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分析宫崎骏动画长片中的一些意象
最近看了宫崎骏的几部动画长片,包括《风之谷》、《千与千寻》及《幽灵公主》,无一例外的,其中都容纳了丰富的意象,就我看来这也是作者的艺术特征之一。
宫崎骏无疑从日本传统自然崇拜宗教神道教中汲取了很多营养,我所知道的有限的几位日本艺术家都表现出这一倾向。尽管经历了佛教及工业文明的剧烈冲击,神道教仍然在日本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相比中国的自然崇拜宗教却似乎没能留下太多痕迹,我想这与中国文化迅速及多元化的发展有关,从出现较早的祖先崇拜、道教到各种外来宗教甚至理学的宗教倾向逐个粉墨登场,这都使自然崇拜在民间失去了其影响力;而日本文化相比来说起步和发展都要缓慢的多,因此神道教的许多精粹得以保留,这也成了日本艺术家们灵感的重要源泉。
《风之谷》描绘了一副末世景象,其文化背景也更暧昧,咱这儿就先跳过吧……
《千与千寻》中出现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神明和妖怪。在这部以成长为主题的作品中,其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太多戏份和性格,他们作为一个群像出现,暗示着在开始独立的孩子眼里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事实上人不是要比这些怪物们更加古怪且多样吗?从故事中不难看出,浴场中的客人们几乎都是善良热心的,服务人员们身为妖怪,也有着诸如贪心、排外等人类的恶习,但他们也都面恶心善,具有日本动漫中常见的傲娇性格,反映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一贯追求与热爱(宫崎骏的作品里很少有所谓“坏人”)。只有诸如河神、无面男等有限几个有着其他层面的象征意义。
河神最初出场时被当做了腐烂神:一个散发着恶臭,浑身流着黑色脓水的巨型泥巴怪——皆因人类对河流的污染使然。在千寻将其身体内堆积如山的垃圾清理干净后,河神变成了一个长着老人面孔的巨大水龙,一飞冲天。这一段表现的极其精彩,从腐烂神的极度丑恶,垃圾喷涌而出到最后的神清气爽,感染力极强,这一事件标志着千寻由稚嫩到成熟的蜕变,是以成长为母题的前半部分的重要段落。作者也借此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人说环保是宫崎骏作品中的重要主题,我深不以为然,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更多是形而上的,环境保护则是一种具有功利目的的社会行为,将所有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情结归结为环保可以说是……焚琴煮鹤?
与河神同时进入浴场的妖怪无面男则更多是人性的某一层面的表现。他寂寞,饥饿(可以理解为空虚),不谙世事,应该是人类潜意识中的生物性的表现。如周国平所说,它代表着“无聊的人”。在后半部分里(母题为救赎),他与千寻一起旅行,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食欲,这应该与弗洛伊德理论中对本我的抑制相对应。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面男与千寻乘电车的段落里,电车上的其他乘客都是没有面孔的黑色人型,与浴场里的众人不同,他们应该是“他人”的象征,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及人的孤独。电车与公交都很适合用来表达这种存在主义的疏离感,即所谓“他人即地狱”。
相比起来,《幽灵公主》的思辨及主题都要更为深刻,其中神明这一意象的所指也更为复杂广泛。
邪神:片中的邪神并非自然神,而是野猪神在被人类的火器射伤后,受到愤恨痛苦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所形成的混乱邪恶生物。在通俗文艺作品(各种动漫……)中,愤怒、憎恨等负面情绪常被解释做邪恶的根源,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负面情绪直接脱胎成为邪恶存在;负面情绪影响人或其他智慧生物成为邪恶存在;受负面情绪影响而产生邪恶人格等。最后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变体,即将主动将自身的邪恶人格剥离出去(短笛大魔王!),这体现出人是同时具有神性和妖魔性的矛盾综合体,以及人类对更高尚人格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本是混沌的,不存在所谓善恶,人类仅仅制定了善恶的评判标准;而本片中野猪神向邪神的转化似乎是在暗示是人类的行为导致了邪恶的产生。《幽灵公主》中的邪神最明显的象征意义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自然的损害导致的恶果,例如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常被解读为自然对人类蓄意的报复,且都具有强大且混乱的力量,这些特点都是与邪神这一形象相吻合的。
兽神:兽神是睿智且强大的巨型生物,是森林的守护神。兽神们有着明显的石器时代氏族文明的特点,譬如片中出现的主要两大兽神:山犬(狼)和山猪明显是石器时代氏族图腾中常见的形象,而他们确实也使用“氏族”“族人”之类的词语。之前提到的神道教(自然崇拜)正是起源于被称为绳文时代的日本旧石器时代,而那时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相比片中反映的工业革命兴起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要更为和谐。当然片中的兽神代表的还是自然的力量,与疯狂的邪神不同,这种力量是理性的,但也是无奈的,最终山猪神的接班人几乎同样沦为邪神,而山犬神被人类步步紧逼到走投无路,她最后咬掉黑帽大人的右臂也没法拯救她的部族和森林,更不用说自己的生命。
山兽神:山兽神是一个长着山魈脸和鸟脚的鹿形生物,在夜间会化为所谓的“萤光巨人”。山兽神应该直接象征着自然,其内涵也是最为暧昧丰富的。山兽神的夜间形象萤光巨人具有科幻小说中Big Dumb Object(被译为“巨大沉默物体”,俺不喜欢)的特征,如同《2001太空漫游》里的黑色石板,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和宗教感,超越人的理解极限。而其本体形象恐怕是脱胎自麒麟或四不像,它每踏一步脚下的植被就会经历一次荣枯,它可以夺走生命,也可以给予生命,它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我们无从知道它的行事标准和好恶,它正和我们印象中的自然一样,无言而神秘,不可捉摸且高深莫测,脆弱又强大,平和但疯狂。最终山兽神在吸取了无数的生命后轰然倒下,又将生机还给了大地,人类在弑神之后没有遭到毁灭而是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我想如果不是考虑商业因素,作者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振聋发聩的结局。总之,山兽神这一形象是复杂且非理性的,作者借这一形象表达了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形成的深藏在集体潜意识中的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木精: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木精这样的小生灵经常出场(例如《千与千寻》里的煤黑子及《龙猫》中的煤黑子类似物),在本片中,木精的出场并不仅仅是卖萌,同时也体现出神道中“草木万物皆有灵”的思想。
在观看本片时,我一直在思考:人类是从何时起开始与自然斗争的?但我始终没能得到一个结果,后来突然恍然大悟:人类从没有与自然“斗争”过,是作者将自然人格化的手法误导了我。人与自然的斗争一直都是一个伪命题,人是自然界唯一有理性和意志的生物,因此不论是人对自然的作用或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自然既没有意志,又岂能保护自己甚至报复人类?自文艺作品将自然人格化开始,我们就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升到了道德层面,宫崎骏爷爷也没能跳出这一认识的窠臼,因此他的思辨与创作虽然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却无法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结论。客观的来说,自然对于人而言确实只是资源,功利地进行环境保护虽然毫无美感可言,却是最实际的做法。
下次我们要探讨的是宫崎骏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少女。
宫崎骏无疑从日本传统自然崇拜宗教神道教中汲取了很多营养,我所知道的有限的几位日本艺术家都表现出这一倾向。尽管经历了佛教及工业文明的剧烈冲击,神道教仍然在日本文化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相比中国的自然崇拜宗教却似乎没能留下太多痕迹,我想这与中国文化迅速及多元化的发展有关,从出现较早的祖先崇拜、道教到各种外来宗教甚至理学的宗教倾向逐个粉墨登场,这都使自然崇拜在民间失去了其影响力;而日本文化相比来说起步和发展都要缓慢的多,因此神道教的许多精粹得以保留,这也成了日本艺术家们灵感的重要源泉。
《风之谷》描绘了一副末世景象,其文化背景也更暧昧,咱这儿就先跳过吧……
《千与千寻》中出现了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神明和妖怪。在这部以成长为主题的作品中,其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太多戏份和性格,他们作为一个群像出现,暗示着在开始独立的孩子眼里光怪陆离的成人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事实上人不是要比这些怪物们更加古怪且多样吗?从故事中不难看出,浴场中的客人们几乎都是善良热心的,服务人员们身为妖怪,也有着诸如贪心、排外等人类的恶习,但他们也都面恶心善,具有日本动漫中常见的傲娇性格,反映出作者对美好人性的一贯追求与热爱(宫崎骏的作品里很少有所谓“坏人”)。只有诸如河神、无面男等有限几个有着其他层面的象征意义。
河神最初出场时被当做了腐烂神:一个散发着恶臭,浑身流着黑色脓水的巨型泥巴怪——皆因人类对河流的污染使然。在千寻将其身体内堆积如山的垃圾清理干净后,河神变成了一个长着老人面孔的巨大水龙,一飞冲天。这一段表现的极其精彩,从腐烂神的极度丑恶,垃圾喷涌而出到最后的神清气爽,感染力极强,这一事件标志着千寻由稚嫩到成熟的蜕变,是以成长为母题的前半部分的重要段落。作者也借此表现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人说环保是宫崎骏作品中的重要主题,我深不以为然,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更多是形而上的,环境保护则是一种具有功利目的的社会行为,将所有艺术作品中的自然情结归结为环保可以说是……焚琴煮鹤?
与河神同时进入浴场的妖怪无面男则更多是人性的某一层面的表现。他寂寞,饥饿(可以理解为空虚),不谙世事,应该是人类潜意识中的生物性的表现。如周国平所说,它代表着“无聊的人”。在后半部分里(母题为救赎),他与千寻一起旅行,并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食欲,这应该与弗洛伊德理论中对本我的抑制相对应。值得一提的是,在无面男与千寻乘电车的段落里,电车上的其他乘客都是没有面孔的黑色人型,与浴场里的众人不同,他们应该是“他人”的象征,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及人的孤独。电车与公交都很适合用来表达这种存在主义的疏离感,即所谓“他人即地狱”。
相比起来,《幽灵公主》的思辨及主题都要更为深刻,其中神明这一意象的所指也更为复杂广泛。
邪神:片中的邪神并非自然神,而是野猪神在被人类的火器射伤后,受到愤恨痛苦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影响所形成的混乱邪恶生物。在通俗文艺作品(各种动漫……)中,愤怒、憎恨等负面情绪常被解释做邪恶的根源,通常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负面情绪直接脱胎成为邪恶存在;负面情绪影响人或其他智慧生物成为邪恶存在;受负面情绪影响而产生邪恶人格等。最后一种情况还有一种变体,即将主动将自身的邪恶人格剥离出去(短笛大魔王!),这体现出人是同时具有神性和妖魔性的矛盾综合体,以及人类对更高尚人格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本是混沌的,不存在所谓善恶,人类仅仅制定了善恶的评判标准;而本片中野猪神向邪神的转化似乎是在暗示是人类的行为导致了邪恶的产生。《幽灵公主》中的邪神最明显的象征意义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对自然的损害导致的恶果,例如泥石流、海啸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常被解读为自然对人类蓄意的报复,且都具有强大且混乱的力量,这些特点都是与邪神这一形象相吻合的。
兽神:兽神是睿智且强大的巨型生物,是森林的守护神。兽神们有着明显的石器时代氏族文明的特点,譬如片中出现的主要两大兽神:山犬(狼)和山猪明显是石器时代氏族图腾中常见的形象,而他们确实也使用“氏族”“族人”之类的词语。之前提到的神道教(自然崇拜)正是起源于被称为绳文时代的日本旧石器时代,而那时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相比片中反映的工业革命兴起时人与自然的关系显然要更为和谐。当然片中的兽神代表的还是自然的力量,与疯狂的邪神不同,这种力量是理性的,但也是无奈的,最终山猪神的接班人几乎同样沦为邪神,而山犬神被人类步步紧逼到走投无路,她最后咬掉黑帽大人的右臂也没法拯救她的部族和森林,更不用说自己的生命。
山兽神:山兽神是一个长着山魈脸和鸟脚的鹿形生物,在夜间会化为所谓的“萤光巨人”。山兽神应该直接象征着自然,其内涵也是最为暧昧丰富的。山兽神的夜间形象萤光巨人具有科幻小说中Big Dumb Object(被译为“巨大沉默物体”,俺不喜欢)的特征,如同《2001太空漫游》里的黑色石板,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和宗教感,超越人的理解极限。而其本体形象恐怕是脱胎自麒麟或四不像,它每踏一步脚下的植被就会经历一次荣枯,它可以夺走生命,也可以给予生命,它自始至终都没有发出一点声音,我们无从知道它的行事标准和好恶,它正和我们印象中的自然一样,无言而神秘,不可捉摸且高深莫测,脆弱又强大,平和但疯狂。最终山兽神在吸取了无数的生命后轰然倒下,又将生机还给了大地,人类在弑神之后没有遭到毁灭而是打开了崭新的局面。我想如果不是考虑商业因素,作者可能会给我们一个截然不同的振聋发聩的结局。总之,山兽神这一形象是复杂且非理性的,作者借这一形象表达了人类从远古时代就形成的深藏在集体潜意识中的对自然的感性认识。
木精:宫崎骏的动画作品中,木精这样的小生灵经常出场(例如《千与千寻》里的煤黑子及《龙猫》中的煤黑子类似物),在本片中,木精的出场并不仅仅是卖萌,同时也体现出神道中“草木万物皆有灵”的思想。
在观看本片时,我一直在思考:人类是从何时起开始与自然斗争的?但我始终没能得到一个结果,后来突然恍然大悟:人类从没有与自然“斗争”过,是作者将自然人格化的手法误导了我。人与自然的斗争一直都是一个伪命题,人是自然界唯一有理性和意志的生物,因此不论是人对自然的作用或是自然对人的反作用都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自然既没有意志,又岂能保护自己甚至报复人类?自文艺作品将自然人格化开始,我们就将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上升到了道德层面,宫崎骏爷爷也没能跳出这一认识的窠臼,因此他的思辨与创作虽然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和人文关怀,却无法得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结论。客观的来说,自然对于人而言确实只是资源,功利地进行环境保护虽然毫无美感可言,却是最实际的做法。
下次我们要探讨的是宫崎骏作品中最常见的意象——少女。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