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复习重点
1、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慈善组织协会、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2、NASW伦理守则中六个核心价值观
服务、社会公正 、尊严和人的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直和诚实 、能力
3、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P54)
1.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2.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3.强调居民参与4.尊重社区自决5.开展广泛合作
4、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
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主要存在着两种类型:罗夫曼分类法和谭马士分类法。
罗夫曼分类法主要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两大类别:
(1)事工目标(2)过程目标
20世纪80年代,谭马士提出了另一个社区工作的目标——二分法:(1)分配资源(2)发展市民
5、社区工作的理论分类(P57)基础理论与实务理论
6、社区工作的含义(P20)
广义的社区工作: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狭义的社会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7、“亚社区”的含义
“亚社区”是指中国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管理地区社会(居民居住区)的一种模式,是指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社会角色不清、社会功能萎缩、社会机制发育不良、居民参与度较低、单一行政化了的社区。
8、社区工作的三大经典模式的含义、优点与缺点
地区发展模式:杰克•罗斯曼认为地区发展模式是指假定社区的变迁,可以乐观的通过当地社区居民在有关社区发展的目标决定和行动中的广泛参与来追求。
优点:强调自助自决目标;强调居民及团体的合作互助;着重沟通、合作及民主性参与;工作手法和谐。
缺陷:无法解决整体资源分配不均所产生的问题;对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调和手段乏力;民主参与导致的成本效益过高问题;
社会策划模式:杰克•罗斯曼认为社会策划模式是强调有关实质性问题,比如青少年违法、住房、精神健康等问题的技术程序解决重点。理性、精心策划和有控制的变化是其核心。在很大程度上,这里关心的重点是建立、安排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给有需要的人们,而不是社区能力的建立或者促进社会根本的变化。
优点:专业化的服务质量得以保证;可满足服务对象的即时需要;较容易和有效的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
社会策划模式的限制:不注重人的发展;居民参与少,影响服务决策机会有限;服务对象缺乏投入和认同。有时会变的被动和依赖。
社会行动:罗夫曼认为社会行动假定有一群处于不利的群体,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联合其他人去向整体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民主及公义的对待。目的是达致制度的改变,是使权利、资源及决策权得到再分配,并影响基本政策的改变。
香港学者认为社会行动是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较多要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身利益,以期获得应有的资源,使社会权利、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及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优点:(1)易广泛吸纳群众;(2)易于培养领袖;(3)能够使问题迅速解决。
缺点:(1)易被政党或利益集团操纵;(2)可能激化矛盾;(3)长于挑战,却不善于建设。
9、社区照顾的含义(P139)
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
10、社区矫正的含义
不是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
11、社区教育的含义(P145)
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地开展“社区照顾”理念的传播和推广的教育。
12、社区支持网络的含义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套个人联系,个人通过它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接受情绪上的支持,物质上的帮助、服务及信息。
13、社区增权的含义
14、Bradshaw的需求类型
规范性、感觉性、表达性、比较性需求
15、社会工作者在地区发展模式下的工作角色(P83)
1.启发催化的角色2.支持鼓励的角色3.协调联络的角色4.资源中介的角色
16、社区照顾的三种分工模式
在社区内照顾、由社区照顾、与社区共同照顾
17、社区工作者对地域性社区组织的介入过程
1.接触及组织群众—刺激居民了解对什么不满及为什么不满—刺激居民考虑可作什么改变以满足需要,鼓励聚集一起商讨对策—2、界定需要,订立落实目标—刺激组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界定工作目标及策略的优先次序,鼓励成立临时性关注组,对外争取改善,对内组织及发动居民参与—刺激组员考虑工作策略之细则及应变措施—鼓励组员从参与经验中学习及成长(学习技巧、检讨成效、作出改善)—若争取目标达致,一方面提醒组员向群众作出交代,另一方面协助组员肯定参与成果,巩固其所学(若争取目标仍未达致,可再作出检讨及重新制定介入的目标策略,进行争取,直至部分或全部争取目标达成—3、成立组织,逐步结构化—刺激组员考虑关注组的成立对社区居民的价值和功能,鼓励组员考虑重组或保留关注组作较长期性关注社区问题的基地—协助组员认识及掌握成立更有系统及结构化的居民组织的方法和技巧,提供进一步学习及培训的机会。
18、服务方案策划的应用
19、社区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的区分
正规照顾定义:由政府、非政府福利组织及营利机构等专门机构和支薪人员提供的照顾服务。
特点:----受政府资助、管理和监督;----需甄别服务需要,订立接受服务的资格,有明确及正式的服务提供步骤;----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服务品质。
非正规照顾定义:是指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以及案主群的互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
优点:快捷、人性化、便宜、动员更多社区资源、建立关怀社区。
缺点:增加社区负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服务参差不齐、强化避免使用专业服务、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再分配;政府削减承担的借口、加重妇女压力、影响个人隐私权。
1、西方社区工作的早期发展
德国的汉堡制和爱尔伯福制、英美的慈善组织协会、英美的社区睦邻运动
2、NASW伦理守则中六个核心价值观
服务、社会公正 、尊严和人的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正直和诚实 、能力
3、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P54)
1.以社区发展为主要目标2.根据实际条件制订工作计划3.强调居民参与4.尊重社区自决5.开展广泛合作
4、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
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主要存在着两种类型:罗夫曼分类法和谭马士分类法。
罗夫曼分类法主要将社区工作的目标分为两大类别:
(1)事工目标(2)过程目标
20世纪80年代,谭马士提出了另一个社区工作的目标——二分法:(1)分配资源(2)发展市民
5、社区工作的理论分类(P57)基础理论与实务理论
6、社区工作的含义(P20)
广义的社区工作: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
狭义的社会工作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7、“亚社区”的含义
“亚社区”是指中国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管理地区社会(居民居住区)的一种模式,是指内在价值被严重低估、社会角色不清、社会功能萎缩、社会机制发育不良、居民参与度较低、单一行政化了的社区。
8、社区工作的三大经典模式的含义、优点与缺点
地区发展模式:杰克•罗斯曼认为地区发展模式是指假定社区的变迁,可以乐观的通过当地社区居民在有关社区发展的目标决定和行动中的广泛参与来追求。
优点:强调自助自决目标;强调居民及团体的合作互助;着重沟通、合作及民主性参与;工作手法和谐。
缺陷:无法解决整体资源分配不均所产生的问题;对社区不同利益群体的调和手段乏力;民主参与导致的成本效益过高问题;
社会策划模式:杰克•罗斯曼认为社会策划模式是强调有关实质性问题,比如青少年违法、住房、精神健康等问题的技术程序解决重点。理性、精心策划和有控制的变化是其核心。在很大程度上,这里关心的重点是建立、安排和提供商品和服务给有需要的人们,而不是社区能力的建立或者促进社会根本的变化。
优点:专业化的服务质量得以保证;可满足服务对象的即时需要;较容易和有效的作出决定并采取行动以解决问题
社会策划模式的限制:不注重人的发展;居民参与少,影响服务决策机会有限;服务对象缺乏投入和认同。有时会变的被动和依赖。
社会行动:罗夫曼认为社会行动假定有一群处于不利的群体,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联合其他人去向整体社会争取资源及取得符合民主及公义的对待。目的是达致制度的改变,是使权利、资源及决策权得到再分配,并影响基本政策的改变。
香港学者认为社会行动是组织社会上受到忽视、压迫或受政策不合理对待的低下层群体,通过集体行动,采用非正规的途径及较多要运用冲突对峙的策略,争取第三者支持,以伸张居民权益,向当权者争取群体的本身利益,以期获得应有的资源,使社会权利、地位及资源得到合理的再分配,并在过程中提升参与者的社会意识,改变他们的无能及无助感,达成更公平、更公正的社会。
优点:(1)易广泛吸纳群众;(2)易于培养领袖;(3)能够使问题迅速解决。
缺点:(1)易被政党或利益集团操纵;(2)可能激化矛盾;(3)长于挑战,却不善于建设。
9、社区照顾的含义(P139)
指在社区内对那些身体和精神有需要的人(如老人、儿童、弱能者和残障者),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服务系统对其给予援助性的服务与支持。
10、社区矫正的含义
不是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
11、社区教育的含义(P145)
在社区居民中广泛地开展“社区照顾”理念的传播和推广的教育。
12、社区支持网络的含义
社会支持网络是一套个人联系,个人通过它保持自己的社会身份,接受情绪上的支持,物质上的帮助、服务及信息。
13、社区增权的含义
14、Bradshaw的需求类型
规范性、感觉性、表达性、比较性需求
15、社会工作者在地区发展模式下的工作角色(P83)
1.启发催化的角色2.支持鼓励的角色3.协调联络的角色4.资源中介的角色
16、社区照顾的三种分工模式
在社区内照顾、由社区照顾、与社区共同照顾
17、社区工作者对地域性社区组织的介入过程
1.接触及组织群众—刺激居民了解对什么不满及为什么不满—刺激居民考虑可作什么改变以满足需要,鼓励聚集一起商讨对策—2、界定需要,订立落实目标—刺激组员分析问题,找出解决方案,界定工作目标及策略的优先次序,鼓励成立临时性关注组,对外争取改善,对内组织及发动居民参与—刺激组员考虑工作策略之细则及应变措施—鼓励组员从参与经验中学习及成长(学习技巧、检讨成效、作出改善)—若争取目标达致,一方面提醒组员向群众作出交代,另一方面协助组员肯定参与成果,巩固其所学(若争取目标仍未达致,可再作出检讨及重新制定介入的目标策略,进行争取,直至部分或全部争取目标达成—3、成立组织,逐步结构化—刺激组员考虑关注组的成立对社区居民的价值和功能,鼓励组员考虑重组或保留关注组作较长期性关注社区问题的基地—协助组员认识及掌握成立更有系统及结构化的居民组织的方法和技巧,提供进一步学习及培训的机会。
18、服务方案策划的应用
19、社区正式照顾与非正式照顾的区分
正规照顾定义:由政府、非政府福利组织及营利机构等专门机构和支薪人员提供的照顾服务。
特点:----受政府资助、管理和监督;----需甄别服务需要,订立接受服务的资格,有明确及正式的服务提供步骤;----一定程度上能控制服务品质。
非正规照顾定义:是指亲戚、朋友、邻居、志愿者以及案主群的互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
优点:快捷、人性化、便宜、动员更多社区资源、建立关怀社区。
缺点:增加社区负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服务参差不齐、强化避免使用专业服务、不能达到有效的资源再分配;政府削减承担的借口、加重妇女压力、影响个人隐私权。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