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梧桐
当萧索秋风又一次刮过已成金黄的梧桐,那与树干仅剩一丝牵连的梧桐叶再也拒绝不了秋风的呼唤,轻轻自树上跌落,打着转儿,划出一道又一道的生命轨迹,像要告知这世界它曾来过,又似在与梧桐树作最后的告别.叶无声地悄悄坠落在泥土里,待岁月将它分解,它又将化作肥料,重新融入大地,进入梧桐的身体,以另一种方式的生命轮回重新拥抱梧桐.
记忆中的秋,并不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悲凉寂寥,也不似月圆中秋的团圆,美满.记忆中的秋,是带着苦涩的难堪与恼恨的.少时,因为家庭难以启齿的缘故,我被母亲送到姑姑家借住.寄人篱下,怎样的苦楚都是不能言语的.那样的年纪,在别家处正是孩子撒泼耍皮的时候,我却要更早地学会看别人脸色行事,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做了什么不称人心的事,又招来一顿痛骂.
小学时,总是要开家长会的.姑姑本来对于我借住之事就是万分不满,又怎会愿意从忙碌中抽出闲余来料理我的学业.每当这时,我都会极不情愿地打电话给母亲,告知她家长会的时间,但从不会叮嘱她要记得参加.少时的我,对于许久不曾见面的母亲是不曾有过想念的,所谓日日垂泪思母之事更是与我毫不沾边.为了让母亲无法出席,我总是会万般方法使尽.有时我会提前半月告知母亲时间,自以为赚钱的忙碌会让她遗忘这件事,却仍会在家长会上看见一个衣衫陈旧,散发乱飞的女人.是的,我的母亲,在我少年的自尊与骄傲高悬于宇宙顶端的时候,她总是以这样的一种形象出现,让我素日里伪装出来的骄傲与自信破碎一地.每一次会后我都拒绝与她同行,那怕她想要拥抱我,我也只愿意躲在光线昏暗的角落.她不解,但也只简单以为是久不见的生疏所致.我单纯的母亲不会知道,她夜以继日像陀螺一样不停赚钱供养的女儿,在那时是多么的怨恨她,怨恨着她的一切,甚至怨恨着她占据着母亲这一神圣的位置,她宁愿叫那个不曾给过自己半分好脸色的姑姑作母亲,也不愿承认这个以血肉之躯为她支撑起整个世界的女人是她的母亲.
姑姑家门前种植有一棵梧桐,但并不是从小养育,而是花了大价钱从别处移植,以一种少年姿态在这个家中扎根生长的.在我那些苦也强笑,恨也装爱的岁月里,它是被我当作一个神灵一样来敬畏和用来宣泄痛苦与怨恨的受难者的两者共存于一体的矛盾存在.
每日傍晚,我提着一个沉重的水桶去给梧桐浇水时,都会偷偷地在口袋里放一把铅笔刀。给梧桐浇完水后,我会趁着它放松警惕,贪婪地吮吸着生命之水的时候,将早已准备好的刀子,一刀一刀,深深地扎进它的身体里,挖出它一片片的血肉。看着它那些外糙内白的血肉掉落在我的掌心,仿佛我的痛苦就因了这些血肉的剥落而得到解脱。
梧桐的生长不适应这片土壤,它终于被舍弃,替换它的是一棵讨人喜爱的木棉,它懂得如何生长才是合乎别人心意的,而梧桐不会,梧桐只会安静的缓慢的成长,它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
当那棵木棉开出了属于它的第一次灿烂的时候,我跟着梧桐一起搬离了那个家。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中,却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又恍惚地觉着熟悉。家后也有一棵梧桐,却是不同于之前那一棵。家后的梧桐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它不是少年,而是一个老者,能用它百年来的沧桑历练包容一切,它在这里,沉默地见证了百家欢喜,千家忧愁。新生,死亡,之于它都是一样的意义,无所谓特别,无所谓卑贱。
在家后的梧桐第三次凋落了叶子,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躯干时,我与母亲的相处也开始融洽起来,但我还是在叫唤母亲时有所迟疑。也是在这一年的秋天,隔壁家那个腿脚不便的张阿姨用一张床单结束了她的生命。在得知癌症末期的儿子死讯的那天深夜,她将儿子的床单悬挂在梧桐的枝干上,打成了一个死结,经由这个死结,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张阿姨为什么要死,那个时候的我并不能了解。我倚在窗边,看着刻满岁月风霜的梧桐,问刚刚参加完葬礼回来的母亲,为什么张阿姨要死呢,她不是还有一个孙女吗?母亲脱下黑衫,叹了口气,孩子是老娘的天啊。孩子是老娘的天,年幼的我细细咀嚼着这句话,心好像一瓶被剧烈摇晃过的汽水,那些二氧化碳聚集而成的泡沫争先恐后地想要从心底涌出。我好似明白了什么,扭头问开始准备晚餐的母亲,那如果,是我死了呢。母亲并没立刻接上我的话,我以为是哗啦啦的洗米声掩盖了我的问题,却看见母亲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闷声不吭地看着我。我以为母亲是要责怪我提出这个禁忌话题的,却听见母亲的声音穿过水声,越过尘埃,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隔绝,准确无误地到达我的耳畔,她说,我会抱着你一起跳江,这样就不会走散了。
不会走散,我知道母亲的意思,原来她对于这个与她并不亲近的女儿藏匿着这么大的爱,不止是这一世,下一世,她仍要我这不肖的女儿。我的母亲,平日里不曾对我言语过蜜语甜言的母亲,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我同在,我何其幸运。
当又一年的秋风刮过,梧桐叶又一次飘零四散,我心里的梧桐树却是春暖花开,绿叶灿烂。
记忆中的秋,并不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悲凉寂寥,也不似月圆中秋的团圆,美满.记忆中的秋,是带着苦涩的难堪与恼恨的.少时,因为家庭难以启齿的缘故,我被母亲送到姑姑家借住.寄人篱下,怎样的苦楚都是不能言语的.那样的年纪,在别家处正是孩子撒泼耍皮的时候,我却要更早地学会看别人脸色行事,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做了什么不称人心的事,又招来一顿痛骂.
小学时,总是要开家长会的.姑姑本来对于我借住之事就是万分不满,又怎会愿意从忙碌中抽出闲余来料理我的学业.每当这时,我都会极不情愿地打电话给母亲,告知她家长会的时间,但从不会叮嘱她要记得参加.少时的我,对于许久不曾见面的母亲是不曾有过想念的,所谓日日垂泪思母之事更是与我毫不沾边.为了让母亲无法出席,我总是会万般方法使尽.有时我会提前半月告知母亲时间,自以为赚钱的忙碌会让她遗忘这件事,却仍会在家长会上看见一个衣衫陈旧,散发乱飞的女人.是的,我的母亲,在我少年的自尊与骄傲高悬于宇宙顶端的时候,她总是以这样的一种形象出现,让我素日里伪装出来的骄傲与自信破碎一地.每一次会后我都拒绝与她同行,那怕她想要拥抱我,我也只愿意躲在光线昏暗的角落.她不解,但也只简单以为是久不见的生疏所致.我单纯的母亲不会知道,她夜以继日像陀螺一样不停赚钱供养的女儿,在那时是多么的怨恨她,怨恨着她的一切,甚至怨恨着她占据着母亲这一神圣的位置,她宁愿叫那个不曾给过自己半分好脸色的姑姑作母亲,也不愿承认这个以血肉之躯为她支撑起整个世界的女人是她的母亲.
姑姑家门前种植有一棵梧桐,但并不是从小养育,而是花了大价钱从别处移植,以一种少年姿态在这个家中扎根生长的.在我那些苦也强笑,恨也装爱的岁月里,它是被我当作一个神灵一样来敬畏和用来宣泄痛苦与怨恨的受难者的两者共存于一体的矛盾存在.
每日傍晚,我提着一个沉重的水桶去给梧桐浇水时,都会偷偷地在口袋里放一把铅笔刀。给梧桐浇完水后,我会趁着它放松警惕,贪婪地吮吸着生命之水的时候,将早已准备好的刀子,一刀一刀,深深地扎进它的身体里,挖出它一片片的血肉。看着它那些外糙内白的血肉掉落在我的掌心,仿佛我的痛苦就因了这些血肉的剥落而得到解脱。
梧桐的生长不适应这片土壤,它终于被舍弃,替换它的是一棵讨人喜爱的木棉,它懂得如何生长才是合乎别人心意的,而梧桐不会,梧桐只会安静的缓慢的成长,它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喜好而改变自己。
当那棵木棉开出了属于它的第一次灿烂的时候,我跟着梧桐一起搬离了那个家。回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家中,却觉得,一切都是陌生的,但又恍惚地觉着熟悉。家后也有一棵梧桐,却是不同于之前那一棵。家后的梧桐是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它不是少年,而是一个老者,能用它百年来的沧桑历练包容一切,它在这里,沉默地见证了百家欢喜,千家忧愁。新生,死亡,之于它都是一样的意义,无所谓特别,无所谓卑贱。
在家后的梧桐第三次凋落了叶子,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躯干时,我与母亲的相处也开始融洽起来,但我还是在叫唤母亲时有所迟疑。也是在这一年的秋天,隔壁家那个腿脚不便的张阿姨用一张床单结束了她的生命。在得知癌症末期的儿子死讯的那天深夜,她将儿子的床单悬挂在梧桐的枝干上,打成了一个死结,经由这个死结,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张阿姨为什么要死,那个时候的我并不能了解。我倚在窗边,看着刻满岁月风霜的梧桐,问刚刚参加完葬礼回来的母亲,为什么张阿姨要死呢,她不是还有一个孙女吗?母亲脱下黑衫,叹了口气,孩子是老娘的天啊。孩子是老娘的天,年幼的我细细咀嚼着这句话,心好像一瓶被剧烈摇晃过的汽水,那些二氧化碳聚集而成的泡沫争先恐后地想要从心底涌出。我好似明白了什么,扭头问开始准备晚餐的母亲,那如果,是我死了呢。母亲并没立刻接上我的话,我以为是哗啦啦的洗米声掩盖了我的问题,却看见母亲停下了手中的动作,闷声不吭地看着我。我以为母亲是要责怪我提出这个禁忌话题的,却听见母亲的声音穿过水声,越过尘埃,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隔绝,准确无误地到达我的耳畔,她说,我会抱着你一起跳江,这样就不会走散了。
不会走散,我知道母亲的意思,原来她对于这个与她并不亲近的女儿藏匿着这么大的爱,不止是这一世,下一世,她仍要我这不肖的女儿。我的母亲,平日里不曾对我言语过蜜语甜言的母亲,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与我同在,我何其幸运。
当又一年的秋风刮过,梧桐叶又一次飘零四散,我心里的梧桐树却是春暖花开,绿叶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