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柏林爱乐中国演出评论
一 北京站的布鲁克纳第九交响曲
我在国家大剧院定的票子不错,虽然是560的票子,但是相当于东方艺术中心H区头排的座位。这里的声音效果好极了,特别是在演奏布鲁克纳时更是如此。据老柯说,三位英国人(诺林顿、哈丁、拉特尔)在国大演出时,将倍大拉到了最后排,使得乐团的声音可以推出来,我很赞赏这种安排。
拉特尔的布鲁克纳真是不咋的,他根本就不会演布鲁克纳,那种长线条和呼吸性的节奏感在他那里被破坏殆尽,他那种音乐更适合鬼子进村的惊悚!(不好意思我吐槽了),没他,演出会更好。顺便赞下柏林爱乐的声音,真是漂亮,他们的布鲁克纳比莱比锡的布鲁克纳,声音更纯。但是,他们的演出也没有特别紧密和投入。
音乐后北京著名乐评人邀请各地来的乐迷吃夜宵。外地乐迷包括海南的两位乐迷,深圳音乐厅总监徐霞,大连、苏州和上海去的乐迷。主人是:音乐境界、张克新、老柯、霄汉居士、不锈钢老许、收音机脑壳、会唱歌的维尼熊和一位弹箜篌的美女(博客名字忘了)。徐总和音乐境界在席上有非常出色的演出。
二 北京站的马勒第九交响曲
今晚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结束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后悔,看来跑这趟是有点亏啊,演的不咋地。但是从第二乐章特别是第三乐章以后,演的越来越好,特别是第四乐章,演的非常好。
很显然,拉特尔的马勒和阿巴多的马勒是不一样的,而且也与他昨天的布鲁克纳也不一样。他今天显得比较放,特别是铜管部分放的很厉害。第一乐章我觉得乐队分离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上拉特尔有点神经质的节奏感,听上去很不习惯。演出的第一个高潮是第三乐章的结束部分,这也造成了乐章结束时三楼右边的一声喊叫。天津小崔已经将这声女高音比作“大剧院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第四乐章的演出显示出柏林爱乐的真实水平,齐奏时声音绵密,弱音时气若游丝,拉特尔也没有做出一种诡异的速度,音乐的张力还是有的。拉特尔还是能将先前放任的乐队演出收住收紧收好,结尾阶段的音乐已入化境。还好,最好的在最后。我觉得,就这个第四乐章已值这次北京之行了。
我觉得拉特尔和阿巴多、卡拉扬的马勒有很大的不同,他会放任乐团的演出,而不像阿巴多和老卡那样,会对乐团有很强的控制力,另外,他演的比较细,而不像前两任总监,为了音乐的整体性,会强制乐队收紧在某个主题上并减弱甚至忽略其他部分。他的节奏感也会让他在马勒的演出时获得正面回报,而不像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显得非常没有道理。
会后是乐迷大聚会。北京的朋友们照例宴请各地的朋友们。(这点,上海的乐迷要学习)。今晚这桌比昨晚更多,有20人。除了上海、苏州以外,武汉的枯荷听雨也赶到今晚的演出,还有一位济南来的乐迷。北京的朋友们包括老柯、张克新、霄汉居士、收音机脑壳、不锈钢老许、天籁月光以外,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包括中央芭蕾舞团的指挥张艺、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一位小提琴手。喝酒聊天聊的比昨晚还晚。感谢指挥张艺宴请,今天是指挥请乐迷。
我在国家大剧院定的票子不错,虽然是560的票子,但是相当于东方艺术中心H区头排的座位。这里的声音效果好极了,特别是在演奏布鲁克纳时更是如此。据老柯说,三位英国人(诺林顿、哈丁、拉特尔)在国大演出时,将倍大拉到了最后排,使得乐团的声音可以推出来,我很赞赏这种安排。
拉特尔的布鲁克纳真是不咋的,他根本就不会演布鲁克纳,那种长线条和呼吸性的节奏感在他那里被破坏殆尽,他那种音乐更适合鬼子进村的惊悚!(不好意思我吐槽了),没他,演出会更好。顺便赞下柏林爱乐的声音,真是漂亮,他们的布鲁克纳比莱比锡的布鲁克纳,声音更纯。但是,他们的演出也没有特别紧密和投入。
音乐后北京著名乐评人邀请各地来的乐迷吃夜宵。外地乐迷包括海南的两位乐迷,深圳音乐厅总监徐霞,大连、苏州和上海去的乐迷。主人是:音乐境界、张克新、老柯、霄汉居士、不锈钢老许、收音机脑壳、会唱歌的维尼熊和一位弹箜篌的美女(博客名字忘了)。徐总和音乐境界在席上有非常出色的演出。
二 北京站的马勒第九交响曲
今晚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结束的时候,我心里有点后悔,看来跑这趟是有点亏啊,演的不咋地。但是从第二乐章特别是第三乐章以后,演的越来越好,特别是第四乐章,演的非常好。
很显然,拉特尔的马勒和阿巴多的马勒是不一样的,而且也与他昨天的布鲁克纳也不一样。他今天显得比较放,特别是铜管部分放的很厉害。第一乐章我觉得乐队分离的情况比较严重,加上拉特尔有点神经质的节奏感,听上去很不习惯。演出的第一个高潮是第三乐章的结束部分,这也造成了乐章结束时三楼右边的一声喊叫。天津小崔已经将这声女高音比作“大剧院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夜”。
第四乐章的演出显示出柏林爱乐的真实水平,齐奏时声音绵密,弱音时气若游丝,拉特尔也没有做出一种诡异的速度,音乐的张力还是有的。拉特尔还是能将先前放任的乐队演出收住收紧收好,结尾阶段的音乐已入化境。还好,最好的在最后。我觉得,就这个第四乐章已值这次北京之行了。
我觉得拉特尔和阿巴多、卡拉扬的马勒有很大的不同,他会放任乐团的演出,而不像阿巴多和老卡那样,会对乐团有很强的控制力,另外,他演的比较细,而不像前两任总监,为了音乐的整体性,会强制乐队收紧在某个主题上并减弱甚至忽略其他部分。他的节奏感也会让他在马勒的演出时获得正面回报,而不像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显得非常没有道理。
会后是乐迷大聚会。北京的朋友们照例宴请各地的朋友们。(这点,上海的乐迷要学习)。今晚这桌比昨晚更多,有20人。除了上海、苏州以外,武汉的枯荷听雨也赶到今晚的演出,还有一位济南来的乐迷。北京的朋友们包括老柯、张克新、霄汉居士、收音机脑壳、不锈钢老许、天籁月光以外,认识了一些新朋友,包括中央芭蕾舞团的指挥张艺、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一位小提琴手。喝酒聊天聊的比昨晚还晚。感谢指挥张艺宴请,今天是指挥请乐迷。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