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系列】(五)加入利率一起玩
上面两章我们先从简单的法定准备金率说起,逐步构建出货币供给(M1)模型,并且通过分析货币乘数公式从而得出影响货币供给的主要因素。通过不断的加入新的变量到货币供给模型来增加我们的认识。这节我们将加入之前提到但是并未深入追究的利率因素,顺便完善三大工具调控经济的过程。
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s),也叫做银行间隔夜准备金贷款利率。美联储会定期公开此利率的调控目标,说明此利率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货币政策指标。此利率要区别与日常所说的存贷款利率,它是银行间互相拆借的一个利率,对于市场利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下面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加入到三大政策模型中逐步分析,看看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此利率来影响整体经济。
<1>准备金市场与联邦基金利率
已经说过银行的准备金分为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存在美联储所开的账户上。超额准备金是银行自愿持有的额外的准备金,没有利息收入。既然没有利息收入,为什么还要持有?因为银行要防止存款过渡外流印发的危机。如果圣诞节将至,存款人纷纷到该银行取款用于购物,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来应对取款潮。相反的,持有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对于银行来说却是一种浪费,因为超额准备金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如果短期贷款给其他银行用于资金周转,这个贷款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所以持有过多的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就是联邦基金利率。
超额准备金受联邦基金利率影响,此利率过低的时候,银行发放贷款的回报率低,那么银行都愿意持有超额准备金(假设法定准备金规模不变),则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会较大;反过来说,如果此利率过高,银行发放贷款回报率高,银行都不愿意继续持有超额准备金,而愿意互相发放贷款,那么愿意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数量就少。这样的关系可以构建一个准备金市场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注意,这个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代表银行愿意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数量,可以看成是银行对于超额准备金的“需求量”。
准备金的供给方是美联储。从准备金的控制强弱来说,可以分为“非借入准备金”和“借入准备金”(见四,前者美联储的控制力强,后者控制力弱)。借入准备金是美联储贴现贷款给银行,那么这里计算的利率是贴现率。我们把“贴现率”跟“联邦基金利率”对比一下,如果联邦基金利率低于贴现率,那么银行向美联储贴息借款的成本太高,他们会从联邦基金市场筹资,所以借入准备金为0,美联储提供的准备金全部为非借入准备金。如果联邦基金利率上升超过贴现率,银行会聪明的从美联储借款,然后拿到联邦基金市场去放贷从而赚去利差。这个时候,美联储的准备金供给会包括借入准备金,并且无限制供给。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出准备金的供给曲线,当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准备金供给=非借入准备金,供给曲线等于一条垂直的线;当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准备金供给=非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金,供给曲线等于一条水平的线。一般来说,贴现率的水平远远高于联邦基金利率。
(见图和解释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2988578/)
<2>货币政策工具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关系
有了准备金市场的构架,便可以分析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对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了。
回顾一下(二),公开市场购买导致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非借入准备金,准备金市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平行向右移动,需求曲线不变,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下降。相反,公开市场出售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见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5876560/)
如果美联储上调法定准备金率,那么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会增加,从而准备金需求会增加,准备金的需求曲线平行向左移动,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注意,此处是需求曲线上升,因为上调法定准备金率,银行体系需要更多存款存入美联储的准备金账户。所以结论是法定准备金率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反之亦然。(见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5876523/)
至于最后一种政策,贴现贷款。因为上面提到贴现水平远远高于联邦基金利率,所以上调或下调贴现率一般不会影响到准备金市场的均衡状态,所以对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贴现率下降到利率之下,那么会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见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5876592/)
好了,我们再把前面的关系总结一下:
公开市场购买--->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上升--->货币供给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下降
公开市场出售--->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下降--->货币供给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法定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乘数下降--->货币供给下降--->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贴现贷款增加--->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上升--->联邦基金利率基本不变
主贴: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148901/
======================
可能再讨论一下准备金率的作用减小的问题。
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s),也叫做银行间隔夜准备金贷款利率。美联储会定期公开此利率的调控目标,说明此利率是非常值得关注的货币政策指标。此利率要区别与日常所说的存贷款利率,它是银行间互相拆借的一个利率,对于市场利率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下面将把联邦基金利率加入到三大政策模型中逐步分析,看看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此利率来影响整体经济。
<1>准备金市场与联邦基金利率
已经说过银行的准备金分为超额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存在美联储所开的账户上。超额准备金是银行自愿持有的额外的准备金,没有利息收入。既然没有利息收入,为什么还要持有?因为银行要防止存款过渡外流印发的危机。如果圣诞节将至,存款人纷纷到该银行取款用于购物,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超额准备金来应对取款潮。相反的,持有过多的超额准备金对于银行来说却是一种浪费,因为超额准备金可以用来发放贷款。如果短期贷款给其他银行用于资金周转,这个贷款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所以持有过多的超额准备金的成本就是联邦基金利率。
超额准备金受联邦基金利率影响,此利率过低的时候,银行发放贷款的回报率低,那么银行都愿意持有超额准备金(假设法定准备金规模不变),则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会较大;反过来说,如果此利率过高,银行发放贷款回报率高,银行都不愿意继续持有超额准备金,而愿意互相发放贷款,那么愿意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数量就少。这样的关系可以构建一个准备金市场倾斜向下的需求曲线。注意,这个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代表银行愿意持有的超额准备金数量,可以看成是银行对于超额准备金的“需求量”。
准备金的供给方是美联储。从准备金的控制强弱来说,可以分为“非借入准备金”和“借入准备金”(见四,前者美联储的控制力强,后者控制力弱)。借入准备金是美联储贴现贷款给银行,那么这里计算的利率是贴现率。我们把“贴现率”跟“联邦基金利率”对比一下,如果联邦基金利率低于贴现率,那么银行向美联储贴息借款的成本太高,他们会从联邦基金市场筹资,所以借入准备金为0,美联储提供的准备金全部为非借入准备金。如果联邦基金利率上升超过贴现率,银行会聪明的从美联储借款,然后拿到联邦基金市场去放贷从而赚去利差。这个时候,美联储的准备金供给会包括借入准备金,并且无限制供给。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构建出准备金的供给曲线,当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准备金供给=非借入准备金,供给曲线等于一条垂直的线;当联邦基金利率>贴现率,准备金供给=非借入准备金+借入准备金,供给曲线等于一条水平的线。一般来说,贴现率的水平远远高于联邦基金利率。
(见图和解释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2988578/)
<2>货币政策工具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关系
有了准备金市场的构架,便可以分析进一步分析货币政策工具对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了。
回顾一下(二),公开市场购买导致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非借入准备金,准备金市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平行向右移动,需求曲线不变,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下降。相反,公开市场出售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见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5876560/)
如果美联储上调法定准备金率,那么银行体系的法定准备金会增加,从而准备金需求会增加,准备金的需求曲线平行向左移动,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上升。注意,此处是需求曲线上升,因为上调法定准备金率,银行体系需要更多存款存入美联储的准备金账户。所以结论是法定准备金率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上升,反之亦然。(见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5876523/)
至于最后一种政策,贴现贷款。因为上面提到贴现水平远远高于联邦基金利率,所以上调或下调贴现率一般不会影响到准备金市场的均衡状态,所以对于联邦基金利率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但是如果贴现率下降到利率之下,那么会导致联邦基金利率下降。(见图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735876592/)
好了,我们再把前面的关系总结一下:
公开市场购买--->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上升--->货币供给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下降
公开市场出售--->准备金减少--->基础货币下降--->货币供给上升--->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法定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乘数下降--->货币供给下降--->联邦基金利率上升
贴现贷款增加--->准备金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上升--->联邦基金利率基本不变
主贴: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148901/
======================
可能再讨论一下准备金率的作用减小的问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