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被论文雷到了
《思考他者——围绕于连思想的对话》中有这么一篇文章。开篇不久便来了一句“能做到xxxxx对一个外国哲学家来说,非常难能可贵”,我对此句嗤之以鼻;正文则由接二连三的发问组成“请问这些名词是什么意思?xxx有相似的说法您又怎么觉得?xxx的路径是怎样的路径?”,这些发问十分空泛,又没逻辑线索,好像抒情,而分析又计较字眼、不得要领,似乎是没话找话。但到文章后半,此作者终于暴露出他本来目的,他论述所谓“看”,说他本只“看”于连先生之书,今日在学术会议上终于得睹其人,下便言其如何“看”见对方,先描写其相貌,又揣测其志向,再联想《红与黑》中那位与其同名之花花公子,到此我被雷得眼珠子都要和血喷在书上,不得不掩卷忍笑。其实从头一想,还是我理解不够深刻,人家大约本来就是一篇表述崇拜爱敬的花痴之作,只不过真如于连本人所言,中国文化崇尚迂回,于是说他难能可贵,实则意味在笔者心中已是独一无二;接连抬杠似的发问,其实不是为了问题,却是为了引起对方注意;之前先闻其名,如今借学术会议得见其人,自然要认真观看一番,既有优美之相貌,又怀大才抱高志,继而引经据典,联想古人……如果说之前一大串毛有答案的深沉悠远之问颇有屈子离骚与天问之风,那后面这段外貌描写就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柳如是赋陈子龙,何其熟悉之手法乃尔。也许作者虽身在哲学所,却一直怀抱一颗文学青年的心。
对一个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章,大约有三种:其一是认真想弄清楚某一问题的;其二是就研究对象的某个要点发一篇旁的感想的,其三是两眼放光特来花痴的。我猜上作就是一篇秉中国人言此意彼之精神的花痴作品。花痴并非国人专美,书中亦收有一篇法国人的作品,其起意高远、言辞广大,数页之内,回历了整个欧洲哲学历史,指出其在现代已至瓶颈,随后话语一转,引至于连先生研究成果,极言其如先知一般启迪引领,辟旧开来,其观念研究不仅文起八代之衰,而且:
“在此我套用斯宾诺莎一句名言:没有弗朗索瓦·于连,便没有完整的哲学。”
综观其文,语言流畅,风格厚重,结构老练完整,实在前作之上。而前作之过,一是文风急躁轻佻,二是内容松散不经,三是辞句浅白琐碎,可见现代汉语究竟起步晚年纪轻,未来还任重而道远啊。
纯属恶搞
谢谢阅读
对一个研究对象的研究文章,大约有三种:其一是认真想弄清楚某一问题的;其二是就研究对象的某个要点发一篇旁的感想的,其三是两眼放光特来花痴的。我猜上作就是一篇秉中国人言此意彼之精神的花痴作品。花痴并非国人专美,书中亦收有一篇法国人的作品,其起意高远、言辞广大,数页之内,回历了整个欧洲哲学历史,指出其在现代已至瓶颈,随后话语一转,引至于连先生研究成果,极言其如先知一般启迪引领,辟旧开来,其观念研究不仅文起八代之衰,而且:
“在此我套用斯宾诺莎一句名言:没有弗朗索瓦·于连,便没有完整的哲学。”
综观其文,语言流畅,风格厚重,结构老练完整,实在前作之上。而前作之过,一是文风急躁轻佻,二是内容松散不经,三是辞句浅白琐碎,可见现代汉语究竟起步晚年纪轻,未来还任重而道远啊。
纯属恶搞
谢谢阅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