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
终于搬离了魔都。
但几乎某周依然要往回跑。
几乎每次拖着行李箱下火车,上地铁的时候都要与人闹些小不开心,总是被抱怨,似乎是发自看到硬盘那份有些不爽的发泄。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人多了就杂了,每到高峰时间,前胸贴后背,不难受才怪。
下班时候,地铁上更常发生的事情是同事之间的抱怨。总是那个很傻的外文名字的女人作祟,或是那个神经兮兮的外文名字的老板压榨,让大家度过了又一个可怕的星期。在别人背后说些什么总是一个很简单的发泄方式。
有时不禁想起,自己不也曾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开完长达五个小时的,毫无效率毫无逻辑可言的会议之后以毫不客气的态势离开一众领导,愤恨地蹬腿走在半夜依然歌舞升平的衡山路上,看到自行车便一脚狠狠地踹了下去么?走开几步后,又跑回去愧疚地扶起。
其实我也曾是其中一员。只是我逃离了。
这算是一种回避,还算是一种“对梦想的追逐”?
其实我自认更倾向前者。
实际上很明了——我从较小的时候就习惯,了解自己从不是,也很难成为“集体”的一员。不时的委曲求全,不过是为了尝试成为一个外向顺势内倾逆流的人,并借此获得一点点创造更好的未来的机会。有时希望自己隐没于人群中,做个很普通的XX从业人员。可是经过多次的尝试之后,发现那痛苦的代价实在太大过能从中获得的经验。
我是什么呢?读了一个毫无就业率可言的艺术理论专业的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重返校园却迟迟未能回归的人,想改变一些行业未来却又对现状无可奈何甚至愤怒却没能做出任何成绩的人,面对各种身心问题不得不每天吞大把的药,与家庭疏远又敏感得难以与大多数人进行正常交往——任何意义上的失败者。
在想着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的时候,有时我也正看着正滔滔不绝地抱怨着什么的他们。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一些梦想,而那些梦想又是什么。我太明白,自己就曾做过一天24小时的工作:在单位,在家,在梦里。在过完那样的一天之后,你还能有什么个性,还能有什么梦想?你的工作让人抓狂和幻灭,你的上司是傻逼和神经病,你的未来又在哪里?
奇怪的是,其实我的工作曾被给予高度评价。而这评价,却是用抹平一切带有思考的棱角,一丝不苟地执行每条指令,以最高效率做最多的事情,满足所有的要求而达成的。
评价只是评价,它带不来休假也没有加薪。我也不想要什么升职来让我丧失最后一点思考和喘息的余地。
每周到上海,为的是给我在上海学钢琴的小朋友上课。其实,近来,有几位升入初中或是小学,迫于课业和其他的一些培训活动,也不能再坚持练习,于是不会上课——于是每次跑上海,虽然说来是一种生计,但更像拼命倒贴钱给自己的责任感。
连孩子也是如此,在起跑线上——在他们的岗位上,没有喘息的余地。
我自然是能理解这一点,我自然更希望他们能少一些压力,理解他们的放弃。即便有时心里感到那么的不平衡:从任何意义上,我都是个很不错的钢琴老师啊。
你是你名片上的内容,你档案袋里表格栏的内容,你的考卷成绩,你的相貌和身材,你的家族和配偶,你在银行的储蓄金额,你的各种不动产,你微博上加V的荣耀……不再是一个有质地的人,你的智慧,兴趣,癖好,那些温暖人心的,人与人的情感。
每至此,我心里都空空的——因为每至此,我就明白自己确实一无所有。
但几乎某周依然要往回跑。
几乎每次拖着行李箱下火车,上地铁的时候都要与人闹些小不开心,总是被抱怨,似乎是发自看到硬盘那份有些不爽的发泄。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人多了就杂了,每到高峰时间,前胸贴后背,不难受才怪。
下班时候,地铁上更常发生的事情是同事之间的抱怨。总是那个很傻的外文名字的女人作祟,或是那个神经兮兮的外文名字的老板压榨,让大家度过了又一个可怕的星期。在别人背后说些什么总是一个很简单的发泄方式。
有时不禁想起,自己不也曾在烟雾缭绕的房间里开完长达五个小时的,毫无效率毫无逻辑可言的会议之后以毫不客气的态势离开一众领导,愤恨地蹬腿走在半夜依然歌舞升平的衡山路上,看到自行车便一脚狠狠地踹了下去么?走开几步后,又跑回去愧疚地扶起。
其实我也曾是其中一员。只是我逃离了。
这算是一种回避,还算是一种“对梦想的追逐”?
其实我自认更倾向前者。
实际上很明了——我从较小的时候就习惯,了解自己从不是,也很难成为“集体”的一员。不时的委曲求全,不过是为了尝试成为一个外向顺势内倾逆流的人,并借此获得一点点创造更好的未来的机会。有时希望自己隐没于人群中,做个很普通的XX从业人员。可是经过多次的尝试之后,发现那痛苦的代价实在太大过能从中获得的经验。
我是什么呢?读了一个毫无就业率可言的艺术理论专业的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应该重返校园却迟迟未能回归的人,想改变一些行业未来却又对现状无可奈何甚至愤怒却没能做出任何成绩的人,面对各种身心问题不得不每天吞大把的药,与家庭疏远又敏感得难以与大多数人进行正常交往——任何意义上的失败者。
在想着自己遥不可及的梦想的时候,有时我也正看着正滔滔不绝地抱怨着什么的他们。我想知道他们是不是有一些梦想,而那些梦想又是什么。我太明白,自己就曾做过一天24小时的工作:在单位,在家,在梦里。在过完那样的一天之后,你还能有什么个性,还能有什么梦想?你的工作让人抓狂和幻灭,你的上司是傻逼和神经病,你的未来又在哪里?
奇怪的是,其实我的工作曾被给予高度评价。而这评价,却是用抹平一切带有思考的棱角,一丝不苟地执行每条指令,以最高效率做最多的事情,满足所有的要求而达成的。
评价只是评价,它带不来休假也没有加薪。我也不想要什么升职来让我丧失最后一点思考和喘息的余地。
每周到上海,为的是给我在上海学钢琴的小朋友上课。其实,近来,有几位升入初中或是小学,迫于课业和其他的一些培训活动,也不能再坚持练习,于是不会上课——于是每次跑上海,虽然说来是一种生计,但更像拼命倒贴钱给自己的责任感。
连孩子也是如此,在起跑线上——在他们的岗位上,没有喘息的余地。
我自然是能理解这一点,我自然更希望他们能少一些压力,理解他们的放弃。即便有时心里感到那么的不平衡:从任何意义上,我都是个很不错的钢琴老师啊。
你是你名片上的内容,你档案袋里表格栏的内容,你的考卷成绩,你的相貌和身材,你的家族和配偶,你在银行的储蓄金额,你的各种不动产,你微博上加V的荣耀……不再是一个有质地的人,你的智慧,兴趣,癖好,那些温暖人心的,人与人的情感。
每至此,我心里都空空的——因为每至此,我就明白自己确实一无所有。
-
奥虐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08-15 03:13:24
-
flora.nam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19:23:08
-
懒上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11:00:14
-
费里巴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10:26:48
-
好少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10:13:08
-
乐多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10:06:32
-
深夏。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9:55:14
-
3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9:45:41
-
冤大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9:12:17
-
波利安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9:11:05
-
仰望星空派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8:47:18
-
Armbrust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8:40:55
-
LM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8:36:45
-
君子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8:28:59
-
海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1-11-19 07:10:12
Charles Rose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但是 (9人喜欢)
- 情人节 (23人喜欢)
- 20241209_再也不见,我的猫 (52人喜欢)
- 学琴有什么意义呢? (24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