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3的部分经验
一般人都知道华佗黄盖郭嘉是冷色黄金一波流,原地起爆,基本上无解,抓将必拆的组合。这个组合强大的原因在哪里呢?这个组合的最强悍和要害之处并不在于黄盖。爆发型武将的威力在于它可以在自己的回合内瞬间获得众多手牌,和对手拉开巨大的牌差,然后将这个牌差转化成伤害输出。但是,如果单独是黄盖自己卖血,基本上只有自杀找死的份。虽然华佗手里起手最多四张的红牌可以苟延残喘一下,只靠这两个人找连弩仍然是属于弱者的赌博。这时候郭嘉隆重登场——郭嘉的回合外支援补给使得黄盖苦出来的和郭嘉卖出来的所有决斗和AOE都可以继续用来刷牌,从而大大加强了这个阵型的稳定性和可靠度。一个回合内卖血,一个回合外卖血,一个不停的加血,的确无解。
再举一个更极端一点的例子——小乔刘备华佗。没有任何人会说刘备是一个爆发型武将,但是在这个例子里,当刘备熬尽千辛万苦把连弩搞到手里的时候,他可以通过发一张天香牌给小乔,发一张红牌给华佗,然后杀小乔,弹回来4张牌,如此反复直到把牌堆刷干净为止。这个时候的刘备本质上彻底是高爆发武将附体,和黄盖黄月英没有任何区别,而此时小乔起到的则是郭嘉的作用。
实际上在这几个阵型里面的爆发武将完全可以被替代,比如用黄月英甚至孙奶妈替下黄盖同样可以不定时原地起爆。而此时甚至连华佗都不再必要,黄月英郭嘉单独在一起也随时有可能爆发。此外偶尔也会见到小乔黄盖郭嘉的上手起爆的阵型,另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则是郭嘉小乔曹操,这两个例子都是用两个回合外支援武将去辅助一个定时或者不定时炸弹。此外刘备,孙权,诸葛这些武将也都可以和小乔曹操配合组队。除此之外的变种还包括黄盖郭嘉张飞等等,两个爆发加一个回合外发牌,其实都是同样的套路。
显然回合外支援是让爆发变成永动机的核心要素。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武将只有两个,郭嘉和小乔,在任何一个阵型里都是不可或缺。而郭嘉和小乔相比,后者需要天香牌(手牌依赖),前者只需要掉血,优势不言而喻。郭嘉被公认是神级武将,正是因为独一无二的不受限制的回合外不间断支援的能力。
类似地,另外两名武将同样是由于其支援能力而跻身神级: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同样是很多著名一波流的发动机:大洛神,刘备华佗黄盖,刘备张飞,刘备孙权,等等。诸葛和刘备相比同样有给另一位边锋发牌的能力,但是诸葛观星长于质量而弱在数量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诸葛月英是夫妻档,而刘备张飞去搅基。
由此,当郭嘉和刘备同时出现在将面上,而又不缺爆发武将的时候,选将的过程实际上容易成为刘备一波流和郭嘉一波流的取舍与博弈。
以前曾经看过一篇关于选将很有启发的文章(http://www.sanguosha.info/archives/844),其中也讨论了关于刘备,张辽,郭嘉的关系。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打3v3不久,热衷于把各种见到过的成型阵法拿来试验。有的时候很成功很顺利,但也有的时候各种乌龙,比如张辽貂蝉华佗结果对面一群女人,或者抓了刘备郭嘉等神级武将结果被暴力平推之类的。现在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抓将思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阵
这个阶段比较热衷于抓取自己知道的成阵,比如各种一波流,张辽华佗貂蝉,刘备甘宁许褚,等等,自己上的阵型自己会打,但是时不时被对面有意无意抓到的阵型克制而莫名其妙完败。
第二阶段:拆阵
这个阶段比较注重拆对面的成阵,比如司马甄姬,诸葛月英,张辽华佗,周瑜貂蝉各种等等。问题是经常拆不干净,然后由于拆对面的组合导致自己选到手的人配合不够明显,打起来有时候不够默契,而且有时候仍然会莫名其妙败给没有想到的奇怪阵型之下(黄盖慢苦之类的)。
第三阶段:配阵
这个阶段的选人开始更加的有的放矢。首先在选将的过程中注重的是优先抓取稀缺的武将,比如场上有众多爆发型选手要打一波流(或者防止被一波流)的时候抢郭嘉,但是有郭嘉有刘备却少有高爆力的时候抢诸葛张辽甚至甘宁貂蝉。一般来讲DPS总是不缺的,所以在16个备选武将里面,哪一类的武将比较稀缺就考虑优先抓取,这样一来增加了自己配阵的选择范围,也压缩了对手的选择权。
3v3的32个武将,常用的基本上可以粗略分为几类
支援:刘备,郭嘉,诸葛,华佗,孙尚香,小乔(比较特殊)
控场:张辽,甘宁,大乔,诸葛(综合能力强,可攻可守),孙权(各种洗牌),司马懿(防A防乐),张角(比较特殊)
输出(强命流和二刀流):马超,黄忠,许褚,吕布,夏侯渊,周瑜,貂蝉,张角(比较特殊)
爆发:黄月英,甄姬,张飞,黄盖,孙权,孙尚香(需要养),吕蒙(罕见,需要在龟壳阵里憋)
刘备郭嘉在一波流中的发动机作用,张辽的高控场能力,诸葛的高综合能力,使得这四个成为稀缺资源神级武将。但也不是说非此数人不抓,四神将之间的配合效果要小很多,抓齐了集体上场反倒会被对面的稳定平推或者高爆输出直接弄死,所以抓将的时候有时干脆留下个把用处不大的神将诱导对方抓走。
出阵的时候,一般来讲冷色主帅我选择上手压制(甘宁,大乔,孙权),原地爆发(黄月英,马超,貂蝉),或者放郭嘉等着四联动送牌。暖色则是一般力争二连动一波或者压制,同时主帅选一个耐打抗得住四刀的。这样不拘泥于成阵而是根据武将的功能来配置,思路也比较灵活,变化很丰富。另外同一组武将,位置不同,打法也不同。比如抓到了刘备诸葛加任何一个蓄爆或者高爆,刘备边诸葛主是正爆反控,刘备诸葛双边则是要送牌或者甚至控底了。基本上有把握的时候上平推或者控场或者稳定爆发,赢面小的时候则尽量用刘备张飞之类的民工人品阵。
打牌过程中就是见招拆招了。在打的时候我冷色几乎从来不让先,除非自己是标准的暖二连一波阵。毕竟四联动很容易成为对暖色主将的致命压制。另外集火和拆刀也都是很基本的常识经验。贴乐也是门技术,毕竟有五顺六拆四无懈还有25%的姨妈,一个乐想活到寿终正寝实在不是什么容易事,在3v3里贴乐第一位的目的往往是迫使对手改变出牌顺序以颠覆其战术,而诅咒魔法本身反倒是第二位的,一个乐被顺回来贴到自己人头上简直太常见了。
再举一个更极端一点的例子——小乔刘备华佗。没有任何人会说刘备是一个爆发型武将,但是在这个例子里,当刘备熬尽千辛万苦把连弩搞到手里的时候,他可以通过发一张天香牌给小乔,发一张红牌给华佗,然后杀小乔,弹回来4张牌,如此反复直到把牌堆刷干净为止。这个时候的刘备本质上彻底是高爆发武将附体,和黄盖黄月英没有任何区别,而此时小乔起到的则是郭嘉的作用。
实际上在这几个阵型里面的爆发武将完全可以被替代,比如用黄月英甚至孙奶妈替下黄盖同样可以不定时原地起爆。而此时甚至连华佗都不再必要,黄月英郭嘉单独在一起也随时有可能爆发。此外偶尔也会见到小乔黄盖郭嘉的上手起爆的阵型,另一个更著名的例子则是郭嘉小乔曹操,这两个例子都是用两个回合外支援武将去辅助一个定时或者不定时炸弹。此外刘备,孙权,诸葛这些武将也都可以和小乔曹操配合组队。除此之外的变种还包括黄盖郭嘉张飞等等,两个爆发加一个回合外发牌,其实都是同样的套路。
显然回合外支援是让爆发变成永动机的核心要素。而能做到这一点的武将只有两个,郭嘉和小乔,在任何一个阵型里都是不可或缺。而郭嘉和小乔相比,后者需要天香牌(手牌依赖),前者只需要掉血,优势不言而喻。郭嘉被公认是神级武将,正是因为独一无二的不受限制的回合外不间断支援的能力。
类似地,另外两名武将同样是由于其支援能力而跻身神级:刘备和诸葛亮。刘备同样是很多著名一波流的发动机:大洛神,刘备华佗黄盖,刘备张飞,刘备孙权,等等。诸葛和刘备相比同样有给另一位边锋发牌的能力,但是诸葛观星长于质量而弱在数量上,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诸葛月英是夫妻档,而刘备张飞去搅基。
由此,当郭嘉和刘备同时出现在将面上,而又不缺爆发武将的时候,选将的过程实际上容易成为刘备一波流和郭嘉一波流的取舍与博弈。
以前曾经看过一篇关于选将很有启发的文章(http://www.sanguosha.info/archives/844),其中也讨论了关于刘备,张辽,郭嘉的关系。那个时候刚刚开始打3v3不久,热衷于把各种见到过的成型阵法拿来试验。有的时候很成功很顺利,但也有的时候各种乌龙,比如张辽貂蝉华佗结果对面一群女人,或者抓了刘备郭嘉等神级武将结果被暴力平推之类的。现在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抓将思路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成阵
这个阶段比较热衷于抓取自己知道的成阵,比如各种一波流,张辽华佗貂蝉,刘备甘宁许褚,等等,自己上的阵型自己会打,但是时不时被对面有意无意抓到的阵型克制而莫名其妙完败。
第二阶段:拆阵
这个阶段比较注重拆对面的成阵,比如司马甄姬,诸葛月英,张辽华佗,周瑜貂蝉各种等等。问题是经常拆不干净,然后由于拆对面的组合导致自己选到手的人配合不够明显,打起来有时候不够默契,而且有时候仍然会莫名其妙败给没有想到的奇怪阵型之下(黄盖慢苦之类的)。
第三阶段:配阵
这个阶段的选人开始更加的有的放矢。首先在选将的过程中注重的是优先抓取稀缺的武将,比如场上有众多爆发型选手要打一波流(或者防止被一波流)的时候抢郭嘉,但是有郭嘉有刘备却少有高爆力的时候抢诸葛张辽甚至甘宁貂蝉。一般来讲DPS总是不缺的,所以在16个备选武将里面,哪一类的武将比较稀缺就考虑优先抓取,这样一来增加了自己配阵的选择范围,也压缩了对手的选择权。
3v3的32个武将,常用的基本上可以粗略分为几类
支援:刘备,郭嘉,诸葛,华佗,孙尚香,小乔(比较特殊)
控场:张辽,甘宁,大乔,诸葛(综合能力强,可攻可守),孙权(各种洗牌),司马懿(防A防乐),张角(比较特殊)
输出(强命流和二刀流):马超,黄忠,许褚,吕布,夏侯渊,周瑜,貂蝉,张角(比较特殊)
爆发:黄月英,甄姬,张飞,黄盖,孙权,孙尚香(需要养),吕蒙(罕见,需要在龟壳阵里憋)
刘备郭嘉在一波流中的发动机作用,张辽的高控场能力,诸葛的高综合能力,使得这四个成为稀缺资源神级武将。但也不是说非此数人不抓,四神将之间的配合效果要小很多,抓齐了集体上场反倒会被对面的稳定平推或者高爆输出直接弄死,所以抓将的时候有时干脆留下个把用处不大的神将诱导对方抓走。
出阵的时候,一般来讲冷色主帅我选择上手压制(甘宁,大乔,孙权),原地爆发(黄月英,马超,貂蝉),或者放郭嘉等着四联动送牌。暖色则是一般力争二连动一波或者压制,同时主帅选一个耐打抗得住四刀的。这样不拘泥于成阵而是根据武将的功能来配置,思路也比较灵活,变化很丰富。另外同一组武将,位置不同,打法也不同。比如抓到了刘备诸葛加任何一个蓄爆或者高爆,刘备边诸葛主是正爆反控,刘备诸葛双边则是要送牌或者甚至控底了。基本上有把握的时候上平推或者控场或者稳定爆发,赢面小的时候则尽量用刘备张飞之类的民工人品阵。
打牌过程中就是见招拆招了。在打的时候我冷色几乎从来不让先,除非自己是标准的暖二连一波阵。毕竟四联动很容易成为对暖色主将的致命压制。另外集火和拆刀也都是很基本的常识经验。贴乐也是门技术,毕竟有五顺六拆四无懈还有25%的姨妈,一个乐想活到寿终正寝实在不是什么容易事,在3v3里贴乐第一位的目的往往是迫使对手改变出牌顺序以颠覆其战术,而诅咒魔法本身反倒是第二位的,一个乐被顺回来贴到自己人头上简直太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