤出时间去参观。第三期历代书画展明天就结束了,简单记一下昨日的参观吧。
1.《听琴图》。该图右上方是徽宗御笔,瘦金体的“听琴图”三字,正上方是蔡京题诗一首。下方3个人物,一人灰衣坐于松树下抚琴,对坐两人,一红衣,手执纨扇;一蓝衣,旁侍一仆。左下方有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故宫介绍作者是徽宗本人,但更多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元代学者汤垕认为是“院人仿作”,“余自可一望而识”;当代学者方闻也认为是“佚名院体画家”。不管作者如何,如此典雅的画面和精妙的人物,都是画中精品。从画面来看,灰衣人是徽宗的可能性很大,肖像与宋历代皇帝的肖像非常接近。
2.《重屏会棋图》。传五代周文矩绘。这幅著名的绘画创造了一个画中画、屏中屏的幻境。会棋的人物后方,竖立着一幅屏风。屏风上的画中人物身后又是一幅三折的大屏风,画中屏风上又绘有山水图。它生动诠释了古代山水画的功能性用途——屏风。巫鸿在以此画命名的《重屏》一书中对这种绘画的物质性功能做了详细讨论。画卷之后有众多题跋,署名文徵明的一段小楷,描述了他读此画的过程。徐邦达先生鉴定认为,此系宋人摹本。尾跋沈度、文徵明均伪,元柯九思“緼真斋”、宋徽宗的“双龙小玺”、“宣和”、“政和”等宋元诸印均伪。
3.《层叠冰绡图》南宋马麟绘。马麟作品一向以“诗意”著称,这种风格恰好满足了南宋皇室的艺术追求。该图上还有宋宁宗皇后杨妹子(1162-1232)的题诗,她最初只是吴皇后(高宗之妻)宫中的年轻乐妓,后来得到宁宗宠幸,最后成为宁宗皇后,在宁宗、理宗两朝,她在政治与艺术两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4. 《为惟德作山水轴》明代沈周绘。是比较典型的沈周风格。上有自题诗“君出江城我入城,世间行路本无情。水云如海秋潮大,唯有沙鸥作送迎。惟德见过,予出不果迎,以此赎慢。沈周。”
5. 《松阴观瀑图轴》明吴伟。右上角有“小仙”两字的署名。画中两个人物比例超大,非常突出。特别是左侧人物,斜眼观瀑。那个巨大的眼睛,完全体现出吴伟放荡不羁睥睨万物的个性。这张图构图中的人物比例和瀑布造型都非常类似于南宋佛像画家周季常《五百罗汉图》中的《罗汉观瀑图》。
6. 《芦花寒雁图》元吴镇。上方有自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
7 《枯木疏篁图》文徵明。上方有自题:“过雨疏篁绿,惊风古木疏。幽人初睡起,秋色满精庐。徵明”很少见到这种风格的文氏作品,一改他平和细腻的画风,有点扭曲激愤的感觉。
8. 《观梅图》唐寅。上方有自题一首:“插天空谷水之涯,中有官梅两树花。身自宿因才一见,不妨袖手立平沙。苏门唐寅为梅谷徐先生写。”
9. 《幽居图》元钱选。作为宋遗民,钱选特意回避了宋代的真景山水的技法,回归到唐代的青绿山水,营造出虚幻的幽居世界。
10. 《搜尽奇峰打草稿长卷》石涛。石涛在此长卷尾跋有长文,详细描述了自己向自然学习的态度,明确的反对许多画家只在画室中临仿古人画作的笔墨态度。全文为“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哪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
11. 《溪山无尽长卷》龚贤。龚贤作品,一向以墨色之浓著称。该卷长达7.26米,作者利用偶然获得的十二幅方形宋纸连成一长卷,历时两年多才绘成此图。龚贤自书长跋于尾纸处:“庚申春,余偶得宋库纸一幅,欲制卷畏其难于收放,欲制册不能使水远山长。因命工装潢之,用册式而画如卷,前后计十二帧,每帧各具一起止;观毕伸之,合十二帧而具一起止,谓之折卷也可,谓之通册也可。然中间构思位置要无背于理,必首尾相顾而疏密得宜。觉写宽平易而高深难,非遍游五岳,行万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也。是年以二月濡笔 ,或十日一山,五日一石,闲则拈弄,遇事而辍,风雨晦冥,门无剥啄,渐次增加,盛暑祁寒又且高阁,谁来逼迫,任改岁时,逮今壬戍长至而始成,命之曰:溪山无尽图。忆余十三便能画,垂五十年而力砚田,朝耕暮获仅足糊口,可谓拙矣。然荐绅先生不以余之拙而高车驷马亲造荜门,岂果以枯毫残渖有贵于人间耶?顷挟此册游广陵,先掛船迎銮镇。于友人座上,值许葵庵司马邀余旧馆下榻授餐。因探余笥中之秘,余出此奉教。葵庵曰:‘讵有见米颠袖中石而不攫之去者乎?请月给米五石酒五斛以终其身如何?’余愧岭上白云堪自怡悦,何令谬加赞赏,遂有所要而与之。尤嘱葵庵幸为藏拙,勿使人笑君宝燕石而美青芹也。半亩龚贤记。”
1.《听琴图》。该图右上方是徽宗御笔,瘦金体的“听琴图”三字,正上方是蔡京题诗一首。下方3个人物,一人灰衣坐于松树下抚琴,对坐两人,一红衣,手执纨扇;一蓝衣,旁侍一仆。左下方有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故宫介绍作者是徽宗本人,但更多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元代学者汤垕认为是“院人仿作”,“余自可一望而识”;当代学者方闻也认为是“佚名院体画家”。不管作者如何,如此典雅的画面和精妙的人物,都是画中精品。从画面来看,灰衣人是徽宗的可能性很大,肖像与宋历代皇帝的肖像非常接近。
![]() |
听琴图 |
2.《重屏会棋图》。传五代周文矩绘。这幅著名的绘画创造了一个画中画、屏中屏的幻境。会棋的人物后方,竖立着一幅屏风。屏风上的画中人物身后又是一幅三折的大屏风,画中屏风上又绘有山水图。它生动诠释了古代山水画的功能性用途——屏风。巫鸿在以此画命名的《重屏》一书中对这种绘画的物质性功能做了详细讨论。画卷之后有众多题跋,署名文徵明的一段小楷,描述了他读此画的过程。徐邦达先生鉴定认为,此系宋人摹本。尾跋沈度、文徵明均伪,元柯九思“緼真斋”、宋徽宗的“双龙小玺”、“宣和”、“政和”等宋元诸印均伪。
![]() |
3.《层叠冰绡图》南宋马麟绘。马麟作品一向以“诗意”著称,这种风格恰好满足了南宋皇室的艺术追求。该图上还有宋宁宗皇后杨妹子(1162-1232)的题诗,她最初只是吴皇后(高宗之妻)宫中的年轻乐妓,后来得到宁宗宠幸,最后成为宁宗皇后,在宁宗、理宗两朝,她在政治与艺术两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
![]() |
4. 《为惟德作山水轴》明代沈周绘。是比较典型的沈周风格。上有自题诗“君出江城我入城,世间行路本无情。水云如海秋潮大,唯有沙鸥作送迎。惟德见过,予出不果迎,以此赎慢。沈周。”
![]() |
5. 《松阴观瀑图轴》明吴伟。右上角有“小仙”两字的署名。画中两个人物比例超大,非常突出。特别是左侧人物,斜眼观瀑。那个巨大的眼睛,完全体现出吴伟放荡不羁睥睨万物的个性。这张图构图中的人物比例和瀑布造型都非常类似于南宋佛像画家周季常《五百罗汉图》中的《罗汉观瀑图》。
![]() |
松阴观瀑图 |
![]() |
罗汉观瀑图 |
6. 《芦花寒雁图》元吴镇。上方有自题“点点青山照水光,飞飞寒雁背人忙。冲小浦,转横塘,芦花两岸一朝霜。”
![]() |
7 《枯木疏篁图》文徵明。上方有自题:“过雨疏篁绿,惊风古木疏。幽人初睡起,秋色满精庐。徵明”很少见到这种风格的文氏作品,一改他平和细腻的画风,有点扭曲激愤的感觉。
![]() |
8. 《观梅图》唐寅。上方有自题一首:“插天空谷水之涯,中有官梅两树花。身自宿因才一见,不妨袖手立平沙。苏门唐寅为梅谷徐先生写。”
![]() |
9. 《幽居图》元钱选。作为宋遗民,钱选特意回避了宋代的真景山水的技法,回归到唐代的青绿山水,营造出虚幻的幽居世界。
![]() |
10. 《搜尽奇峰打草稿长卷》石涛。石涛在此长卷尾跋有长文,详细描述了自己向自然学习的态度,明确的反对许多画家只在画室中临仿古人画作的笔墨态度。全文为“郭河阳论画,山有可望者、可游者、可居者。余曰江南江北,水陆平川,新沙古岸是可居者;浅则赤壁苍横,湖桥断岸,深则林峦翠滴,瀑水悬争,是可游者;峰峰入云,飞岩堕日,山无凡土,石长无根,木不妄有,是可望者。今之游于笔墨者,总是名山大川未览,幽岩独屋何居,出郭何曾百里,入室哪容半年,交泛滥之酒杯,货簇新之古董,道眼未明,纵横习气,安可辩焉?自之曰:此某家笔墨,此某家法派,犹盲人之示盲人,丑妇之评丑妇,尔赏鉴云乎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学者知之乎?”
![]() |
11. 《溪山无尽长卷》龚贤。龚贤作品,一向以墨色之浓著称。该卷长达7.26米,作者利用偶然获得的十二幅方形宋纸连成一长卷,历时两年多才绘成此图。龚贤自书长跋于尾纸处:“庚申春,余偶得宋库纸一幅,欲制卷畏其难于收放,欲制册不能使水远山长。因命工装潢之,用册式而画如卷,前后计十二帧,每帧各具一起止;观毕伸之,合十二帧而具一起止,谓之折卷也可,谓之通册也可。然中间构思位置要无背于理,必首尾相顾而疏密得宜。觉写宽平易而高深难,非遍游五岳,行万里路者,不知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也。是年以二月濡笔 ,或十日一山,五日一石,闲则拈弄,遇事而辍,风雨晦冥,门无剥啄,渐次增加,盛暑祁寒又且高阁,谁来逼迫,任改岁时,逮今壬戍长至而始成,命之曰:溪山无尽图。忆余十三便能画,垂五十年而力砚田,朝耕暮获仅足糊口,可谓拙矣。然荐绅先生不以余之拙而高车驷马亲造荜门,岂果以枯毫残渖有贵于人间耶?顷挟此册游广陵,先掛船迎銮镇。于友人座上,值许葵庵司马邀余旧馆下榻授餐。因探余笥中之秘,余出此奉教。葵庵曰:‘讵有见米颠袖中石而不攫之去者乎?请月给米五石酒五斛以终其身如何?’余愧岭上白云堪自怡悦,何令谬加赞赏,遂有所要而与之。尤嘱葵庵幸为藏拙,勿使人笑君宝燕石而美青芹也。半亩龚贤记。”
![]() |
龚贤溪山无尽图卷局部,清,龚贤作,纸本,墨笔,纵27.7cm,横726.7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