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头排的勇气 坐在前排
每周三早晨,和嘴里塞了包子慌慌张张去上大课的舍友不同,董小茜从来都是慢慢悠悠的。当别的同学忙着收拾忙着出门忙着抢教室里中间偏后的座位时,她会从容地喝完一杯豆浆,吃适量的早点,慢步走到教室。
第一排靠左边的座位安安稳稳地在那里,等她。她从不用担心没有座位,因为前排的那个座位不会有人跟她抢。
这学期,每周三的《法律基础》设在一个300人的阶梯教室。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快活得像个小广场。大家乐于在这里联系感情,上课时坐在一块儿,下课的时候一起聊天或者去厕所,这些,对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娱乐。
而董小茜则显得有些“清高”,她从不在课堂上看闲书嚼口香糖,从来不会把头发放下来挡住耳机进入音乐世界,更不会两个一群三个一伙地占了座位说小话。坐在第一排,对于董小茜来说,已经不需要什么勇气,而只是一种习惯。她需要追着老师的眼睛,需要点头回应老师的问题。
她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小学的时候,她也爱坐在教室的中间偏后位置上,藏在人群里,让老师找不到她。她最喜欢在橡皮上面画小人儿,在课本空白的地方画一个个巨大的眼睛。而这一切,从她父母离婚那天起,悄悄开始改变。
九岁那年的冬天,董小茜的父母离婚了。从此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开始记事儿的小茜永远不会忘记爸爸拎着行李走出家门时,妈妈坐在沙发上喝水的样子。她的妈妈从不发火,生气时、伤心时、难过时……就会一杯接一杯地喝白水。
爸爸离开后,董小茜就是董小茜了,之前她有另外一个姓,一个好听的复姓。然而这个名字,和她的爸爸一样,再也没有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一开始,外人都料想董小茜和妈妈的生活会很辛苦,因为曾经他们是那么幸福的三口之家。
董小茜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当地有名的外科一把刀。妈妈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学习,要比男孩子好。妈妈的偶像是撒切尔夫人,这个英国人之所以打动她,只因为她小时候连做公共汽车都要坐在第一排。
坐在第一排,在董小茜的妈妈看来,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她果断地结束了自己糟糕的婚姻,开始了和女儿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没有哀怨没有斥责。坐在前排,意味着灾难到来时,你无处躲藏,必须面对。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教育她永远要坐在前排,董小茜的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前排的位置让你没有地方把自己藏起来。既然没有办法躲藏,就只能全力以赴,迎接各种目光。
董小茜就这样兢兢业业、雄心勃勃地在第一排度过了以后十多年的学校时光。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常常让她成为所有老师最早记住的学生。
考试的时候,第一排对董小茜来说就更重要了,如果说上课时坐在前排意味着她在认真听讲渴望知识,那么考试的时候,第一排的位置就意味着,她要大胆检验自己的知识。
在一场一场的考试中,坐在第一排的董小茜,仿佛胸前被人别了标签:我不抄。
这次,领导记住了他的名字
■薛岛
这个周一,刘敬刚起得格外早。他仔细刮了胡子,认真打了领带,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公司。
以前,他总是踩着点儿进入会议室,坐到会议室后排自己部门的小圈子里,安静地“听”会。
刘敬刚所在的这家集团,每周一早晨都要开一小时以上的一周总结会议。会上,技术、销售、人事等部门轮番重点发言后,外联、后勤的事情就一笔带过了。渐渐地,这种议程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会议上坐在会议圆桌旁的总是热门部门的同事,而外联、后勤这样的部门,总是坐在别人后面的折叠椅子上。
有事汇报的时候,他们在别的部门后面仰着头扯着脑袋汇报,没事的时候,则就此散会。
日复一日的后排就坐,像是一个潜规则,刘敬刚早想打破,可又怕唐突。直到上个周日,刘敬刚在单位加班,电梯里遇到分管领导,女领导笑眯眯地问他:“小何,最近工作还顺利吗?有困难要及时反映啊。”
他嘴上胡乱答应着,心里却别扭极了:来这家公司已经快三年了,工作做了不老少,人缘混得也不错,可分管领导还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反省了一个晚上,刘敬刚决定从例会开始改变:谁规定只能技术、销售、人事坐在圆桌上啊?为什么我们外联不可以?!
他决定不再躲在后面,也要坐到前排去。他进门后没有和部门同事一起缩在后面,而镇定地走到了圆桌旁,落座。准备了一晚上的发言说起来还是有些紧张。他简单介绍了公司下半年的媒体联络事宜。
说完后,领导补充发言,开头是:“刘敬刚的想法不错,这个计划……”刘敬刚在心里笑了。这次坐前排算是值了,起码,领导记住他的名字了。
好在只需要“背对”而非“面对”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医生,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活中磕磕碰碰,起起伏伏,都会导致内心的不平静以及负面情绪,心理医生的循循善诱以及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大家走出心情的低谷,华夏心理网是国内唯一人保部授权的心理咨询师机构,十年来培养了十万名心理咨询师,并且为大家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关注健康,关注心理,想要更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成为心理咨询师,欢迎了解心理咨询师的报名方式,详情欢迎咨询:》》》在线客服《《《
第一排靠左边的座位安安稳稳地在那里,等她。她从不用担心没有座位,因为前排的那个座位不会有人跟她抢。
这学期,每周三的《法律基础》设在一个300人的阶梯教室。不同专业的同学聚在一起,叽叽喳喳快活得像个小广场。大家乐于在这里联系感情,上课时坐在一块儿,下课的时候一起聊天或者去厕所,这些,对大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都是娱乐。
而董小茜则显得有些“清高”,她从不在课堂上看闲书嚼口香糖,从来不会把头发放下来挡住耳机进入音乐世界,更不会两个一群三个一伙地占了座位说小话。坐在第一排,对于董小茜来说,已经不需要什么勇气,而只是一种习惯。她需要追着老师的眼睛,需要点头回应老师的问题。
她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小学的时候,她也爱坐在教室的中间偏后位置上,藏在人群里,让老师找不到她。她最喜欢在橡皮上面画小人儿,在课本空白的地方画一个个巨大的眼睛。而这一切,从她父母离婚那天起,悄悄开始改变。
九岁那年的冬天,董小茜的父母离婚了。从此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开始记事儿的小茜永远不会忘记爸爸拎着行李走出家门时,妈妈坐在沙发上喝水的样子。她的妈妈从不发火,生气时、伤心时、难过时……就会一杯接一杯地喝白水。
爸爸离开后,董小茜就是董小茜了,之前她有另外一个姓,一个好听的复姓。然而这个名字,和她的爸爸一样,再也没有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一开始,外人都料想董小茜和妈妈的生活会很辛苦,因为曾经他们是那么幸福的三口之家。
董小茜的妈妈是个女强人,当地有名的外科一把刀。妈妈对她唯一的要求就是,努力学习,要比男孩子好。妈妈的偶像是撒切尔夫人,这个英国人之所以打动她,只因为她小时候连做公共汽车都要坐在第一排。
坐在第一排,在董小茜的妈妈看来,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让她果断地结束了自己糟糕的婚姻,开始了和女儿在一起的快乐生活,没有哀怨没有斥责。坐在前排,意味着灾难到来时,你无处躲藏,必须面对。
撒切尔夫人的父亲教育她永远要坐在前排,董小茜的妈妈也用同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前排的位置让你没有地方把自己藏起来。既然没有办法躲藏,就只能全力以赴,迎接各种目光。
董小茜就这样兢兢业业、雄心勃勃地在第一排度过了以后十多年的学校时光。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常常让她成为所有老师最早记住的学生。
考试的时候,第一排对董小茜来说就更重要了,如果说上课时坐在前排意味着她在认真听讲渴望知识,那么考试的时候,第一排的位置就意味着,她要大胆检验自己的知识。
在一场一场的考试中,坐在第一排的董小茜,仿佛胸前被人别了标签:我不抄。
这次,领导记住了他的名字
■薛岛
这个周一,刘敬刚起得格外早。他仔细刮了胡子,认真打了领带,提前半个小时到了公司。
以前,他总是踩着点儿进入会议室,坐到会议室后排自己部门的小圈子里,安静地“听”会。
刘敬刚所在的这家集团,每周一早晨都要开一小时以上的一周总结会议。会上,技术、销售、人事等部门轮番重点发言后,外联、后勤的事情就一笔带过了。渐渐地,这种议程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每周会议上坐在会议圆桌旁的总是热门部门的同事,而外联、后勤这样的部门,总是坐在别人后面的折叠椅子上。
有事汇报的时候,他们在别的部门后面仰着头扯着脑袋汇报,没事的时候,则就此散会。
日复一日的后排就坐,像是一个潜规则,刘敬刚早想打破,可又怕唐突。直到上个周日,刘敬刚在单位加班,电梯里遇到分管领导,女领导笑眯眯地问他:“小何,最近工作还顺利吗?有困难要及时反映啊。”
他嘴上胡乱答应着,心里却别扭极了:来这家公司已经快三年了,工作做了不老少,人缘混得也不错,可分管领导还不知道自己姓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反省了一个晚上,刘敬刚决定从例会开始改变:谁规定只能技术、销售、人事坐在圆桌上啊?为什么我们外联不可以?!
他决定不再躲在后面,也要坐到前排去。他进门后没有和部门同事一起缩在后面,而镇定地走到了圆桌旁,落座。准备了一晚上的发言说起来还是有些紧张。他简单介绍了公司下半年的媒体联络事宜。
说完后,领导补充发言,开头是:“刘敬刚的想法不错,这个计划……”刘敬刚在心里笑了。这次坐前排算是值了,起码,领导记住他的名字了。
好在只需要“背对”而非“面对”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心理医生,但是并不意味着自己有精神方面的疾病。生活中磕磕碰碰,起起伏伏,都会导致内心的不平静以及负面情绪,心理医生的循循善诱以及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大家走出心情的低谷,华夏心理网是国内唯一人保部授权的心理咨询师机构,十年来培养了十万名心理咨询师,并且为大家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
关注健康,关注心理,想要更了解自己,了解他人。
成为心理咨询师,欢迎了解心理咨询师的报名方式,详情欢迎咨询:》》》在线客服《《《