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如梦之旅
题记
这是一场如梦般的旅行。我好像在高处看着另一个自己到处游走。出发前没有十分的激动,按部就班工作到最后一天,打好攻略,打好包,没有过度的幻想;玩乐时没有抑制不住的狂欢,只是平静的尽情享受;离开时,也并不遗憾或者十分留恋。或者是我的留恋点来得太晚了。回到成都,突然十分想念,本来是收的好好的工作的心,打开电脑的时候,忍不住跑到群里去吐槽,我回来啦!忍不住开始yy下一次旅行,并且点开岛多多网站看海岛攻略。本来没有打算这么早写游记,但在看到照片的那一刹那,我忍不住了。
在两个娃依旧挡在我屏幕前的时候,我开始在家幸福的打字。
回想起无数次失落与偶遇,第一天到来时突降的大雨,空荡荡寺庙里明晃晃的阳光,无数几米高的大树,遮天蔽日,安静的许多条小路,诱惑地通向远方;在某个廊殿的午睡,骑着自行车在乡间游走,在暹粒乡村偶遇到捉鱼的孩子,看他们欢乐的跳水。
现在我和吴哥的唯一联系,大概就是,我仍然在脸上天天摸着芦荟和精华做晒后修复,为了缓解四天太阳为我带来的黝黑肤色。
D1 2011年10月27日 失落与偶遇
机场。
吃过早饭,慢悠悠地到机场,下午1点的飞机就是这点方便。
机场有很多的欧巴桑,我们遇到的大批同行者,是老年人。我们是少数几个年轻人,自由行者。
飞,昏昏欲睡。
接近暹粒的时候,极力向下看,看到大片水。遥遥无际,心中有些忐忑,传说中的大水,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舷窗看到的,真的是海洋一般的水,没有房子顶,没有船,只有偶尔的树,像灌木一样从水面伸出来。
我陷入深深的忧虑。
就这样,飞机渐渐降落了。马上看到的红土的跑道,衬着绿色的高树,蓝色的天空,天边长出的一大朵云彩,阳光下一切都闪闪发光,很有非洲的感觉。马上把我的情绪吸引了过去。
过关,找到接我们的司机,然后去旅馆。旅馆很干净,尤其是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们不断的微笑,倒来新鲜的果汁,这是今后几天我们一直看到的,吴哥的微笑。
约好司机,住下,出去寻餐。
出门一刻,忽然下起雨,而且瞬间滂沱,我们在旁边一家叫做De Silk的店铺里看了一会儿柬埔寨的手制服装,雨还未停,于是跳上一辆tutu,去老市场寻找Khoem Resterant。刚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柬埔寨文字和各种各样的人,街道让我应接不暇,带着大家一头钻进一家装饰很漂亮,灯光鲜明的店面,问门口微笑迎接的店员,这里是不是高棉厨房,他们有点不懂,但仍然点着头说yes,yes。
店里坐满了外国人,各种各样,它们的桌子非常重,我们坐到两张分开的小桌子旁,服务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帮我们把桌子拖在一起。
开始看菜单,发现比攻略介绍的贵不少,而且不知道该点什么。胖胖的服务生英文很好,脸上带着一点戏谑看这几个中国客,旁边都是各种老外,或者带着柬埔寨mm,还有带着小孩的。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我迅速点了几个我能看懂的菜:amok鱼,他们的特别推荐,奶酪海鲜面%……四个球的冰激凌。胖胖服务生笑着问我们,是不是要和菜一起上冰激凌……貌似他家店很讲究顺序一样。我们也就随风就俗让他晚点上。
结果菜的味道非常失败,鱼吃不出什么味道,海鲜奶酪是很浓厚的羊奶味,令我这种爱吃羊肉的都欲哭无泪。为了判断这是否高棉厨房,我们还到对面去寻找了蓝南瓜。没找到。
只有赶紧上冰激凌,很快把四个冰激凌吃完了,结账,为了不给中国人丢脸,留下1美金,我们伤心的离开了高棉厨房。结果两天后,再次路过这条路时,我们才赫然发现,红色小格子桌布的高棉厨房,在这家店的隔壁,这家店其实叫做The Grand Café。而蓝南瓜,倒是在它对面。
走出餐馆,街道上无数的外国人,他们安然自在的在这里骑车,吃饭,或者溜达兜风。而所有的本地人,大都是“游客指向”的,他们会热情的看向你,和你微笑说话,但或许他们真正热情拥抱的是我们的美刀。
可以看出,暹粒是一个围绕着吴哥长起来的城市,于是城市里一半的人口,似乎都是游客,各种各样,安然自得,花着美刀,如同这座城市的主人。另一半人,则在以旅游业为生——售卖商品,经营旅店,做司机,或者在景区工作,或者,就是边卖东西边乞讨。这样成长的城市,未免有些让人不习惯。并且很有一种不确定感,仿佛来到一个异国,一个荒谬之处;一种实验游戏。路上的人都像一个幻想世界的人物。我更希望能够走入一个安然而丰满自足的城市,不关注你的进入,而你也可以很安静地潜入它,不溅起一点波浪,并在一边偷偷的观察。
和M,H两人碰面,为了寻找他们的旅店,我们在大街上乱走,走了很远还未找到,问司机路,他要3美刀拉我们过去,我们觉得肯定很近,又不想坐tutu车。于是坚决而坚持地继续步行,在十字路口问了第二个tutu司机,原来就在不远处500米。
考察了他们的旅店后,我们继续寻找我们的酒店,又是一场异国漫游,我们不断在记忆中验证着各种标志物:王老吉,手机店铺,修牙的……却发现自己走向的是机场方向,面前的各种十字路口,标志建筑都成了一锅粥,每一个路口都像该拐弯的路口。
还好,我有嘴,嘴下有路。在一个卖手机的店铺找一个人问路,未成功,但我们终于找到了刚才离开的旅店,十分丢脸的进去告诉他们,对不起,我们找不到路了,please……结果他二话不说带我们走起来,也问了一个tutu司机,我们悲催的发现,我们的旅店就在十字路口对面500米,而我们当时沿着相反的方向走了1000米以上。
脱鞋,光脚踏在地板上,上楼梯,洗澡,休息。
或许因为淡淡的兴奋,我辗转反侧,我们的房间刚好在大堂上,于是可以看到大堂的黄色灯光,偶尔听到一两句柬语,或者门轻轻推开的声音,因为身在异地的恍然和一点点警觉,这些声音特别清晰,甚至在半夜或者凌晨,我还听到了几声响亮的,仿佛在房间里的鸟叫。几次醒来,或者在半睡半醒之间,想到一些事情,比如要记得和司机要一个电话,比如我想去看看这里的孤儿院,和当地人谈谈,想了解在一个旅游景点之下的那个暹粒,和暹粒人的生活,他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旅游经济下,拥抱着自己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悖论和挣扎。如果我是一个自由摄影师或者撰稿人,这该是我选择的方向。
就这样,带着迷蒙的双眼,第二天4点30爬起来,洗漱,早餐,准备看日出,准备进入吴哥。
D2 游荡
起来后,我才发现我之所以记下这家旅店而非其他旅店的名字,因为他的老板会讲中文,于是在中文圈子里流传。
起来后,在大厅里默默吃果酱面包倒咖啡的,都是中国人,店员躺在沙发上,仍然挣扎着在睡觉。
上车,在夜色中,我们驶向吴哥窟,街两边有无数车队——面包、轿车、tutu、自行车——默默汇入了车流,大家都沉默着,不按喇叭也不闪灯地,一辆辆停在检票口,迅速地买票照相,未睡醒的脸庞在摄像头下留下浮肿的一幕,然后就都扑向小吴哥。
跟着人群的脚步走进来,已经有很多人等待看这场日出,在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在藏经阁找到一个位置。
这里不似池塘前有无数架好装备准备拍倒影的人,也和其他人离得比较远,可以安静的看,面前还有一片水域,不时有小蛤蟆跳出来,或者水面突然一点波光。
就这样,天一点点地亮了起来。从看不清对面人的脸庞,池塘上浮着黑色的影子,到每个人脸上都有微光,池塘可以看到鲜艳的红色小荷花,雾气在水面滚动,小黄色草花的茎子上水珠一闪一闪。但是吴哥背后的天色和云,却变化极慢,你盯着它的时候,总是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变化。
我没有耐心,不住地东看西看。不知不觉,太阳喷薄而出,很快便脱出了小吴哥的顶端,众人渐渐散去,我们也是,各自寻找到同伴,照了几张纪念照,便离开。
并没有很大的感觉,因为游客汹涌。
天色一点点亮起来,我们在昏昏欲睡中乘车,道路宽阔,两边树木茂密,停在一个石门前,石门上是著名的四面佛,门前有一道桥,桥两边留有残缺不全的石刻——这是著名的“搅拌乳海”。两边有树有水,倒影很美。
进门后继续开车,然后到达以四面佛著称的巴戎寺。寺庙很大,很多层回廊,我们从底层一层层转起,墙上有很多壁画浮雕,对照着自己带的书,却找不到多少相似的东西,廊角躲着一个女孩子带自己的妹妹,害羞的笑,没有过来冲我们要糖。
在回廊转了3/4圈,开始向上走,走到廊顶,是多个塔形建筑,每个上面一个四面佛,错落有致,因为风化,很多脸的轮廓已经模糊了,因此没有突然闯入一片佛安然而神秘的笑容中之感,但可以想象,几百年前那个法国人在丛林中突现一张微笑的面孔时候的震撼。
下一处,是巴方寺,唯一一处拦住吊带短裤者不许入内的。亦是回廊,沿窄陡楼梯上前,顶部有一串镂空回廊,阳光从柱间洒下来,很漂亮。老公在这里悲催的撞了头。
再下,是空中宫殿、斗象台和癞王台阶,我们脚步太慢,被旅行团渐渐追上,人一多,也便没有心思仔细游览。只记得途中,一个玩三只象鼻虫的男孩。我们围着他拍了很久。他也羞怯的笑,逗虫子给我们拍。
走下癞王台的时候,遇到两个孩子,他们说着咕噜噜的语言,开始我以为是柬语,但他们一直看着我们,后来我听懂了——梅倘郭(有没有糖果),说得婉转如鸟叫,可惜我今天未带糖出来。他们很遗憾。
在旁边的棚铺午餐,第一次吃到了椰子和冰沙,很爽。但这里的饭并不合我口味,香料味道很重,且量颇小。
午饭后,大家购物上厕所的间隙,我看到旁边一个半毁的寺庙,有小路通往幽深的林中,这样的小路总让我想起Robert Frost那首诗——黄树林里分叉两条路,只可惜我不能都踏行。我,单独的旅人,伫立良久,极目眺望一条路的尽头,看它隐没在丛林深处。於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样平直,也许更值得,因为青草茵茵,还未被踏过,若有过往人踪,路的状况会相差无几。那天早晨,两条路都覆盖在枯叶下,没有践踏的污痕:啊,原先那条路留给另一天吧!明知一条路会引出另一条路,我怀疑我是否会回到原处。在许多许多年以後,在某处,我会轻轻叹息说:黄树林里分叉两条路,而我,我选择了较少人迹的一条使得一切多麽地不同。
这样的路对我是一种诱惑,丛林中有什么,有树,有鸟,有马,还是有一片撒满阳光开满花的空旷小空地?于是我独自一人向废墟走去,旁边游客如织,这里却空无一人,明晃晃的阳光洒在断壁残垣上,不阴森,而是一种明亮而开朗的废墟。在某块石头上,还留有小花环和香烛。有人曾经在这里走过,并且留下了他们的期望和回忆。
爬过这个废墟,前面出现一片小空地,有一片只余地基的空地,几只牛安静的趴在黄土中。阳光透过树林洒进来,很安静。
我在草坪上躺下,对着一头白色的牛,和它聊天:我来自中国,你可能不喜欢我,我刚刚还吃了牛肉,但是你很漂亮。牛的眼神从探寻慢慢变得安宁,它不再注意我,而是温柔的垂下眼睑,我便半躺着享受这片刻清宁。随着这一刻,天上飘来一块雨云,我看着它浮到我面前,便开始落雨。
游离之旅到此结束,我满意地回走。老公正在路边等我。
看过十二塔庙继续出发,下午的周萨、托玛侬神庙。两个庙宇都很安静,尤其是周萨,这是中国人修复的神庙。大片树荫和太阳,可以在某个门洞里发呆,看光影变幻。
也是在这里,开始遭遇无数的one dollar,伴随了后半程的始终。
完毕后,又去小吴哥,回归喧嚣人群。我对人群已经有了厌恶综合症,于是尽管他们走的路线可能最精华,也不想跟着,沿着最外圈的回廊慢慢走,走了1/4便开始困倦。于是在吴哥正门最右侧的一个空荡荡门洞里,脱下包包垫在头下,就睡起来。偶尔听到一两个游客,也并不担心,偶尔老公催促,也并不在意,直到睡饱为止,感觉顿时浑身舒爽。在吴哥不知为何,我是想睡就能睡着,好像一个充电的机器人,也许是因为很放松。
睡后继续沿着外围前行,石刻已经令我有审美疲劳,而吴哥外廊之外的绿地,树林对我更有吸引力,我喜欢那种整洁的美感。干净的草坪和石像非常搭配。
阳光普照,一会儿飘来一朵朵厚云,瞬间开始下雨。但也不愁,随便找个回廊,坐在廊下看雨就是。雨很大,风把雨线吹得斜了,我们坐在廊中都可以感受到雨丝。但是很安心,安然。异国的雨季结束时的一场阵雨,也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后来证明,这是我们看的最好的一次雨。
后来离开遇到一个很小的,两岁多的女孩,看到我们就抓着一把小玩具追了上来,对我们说one dollar。她几乎刚刚会说话,可会说和会做的事情就是one dollar和向我们要钱。不知道该如何,只有感叹。
小吴哥登顶的地方人很多,也很陡,干脆没有上去。
再来去巴肯山看日落,人很多,排队上去,可以看的远处的树海,太阳一直躲在云霞中,突然落了下去。
晚上司机带我们去吃当地小火锅,我们几个中国人大吃特吃,还频频抱怨分量少,肉不多,的确,他们这里每份菜的分量大概只相当于中国2/3,连我都不觉得饱,男孩子可能要吃两份。他们很疯狂的给我们加冰,一会儿往杯子里加一些冰块,一会儿又加一块,似乎要以此来表达柬埔寨人民的热情好客。后面的电视在放着KTV,好像中国80年代的服装、拍摄风格。
退房,准备明天更换旅店。主人很温柔,很客气,很和蔼。在这里的旅店感受就是服务态度非常好,进来招呼,微笑,你问话时他会很仔细倾听,提出需要帮助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不会随便飙升价格,当然也希望旅客同样温柔,不要大幅的压低价格。其实他们的价格很gentle的。
睡得很好。几天来我一次没有开过MP4和手机。几乎都是洗了澡,稍微写几笔日记,便昏昏然睡去。
D3 外圈
班色提玛寺,人很少,红色砂岩。我们去的时候比较早,里面只有另外一群法国人,带了两个好奇宝宝法国孩子。
昨天相机没电,今天终于充好电开始大肆拍pp。只是后来发现我们相机效果还是太差。
回去的路上,看到一个金发女孩带着头盔在尘土飞扬的乡村路上骑车,自在安然,不像我们赶时间。我想下次来,也要留一些时间来骑着自行车慢慢游。
第二个景点是女王宫。女王宫很大,周围围满了树好像一个森林公园,还有指示看鸟的小路牌。仅看这些就让人很舒服了。
女王宫也是红色的砂岩,在金灿灿的太阳下,变成了一种奇异的金红色。开始以为有很细致的雕刻,倒是稍微有一点失望,大部分仍然是废墟,少部分门楣、檐柱有很精致的雕刻。但是又人迹汹涌。
旁边有两个水池,映衬着女王宫的倒影,尽头的建筑中,有两个蹲坐的猴子。
看过女王宫,走到旁边的小路,只要稍微偏离人群,便很安静,有风声,水声。老公录了一段视频,叫做sound of Scilence。前面有一片片湿地。我们看到刚才卖芒果的孩子在里面玩水,捉鱼,
见到我们忙不迭的跑不出,拿出忘在一边的芒果兜售。我只有比划:刚才已经买过了……给了他们几片面包和果酱,马上就吃掉了。
我也脱了鞋子到水里去踩,小男孩看见我下水很兴奋地过来耍把戏,在水中翻滚头,游泳。
我觉得他们的孩子生活的很简单,很单纯。往往一窝蚂蚁,一根树藤,或者一泓水洼可以让他们玩的非常开心。他们不用担心学习,未来,工作。
就连他们的大人,很多也是。没有都市病,在女王宫工作的工作人员没事儿拿着钓竿,就在办公室窗子里就可以伸到外面池塘里钓鱼玩。
不像中国的都市,熙熙攘攘,大部分人都焦虑着工作、升迁、换房、换车、医疗、儿女的未来……他们拥有的少,于是心也简单。
旁边的湿地可以一眼看到地平线尽头的森林,很宽广,偌大的一个女王宫,和柬埔寨人民的生活区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在旁边打柴、种地,从这条小土路通过。不像中国的景区,动不动高墙铁门。
中午在女王宫吃饭,我们矢志不渝的讲价,H声泪俱下地说了一声“one dollar”我们全都笑翻了,把卖东西的小妹儿也笑翻了,一美元给了我们三杯沙冰。
又去崩必列,这个被五月盛放评为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但却没有想象的原始——或许已经又过了几年,有所开发。最大的不同,是崩必列的寺庙是崩塌的,大块的石头零七八落地堆叠在一起。我并不是十分喜欢。这里据说如小吴哥一般大,但很多地方尚未开发出来。我们为了来这里,开车开了一个半小时。有些可惜。
回去则转去罗洛士群。路上的稻田很美,有小孩在雨水积成的水坑跳水。巴公寺一般,但是人很少。日落时,孤儿院的孩子们在外面你追我赶玩的开心。有人荡秋千,有人踢球,还有的静静坐在一边。
一个长得很帅的年轻老师出来指引我们参观。小孩子们正在上英语课。他们也卖大孩子做的皮影以供支持。朋友们挑选的时候,我看到旁边吊在大树上有一个大秋千,可以上去五六个小孩,我去问我可以上去吗,旁边一个会英文的小孩立刻指挥大家让出一小块地方,我爬上去,他还推了一把,秋千越荡越高。很开心。
月亮明亮,对面是暗色的树丛,再远处是黑黢黢的一片。很多村子甚至没有电。种着果树和稻子,下午便在吊床上睡觉。这就是这里农村很多人家的生活。
回去又逛街,吃着饭听到街上喧哗起来,然后就从酒吧里走出一大堆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嘻嘻哈哈地,在楼下集合了一下,然后沿街有兴趣了——万圣节游行。领头一个老外打扮成恶魔,后面几个脸上画着油彩小胡子的猫女,有愤怒的小鸟、还有耶稣、猫王、加勒比海盗,还有肩上的可爱小女孩子,打扮成小美人鱼。对于这些老外,暹粒不是到此一游的景点,而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站,他们暂时把这里当成了故乡。于是他们也变成这里的城市生态的一部分。欢天喜地、热热闹闹。
不知这晚是什么球赛,反正酒吧里都大屏幕在放球赛,人很多,很热闹,人和人之间距离都变短了一样。
到著名的蓝南瓜去看了看,没有购买,这里的食物也并不便宜。
D4 大圈
挣扎着早起,又去皇家浴池看日出。路上天已放光。到池边,旁边木房子的女人正在准备早晨的食物用具,没有炊烟,却给人一种炊烟袅袅的宁静之感。
已有早起的孩子,亦开始售卖各种小东西,拼命缠着你,要一美元,说我要上学。尤其是很小的孩子,话尚说不清楚,小鸭子般跟着,说英文和中文,让人觉得生态塑造人的力量。我知道给和补给都有其坏处。但遇到十分小的孩子时,我总是忍不下心。
为了不让孩子们吃坏牙,我带的是牛肉干,可惜没有带豆腐干,我们开玩笑,不然下次孩子们肯定就是说:没~豆~干~了。
有些大孩子很强悍,会挤到前面来,抢其他小些孩子的东西,有的还要把糖分大孩子一半。
皇家浴池水比较大,波光粼粼。东方有树,我们找了一个位置安静地看。太阳慢慢升起来,然后便喷薄而出。我在岸边捡了很多白色的小贝壳。
下一处是塔布龙寺。著名的古墓丽影拍摄地,可惜我已经审美疲劳的厉害,稍稍走了一下,就开始在树荫下享受阴凉。接下来的景点,记忆都已经不全,只记得有一个有大象,有一个有飞天的天使。还有一个是比粒寺,有四个长毛的高塔,如长草娃娃。走到侧面看,四边留下的柱子立在阳光中,有点希腊神庙的感觉。很雄伟的废墟。
终于结束。回去吃饭,然后迅速洗澡,小睡片刻。马上感觉refreshed。稍作休息,坐车去洞里萨。
洞里萨湖购票处人很多,司机买了票陪我们上去。小船从树丛里向水面漂去,这里本是农田,是因为今年的大水才变成湖面的。随着我们上去便摇晃的吓人,同行的女孩子都开始尖叫,老苏在后面一边换位子一边引来更多尖叫。
然后渐渐平稳,开了10多20分钟,才到换大船的地方,路上看到很多树,灌木,偶尔有鸟飞落在上面。
换了大船,船行几十分钟,一直是洪水的水迹,这就是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大片水域。开了很久,只看到一丛丛树在水面上露出的呼喊救命的手臂。水浑浊地安静着,大概至少有2-3米深。在飞机上我曾疑惑,为什么没有房顶,后来才觉得自己拿中国的逻辑考虑了,这里没有那么多村子,到处都是房子。
最后到了空邦鲁,水上人家。到处都是船,来来去去,船载着摩托车、电池、水果蔬菜……小孩子们就泡在水里。
然后出去,看到了“大湖”,这才是真正的洞里萨,水一直蔓延到天边,连树都看不到,好像一片海洋一般,刚才的湖中有树,让人尚觉得有所依靠,看到这片大湖,纵使自以为水性很好的我也有点畏惧了。
返航,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湖面日落,我坐在船头,视野很宽阔,湖中水汽扑来,很舒服的风。
在湖面上太阳渐渐落下,我们看到周围的明亮光芒渐渐消失,湖面变成一片暗色的水域,远处天边有恐龙型、飞机型、神庙型火烧云。
到了码头,换小船,天已经黑了,用手电照周围的树和芦苇。大家都不说话,有一点怕船翻,更多的是镇静的以自己的缄默和静止换取船的稳定。撑船人时不时用脚掌握方向盘,用口叼着手电筒,我们开玩笑不知道他的手在干什么,难道在打毛线呢。
上岸,日落,司机车陷入泥巴,好不容易弄了出来。回去再一家叫做阳光之光2的餐馆吃饭,中国胃还是习惯中国菜。
逛旧市场,在第一次住的旅店旁边,看到一个木雕的雕像,要价36美元,怎么也无法讲价,但非常美,非常喜欢,又去旧市场和夜市逛,都觉得不够好。终于返回去把它买下。后来觉得幸亏。我每次看都觉得非常值得,毫不遗憾。
D4 骑行
最后一天,租自行车骑行。
暹粒租自行车的地方很多,旅馆可以租,我们住宿旁边也有两家,1.5美元一辆,因为我们租6辆,讲了一下价格,便1美元一辆/天租到了。
车子很好骑,是日本的二手车,这里很多车都是日本的,包括汽车,保养状态很好,而且都是原装的,比中国的阉割版好多了。
在暹粒几天,我已经不再尝试记路,还好有方向感好的同学,跟着她一路走,便走到了往吴哥的一条小路。太阳出来很晒,但是只要在树荫下,就很阴凉。一路骑着又有凉风,车子又好骑,很舒服。
骑到路上一个卖佛像的地方,豆豆同学就扑了进去,我们继续往前,在一个岔路口遇到一对老外,和他们问了下路,知道那条岔路是去买票的地方,而我们面前的直路也有一个检票口,我们直行下去。路上看到几条岔路,充满诱惑,但是没有进去。
一路下去,到了检票处,但是门票已经过期未被允许进入。因此我们折返,遇到T和M,找了一条小路穿进去,遇到一条河,很想玩水,又想看看村庄,于是把自行车停在路边。
有个柬埔寨老大爷在旁边,一直微笑,和我们点头,想说两句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样子,我们几个被偷车偷怕的中国人把几个锁交叉锁在一起,然后我拿了1000瑞尔给大爷,指着车子,示意请他帮忙看管,他点头点头,但坚决不肯收钱。
后来我们玩了半个多小时回来,他见我们回来才离开。
向前走,遇到一个村庄,有小小的房子和院子,每个里面都种有大量果树,我们找了一家要了两个椰子。东南亚玩有一点爽,就是渴了随时可以喝椰子水,不担心色素不担心添加剂。
喝完水,继续往前走,我们沿着村庄绕了一圈,有的人家很富裕,院子很大,用水泥柱子做了篱笆,然后还停了车。
路上有小孩在挖土,狗狗跑出来看我们,这个暹粒是比较单纯的暹粒,他们不像景点内的孩子会一股脑围上来,而是远远的,有的优点好奇,有的有点疏远的看着我们。我想游客太多,也必然打搅了他们的生活。
前面又到河流,有孩子在其中钓鱼,我们淌水进去,站在边儿上看,有两个大点的小伙子撒网,小点的就在用简陋的钓竿自己钓鱼,拿蚯蚓穿在铁丝上,钓到的鱼都不大。手掌那么长已经算是大的了。
玩了一会儿,我们回去取车。回旅馆,迅速洗个澡,换衣服。在这里每次洗澡换上干净衣服都是很爽的事情。
退房,又去中餐馆吃饭,要了大杯沙冰,然后我骑车去暹粒城逛了一下,想把走了几天都没有理清楚的街道再顺一遍,无意中找到了那家joe to go,我进去逛了一会儿,有很多连衣裙,小布偶,制作的比较精致的样子,我挑了一条绿色斜肩连衣裙。
然后看时间,只够做半个按摩,便把车换了,去旅馆旁边一家,要半个小时的按摩,3美元。虽然这在这里可能是比较一般的按摩馆,但是环境仍然很安静,女孩子手法轻柔而又一点绵力,有一处按到我的痛处我暗自皱眉竟然把她惊得突然停手,可见很重视顾客的感受。
按摩时,感到屋外在下雨,但懒得理,下楼来果然下雨了,老公带了伞来楼下找我。我抱着店里新生的小狗惜别了半天,才离开。
司机来接我们,他接送了我们三天,今天我们才付款给他,他一点也不担心,也不着急。又让人不得不感叹这里民风的淳朴。当然不敢破坏这种淳朴,大家把车费凑了,还将剩余的零钱凑了8美元的小费。
和入境一样,在安检人员使劲摸美钞,对我说,一美元的时候,我微笑着坚决摇头,还是很顺利地过境了,根本没有为难我,过来只看老公在痛苦的到处摸——他肯定被为难又找不到零钱在哪儿了。
机场有哪家很昂贵的佛像店,我进去看了完全不受诱惑,还是我那个木头的小佛像精致。
还有卖中国烟的,空姐空少一条条带回去。
我们多等了50分钟,从成都来的飞机又晚点了。飞机上下来了一群兴奋的、好奇的、自信满满的中国人,兜里带着美元,即将扑向我们已经回归的那一个个景点,感觉还是有点荒谬和有趣。暹粒机场的工作人员看着这一切,是不是更觉得有趣呢。
终于上飞机,在飞机上看到了巨大的西池,穿越云彩,看到了近在咫尺的火烧云。然后便一直昏昏欲睡。
在进入中国国境后,看到一个灯火璀璨的城市,有一个灯围绕出的湖泊形状,我猜那是昆明。
————————————
TIPS
I lodge 房间稍小,早餐不错,服务很好。 老板:Yin Borey(会说中文,有一辆车,可做导游) borey007@hotmail.com
King Angkor Villa 很喜欢这家,双人间带空调淋雨12美元,可以讲价,有点青年旅舍的感觉,房子很宽敞。 Mr.Tom thekinggangkor@hotmal.com website www.kingangkorvilla.com
阳光之光II:华侨开的,对我的中国胃,柬埔寨的菜太多香料,还是并不习惯。但是这里的沙冰(shake)很好吃,很便宜(1美元或者3000瑞尔)。
柬埔寨的物价并不便宜,他的猪肉价格和中国飙升后的也差不多了,一盘炒饭2美元,椰子2500瑞尔(我们买是1美元或者3000瑞尔)我们以为当地人会便宜很多,但并不是。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太高。教师的工资只有100美元每月,因此学校只上半天学,下午老师去教补习课挣钱。城里的一幢小楼要30万美元,对于月入100美元的简直是天价。
但是这里对于游客来说,还是比较便宜,因为并未和游客要出很大的价格,我们住廉价旅馆区(其实也很不错,和国内起码相当于如家了)10美元,才63块,国内等级旅游区的话完全住不到,租自行车1美元,才6块钱,比国内的便宜多了。
另外很推荐柬埔寨吴哥窟的一点是,景区是一个城区,因此很大,游客在其中可以分散开,不会遇到汹涌人群。且包车方便,因此可以不做太多攻略,适合初级或者家庭出游。景点可多可少,适合带老人和孩子来玩。有大片草地,可以吊床野餐什么的。
只是飞机票很贵,不知道订亚航会不会好一点,只是要转机。
吴哥景区里有一条路直接到机场,4公里,所以如果你最后一天要去机场,可以带上行李,让司机直接从吴哥窟景区内送你去。
从机场到暹粒大约20分钟。
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想到,旅行的心。上个月出来前,在yeeyan看到一篇文章,大意就是,为了寻找另一种生活而旅行,却会始终发现生活不在寻找之中,而在你如何建立与它之间的关系。我也曾经如此,当旅行是一种逃离,我过于美化它了。旅行不是完全美好的和幸福的,你要遇到的各种事情和你蜗居家中一样多,可能更多。你会遇到好的遭遇,也会遇到不好的。所以旅行不是逃离,人也从来都也无可逃离。要和自己的生活握手言和,然后带着一颗开放好奇且有所依傍的心行走。
若带着逃离的想法,异乡会被你过分美化,或许反而会伤害到你对他的认知和好奇心。当然不要放弃好奇的希望,只是不要轻举妄动。
![]() |
这是一场如梦般的旅行。我好像在高处看着另一个自己到处游走。出发前没有十分的激动,按部就班工作到最后一天,打好攻略,打好包,没有过度的幻想;玩乐时没有抑制不住的狂欢,只是平静的尽情享受;离开时,也并不遗憾或者十分留恋。或者是我的留恋点来得太晚了。回到成都,突然十分想念,本来是收的好好的工作的心,打开电脑的时候,忍不住跑到群里去吐槽,我回来啦!忍不住开始yy下一次旅行,并且点开岛多多网站看海岛攻略。本来没有打算这么早写游记,但在看到照片的那一刹那,我忍不住了。
在两个娃依旧挡在我屏幕前的时候,我开始在家幸福的打字。
回想起无数次失落与偶遇,第一天到来时突降的大雨,空荡荡寺庙里明晃晃的阳光,无数几米高的大树,遮天蔽日,安静的许多条小路,诱惑地通向远方;在某个廊殿的午睡,骑着自行车在乡间游走,在暹粒乡村偶遇到捉鱼的孩子,看他们欢乐的跳水。
现在我和吴哥的唯一联系,大概就是,我仍然在脸上天天摸着芦荟和精华做晒后修复,为了缓解四天太阳为我带来的黝黑肤色。
D1 2011年10月27日 失落与偶遇
机场。
吃过早饭,慢悠悠地到机场,下午1点的飞机就是这点方便。
机场有很多的欧巴桑,我们遇到的大批同行者,是老年人。我们是少数几个年轻人,自由行者。
飞,昏昏欲睡。
接近暹粒的时候,极力向下看,看到大片水。遥遥无际,心中有些忐忑,传说中的大水,到底是什么样一个情况?舷窗看到的,真的是海洋一般的水,没有房子顶,没有船,只有偶尔的树,像灌木一样从水面伸出来。
我陷入深深的忧虑。
就这样,飞机渐渐降落了。马上看到的红土的跑道,衬着绿色的高树,蓝色的天空,天边长出的一大朵云彩,阳光下一切都闪闪发光,很有非洲的感觉。马上把我的情绪吸引了过去。
过关,找到接我们的司机,然后去旅馆。旅馆很干净,尤其是地板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们不断的微笑,倒来新鲜的果汁,这是今后几天我们一直看到的,吴哥的微笑。
约好司机,住下,出去寻餐。
出门一刻,忽然下起雨,而且瞬间滂沱,我们在旁边一家叫做De Silk的店铺里看了一会儿柬埔寨的手制服装,雨还未停,于是跳上一辆tutu,去老市场寻找Khoem Resterant。刚下飞机,扑面而来的柬埔寨文字和各种各样的人,街道让我应接不暇,带着大家一头钻进一家装饰很漂亮,灯光鲜明的店面,问门口微笑迎接的店员,这里是不是高棉厨房,他们有点不懂,但仍然点着头说yes,yes。
店里坐满了外国人,各种各样,它们的桌子非常重,我们坐到两张分开的小桌子旁,服务生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帮我们把桌子拖在一起。
开始看菜单,发现比攻略介绍的贵不少,而且不知道该点什么。胖胖的服务生英文很好,脸上带着一点戏谑看这几个中国客,旁边都是各种老外,或者带着柬埔寨mm,还有带着小孩的。为了不丢中国人的脸,我迅速点了几个我能看懂的菜:amok鱼,他们的特别推荐,奶酪海鲜面%……四个球的冰激凌。胖胖服务生笑着问我们,是不是要和菜一起上冰激凌……貌似他家店很讲究顺序一样。我们也就随风就俗让他晚点上。
结果菜的味道非常失败,鱼吃不出什么味道,海鲜奶酪是很浓厚的羊奶味,令我这种爱吃羊肉的都欲哭无泪。为了判断这是否高棉厨房,我们还到对面去寻找了蓝南瓜。没找到。
只有赶紧上冰激凌,很快把四个冰激凌吃完了,结账,为了不给中国人丢脸,留下1美金,我们伤心的离开了高棉厨房。结果两天后,再次路过这条路时,我们才赫然发现,红色小格子桌布的高棉厨房,在这家店的隔壁,这家店其实叫做The Grand Café。而蓝南瓜,倒是在它对面。
走出餐馆,街道上无数的外国人,他们安然自在的在这里骑车,吃饭,或者溜达兜风。而所有的本地人,大都是“游客指向”的,他们会热情的看向你,和你微笑说话,但或许他们真正热情拥抱的是我们的美刀。
可以看出,暹粒是一个围绕着吴哥长起来的城市,于是城市里一半的人口,似乎都是游客,各种各样,安然自得,花着美刀,如同这座城市的主人。另一半人,则在以旅游业为生——售卖商品,经营旅店,做司机,或者在景区工作,或者,就是边卖东西边乞讨。这样成长的城市,未免有些让人不习惯。并且很有一种不确定感,仿佛来到一个异国,一个荒谬之处;一种实验游戏。路上的人都像一个幻想世界的人物。我更希望能够走入一个安然而丰满自足的城市,不关注你的进入,而你也可以很安静地潜入它,不溅起一点波浪,并在一边偷偷的观察。
和M,H两人碰面,为了寻找他们的旅店,我们在大街上乱走,走了很远还未找到,问司机路,他要3美刀拉我们过去,我们觉得肯定很近,又不想坐tutu车。于是坚决而坚持地继续步行,在十字路口问了第二个tutu司机,原来就在不远处500米。
考察了他们的旅店后,我们继续寻找我们的酒店,又是一场异国漫游,我们不断在记忆中验证着各种标志物:王老吉,手机店铺,修牙的……却发现自己走向的是机场方向,面前的各种十字路口,标志建筑都成了一锅粥,每一个路口都像该拐弯的路口。
还好,我有嘴,嘴下有路。在一个卖手机的店铺找一个人问路,未成功,但我们终于找到了刚才离开的旅店,十分丢脸的进去告诉他们,对不起,我们找不到路了,please……结果他二话不说带我们走起来,也问了一个tutu司机,我们悲催的发现,我们的旅店就在十字路口对面500米,而我们当时沿着相反的方向走了1000米以上。
脱鞋,光脚踏在地板上,上楼梯,洗澡,休息。
或许因为淡淡的兴奋,我辗转反侧,我们的房间刚好在大堂上,于是可以看到大堂的黄色灯光,偶尔听到一两句柬语,或者门轻轻推开的声音,因为身在异地的恍然和一点点警觉,这些声音特别清晰,甚至在半夜或者凌晨,我还听到了几声响亮的,仿佛在房间里的鸟叫。几次醒来,或者在半睡半醒之间,想到一些事情,比如要记得和司机要一个电话,比如我想去看看这里的孤儿院,和当地人谈谈,想了解在一个旅游景点之下的那个暹粒,和暹粒人的生活,他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旅游经济下,拥抱着自己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悖论和挣扎。如果我是一个自由摄影师或者撰稿人,这该是我选择的方向。
就这样,带着迷蒙的双眼,第二天4点30爬起来,洗漱,早餐,准备看日出,准备进入吴哥。
D2 游荡
起来后,我才发现我之所以记下这家旅店而非其他旅店的名字,因为他的老板会讲中文,于是在中文圈子里流传。
起来后,在大厅里默默吃果酱面包倒咖啡的,都是中国人,店员躺在沙发上,仍然挣扎着在睡觉。
上车,在夜色中,我们驶向吴哥窟,街两边有无数车队——面包、轿车、tutu、自行车——默默汇入了车流,大家都沉默着,不按喇叭也不闪灯地,一辆辆停在检票口,迅速地买票照相,未睡醒的脸庞在摄像头下留下浮肿的一幕,然后就都扑向小吴哥。
跟着人群的脚步走进来,已经有很多人等待看这场日出,在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在藏经阁找到一个位置。
这里不似池塘前有无数架好装备准备拍倒影的人,也和其他人离得比较远,可以安静的看,面前还有一片水域,不时有小蛤蟆跳出来,或者水面突然一点波光。
就这样,天一点点地亮了起来。从看不清对面人的脸庞,池塘上浮着黑色的影子,到每个人脸上都有微光,池塘可以看到鲜艳的红色小荷花,雾气在水面滚动,小黄色草花的茎子上水珠一闪一闪。但是吴哥背后的天色和云,却变化极慢,你盯着它的时候,总是觉得任何事情都没有变化。
我没有耐心,不住地东看西看。不知不觉,太阳喷薄而出,很快便脱出了小吴哥的顶端,众人渐渐散去,我们也是,各自寻找到同伴,照了几张纪念照,便离开。
并没有很大的感觉,因为游客汹涌。
天色一点点亮起来,我们在昏昏欲睡中乘车,道路宽阔,两边树木茂密,停在一个石门前,石门上是著名的四面佛,门前有一道桥,桥两边留有残缺不全的石刻——这是著名的“搅拌乳海”。两边有树有水,倒影很美。
进门后继续开车,然后到达以四面佛著称的巴戎寺。寺庙很大,很多层回廊,我们从底层一层层转起,墙上有很多壁画浮雕,对照着自己带的书,却找不到多少相似的东西,廊角躲着一个女孩子带自己的妹妹,害羞的笑,没有过来冲我们要糖。
在回廊转了3/4圈,开始向上走,走到廊顶,是多个塔形建筑,每个上面一个四面佛,错落有致,因为风化,很多脸的轮廓已经模糊了,因此没有突然闯入一片佛安然而神秘的笑容中之感,但可以想象,几百年前那个法国人在丛林中突现一张微笑的面孔时候的震撼。
下一处,是巴方寺,唯一一处拦住吊带短裤者不许入内的。亦是回廊,沿窄陡楼梯上前,顶部有一串镂空回廊,阳光从柱间洒下来,很漂亮。老公在这里悲催的撞了头。
再下,是空中宫殿、斗象台和癞王台阶,我们脚步太慢,被旅行团渐渐追上,人一多,也便没有心思仔细游览。只记得途中,一个玩三只象鼻虫的男孩。我们围着他拍了很久。他也羞怯的笑,逗虫子给我们拍。
走下癞王台的时候,遇到两个孩子,他们说着咕噜噜的语言,开始我以为是柬语,但他们一直看着我们,后来我听懂了——梅倘郭(有没有糖果),说得婉转如鸟叫,可惜我今天未带糖出来。他们很遗憾。
在旁边的棚铺午餐,第一次吃到了椰子和冰沙,很爽。但这里的饭并不合我口味,香料味道很重,且量颇小。
午饭后,大家购物上厕所的间隙,我看到旁边一个半毁的寺庙,有小路通往幽深的林中,这样的小路总让我想起Robert Frost那首诗——黄树林里分叉两条路,只可惜我不能都踏行。我,单独的旅人,伫立良久,极目眺望一条路的尽头,看它隐没在丛林深处。於是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样平直,也许更值得,因为青草茵茵,还未被踏过,若有过往人踪,路的状况会相差无几。那天早晨,两条路都覆盖在枯叶下,没有践踏的污痕:啊,原先那条路留给另一天吧!明知一条路会引出另一条路,我怀疑我是否会回到原处。在许多许多年以後,在某处,我会轻轻叹息说:黄树林里分叉两条路,而我,我选择了较少人迹的一条使得一切多麽地不同。
这样的路对我是一种诱惑,丛林中有什么,有树,有鸟,有马,还是有一片撒满阳光开满花的空旷小空地?于是我独自一人向废墟走去,旁边游客如织,这里却空无一人,明晃晃的阳光洒在断壁残垣上,不阴森,而是一种明亮而开朗的废墟。在某块石头上,还留有小花环和香烛。有人曾经在这里走过,并且留下了他们的期望和回忆。
爬过这个废墟,前面出现一片小空地,有一片只余地基的空地,几只牛安静的趴在黄土中。阳光透过树林洒进来,很安静。
我在草坪上躺下,对着一头白色的牛,和它聊天:我来自中国,你可能不喜欢我,我刚刚还吃了牛肉,但是你很漂亮。牛的眼神从探寻慢慢变得安宁,它不再注意我,而是温柔的垂下眼睑,我便半躺着享受这片刻清宁。随着这一刻,天上飘来一块雨云,我看着它浮到我面前,便开始落雨。
游离之旅到此结束,我满意地回走。老公正在路边等我。
看过十二塔庙继续出发,下午的周萨、托玛侬神庙。两个庙宇都很安静,尤其是周萨,这是中国人修复的神庙。大片树荫和太阳,可以在某个门洞里发呆,看光影变幻。
也是在这里,开始遭遇无数的one dollar,伴随了后半程的始终。
完毕后,又去小吴哥,回归喧嚣人群。我对人群已经有了厌恶综合症,于是尽管他们走的路线可能最精华,也不想跟着,沿着最外圈的回廊慢慢走,走了1/4便开始困倦。于是在吴哥正门最右侧的一个空荡荡门洞里,脱下包包垫在头下,就睡起来。偶尔听到一两个游客,也并不担心,偶尔老公催促,也并不在意,直到睡饱为止,感觉顿时浑身舒爽。在吴哥不知为何,我是想睡就能睡着,好像一个充电的机器人,也许是因为很放松。
睡后继续沿着外围前行,石刻已经令我有审美疲劳,而吴哥外廊之外的绿地,树林对我更有吸引力,我喜欢那种整洁的美感。干净的草坪和石像非常搭配。
阳光普照,一会儿飘来一朵朵厚云,瞬间开始下雨。但也不愁,随便找个回廊,坐在廊下看雨就是。雨很大,风把雨线吹得斜了,我们坐在廊中都可以感受到雨丝。但是很安心,安然。异国的雨季结束时的一场阵雨,也不是那么容易遇到的。
后来证明,这是我们看的最好的一次雨。
后来离开遇到一个很小的,两岁多的女孩,看到我们就抓着一把小玩具追了上来,对我们说one dollar。她几乎刚刚会说话,可会说和会做的事情就是one dollar和向我们要钱。不知道该如何,只有感叹。
小吴哥登顶的地方人很多,也很陡,干脆没有上去。
再来去巴肯山看日落,人很多,排队上去,可以看的远处的树海,太阳一直躲在云霞中,突然落了下去。
晚上司机带我们去吃当地小火锅,我们几个中国人大吃特吃,还频频抱怨分量少,肉不多,的确,他们这里每份菜的分量大概只相当于中国2/3,连我都不觉得饱,男孩子可能要吃两份。他们很疯狂的给我们加冰,一会儿往杯子里加一些冰块,一会儿又加一块,似乎要以此来表达柬埔寨人民的热情好客。后面的电视在放着KTV,好像中国80年代的服装、拍摄风格。
退房,准备明天更换旅店。主人很温柔,很客气,很和蔼。在这里的旅店感受就是服务态度非常好,进来招呼,微笑,你问话时他会很仔细倾听,提出需要帮助一般都能得到满足。不会随便飙升价格,当然也希望旅客同样温柔,不要大幅的压低价格。其实他们的价格很gentle的。
睡得很好。几天来我一次没有开过MP4和手机。几乎都是洗了澡,稍微写几笔日记,便昏昏然睡去。
D3 外圈
班色提玛寺,人很少,红色砂岩。我们去的时候比较早,里面只有另外一群法国人,带了两个好奇宝宝法国孩子。
昨天相机没电,今天终于充好电开始大肆拍pp。只是后来发现我们相机效果还是太差。
回去的路上,看到一个金发女孩带着头盔在尘土飞扬的乡村路上骑车,自在安然,不像我们赶时间。我想下次来,也要留一些时间来骑着自行车慢慢游。
第二个景点是女王宫。女王宫很大,周围围满了树好像一个森林公园,还有指示看鸟的小路牌。仅看这些就让人很舒服了。
女王宫也是红色的砂岩,在金灿灿的太阳下,变成了一种奇异的金红色。开始以为有很细致的雕刻,倒是稍微有一点失望,大部分仍然是废墟,少部分门楣、檐柱有很精致的雕刻。但是又人迹汹涌。
旁边有两个水池,映衬着女王宫的倒影,尽头的建筑中,有两个蹲坐的猴子。
看过女王宫,走到旁边的小路,只要稍微偏离人群,便很安静,有风声,水声。老公录了一段视频,叫做sound of Scilence。前面有一片片湿地。我们看到刚才卖芒果的孩子在里面玩水,捉鱼,
见到我们忙不迭的跑不出,拿出忘在一边的芒果兜售。我只有比划:刚才已经买过了……给了他们几片面包和果酱,马上就吃掉了。
我也脱了鞋子到水里去踩,小男孩看见我下水很兴奋地过来耍把戏,在水中翻滚头,游泳。
我觉得他们的孩子生活的很简单,很单纯。往往一窝蚂蚁,一根树藤,或者一泓水洼可以让他们玩的非常开心。他们不用担心学习,未来,工作。
就连他们的大人,很多也是。没有都市病,在女王宫工作的工作人员没事儿拿着钓竿,就在办公室窗子里就可以伸到外面池塘里钓鱼玩。
不像中国的都市,熙熙攘攘,大部分人都焦虑着工作、升迁、换房、换车、医疗、儿女的未来……他们拥有的少,于是心也简单。
旁边的湿地可以一眼看到地平线尽头的森林,很宽广,偌大的一个女王宫,和柬埔寨人民的生活区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他们在旁边打柴、种地,从这条小土路通过。不像中国的景区,动不动高墙铁门。
中午在女王宫吃饭,我们矢志不渝的讲价,H声泪俱下地说了一声“one dollar”我们全都笑翻了,把卖东西的小妹儿也笑翻了,一美元给了我们三杯沙冰。
又去崩必列,这个被五月盛放评为最值得一去的地方。但却没有想象的原始——或许已经又过了几年,有所开发。最大的不同,是崩必列的寺庙是崩塌的,大块的石头零七八落地堆叠在一起。我并不是十分喜欢。这里据说如小吴哥一般大,但很多地方尚未开发出来。我们为了来这里,开车开了一个半小时。有些可惜。
回去则转去罗洛士群。路上的稻田很美,有小孩在雨水积成的水坑跳水。巴公寺一般,但是人很少。日落时,孤儿院的孩子们在外面你追我赶玩的开心。有人荡秋千,有人踢球,还有的静静坐在一边。
一个长得很帅的年轻老师出来指引我们参观。小孩子们正在上英语课。他们也卖大孩子做的皮影以供支持。朋友们挑选的时候,我看到旁边吊在大树上有一个大秋千,可以上去五六个小孩,我去问我可以上去吗,旁边一个会英文的小孩立刻指挥大家让出一小块地方,我爬上去,他还推了一把,秋千越荡越高。很开心。
月亮明亮,对面是暗色的树丛,再远处是黑黢黢的一片。很多村子甚至没有电。种着果树和稻子,下午便在吊床上睡觉。这就是这里农村很多人家的生活。
回去又逛街,吃着饭听到街上喧哗起来,然后就从酒吧里走出一大堆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嘻嘻哈哈地,在楼下集合了一下,然后沿街有兴趣了——万圣节游行。领头一个老外打扮成恶魔,后面几个脸上画着油彩小胡子的猫女,有愤怒的小鸟、还有耶稣、猫王、加勒比海盗,还有肩上的可爱小女孩子,打扮成小美人鱼。对于这些老外,暹粒不是到此一游的景点,而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站,他们暂时把这里当成了故乡。于是他们也变成这里的城市生态的一部分。欢天喜地、热热闹闹。
不知这晚是什么球赛,反正酒吧里都大屏幕在放球赛,人很多,很热闹,人和人之间距离都变短了一样。
到著名的蓝南瓜去看了看,没有购买,这里的食物也并不便宜。
D4 大圈
挣扎着早起,又去皇家浴池看日出。路上天已放光。到池边,旁边木房子的女人正在准备早晨的食物用具,没有炊烟,却给人一种炊烟袅袅的宁静之感。
已有早起的孩子,亦开始售卖各种小东西,拼命缠着你,要一美元,说我要上学。尤其是很小的孩子,话尚说不清楚,小鸭子般跟着,说英文和中文,让人觉得生态塑造人的力量。我知道给和补给都有其坏处。但遇到十分小的孩子时,我总是忍不下心。
为了不让孩子们吃坏牙,我带的是牛肉干,可惜没有带豆腐干,我们开玩笑,不然下次孩子们肯定就是说:没~豆~干~了。
有些大孩子很强悍,会挤到前面来,抢其他小些孩子的东西,有的还要把糖分大孩子一半。
皇家浴池水比较大,波光粼粼。东方有树,我们找了一个位置安静地看。太阳慢慢升起来,然后便喷薄而出。我在岸边捡了很多白色的小贝壳。
下一处是塔布龙寺。著名的古墓丽影拍摄地,可惜我已经审美疲劳的厉害,稍稍走了一下,就开始在树荫下享受阴凉。接下来的景点,记忆都已经不全,只记得有一个有大象,有一个有飞天的天使。还有一个是比粒寺,有四个长毛的高塔,如长草娃娃。走到侧面看,四边留下的柱子立在阳光中,有点希腊神庙的感觉。很雄伟的废墟。
终于结束。回去吃饭,然后迅速洗澡,小睡片刻。马上感觉refreshed。稍作休息,坐车去洞里萨。
洞里萨湖购票处人很多,司机买了票陪我们上去。小船从树丛里向水面漂去,这里本是农田,是因为今年的大水才变成湖面的。随着我们上去便摇晃的吓人,同行的女孩子都开始尖叫,老苏在后面一边换位子一边引来更多尖叫。
然后渐渐平稳,开了10多20分钟,才到换大船的地方,路上看到很多树,灌木,偶尔有鸟飞落在上面。
换了大船,船行几十分钟,一直是洪水的水迹,这就是我们在飞机上看到的大片水域。开了很久,只看到一丛丛树在水面上露出的呼喊救命的手臂。水浑浊地安静着,大概至少有2-3米深。在飞机上我曾疑惑,为什么没有房顶,后来才觉得自己拿中国的逻辑考虑了,这里没有那么多村子,到处都是房子。
最后到了空邦鲁,水上人家。到处都是船,来来去去,船载着摩托车、电池、水果蔬菜……小孩子们就泡在水里。
然后出去,看到了“大湖”,这才是真正的洞里萨,水一直蔓延到天边,连树都看不到,好像一片海洋一般,刚才的湖中有树,让人尚觉得有所依靠,看到这片大湖,纵使自以为水性很好的我也有点畏惧了。
返航,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了湖面日落,我坐在船头,视野很宽阔,湖中水汽扑来,很舒服的风。
在湖面上太阳渐渐落下,我们看到周围的明亮光芒渐渐消失,湖面变成一片暗色的水域,远处天边有恐龙型、飞机型、神庙型火烧云。
到了码头,换小船,天已经黑了,用手电照周围的树和芦苇。大家都不说话,有一点怕船翻,更多的是镇静的以自己的缄默和静止换取船的稳定。撑船人时不时用脚掌握方向盘,用口叼着手电筒,我们开玩笑不知道他的手在干什么,难道在打毛线呢。
上岸,日落,司机车陷入泥巴,好不容易弄了出来。回去再一家叫做阳光之光2的餐馆吃饭,中国胃还是习惯中国菜。
逛旧市场,在第一次住的旅店旁边,看到一个木雕的雕像,要价36美元,怎么也无法讲价,但非常美,非常喜欢,又去旧市场和夜市逛,都觉得不够好。终于返回去把它买下。后来觉得幸亏。我每次看都觉得非常值得,毫不遗憾。
D4 骑行
最后一天,租自行车骑行。
暹粒租自行车的地方很多,旅馆可以租,我们住宿旁边也有两家,1.5美元一辆,因为我们租6辆,讲了一下价格,便1美元一辆/天租到了。
车子很好骑,是日本的二手车,这里很多车都是日本的,包括汽车,保养状态很好,而且都是原装的,比中国的阉割版好多了。
在暹粒几天,我已经不再尝试记路,还好有方向感好的同学,跟着她一路走,便走到了往吴哥的一条小路。太阳出来很晒,但是只要在树荫下,就很阴凉。一路骑着又有凉风,车子又好骑,很舒服。
骑到路上一个卖佛像的地方,豆豆同学就扑了进去,我们继续往前,在一个岔路口遇到一对老外,和他们问了下路,知道那条岔路是去买票的地方,而我们面前的直路也有一个检票口,我们直行下去。路上看到几条岔路,充满诱惑,但是没有进去。
一路下去,到了检票处,但是门票已经过期未被允许进入。因此我们折返,遇到T和M,找了一条小路穿进去,遇到一条河,很想玩水,又想看看村庄,于是把自行车停在路边。
有个柬埔寨老大爷在旁边,一直微笑,和我们点头,想说两句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样子,我们几个被偷车偷怕的中国人把几个锁交叉锁在一起,然后我拿了1000瑞尔给大爷,指着车子,示意请他帮忙看管,他点头点头,但坚决不肯收钱。
后来我们玩了半个多小时回来,他见我们回来才离开。
向前走,遇到一个村庄,有小小的房子和院子,每个里面都种有大量果树,我们找了一家要了两个椰子。东南亚玩有一点爽,就是渴了随时可以喝椰子水,不担心色素不担心添加剂。
喝完水,继续往前走,我们沿着村庄绕了一圈,有的人家很富裕,院子很大,用水泥柱子做了篱笆,然后还停了车。
路上有小孩在挖土,狗狗跑出来看我们,这个暹粒是比较单纯的暹粒,他们不像景点内的孩子会一股脑围上来,而是远远的,有的优点好奇,有的有点疏远的看着我们。我想游客太多,也必然打搅了他们的生活。
前面又到河流,有孩子在其中钓鱼,我们淌水进去,站在边儿上看,有两个大点的小伙子撒网,小点的就在用简陋的钓竿自己钓鱼,拿蚯蚓穿在铁丝上,钓到的鱼都不大。手掌那么长已经算是大的了。
玩了一会儿,我们回去取车。回旅馆,迅速洗个澡,换衣服。在这里每次洗澡换上干净衣服都是很爽的事情。
退房,又去中餐馆吃饭,要了大杯沙冰,然后我骑车去暹粒城逛了一下,想把走了几天都没有理清楚的街道再顺一遍,无意中找到了那家joe to go,我进去逛了一会儿,有很多连衣裙,小布偶,制作的比较精致的样子,我挑了一条绿色斜肩连衣裙。
然后看时间,只够做半个按摩,便把车换了,去旅馆旁边一家,要半个小时的按摩,3美元。虽然这在这里可能是比较一般的按摩馆,但是环境仍然很安静,女孩子手法轻柔而又一点绵力,有一处按到我的痛处我暗自皱眉竟然把她惊得突然停手,可见很重视顾客的感受。
按摩时,感到屋外在下雨,但懒得理,下楼来果然下雨了,老公带了伞来楼下找我。我抱着店里新生的小狗惜别了半天,才离开。
司机来接我们,他接送了我们三天,今天我们才付款给他,他一点也不担心,也不着急。又让人不得不感叹这里民风的淳朴。当然不敢破坏这种淳朴,大家把车费凑了,还将剩余的零钱凑了8美元的小费。
和入境一样,在安检人员使劲摸美钞,对我说,一美元的时候,我微笑着坚决摇头,还是很顺利地过境了,根本没有为难我,过来只看老公在痛苦的到处摸——他肯定被为难又找不到零钱在哪儿了。
机场有哪家很昂贵的佛像店,我进去看了完全不受诱惑,还是我那个木头的小佛像精致。
还有卖中国烟的,空姐空少一条条带回去。
我们多等了50分钟,从成都来的飞机又晚点了。飞机上下来了一群兴奋的、好奇的、自信满满的中国人,兜里带着美元,即将扑向我们已经回归的那一个个景点,感觉还是有点荒谬和有趣。暹粒机场的工作人员看着这一切,是不是更觉得有趣呢。
终于上飞机,在飞机上看到了巨大的西池,穿越云彩,看到了近在咫尺的火烧云。然后便一直昏昏欲睡。
在进入中国国境后,看到一个灯火璀璨的城市,有一个灯围绕出的湖泊形状,我猜那是昆明。
————————————
TIPS
I lodge 房间稍小,早餐不错,服务很好。 老板:Yin Borey(会说中文,有一辆车,可做导游) borey007@hotmail.com
King Angkor Villa 很喜欢这家,双人间带空调淋雨12美元,可以讲价,有点青年旅舍的感觉,房子很宽敞。 Mr.Tom thekinggangkor@hotmal.com website www.kingangkorvilla.com
阳光之光II:华侨开的,对我的中国胃,柬埔寨的菜太多香料,还是并不习惯。但是这里的沙冰(shake)很好吃,很便宜(1美元或者3000瑞尔)。
柬埔寨的物价并不便宜,他的猪肉价格和中国飙升后的也差不多了,一盘炒饭2美元,椰子2500瑞尔(我们买是1美元或者3000瑞尔)我们以为当地人会便宜很多,但并不是。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平并不太高。教师的工资只有100美元每月,因此学校只上半天学,下午老师去教补习课挣钱。城里的一幢小楼要30万美元,对于月入100美元的简直是天价。
但是这里对于游客来说,还是比较便宜,因为并未和游客要出很大的价格,我们住廉价旅馆区(其实也很不错,和国内起码相当于如家了)10美元,才63块,国内等级旅游区的话完全住不到,租自行车1美元,才6块钱,比国内的便宜多了。
另外很推荐柬埔寨吴哥窟的一点是,景区是一个城区,因此很大,游客在其中可以分散开,不会遇到汹涌人群。且包车方便,因此可以不做太多攻略,适合初级或者家庭出游。景点可多可少,适合带老人和孩子来玩。有大片草地,可以吊床野餐什么的。
只是飞机票很贵,不知道订亚航会不会好一点,只是要转机。
吴哥景区里有一条路直接到机场,4公里,所以如果你最后一天要去机场,可以带上行李,让司机直接从吴哥窟景区内送你去。
从机场到暹粒大约20分钟。
写这篇博客的时候,我想到,旅行的心。上个月出来前,在yeeyan看到一篇文章,大意就是,为了寻找另一种生活而旅行,却会始终发现生活不在寻找之中,而在你如何建立与它之间的关系。我也曾经如此,当旅行是一种逃离,我过于美化它了。旅行不是完全美好的和幸福的,你要遇到的各种事情和你蜗居家中一样多,可能更多。你会遇到好的遭遇,也会遇到不好的。所以旅行不是逃离,人也从来都也无可逃离。要和自己的生活握手言和,然后带着一颗开放好奇且有所依傍的心行走。
若带着逃离的想法,异乡会被你过分美化,或许反而会伤害到你对他的认知和好奇心。当然不要放弃好奇的希望,只是不要轻举妄动。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