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
埃德蒙·威尔逊,美国“最后的知识分子”,对菲茨杰拉德寄予厚望,指出他必能提升美国文学的价值和高贵,在西方文学的坐标中,把所谓的美国精神摆在欧洲文学的高度。这个精神自《大西洋月刊》创办以来,已困扰了从霍桑、爱伦·坡到亨利·詹姆斯等美国一流作家百余年,而在菲茨杰拉德这里,它或许第一次有了异常清晰的显露。尽管对1920年代一批作家,诸如海明威、舍伍德·安德森,还有菲茨杰拉德,威尔逊指责他们“逃避国家生活的现实”,“美国年轻一代的作家有责任弄懂他们的美国世界究竟是什么一回事”,而不是在巴黎师从欧洲格调。“新的社会和道德理想”,威尔逊说:“不取决于个人经历的转变”。但菲茨杰拉德的作品让威尔逊看到了这位评论家强调的“对当代现实的执着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中途辍学,一战期间入伍,却“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1918年认识姗尔达,两年后结婚,这个妖艳且热衷社交、花天酒地的女人从此改变了作家的一生,使作家在频繁的社交生活中未再离开过酒精,过早地腐蚀作家的身体和作品的健康,詹姆斯·乔伊斯惊讶:“这个不错的年轻人想必是疯了,我害怕他是在自我毁灭。”菲茨杰拉德后来对她的女儿说:“我决定与你母亲结婚,虽然我知道她对我来说并不合适。”
1920年的长篇小说《人间天堂》是为成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出版,人们从中了解幻灭如梦的“爵士时代”,并且“迷惘的一代”成为他的名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富盛名的小说,在百年百部英语文学的评选中,小说位列第二名。
为了满足姗尔达的奢华生活,菲茨杰拉德不得不中断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为通俗杂志接写其他高稿费的文章,作为编剧并且替好莱坞短暂工作过,好莱坞的浮华是他再次意想征服的对象,如同其盘旋他脑海中那些野心却没能实现的创想,《最后的大亨》是他未完成的遗作。与姗尔达的关系,架设1936年的《崩溃》的情节,小说的“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似乎是作家的心声,也是他的绝唱。在此之前的中篇小说《夜色温柔》,写于1934年,一般认为是作家最后的杰作。除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十五年里他再未写出第一流的长篇小说。威尔逊哀叹,菲茨杰拉德的时代过早地消逝。
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因心脏病去世于1940年12月21日。
普林斯顿大学中途辍学,一战期间入伍,却“终日忙于军训,未曾出国打仗”。1918年认识姗尔达,两年后结婚,这个妖艳且热衷社交、花天酒地的女人从此改变了作家的一生,使作家在频繁的社交生活中未再离开过酒精,过早地腐蚀作家的身体和作品的健康,詹姆斯·乔伊斯惊讶:“这个不错的年轻人想必是疯了,我害怕他是在自我毁灭。”菲茨杰拉德后来对她的女儿说:“我决定与你母亲结婚,虽然我知道她对我来说并不合适。”
1920年的长篇小说《人间天堂》是为成名作。《了不起的盖茨比》1925年出版,人们从中了解幻灭如梦的“爵士时代”,并且“迷惘的一代”成为他的名词。《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富盛名的小说,在百年百部英语文学的评选中,小说位列第二名。
为了满足姗尔达的奢华生活,菲茨杰拉德不得不中断他的长篇小说创作,为通俗杂志接写其他高稿费的文章,作为编剧并且替好莱坞短暂工作过,好莱坞的浮华是他再次意想征服的对象,如同其盘旋他脑海中那些野心却没能实现的创想,《最后的大亨》是他未完成的遗作。与姗尔达的关系,架设1936年的《崩溃》的情节,小说的“毋庸置疑,所有生命都是一个毁灭的过程”似乎是作家的心声,也是他的绝唱。在此之前的中篇小说《夜色温柔》,写于1934年,一般认为是作家最后的杰作。除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十五年里他再未写出第一流的长篇小说。威尔逊哀叹,菲茨杰拉德的时代过早地消逝。
菲茨杰拉德1896年9月24日生,因心脏病去世于1940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